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2764943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89.26KB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干燥的NaCl晶体不能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
B.食盐水能导电,所以食盐水是电解质
C.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D.一种化合物如果不是电解质,那么它一定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正确答案:
D
A.不正确,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不正确,食盐水能导电,所以食盐水是混合物;
C.不正确,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2SO4,不是三氧化硫本身电离,SO3是非电解质
2.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H小于7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SO2污染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pH小于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故A错误;明矾常用于饮用水的净化,不能消毒,故B错误;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的排放,故C正确;PM2.5的直径大于胶体的直径,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CO2的质量为44g/mol
B.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C.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NA个CO2的质量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质量单位是g,g/mol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故错误;B、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应是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1,故错误;C、摩尔质量有单位,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它们在数值相等,故错误;D、NA个CO2,相当于1mol,其质量为44g,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在数值上相等,故正确。
考点:
考查质量、摩尔质量等知识。
4.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的电极反应为:
B.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在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答案】B
【解析】略
5.配制450mL、0.1mol/LNa2CO3溶液,需要Na2CO3·10H2O质量为
A.14.3gB.21.2gC.10.6gD.12.9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室没有450mL容量瓶,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的溶液为:
5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需要溶质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1mol/L×0.5L=0.05mol,需要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碳酸钠的物质的量=0.05mol,需要Na2CO3·10H2O质量为:
286g/mol×0.05mol=14.3g,A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溶液配制
6.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等质量的H218O和D216O含有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16O2与18O2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B、16O与18O核外电子数都是8,所以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错误;C、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化学变化,错误;D、H218O和D216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0g/mol,所以等质量的H218O和D216O含有的电子数相等,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基本概念、电子数的计算。
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得不到氢气,B错误;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与铁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化合物X、Y、Z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钠与Y物质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
C.X与Y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X
D.Z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转化可知,钠与化合物Y反应生成化合物Z和氢气,所以Y是水,Z是氢氧化钠。
氢气和单质甲反应生成水,则甲是氧气。
X能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所以X是过氧化钠。
A、图中的每一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钠与Y物质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该反应也是离子反应,B不正确;C、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C正确;D、氢氧化钠是强碱,其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钠及其化合物转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
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有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0.1mol·L-1D溶液的pH为13(
)。
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化合物F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在B和C的反应中,氧化剂是B,还原剂是C
D.Z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D为一元强碱;根据B能与A、C反应生成同种物质且有一元强碱生成推断B是Na2O2,A是H2O,B是CO2,D是NaOH,E是O2,F是Na2CO3,则X、Y、Z、W分别是H、C、O、Na元素。
A、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的比较规律,原子半径W>Y>Z>X,错误;B、Na2CO3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正确;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D、O无最高正价,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推断,对反应特点的掌握,元素性质的判断
10.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I2(g)+H2(g)
2HI(g)△H=-9.48kJ·mol-1
(2)I2(s)+H2(g)
2HI(g)△H=+26.48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
(1)的产物比反应
(2)的产物稳定
D.反应
(2)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
(1)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因为氢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放热少于kJ·mol-1,不选A;B、根据盖斯定律,反应一-反应二,得到气态碘变成固态碘反应放热,35.96KJ,不选B;C、两个反应的产物是相同物质,不选C;D、反应二中固体碘的能量比气态碘的能量低,所以正确,选D。
考点:
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盖斯定律
11.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强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A、HCl等共价化合物也属于强电解质,故A错误;B、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误;C、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中含有电解质分子,故C正确;D、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和电解质的强弱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12.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聚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为胶体的粒子直径为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选C。
考点:
胶体的性质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3++3OH-=Al(OH)3↓,Mg2++2OH-=Mg(OH)2↓
B.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必定有H+、NH4+、Al3+、Mg2+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Al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像知,0-a段,加入NaOH溶液后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H+或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过程中有沉淀生成及部分沉淀溶解,溶液中一定存在铝离子,因HCO3-和Al3+水解相互促进而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存在HCO3-,因此一定存在H+;a-b段生成沉淀消耗了6体积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3+、Al3+,根据c-d段部分沉淀溶解,可知一定存在Al3+,根据图象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沉淀的物质的量相等,由OH-~AlO2-可知消耗溶解氢氧化铝消耗了a体积氢氧化钠,所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消耗了3a体积氢氧化钠,另一种离子生成的沉淀的量也消耗3a体积氢氧化钠,说明另一种离子为+3价离子,只能为Fe3+,故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再由b-c段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氢氧根离子与NH4+发生了反应,即溶液中一定存在NH4+;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Fe3++3OH-=Fe(OH)3↓,错误;B、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Fe3+、Al3+,一定不存在镁离子,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正确;D、d点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lO2,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NaAlO2,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图像分析、离子推断和检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描述
分子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分子中共有10个不饱和碳原子
C.最多有18个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D.分子式为C11H6ClF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苯环是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相当于原来的H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确;B、苯环上、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共10个不饱和碳原子,故B正确;C、最多有19个原子可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故C错误;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6ClF3,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的相关知识。
15.300mL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g,在该溶液中加入0.1mol/LBa(OH)2溶液300mL,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mol/LB.0.3mol/LC.0.2mol/LD.0.1mol/L
【答案】D
【解析】硫酸铝溶液中c(Al3+)=
=0.2mol/L,根据化学式知c(SO42﹣)=
c(Al3+)=
×0.2mol/L=0.3mol/L,n(SO42﹣)=0.3mol/L×0.3L=0.09mol;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n[Ba(OH)2]=0.1mol/L×0.3L=0.03mol,0.03mol钡离子完全反应需要0.03mol硫酸根离子,则混合溶液中剩余n(SO42﹣)=0.09mol﹣0.03mol=0.06mol,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C=
=
=0.1mol/L,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各个微粒之间关系及离子之间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已知:
物质
SiCl4
AlCl3
FeCl3
FeCl2
沸点/℃
57.6
180(升华)
300(升华)
1023
步骤Ⅰ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只要求写出一种);
②步骤Ⅱ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
③已知:
Al2O3(s)+3C(s)=2Al(s)+3CO(g)ΔH1=+1344.1kJ·mol-1
2AlCl3(g)=2Al(s)+3Cl2(g)ΔH2=+1169.2kJ·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3种,其化学式分别为;
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Ⅴ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
【答案】
(1)Al3++3H2O
Al(OH)3(胶体)+3H+
(2)
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AlCl3水解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Fe或铁;
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ΔH=+174.9kJ/mol;
NaCl、NaClO、Na2CO3
除去FeCl3,提高AlCl3纯度(产率)。
【解析】
试题分析:
(1)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H2O
Al(OH)3(胶体)+3H+;
(2)①步骤1中铝土矿粉和焦炭在300℃焙烧,因后续步骤反应生成氯化铝等强酸弱碱盐易水解,固体水分在焙烧的过程中挥发,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盐水解、气孔数目增多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②根据物质中含有的元素组成可知:
若步骤Ⅱ中不通入氯气和氧气,Fe2O3与焦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铁;③Ⅰ、Al2O3(s)+3C(s)=2Al(s)+3CO(g)△H1=+1344.1kJ•mol-1Ⅱ、2AlCl3(g)=2Al(s)+3Cl2(g)△H2=+1169.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Ⅰ-Ⅱ可得:
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H=(+1344.1kJ•mol-1)-(+1169.2kJ•mol-1)=+174.9J/mol;
④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所以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NaCl、NaClO和Na2CO3;⑤步骤Ⅲ得到氯化铝的粗品,加入氯化钠熔融能降低FeCl3的熔点,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加铝粉,可以将氯化铝的粗品中的氯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生成铁和氯化铝,因AlCl3在180℃升华,在300℃,废渣为Fe,冷却得到成品氯化铝。
【考点定位】考查工业上用铝土矿盐制取无水氯化铝工艺,涉及硅、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名师点晴】准确分析生产流程获取信息是解答关键;用铝土矿制取无水氯化铝工艺流程:
铝土矿粉和焦炭在300℃焙烧,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固体混合物和氯气、氧气在950℃加热,Al2O3、Fe2O3和SiO2先被焦炭还原为Al、Fe、Si,该过程生成CO,后Al、Fe、Si分别和Cl2反应生成对应的氯化物,即SiCl4、AlCl3、FeCl3,CO和O2反应生成CO2,后冷却到100℃,尾气为CO2、多余的Cl2,O2,以及SiCl4,AlCl3和FeCl3变成固体,得到氯化铝的粗品,加入氯化钠熔融,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加铝粉,可以将氯化铝的粗品中的氯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生成铁和氯化铝,在300℃,废渣为Fe,得到成品氯化铝,据此分析解答。
17.(16分)
(1)取300mL0.2mol/L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mol。
(2)在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3)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况下2.24LCl2,溶液溶液中有1/4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将Al、Al2O3和Al(OH)3的混合物恰好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微电子工业技术的关键原料之一,三氟化氮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
HF、NO和HNO3,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生成0.2molHNO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②NF3无色、无臭,但一旦在空气中泄漏,还是易于发现,判断该气体泄漏时的现象是。
【答案】
(1)0.032mol(2分)
(2)2Fe3++SO32-+H2O=2Fe2++SO42-+2H+(2分)3Fe2++4H++NO3-=3Fe3++NO+2H2O(2分)
(3)2/15mol/L(2分)(4)NaAlO2(1分)AlO2-+CO2+2H2O=Al(OH)3+HCO3-(2分)
(5)①3NF3+5H2O=9HF+2NO+HNO3(2分)0.4NA(2分)②出现红棕色气体(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n(KI)=0.06mol,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n(I2)=n(KIO3)=0.02mol,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02mol+0.02mol×6=0.16mol,1molMnO4-得电子5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0.032mol;
(2)在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原因是Fe3+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SO42-,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2-+H2O=2Fe2++SO42-+2H+,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在酸性条件下,H+与NO3-组成的硝酸把Fe2+氧化成Fe3+,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3Fe3++NO+2H2O。
(3)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0.1mol,还原性Fe2+>Br-,氯气先氧化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反应完毕,再氧化溴离子,令原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amol×(3-2)+1/4×2×amol×[0-(-1)]=0.1mol×2,解得a=2/15,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15mol÷1L=2/15mol/L。
(4)Al、Al2O3、Al(OH)3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偏铝酸钠溶液能和过量的CO2反应生成Al(OH)3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5)①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NF3和H2O,生成物为NO、HNO3和HF,在该反应中NF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3价升高到+5价,失去2个电子,一部分由+3价降低到+2价,得到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F3+5H2O=9HF+2NO+HNO3;根据化学方程式,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的N即化合价升高的N与被还原的N即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每产生1molHNO3,转移电子2mol的电子,因此若反应中生成0.2molHNO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4NA=0.4NA;
②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但一旦NF3在空气中泄漏,就会反应反应3NF3+5H2O=9HF+2NO+HNO3,2NO+O2=2NO2;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判断该气体泄漏时的现象是出现红棕色气体。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名师点睛】纵观近几年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主要包括:
①以生产、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②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及其规律应用;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解答本题的主要思路:
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同种反应物中同种元素出现化合价升降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另外对于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发生,应充分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在配平中的应用。
18.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
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并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B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液时,正丁醛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为更好的控制温度,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答案】
(1)不能,浓H2SO4遇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爆沸(1分)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五大连池市 高级中学 学年 下期 期末 复习 化学 模拟 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