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2745257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81.26KB
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孟子提出统治者首先应“亲亲而仁民”,其次要“仁民而爱物”,再次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省刑罚,薄税敛”,这样“民”自然“不饥不寒”,国家安定不危。
材料反映了孟子主张
A.仁者爱人B.以农为本C.民贵君轻D.尊君重民
【答案】D
【解析】材料“亲亲而仁民”“省刑罚,薄税敛”“‘民’自然‘不饥不寒’,国家安定不危”反映出重民的思想,这体现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重民,没有体现出农业的地位,故B项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点睛:
“亲亲而仁民”“省刑罚,薄税敛”“‘民’自然‘不饥不寒’,国家安定不危”是解题的关键。
2.《汉书》载,刘贺被废为海昏候,遣返昌邑国,并“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一些器物带有“昌邑”铭文,如“昌邑食官”等。
据此可知
A.传世文献如实记载历史事实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传世文献
C.考古发现真实再现历史事实D.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互补互证
【答案】D
【解析】材料“遣返昌邑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与“昌邑食官”表明《汉书》的记载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故D项正确,B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如实”;C项说法错误,错在“真实再现”。
3.唐朝对地方的监察称为“道察”,由察院临时派出监察御史,具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
御史出巡,尤其是遣使巡察,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奏闻”。
这一制度旨在
A.维护社会公正B.防止贪污腐败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监察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唐朝对地方的监察称为‘道察’”“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奏闻”反映出唐朝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AB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说法错误,错在“建立”。
4.明初,太祖朱元璋迁徙部分官绅地主,没收其地产,由原租佃农民耕种交租。
洪武七年,将租额减半征收,并承认农民开垦荒田“永为世业”,同时对地主占田作了一些限制。
明太祖施行这些政策旨在
A.消除土地兼并B.维护小农经济C.强化重农抑商D.开发无主荒地
【答案】B
.........
5.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提出“臣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该材料表明李鸿章
A.注重发展军事工业B.主张发展民用工业
C.维护封建专制体制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
【答案】B
【解析】材料“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强调国家必先富,才能强大,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创办民用工业,故B项正确,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发展民用工业,而不是不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故C项错误;洋务派是地主阶级,故D项错误。
点睛:
材料“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李鸿章强调一个“富”字,可以联想到洋务运动口号中的“求富”。
6.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构建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从国情出发的务实态度、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为核心的中国模式。
孙中山思想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
【答案】C
【解析】材料“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从国情出发的务实态度、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为核心的中国模式”反映出孙中山致力于解决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是发展经济的政策,故C项正确;A项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是政治革命,排除;D项是实行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排除。
7.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23日的5年半时间里,日机对重庆实施轰炸130次,其中对外国使领馆、军舰、教会、洋行进行直接轰炸或波及的无差别轰炸次数高达46次。
日本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
A.推动了各国对日态度的转变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摧毁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D.导致了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
【答案】A
【解析】材料“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23日”“对外国使领馆、军舰、教会、洋行进行直接轰炸或波及的无差别轰炸”反映出日本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暴露了日本的残暴,同时损害各国的利益,从而使各国转变了对日的态度,故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9月正式形成,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摧毁”;抗战期间国共合作没有分裂,故D项错误。
点睛:
注意关键信息“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23日”“对外国使领馆、军舰、教会、洋行进行直接轰炸或波及的无差别轰炸”;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8.1978年至1984年六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1万吨,年均增长约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57元增加到1990年的629.79元。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D.多种经营形态发展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1978年至1984年六年间中国粮食总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所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包含在B项之中。
点睛:
关键时间“1978年至1984年”;关键信息“粮食总产量”“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中分析出答案。
9.根据罗马《裁判官法》,除遗嘱指定和经调查指定的监护人外,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以要式口约的形式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
监护人若没有按照允诺履行职责,应承担防偿责任,并受到处罚。
这说明罗马法
A.保障被监护人的财产权B.注重对监护监督制的立法
C.确保监护人的权责统一D.突出要式口约的法律效力
【答案】A
【解析】材料“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的信息说明对于被监护人财产保护,体现出人性化,故A项正确;B项包含在A项之中;材料强调的是对被监护人财产权的包含,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契约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在于“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
10.1871年时,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除了审查和拒绝通过预算之外没有任何实权。
到1899年,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
这一变化反映了德意志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B.议会权力的大幅度提高
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发展D.封建残余基本上被肃清
【答案】C
【解析】材料“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到“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反映出议会的权力有所提高,这一变化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大幅度”;德意志帝国仍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
11.表1
国家
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
增加的人口(万人)
英国
425
6600
法国
350
2600
德国
100
1300
俄国
50
650
比利时
90
850
表1为1871--1900年列强在亚非拉地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统计表。
据此可知
A.以西方为中心的整体世界形成B.工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C.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D.工业化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时间点“1871--1900年”;结合知识分析出答案。
12.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表示会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部分商品征收高关税以促进美国国内工业和就业增长。
这一举措
A.推动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引发反经济全球化的讨论
C.加快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D.否定世贸组织的存在价值
【答案】B
【解析】材料“明确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分析出,特朗普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导致反经济全球化形式的高涨,故B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增加关税,设置关税壁垒不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世贸组织,故D项排除。
13.适度人口理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自然生育、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
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实施的是“自然生育”的人口生育政策。
1957年7月马寅初发表文章《新人口论》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人口数量过多以及人口素质的参差不齐。
60年代初期随着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节制生育”政策开始实施。
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开始实施“晚、稀、少”的人口生育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开始步入有计划的轨道。
80年代初期,受到“适度人口理论”的影响,我国实施了以控制人口数量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
新世纪以来,少生、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生育政策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保计划生育有法可依。
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逐渐形成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
——摘编自孙怡颖《建国后我们人口生育政策的嬗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面临新的形势,人口增长掉头,且人口转变呈现多元化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各国生育率以不同的速度下滑,世界人口大势的转变引发各国政府对生育率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生育政策的调整。
越来越多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这不仅发生在生育率长期低迷的欧洲,也发生在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东亚和大洋洲。
东亚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已转而推行鼓励生育措施,并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效果却差强人意。
——摘编自沈可《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任意两个时间段中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计划生育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口政策与国际人口政策的差别,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原因:
50年代:
新中国成立,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国家领导人提倡。
60、70年代:
人口快速增长产生巨大社会负担,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80年代:
西方适度人口理论的影响,缓解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提高人口质量,改革开发的推动。
21世纪初:
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红利的减弱,社会问题严重。
影响:
积极:
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
消极:
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性别比失衡程度加重;劳动力人口不足。
(2)差别:
中国:
节制生育,计划生育。
世界:
鼓励生育。
评价:
政府生育政策的调整会顺应生育形势的改变以及政府对生育率态度的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政策存在巨大差异;坚持适度人口原则,结合国情,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人口政策。
从建国以来人口政策的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中国人口政策与国际人口政策的差别等方面来分析。
(1)第一小问可以从分为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等几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出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少生、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生育政策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保计划生育有法可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计划生育的影响。
(2)从材料一中可以分析出中国的人口政策是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材料二“越来越多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可以分析出世界的人口政策是鼓励生育。
根据材料“各国生育率以不同的速度下滑,世界人口大势的转变引发各国政府对生育率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政策的改变、生育政策的不同、结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中国古代的技术推动了一些经验性的发现和发明的产生,其中有许多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史目录(节选)
农业
纸和印刷
陶瓷技术
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
医学
传统中国的语言与逻辑
经济结构
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综合提取材料信息或选取目录中的任意一条,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报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答案】论题:
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阐述:
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就已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
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
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
综上可知,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影响是超越时间超越国界的,作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两大贡献,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革命性的。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技术推动了一些经验性的发现和发明的产生,其中有许多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表格内容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影响、科技的特点、与中国古代经济、政治的联系等方面来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点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开国时,中国社会承袭唐末五代,饱受军人之祸,所以宋代自开国起就知尚文轻武。
自太祖始,太宗、真宗都进行了兵制改革。
宋代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不再从事其他职业。
宋代把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
宋代的禁军,基本包括全国军队,均具有浓厚的“私兵”色彩,统兵者类似卒伍之长,军队的最高统帅权则归于皇帝。
为了加强禁军,宋太祖不仅继续采用淘汰老弱、令其归农的办法,而且还经常派遣使臣到各地去选择精兵,并以才力技艺为参考标准。
宋初,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
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
正如北宋名臣包拯所说:
京师者,天下之本也。
强本者,畿兵耳!
本固且强,繇中制外,则天下何患焉。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的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进行兵制改革的背景。
【答案】
(1)特点:
军队职业化、雇佣化;军队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强干弱枝。
(2)背景:
晚唐五代的藩镇割据;外族入侵,边境危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军队战斗力;
【解析】
(1)从材料“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领导机构的多元化”“军队的最高统帅权则归于皇帝”“宋初,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中可以概括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国社会承袭唐末五代,饱受军人之祸”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藩镇割据、边境危机、加强中央集权、军队战斗力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6.【历史-选修 3: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二战不仅改变了国家间的实力对比,而且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
对二战影响的研究一直为各国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涉及对一战本身的认识,而且涉及各国对自身在战后国际社会的定位、对战后世界格局与秩序的判断以及对时代主题和人类发展走向的预见。
二战的最大影响是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西欧衰落,而西欧以外的地区正在崛起。
残酷的二战也孕育了持久和平的种子。
战后人类应汲取二战的教训,重视大国合作以确保集体安全体系有效运作,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以消除战争的社会根源,发挥高级宗教的作用以消除人类冲突的精神根源。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确保集体安全体系有效运作”的史实,并分析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启示。
【答案】
(1)影响:
壮大了世界进步力量,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促进了大国间的合作,形成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机制;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各国人民在战争中经受了考验,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力量。
(2)史实:
联合国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
启示: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解析】
(1)根据材料“二战不仅改变了国家间的实力对比,而且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重视大国合作以确保集体安全体系有效运作,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以消除战争的社会根源,发挥高级宗教的作用以消除人类冲突的精神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联合国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方面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平等协商、以对话解决争端、经济全球化、文明的多样化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中国“宪政之父”,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904年11月进入东京政法大学学习,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政治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
1905年以来,宋教仁支持创办《民报》、《民立报》撰写了不计其数的时政评论文章,驳斥封建专制统治的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阴谋。
武昌首义后起草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的民主权力及共和国政权的设想。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担任法制局长,在宪政、法制方面宋教仁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宋教仁提倡“良政治”,希望以政党政治,建立责任内阁。
制定“良宪法”来求得民主宪政的实现,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可是这在当时的中国很难实现。
——摘编自马勇《民初困局:
一个制度史的解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教仁在近代中国民主宪政史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教仁的“良政治”很难在当时中国实现的原因。
【答案】
(1)贡献:
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为武昌起义成功奠定基础;主持创办《民报》《民立报》等,传播民主思想;提倡积极参政,启迪了国民政治觉悟;主张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民主宪政,主持起草《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利于民主宪政的实现;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建立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2)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武力作为后盾,寄希望于温和的斗争形势;对国情认识不够,片面学习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
(1)从材料“宋教仁支持创办《民报》、《民立报》”“起草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倡“良政治”,希望以政党政治,建立责任内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的特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对国情的认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金卷 全国 百强校 贵州省 凯里市 第一 中学 届高三 下学 黄金 第四 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