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最新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2756106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61.21K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最新整理.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最新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湘教版最新整理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湘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规范练第64页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
1。
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A.草地、林地、耕地B。
耕地、草地、林地
C.林地、耕地、草地D。
草地、耕地、林地
2.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冬季风B。
地势
C。
天气D.纬度
3。
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原因是( )
①气温低,蒸发弱 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
⑤夏秋雨多 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①③④⑤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
D 2.B 3.D
解析:
第1题,根据东北地区的轮廓,结合气温和降水量等值线分析,图中A地降水少、气温较低,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是草地。
B地位于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以耕地为主.C地位于长白山地区,以林地为主。
故选D项。
第2题,甲地等温线向南凸,气温比两侧低。
结合轮廓判断,甲地为小兴安岭,海拔高。
故选B项。
第3题,图中D地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①对。
河流有凌汛现象,地表积水多,②对。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对。
河网稠密,④对。
夏秋雨多,地下有永久冻土,不易下渗,⑤⑥对。
故选D项。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4~5题。
4.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D。
光照条件
5.对于P地土地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措施是( )
A.抽水排湿,发展耕作业
B.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
C.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D。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定位该地为三江平原.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
第5题,P地为沼泽,属于湿地,生态效益强大,对其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为主,因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下图为2013年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6~7题。
6.据图可知( )
A。
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
D。
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小于东部地区
7。
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多,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少
B。
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
C。
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答案:
6.C 7。
B
解析:
第6题,设全国耕地面积为S,有灌溉设施的耕地=S×本区耕地占全国比重×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
据此推算,西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A项错;东北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小,而且该区域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灌溉设施较少,B项错;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而且该区域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C项正确;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D项错。
第7题,结合我国人口分布可知,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A项错;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说明本地区农业发展不需大量灌溉,本区农业发展水分较充足,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有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所以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低,B项正确;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比重大,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C项错;东北部与中部地区水热条件差异显著,故农业生产差异较大,D项错。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
该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水资源较丰富.读某年双塔灌区农作物每吨水净产值表,完成第8~10题.
作物
类型
每吨水净产值/元
单位面积净产值/(元·hm—2)
作物种植面积/hm2
小麦
8700
0.13
1164
1414
玉米
8700
0。
70
6057
246
棉花
8700
3。
62
31493
5390
油料
10500
0.35
3630
506
蔬菜
12300
1。
81
22313
604
瓜类
6500
4.30
23861
5393
8.双塔灌区农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壤肥沃B。
地势平坦
C。
昼夜温差大D.水源充足
9.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如下规划,最合理的是( )
A。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B.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C。
增加小麦种植面积
D.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10.双塔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③土地盐碱化 ④旱涝灾害频繁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B。
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答案:
8.D 9。
B 10.C
解析:
第8题,由材料可知,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该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生产,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为水源,故选D项。
第9题,读统计表可知,棉花单位用水定额少,经济效益高,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应当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净产值低的小麦面积,故选B项.第10题,双塔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发展农业生产,进行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该地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项。
我国某省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年降水量约1400毫米。
下图为该省耕地分布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该地的地形( )
A.以平原为主B.以低山丘陵为主
C。
以高原为主D。
以盆地为主
1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应( )
①开展多种经营 ②实行立体布局 ③扩大种植规模 ④延长农业产业链
A。
①②④B。
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11。
B 12.A
解析:
第11题,该省25°以下有坡耕地比重超过50%,25°以上陡坡耕地比重约15%,耕地中坡耕地面积较大,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第12题,该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该省位于南方地区。
从地形、气候条件分析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立体布局,利用优势农产品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下面图2为图1中M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
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①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②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③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④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4.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13。
D 14.C
解析:
第13题,M地区的湿地面积减小,农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说明湿地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减弱,会导致洪涝灾害频率增加;气候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环境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农田及建设用地增加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加剧,故D项正确。
第14题,若扩大开垦,将导致环境更加的恶化;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有助于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对环境保护有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助于提高生产率,但对于环境保护作用不大。
故C项正确。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集团计划在下图区域打造中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现代农业企业。
在区域内布局了畜牧业生产基地、双低压榨菜籽油生产基地、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非转基因压榨大豆油生产基地和大米生产基地。
其粮油奶等所有农产品确保源自“大兴安岭生态圈”世界黄金纬度产区,同时确保所有生产设备为国际最先进的和最环保的。
(1)说出图中甲、乙应布局的农产基地名称,并简述理由.
(2)分析大兴安岭生态圈作为农产基地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导学号38380048〛
答案:
(1)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属半干旱地区,草场广布,为畜牧业基地.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大米基地。
(2)森林广布,空气、水源等环境质量好;黑土肥沃;开发晚,污染少;(属温带季风和草原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地广人稀。
(3)促进专门化、规模化生产,打造品牌,提高经济效益;龙头企业资金雄厚,管理先进,利于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率;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解析:
第
(1)题,根据甲、乙所处的位置、地形、气候判断对应的农产品基地名称。
第
(2)题,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从该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质量、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大兴安岭生态圈作为农产基地的优势条件.第(3)题,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大型龙头企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分布。
在古代,人们就在该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格局。
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
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
自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素以“丝绸之府”著称,丝绸产品享誉国内外。
(1)简述古人在该区域修建“横塘纵溇”的主要功能。
(2)分析杭嘉湖地区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为使该地区的丝绸业做大做强,专家与学者纷纷献策。
一是立足国内市场,发挥优势谋发展;二是立足国际市场,加大创新谋发展。
对此从地理的角度谈一谈你的见解。
答案:
(1)沟通水系、疏缓急流,利于蓄水和排水,减少旱涝灾害(旱引涝排);加强区间联系,便于部分河段水路运输。
(2)自然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桑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桑树种植广,饲料丰富.社会经济条件:
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河网密布,交通便利;丝绸产业规模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支持,技术与产品创新.(答出3点即可)
(3)(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两种发展思路整合,发挥区位优势(传承丝绸文化),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造出名优产品(进一步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
解析:
第
(1)题,“横塘纵溇”就是沟渠纵横、四通八达的水系。
从减轻旱涝灾害和水运两方面分析“横塘纵溇”功能。
第
(2)题,杭嘉湖地区丝绸业的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其中自然条件主要是指桑蚕养殖条件好,原料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则包含种植经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第(3)题,丝绸业做大要考虑传承丝绸文化,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科学设计;而做强则要结合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将两种发展思路整合,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造出名优产品,才能取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最新整理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考点 规范 32 区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 最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