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docx
- 文档编号:12755412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23KB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docx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
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化县游家镇白沙中学李解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老师手把手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过去。
教师们都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
从新课改的趋势来看,初中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条件也日益成熟。
就拿生物这一学科来说,课改之后,新大纲将原课本中的六个验证性试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此外还新加了三个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重视。
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古典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融入到探究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在愉快的氛围中长见识,增知识。
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成为了一种可能。
既然探究性学习迎来了它有利的时机,那么如何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借着新课改的东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
从宏观上来说,对初中生生物学习中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上。
首先,初中生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平常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
其次,探究性学习存在很多的偶然因素和主观因素,很多东西学生很难恰当的把握,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而课堂上才具有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教师资源。
第三,探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该如何借着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以往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针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的途径展开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采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枯燥生硬的专业词语或者其他生物现象时,我会考虑用生动的比喻来诠释生物知识。
例如,在讲述血液循环系统时,可以把心脏比作动力,把血管比作车路,把血液比作交通工具等。
在讲述光合作用时,可以把绿叶比作工厂,把叶肉细胞比作车间,把叶绿体比喻成机器等等。
生动的比喻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自主的探究与学习,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一举两得,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效率的学习。
(二)联系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大自然的现象千奇百态。
大海为什么那么蓝?
花为什么会五颜六色?
子女为什么会跟爸爸妈妈长得像?
为什么人老了头发就会变白?
人为什么到一定的年龄就会换牙齿?
一系列奇妙的现象后面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通过这些大自然中的奇怪现象的提出,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对生物的兴趣,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激励政策,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政策是新时代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它通过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信,不断提升,不断自我完善。
初中生正处在性格转型时期,叛逆而又争强好胜的他们虽然都迫切想逃离父母老师的管制,但是又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鼓励,所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具体如何将激励政策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呢?
针对生物的实验性强的特性,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我总是设置适当的户外实验,让班上同学分组完成。
例如,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到户外进行观察研究,针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生物,观察其在一年的四个季度下有什么不同的习性及生活情况等,从而总结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实践报告的形式交给我评阅。
在评阅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激励法的使用。
对于每一位同学的报告,我都认真对待,从来都是一种鼓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份成果,无论其结论是否正确,我都要抱着一种欣赏的眼光与态度,先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再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与完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好奇心与好胜心的激励下不断探索,自主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注重了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生对生物学习有兴趣了,自然而然就会在课堂外去多钻研一些生物方面的问题,跳出老师教学的局限性,去探索课堂之外的另一片天空。
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通过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
(一)放宽教学局限,发展学生个性。
人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发散的,人的个性也是可以不断发展的。
在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给学生设计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答案非对即错,不容置疑。
但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正确答案的那个圈子,总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姿态去面对学习,对老师提供的答案总是保持一种崇拜而毋庸置疑的心态。
根本不会想到去质疑老师的答案,想到自己去探究,去重新思考与论证,在这种死板的模式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很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设置的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大家能够各抒己见,只要大家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哪怕出现了些许错误,也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肯定。
例如,在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大胆的猜测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很是活跃,有的说需要泥土,有的说需要阳光,有的说需要水分,有的说需要空气……更中有一个同学说需要音乐。
对于学生的这些回答,我都不予以否定,相反,我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给予表扬。
等同学回答完毕之后,我再以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演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让学生根据实验对自己的猜测加以总结和反思,直到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为止。
渐渐的,班上同学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他们不再担心自己回答的答案错误而被学生笑话,他们不再迫不及待的等着老师宣布正确答案,而是自己努力的寻找着更合理更具新意的点子。
而我对学生提出的创新观点也是持鼓励的态度,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慢慢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各抒己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各具特色的探究个性。
(二)引导学生质疑,发展学生个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断更替中进行的。
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质疑,对书本知识,对自然现象,对实验结论……只要是可以进行探讨的知识点,都可以进行质疑。
我经常运用启发的形式,用设问、发问等方式,联系学生们的实际的生活情况来设疑。
因为“疑”是一种对现有的认识或者实际认知不满足的一种情感状态,它既是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内驱力,又是积极性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对发展学生个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我特别注重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之后还外延伸拓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自主进行钻研,查阅相关书籍,积极向他人请教。
而对于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我就不对他们做过多的要求。
我鼓励他们尽量把课本上的知识弄透彻,不要好高骛远,使结果适得其反。
三、通过设置探究实验的途径
(一)设置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生物是一门理科性的学科,实验对生物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精心准备下一堂课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打好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节。
高水平的观察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与桥梁。
只有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
才可能发现问题,发现自然中或者试验中特殊的现象,并且围绕其去研究,去探索,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设置探究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验又要求很强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所以,实验能力的提升,是探究性能力培养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我指导学生系统的设置实验,让他们采用探究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探索新的实验思路。
让他们根据实验的现象,去探索实验的本质,去研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理和过程。
例如,给学生教授光合作用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做实验,感受实验过程中的一系列“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之后,再让学生自己翻阅教材及课外书籍,自己去寻找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学生自学一段时间以后,再给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成因及其中一系列的过程及反应,给学生揭开这个谜底。
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明白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学到了实验操作的要领,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设置探究性实验,培养总结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实验的过程及步骤等都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实验结论的得出,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例如,在讲解《蚂蚁行为探究》这一实验时,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对蚂蚁的行为习性进行观察,如蚂蚁的外形特点,蚂蚁的觅食、巢穴、食物的搬运,雨天前及雨天后蚂蚁的生活情况等。
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下蚂蚁的点滴行踪,根据每次的观察撰写观察日志,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简短的总结与归纳。
在经过一段足够长时间的认真探究之后,让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情况撰写关于蚂蚁行为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
经过反复的实验,反复的实验总结归纳,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很好的提高。
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也会得到有效的改进与完善,最终实现探究性能力和学习方法同时提高的双重效果。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大胆突破,不仅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培养,而且使学生们的科学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在这个全新认识的的基础上去追寻更为开阔的思路。
4、通过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的途径
(一)重视基础,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颇为重要。
要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首先就得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探究性学习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学习方式,要想学生能放开手脚尽情的探究,首先就得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条件下探索。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而自信又源于点点滴滴的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基础,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讲授,让学生先对课本知识有个详尽的了解,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提升。
每次作业的布置,我都是以书本为纲,先使学生在一些相对简单问题上能得心应手。
之后,我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或者说知识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鼓励,使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提升。
(二)融入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生物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在基础知识的讲授,还是实验的操作,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
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探究性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颇为重要。
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注意自己组织者与合作者的身份。
我总是以一名朋友而非长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跟学生平等而友好的交流,让学生轻松的提出问题,我也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在课堂上,我更是尽量与同学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放松对学生的限制,在适当的程度内任由学生发挥。
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及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就放得更开。
有时,就算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生物无关的疑问,我也会尽量满足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他们答疑。
课堂内外的自由自在的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课本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科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只有认认真真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关键作用。
不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都要认真投入,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教学事业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充当引导激励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一股脑把知识强加给学生。
这样不仅老师会疲倦而无效率,学生也会感觉到枯燥无趣。
而实施探究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使他们形成勤于实践和尊重科学的良好素质。
在现代社会,探究性学习还是一种处于摸索过程中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广大师生的不断探究和学习,需要教师给学生精心设计一个自我完善的空间。
通过各种途径的结合,切实履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初中生物 教学 学生 探究性 学习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