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docx
- 文档编号:12771954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70KB
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docx
《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
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
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稿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刚才,张xx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从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xx的大局出发,着眼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部署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美好乡村建设组织领导和合力推进的具体要求。
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决策部署,完全符合我省农村发展实际,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是建设美好乡村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充分肯定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优化村庄布局,美化周边环境,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涌现出一批富有xx特色的美好乡村。
昨天我们实地参观了芜湖市芜湖县、南陵县和马鞍山市当涂县等三个县的部分乡村,刚才又观看了宣传片,虽然这只是xx新农村建设生动实践的一个剪影,但已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江淮大地生机勃勃的深刻变化。
这些典型的共同特点:
一是领导决策与群众意愿统一得好。
市、县高度重视,认识统一,科学决策,主动顺应群众的期待,尊重群众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上下同心,整体联动,形成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结合得好。
注重兴业富民,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特色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奠定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根基,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三是城市文明与乡村特色融合得好。
在自然形态上保持田园风貌,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向城镇靠近,在建设风格上体现农家特色。
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这些美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学习典型,各地要结合实际,学习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从20xx年的521亿斤提高到20xx年的627亿斤,连续6年增产。
今年夏粮增产16亿斤,秋粮丰收在望,可望再创历史新高。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稳步提高,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大幅提升,设施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专业村、镇。
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350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3万个,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2641元提高到20xx年的6232元,年均增长15.4%,“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9%,居全国第1位。
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59.9元、增长18.9%,增幅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居中部第1位。
实施民生工程6年来,从最初的12项扩展到现在的33项,其中涉农项目达到31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21亿元,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实困难。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村村通”道路6万多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100座。
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成整治面积312.2万亩,新增耕地15.7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50万亩。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4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推进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致力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大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今年列入村庄整治任务的2300个村,已完成目标任务的65%,全部完成后惠及12万户、48万人,列入危房改造任务的20万户农房开工率达到82%,一大批困难群众告别危房,搬进新居。
四是和谐文明新风广泛传播。
深化农村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尚,以肥东县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灵璧县“最美孕妇”彭伟平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进入“中国好人榜”,65个村镇获全国文明村镇,94个村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民文化站等一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健康。
五是农村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创新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乡村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各地各部门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在资金上倾斜,在生产上支持,在生活上帮助,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积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妥善解决了一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调解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着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机制,民主决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活动广泛开展并不断深入推进,农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开启了我省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抓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的信心,对于我们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发展仍相对落后,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新建和更新改造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电网、路网设计标准低,管理维护软弱乏力;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布局不尽合理、服务能力不够,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二是农村生态建设滞后。
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大多数乡村垃圾随便堆放、污水随意流淌,甚至存在垃圾围村的现象。
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
三是村容村貌建设滞后。
乡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村庄建设没有技术标准,建设无序,虽有新房、但无新村的现象还很突出。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这是对我省新农村建设和“三化同步”理念、内容及水平的全面提升,是科学发展观在江淮大地的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是在新的起点上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基础性工程。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张xx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持、四个结合”的要求,把中心村规划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攻方向,把兴业富民作为根本目标,把管理创新作为基本保障,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将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家园。
二、全面抓好美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实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要在统筹推进中重点突破,在通盘谋划中狠抓落实。
第一,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改变农村面貌,解决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把握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形势,协调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实施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县乡道路改造和村路提升延伸,对于规划已经确定、资金渠道已经明确的农村饮水、沼气、危房改造等,要加快建设进度。
重点推进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和公共场所亮化,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
二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及时抓住国家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加大扶贫攻坚的有利机遇,突出抓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推进小流域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渠清淤、小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以及灌溉机井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要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是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力度,拓展商贸流通便民服务范围,提升农村商品配送和连锁经营水平,健全家电下乡等售后服务网络,为扩大农民消费畅通渠道。
第二,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乡村之美,美在村容整洁、环境清新、秩序井然。
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在村容村貌的改观上狠下功夫。
一要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围绕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三清”、“四修”、“五化”,就是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旱厕、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结合农房建设和改水改厕,实施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做到卫生清洁、方便实用。
二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围绕“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等三大造林重点,积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到20xx年,力争实现全省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
要以自然村为基础,充分利用水边、路旁、房前屋后的空余场地,见缝插绿,植树造林,既广栽乔木,又间配灌木,既种植经果林,又培育用材林,大力营造“五林五园”(即围村林、护路护堤林、庭院林、水口林、游憩林和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药园、小菜园),全面提高村庄绿化美化率。
积极推进湿地修复保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全面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三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村庄土地整治,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建成更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加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为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开辟新的空间。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下气力治理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推广化肥农药精准使用,大力发展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建设,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第三,着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建设美好乡村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通过乡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突出专业化,立足比较优势,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群众所接受的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精心培植,逐步形成“专而精、专而强”的发展格局。
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又要充分利用当地田园景观、民俗风情,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村(镇)。
二要突出规模化,规模化经营是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基本前提。
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化水平,做强企业实力,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实力强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三要突出品牌化,品牌化是扩大市场效益的必由之路。
我省广大农村涌现出了“核桃之乡”、“毛竹之乡”、“果蔬之乡”、“茶叶之乡”以及小岗、西递、宏村等远近闻名的品牌村,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要在积极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加大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村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第四,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现阶段要致力解决广大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均等化等问题。
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各地发展水平和群众实际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办学条件,逐步统一县域内城乡教师配置、办学条件标准,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二要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乡村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要向农村基层倾斜,每个乡镇要至少办好一所标准化、规范化的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要配备1名全科医生或具有全科素质的乡村医生,让广大农民小病就医不出村,一般就医不出乡。
要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拓展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三要提高文体设施供给服务能力。
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县、乡、村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加强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让农民活动有器材,健身有场地。
第五,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健康向上的乡风文明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
抓好乡风文明建设,一要重视文化传承和移风易俗。
加大乡村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传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学习科学、突破禁锢、远离陋习、反对迷信,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要拓展城乡同创共建和乡村志愿服务。
进一步整合城市和农村创建资源,加大城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做到文化科技卫生人员常下乡、常在乡。
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就近就便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做到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
三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采取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速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进程,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各种致富本领。
广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合法经营,合理合法表达个人诉求,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立健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全面完成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有目标有责任、有部署有举措、有考核有奖惩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美好乡村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美好乡村建设的领导,真正把美好乡村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各指导组相关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切实履行好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等职责。
各地也要加强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积极开展与村结对共建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二是建立多元支撑的投入机制。
美好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构建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体系。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明年起,连续5年每年省级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提高到10亿元,各地也要相应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
按照《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以县为主,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前提下,集中捆绑使用,集中财力为农民办实事。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其收益主要用于美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土地出让金纯收益城乡统筹使用。
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等抵押贷款试点,拓展美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
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方式参与美好乡村建设。
引导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建设。
三是建立依靠群众的动力机制。
要广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是为农民造福的大事好事,农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
只有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好乡村建设才会有持续推进的强大动力,把好事办好。
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到让农民做主,依靠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都要公开透明,严格程序,实行“阳光操作”,让农民群众全程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广大农民认可了的事才能组织实施,不得违背群众意愿搞强迫命令。
要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的自治功能,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主管事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体现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办。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是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要根据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内容要突出重点,围绕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五大工程,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合理确定各地美好乡村建设考核重点和考核内容。
考核指标要因地制宜,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和地域特点,分类设置考核指标,不搞整齐划一,不搞“一刀切”,切实体现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实效性。
考核结果要科学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拨付以奖代补资金的主要依据,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依据。
对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加强总结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引导,推动面上工作,在全省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美好乡村,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使命崇高,任务艰巨。
我们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创造农民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好 乡村 建设 动员大会 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