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274834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27.04KB
《三峡》教学设计.docx
《《三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1文言文教学,要始终贯彻读读背背、疏通文意、积累字词、体会
感情的原则。
笔者以《三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设想:
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
诗歌写了那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这是哪里的风光?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问:
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
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
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注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结束后,问:
自学得怎么样呢?
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
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段文字。
先讨论,联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准备绘画。
四、每一组抽一位同学代表,在黑板上绘出课文所描写的四幅图画
不要求精细,只求能表现课文内容,特别是关键的句意。
本小组同学要关注并提示。
五、交叉检查
1、读课文语句,看图画表现。
如有遗漏,请上前添补修改。
2、结合同学所绘图画,师生共同明确文章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秋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凄婉美
六、离开课本,根据同学所绘四幅图画,回想并说出课文相应的语句同桌一组,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画,试着忆读课文。
交换进行。
七、自己通读课文,加深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并勾画出还不能准确解释的字词句(为下节课质疑、翻译做准备)第二课时
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回想上一节课的“诗”、“画”、“文”
二、同学轮流口头翻译课文抽同学轮流进行,每人一句。
实在不知怎么译的,可请同学帮忙。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加点)的含义与用法,强化识记积累。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通“缺”)处。
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
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bēn,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觉得)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冲刷)其间,清(江水清清)荣(树木苍郁)峻(山势险峻)茂(百草丰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词动用,降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教师口头翻译(速度稍慢),学生再次跟译,纠正自己的误解,落实句意翻译已经不存在问题的同学,则听老师的译句,回译成课文原句。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的层次不同,要求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
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
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
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
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
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
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四、师生共同总结(填空的方式)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之情,激发了自己的感情。
1、学生答后总结归纳:
(不强调统一,语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之情,激发了自己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追问:
如何理解“精要”呢?
进一步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写;抓住不同的季节,动、静结合的写;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写。
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水经注》、《水经》。
《三峡》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三峡》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名篇。
因其文质兼美,广为传诵,历来是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重点篇什。
新课程把它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的首篇,足见编辑对此文的重视,希望通过它起到以一当十,管窥全豹,感悟我国古文之精美的目的,可谓用心至善。
学习这篇精美短文,我以为应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美感因素,把学习过程化为一次愉悦的审美经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动机水平,消除或缓解学习古文的消极心态和恐惧心理。
同时,依据毛-东提出的“古为今用”的学习原则,尽可能把此文所学转化到实际生活的应用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掌握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为此,课堂过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背诵全文。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学习精美古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古文学习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精美古文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和体会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
【学习过程】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背诵背诵→读报以致用
【学习方法】多形式朗读法、联想法、交流讨论法。
【学习用具】
《三峡》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一、音画导入在教师的引言下,多媒体呈现音画《长江之歌》,同学们边听歌边观赏几帧三峡美景图片,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为感受三峡之美铺垫。
二、读懂文意
1、多媒体呈现边默读边看注释,并圈画理解有障碍的词句。
教
师巡视并检查一两个同学的默读情况。
2、多媒体呈现配乐朗诵,学生边听边再次圈画理解有障碍的词
句,同时听准音节并标画长句的朗读节奏。
教师巡视并检查一两个同学的听读情况,重点是朗读节奏。
3、齐读课文,边读边联想每段所描写的画面。
4、讨论文意:
⑴分组:
根据班额情况分组,每组6~8人,分8~12个小组,每2~3个小组共同研读一个文段。
⑵讨论任务:
本组同学讨论在本段圈画的词句的意思和本段的文意。
⑶交流结果:
各文段请一小组选代表陈述,另一个或两个小组订正或补充。
5、多媒体呈现部分词句检查、巩固文意学习成果。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素端绿潭,回清倒影⑷林寒涧肃。
三、读出美感
1、多媒体分四次呈现八帧三峡图片,分别对应课文所描述的山美,水美,景美,境美,请四位同学依次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联想三峡的美。
2、多媒体呈现填充式题目,分小组讨论审美感受。
美在重峦叠嶂,气势磅礴(山美)美在夏水汹涌,一泻千里(水美)美在春冬之时,风光秀丽(景美)美在初霜旦,凄凉静寂(境美)
3、请小组选代表陈述审美体验,教师略作小结,并以多媒体呈现结果,学生朗读巩固。
4、带着美的愉悦试背课文:
⑴教师范背(边背边指导背诵方法),学生轻声跟背⑵指名背⑶齐背
四、读以致用
1、多媒体呈现:
任选三峡的一个季节,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小段导游宣传词(50字左右),动员游客在某个季节去三峡旅游。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作适当补充)
2、同学交流后选4~5个代表试作导游进行宣传。
3、请班长以三峡旅游公司总经理的身份颁奖。
(教师预先准备1~2份小礼品)
五、小结多媒体裁呈现:
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三峡》这篇精美古文的?
在同学们略作回顾后,多媒体呈现学法:
读,是学习精美古文的一把金钥匙!
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背诵背诵→读以致用
六、结束在教师的解说下,学生边听歌《喊一声我的三峡》边欣赏流动的“今天三峡”图片,感受伟大祖国今天的秀美山河和中华儿女的伟大创造,结束本课学习。
《三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翻译法、赏读法进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领略三峡的风景美以及郦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读法: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音,在准确句读中把握大意。
2.翻译法:
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书下的注释,使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突破四字短语的翻译,再完成全文的翻译,为后面的赏读奠定基础。
3.学生欣赏文章布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时,注意设置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水经注》的文学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
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
《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
“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师: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yǎn)飞漱(shù)属引凄异(zhǔ)泪沾裳(cháng)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师:
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
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
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
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
如果。
亭午夜分:
正午。
不见曦月:
阳光。
夏水襄陵:
上。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
有时。
虽乘奔御风:
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
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
白色的急流。
绝巘:
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
冲刷。
林寒涧肃:
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
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注意语言的简洁)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或”与“有时”的区分)林寒涧肃: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类似于“互文”)高猿长啸: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高”与“长”的准确
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
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师:
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
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
找出相关语句,简单
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内容鉴赏:
“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
《三峡》一文写山,突出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
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
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
“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接下来的两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
(五)课外拓展师:
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找出《三峡》中的描写与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确:
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阅读《右溪记》
(唐·元结)。
【设计意图】1.增强对课文的记忆;2.引入与本篇课文相似的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三峡》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
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
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
(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
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
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中午——长江——热烈下午——长江、雾——平静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
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峡之秋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平静夜晚——宁静《三峡》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
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
播放《三峡,我的家乡》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
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
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所以称它为三峡。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
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
为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
反馈,随机正音。
板书:
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
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
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
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
(读和说)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
(出示画面和文字)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
指生读---评价:
为什么读的这么
慢啊?
还可以怎么读?
为什么?
)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请同学
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
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
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
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
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
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
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三峡》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
讲读课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准备:
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执教者:
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夏琳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
“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
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
一个,请只说一个。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峡!
”是啊!
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
(内容包括:
三峡风光图片、音乐)教师范读学生自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