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例.docx
- 文档编号:12743268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26.16KB
吉利收购沃尔沃例.docx
《吉利收购沃尔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利收购沃尔沃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利收购沃尔沃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1、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
集团拥有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品牌;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286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沃尔沃(Volvo)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
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
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
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
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超级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
截止2003年,福特汽车的328,000名雇员在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福特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中,共同创造了1642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水星(Mercury)、沃尔沃。
此外,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Credit)、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ertz)以及汽车服务品牌(QualityCare)。
其中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和沃尔沃已经被卖出,已经不属于福特品牌。
2、收购背景及原因
1、十年前(1999年),福特汽车在其全盛时期,花费了64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让这个总部位于瑞典的豪华乘用车品牌成为福特旗下一个全资子公司。
volvo汽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
2、十年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不得不卖掉那些不挣钱的品牌。
福特汽车决定出售沃尔沃业务能缩减生产成本,能全力保证福特品牌的开发及运营工作。
3、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欧洲等地区车市大受打击,销售数量全线下跌。
就2008年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达到26.6%,创造了最大的下跌纪录。
福特到2008年底,该公司汽车业务债务为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缺口,卖掉沃尔沃也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4、福特汽车总裁穆拉利对记者表示,沃尔沃是一个很棒的品牌,福特之所以出售沃尔沃,主要原因在于福特今后将主要发展福特品牌。
福特的口号是“一个福特,一个团队”。
5、最大市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沃尔沃来说,其归宿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国。
数字显示,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在豪华车市场中,沃尔沃汽车销量达22405辆,劲增近80%,这一增速高于整体豪华车市场平均水平。
6、为何卖给中国民营企业?
福特选择吉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民营企业的身份将使海外并购中的“政治障碍”减到最少;
(2)吉利十几年来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经历,证明其有创造奇迹的能力,而吉利当家人李书福的胆识和执着在收购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沃尔沃的品牌策略与吉利的品牌战略不谋而合;(4)吉利承诺生产地、营销网络、产品质量三不变。
7、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1)战略性出售:
发展福特品牌
(2)经济压力:
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3)继续持有风险更高(4)沃尔沃历史使命已完成
8、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①渴望技术、②提升品牌,改变吉利的“草根”形象,同时减少吉利建立豪华汽车品牌的时间和成本
(2)民营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的一种方式,提升中国汽车在世界的知名度,改变中国车在世界范围内低劣的形象(3)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开拓海外市场,2004年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占全国轿车整车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年的出口目标是突破1万辆。
而按照“狂人”李书福为吉利规划的宏伟蓝图:
到2015年,吉利的年销售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销往国际市场。
)(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20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吉利是在赔本赚吆喝(投入近2000万),那么06年年初的在美国底特律的亮相,人们就要怀疑吉利如此烧钱的动机是否单纯。
吉利如此“心机”自会有它的道理,在吉利看来,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5)福特公司在当时国际经济环境下极度亏损,而吉利在这样的前提下实际是捡了大便宜【将其64亿购入的沃尔沃以18亿出售(实际最终15.5亿)】
3、收购过程——惊心动魄800天
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从2008年1月18日,李书福在底特律车展上第一次与布斯相见,表达收购沃尔沃的正式意愿。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历经艰难到2010年3月28日双方签订并购协议,整个交易历经800天。
2010年8月2日,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在伦敦举行了沃尔沃轿车并购项目的交割仪式,宣告这项旷日持久的收购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1锁定沃尔沃
2002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李书福第一次表露收购沃尔沃的想法。
但是当时吉利还很小,没人把这番豪言壮语当真。
2007年初,穆拉利从波音来到福特担任CEO,随即提出了“OneFord”的战略,决定出售旗下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多个品牌。
金融危机和不断走低的美国汽车业,给了李书福机会。
密切关注沃尔沃的李书福立刻出手。
2007年9月,福特美国总部收到一封挂号信,李书福通过公关公司向福特阐明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此时,吉利因为名不见经传,收购意向并没有引起福特重视。
2008年初在底特律车展上,李书福在公关公司帮助下第一次见到了福特财务总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和采购总监等一干人。
这次谈话并不成功,福特方面不断强调“沃尔沃有15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言下之意是,吉利太弱了。
虽然李书福表示有诚意和能力做到,但对方只是礼节性地称“回去研究一下”。
当时,在李书福身边只有他从英国石油挖来的张芃有点国际化背景。
2说服洛希尔
2008年1月,这个目标锁定在沃尔沃。
第一个困难是让洛希尔总部相信,吉利有能力收购。
福特大中华区负责人俞丽萍与李书福初次见面时,吉利汽车股价为8毛钱,市值10.8亿美元,这个盘子不到沃尔沃的十分之一。
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吉利汽车股价跌到了2毛钱附近,盘子缩水至3亿美元,对俞丽萍来说,向总部推荐这样一家企业是个冒险。
(当时金融危机还没开始)洛希尔算是在汽车产业界最具声望的一家投行,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之前的12个月里,由洛希尔提供咨询的汽车并购案总价值高达892.5亿美元。
收购团队搭建了起来,按照分工:
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项目的所有法律事务;德勤负责收购项目、财务咨询,包括成本节约计划和分离运营分析、信息技术、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尽职调查;洛希尔银行负责项目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并对沃尔沃资产进行估值分析。
3官方的支持
2009年1月,又一年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有备而来。
在他身边除了具有国际背景的张芃外,还多了一名女士——俞丽萍。
李书福对穆拉利说:
“我准备得很充分,顾问团队都请好了。
”
在业内,一家知名投行已经介入,证明这件事是“认真”的,李书福符合游戏规则的拜访,给福特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穆拉利表示,一旦出售沃尔沃,将第一时间通知吉利。
几乎在吉利与福特方面建立良好互信的同时,吉利在国内也进行了项目的政府沟通。
2009年3月,吉利获得了发改委的支持函。
彼时,国内多家企业曾经爆出希望收购沃尔沃的消息,包括长安、北汽、奇瑞等,但手握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函后,吉利在国内实际上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
当年4月,福特首次开放数据库,项目团队开始阅读6473份文件,通过十多次专家会议,2次现场考察,3次管理层陈述,吉利收购团队开始真正了解沃尔沃状况。
针对福特起草的2000多页的合同,进行了1.5万处的修改标注。
与此同时,吉利的收购进展报告上报到了发改委,李书福一度担心因为对吉利不了解,而影响对收购的评估。
所以在报告中,李书福重点谈了收购对中国汽车业的产业意义和后续盈利信心。
和发改委为首的国家相关部门的及时、有效沟通,不仅为吉利此后顺利通过审批埋下伏笔,也为向国有银行寻求融资做好准备。
4半路杀出的对手
2009年5月,沃尔沃方面出现了问题。
瑞典一些官员公开在报纸上撰文,反对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称由于在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并不是最佳选择。
而到了7月,最后一次竞标时,又有两家竞标者加入进来,一家名为皇冠(CROWN)的美国公司和一家瑞典财团突然杀出,报价一度攀升至28亿美元,这两家财团的组织者分别曾在福特和沃尔沃担任高管。
突如其来的竞争者,使吉利和洛希尔团队紧张起来,但吉利的并购团队经过冷静分析,认为对方报价更高,但仓促开价并不符合福特的口味。
作为一项全球瞩目的并购交易,福特并不只是想卖个好价钱,它需要成为“有责任”的卖家,不会为了这点钱把沃尔沃这个品牌砸掉。
俞丽萍分析说: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凭什么让沃尔沃起死回生呢?
”
洛希尔和吉利立即向福特交涉,要求福特绝不能为了突然出现的两家竞标者,而拖延递交标书的最后期限,否则就退出竞标。
果然,福特没有延迟期限。
两家财团由于未能按时完成融资,都匆匆退出竞标。
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递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获得通过。
而李书福则走上了破釜沉舟一步。
在吉利内部会议上,李书福感慨:
“我这次是把身家性命全押上了!
”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李书福就为收购沃尔沃着手进行了准备,首先,他将吉利集团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了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的滚动发展,而吉利发展所需的资金,也通过引入高盛来实现,2009年9月,高盛向吉利在港上市公司注入2.5亿美元,这笔钱被吉利用于济南、成都、杭州等多个项目的新建、扩建。
5放弃与寻找
2009年9月29日,吉利在北京注册了“北京吉利凯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这是吉利为沃尔沃项目融资所迈出的第一步。
吉利凯盛注册资本为41亿元,由吉利全额出资。
按照当时的构想,吉利还将通过政府融资,解决并购所需的其他40亿元。
洛希尔为吉利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融资方案,既照顾到吉利自身,又让它能够在未来的股权结构中占据有利地位;既不能用到香港上市公司的钱(实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同时又保持这个项目的号召力。
为此,吉利有两条路径,一条走政府路线,一条与基金合作。
于是洛希尔的并购团队分作两个小组,一组找政府谈,一组找基金谈。
并购前,李书福接触了包括中信资本、鼎辉、联想控股等在内的各大基金,以及渤海基金这样的政府基金。
李书福说服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主要靠两个概念:
一是中国制造,另一个是中国市场。
但是,几乎所有基金对这个项目的要求都是这样两点:
要么放到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做,立刻找到退出路径;要么收购后,尽快实现沃尔沃项目的单独上市,从而实现退出。
这种以“退出”为先决条件的谈判,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2月8日。
2009年12月底,是吉利对外宣称的与福特签订正式协议的日子,但鉴于吉利迟迟拿不出融资结构,福特方面决定每2周开一次电话会,来督促吉利。
6政府援手
吉利负责政府融资的团队谈了全国十几座城市,包括见诸报章的北京、天津、珠海、东莞、成都、大庆、上海……但并不太顺利,直至2009年12月16日,一个关键角色——童志远加入了沃尔沃并购团队,作为原北京戴-克奔驰公司的总裁,童志远的加盟,被外界认为是寻求沃尔沃项目落户北京的强烈信号。
这一任命意味着,童志远在收购沃尔沃完成后,将扮演沃尔沃中国项目运营人的角色,同时也负责沃尔沃落户北京后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彼时,吉利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草签了全部文件,吉利方面已经签字盖章,就等审批到位。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审批出现了问题。
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北汽直书地方政府,希望全力支持即将上市的北汽,而非外来项目,由此沃尔沃项目落户北京一事没了下文。
不过,此前洽谈的众多地方政府还是伸出了援手,吉利选择了与大庆市合作。
2009年12月22日,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吉利万源”)在北京亦庄注册,这恰是吉利宣布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关键事项达成一致的前一天,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童志远。
股东为吉利凯盛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大庆国资”)。
实际上,原先由吉利与北京市搭建的融资平台——吉利万源中并不需要大庆国资出现,双方将采用一个基本对等的股权结构来解决吉利12亿美元的融资问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提供40亿元融资。
但落户北京的事情被叫停后,融资随之成为大问题。
而大庆国资的介入,解决了吉利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笔钱同样需要吉利的承诺。
2009年12月底,当大庆国资成为吉利万源的股东、为整个收购付出了30亿元时,30亿元的融资并没有彻底解决吉利的问题。
首先,钱还没有凑够;其次,沃尔沃项目在国内到底放在哪里还是个问题。
7“二号”融资平台
正是上述两个问题无法回答,才使收购团队将谈判重点转向了上海市嘉定区,并向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作了汇报。
事实上,在找上海市政府之前,吉利与嘉定区政府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2010年2月3日,上海嘉尔沃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嘉定开发区持股60%,嘉定国资持股40%。
法定代表人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郁建华。
在吉利万源之后,第二个融资平台开始搭建。
2010年2月9日,一项特殊协议在吉利和嘉尔沃之间签订,该项协议名称为《吉利沃尔沃上海项目框架协议》。
按照这个协议,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中国总部将建立在上海市嘉定区,并在该区设立一个沃尔沃国产工厂。
2010年春节前夕,上海市政府针对吉利的项目进行了专门研究,主要领导对沃尔沃项目做了批示:
一、引进沃尔沃项目有助于上海产业能级的提升;二、引入私营经济将进一步优化上海以国资为主的经济结构;三、再支持一个汽车项目将和本地的上海汽车形成良性竞争,“要形成田忌赛马的格局”。
上海市仅用2周时间就履行完全部审批事项。
审批到位,2月24日,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吉利兆圆”)注册成立,股东为吉利万源和嘉尔沃,均为货币出资,分别占股份的87.65%和12.35%,公司法人为童志远。
直到吉利兆圆的正式成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融资结构才算定了下来。
吉利、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出资额分别为人民币41亿元、30亿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和12%。
此时,离吉利与福特签订最后协议还有26天。
8月2日,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15亿美元中,有11亿美元来自上述融资平台,2亿美元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另有2亿美元为福特卖方融资。
8“逃不掉”的沃尔
吉利的法律顾问、从业30多年企业并购案的富尔德著名律师克劳斯如此评价这场收购: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复杂的并购案。
”福特收购沃尔沃10年以后,知识产权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需要从各个方面重新分拆出来,这个过程十分繁复。
刚刚解决了融资问题的李书福,又陷入知识产权的困扰中。
3月27日,吉利与沃尔沃签约前一天,吉利正式向商务部递交了《融资结构说明》,开始履行正式的审批手续,到7月28日,商务部完成了对这次收购的审批。
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完成则比商务部稍早,为7月22日。
在正式交割之前,并购通过了40多个国家的反垄断调查,其中7月6日和7月15日,收购项目分别通过了欧盟和美国的反垄断调查。
李书福的执着和努力终将得到回报,属于他的沃尔沃逃不掉。
事实证明沃尔沃没有逃掉,李书福用一次并购让全世界认识了他,认识了吉利,也认识了中国汽车制造商。
4、收购结果
1、1个品牌: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
2、9个系列产品:
包括S40、S60、S80、C30、C70、XC60、XC90、V50、V70,这是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
3、3个车型平台:
P1、P2和P24平台。
P1平台生产紧凑型轿车,包括S40、C30、C70、V50系列车型。
P2平台生产大中型轿车,包括S60、XC90系列车型。
P24平台是P2平台的升级版本,生产S80、XC60、V70系列车型。
4、核心知识产权使用权:
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沃尔沃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
5、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
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销售和服务网点,并且90%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6、境外工厂和研发人员:
吉利将保留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并承诺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工厂不裁员。
7、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供应商体系是保证未来打上中国标签的沃尔沃在生产、品质等各方面的质量保障。
吉利在与福特的收购协议中,包括了与福特、沃尔沃一起稳固原有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条款。
8、福特汽车提供技术支持:
为确保剥离过程平稳完成,在过渡期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技术方面提供支持。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除了股权收购,还涉及了沃尔沃、吉利和福特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2010年8月2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至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5、收购获利及收购成功后面临的难题
(一)获得的利益
1、从收购标的上看
根据洛希尔的评估,目前沃尔沃的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
1999年福特出资64.5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如今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的标的价格才18亿美元,而最终成交价格仅为15.5亿美元。
福特可谓是赔本大甩卖。
2、从品牌价值上看
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远远超过萨博。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将利用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吉利的整体形象,并通过品牌移植来提升吉利的自主品牌价值,最终形成能够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高端民族品牌。
3、从技术能力上看
沃尔沃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的公司,拥有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具备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在汽车主、被动安全领域拥有一系列领先技术,具有生产豪华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这些正是吉利所缺乏并孜孜以求的。
4、从广告效应上看
吉利“蛇吞象”般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巨大“广告效应”,是任何一个其它形式的“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一次收购,让全世界对吉利刮目相看。
5、从未来发展上看
快速成长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以及沃尔沃分布全球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吉——沃”的双赢提供了极大可能,有了“新大陆”,就会有发展空间,有了“新水域”,就可以航行巨轮。
6、从影响效应上看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除了给企业自身带来利益之外,也必然会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裨益,一是给中国汽车民族品牌以鼓舞效应,二是给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以示范效应。
(二)面临的难题
1、人才关
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
那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才是沃尔沃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离开了这些人,沃尔沃就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的品牌。
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对吉利的一次巨大考验。
2、品牌关
在品牌定位上,沃尔沃虽然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但由于缺乏顶级豪华车型,已经很难比肩。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势必将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赢利,但是,随着价位的下探必然会使品牌形象有所下降。
豪华品牌一旦失去了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到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吉利如何才能确保沃尔沃的豪华品牌地位呢?
3、资金关
为了收购沃尔沃,吉利可谓倾囊而出。
尽管吉利把收购资金转嫁到国内外银行及项目基地的地方政府方面,但玩转沃尔沃的庞大资金极有可能从此拖累吉利。
资本运营从来都是唯利是图,吉利如何处理好这些利益攸关方的关系也是一道难题。
如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吉利不能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报诉求,必将会给“吉——沃”的运营带来阻碍。
4、经营关
沃尔沃目前的产销规模无法和奔驰、宝马、奥迪相比,要实现持续的赢利是不太可能的。
吉利让沃尔沃在短期内恢复赢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赢利能力的豪华车制造商。
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产销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
5、工会关
作为吉利的“丈母娘”,沃尔沃的工会显然是个难缠的主。
瑞典是传统的北欧福利国家,工会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对于吉利来说,完成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必将是一场灾难。
6、文化关
海外收购中,跨国文化很难兼容,这就像西餐的刀叉和中餐的筷子相遇。
吉利和沃尔沃的汽车文化俨然不同,一个散发着“农村青年”气息,另一个则保留着欧洲豪华名车的高贵血统,百年的贵族气质和十几年的草跟特色相遇,能够产生一往情深的爱恋吗?
6、收购意义
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
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国外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是中国企业出手的好时机。
通过海外并购,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
从当事双方签署的协议来看,吉利不仅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这项海外并购,可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原始技术依据,实现技术跨越,并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现成的通道,迅速提升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在欧美日市场的比例,解决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知产权问题,实现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你中有我零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形象。
七、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年交出满意答卷
2010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完成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收购。
一年后,沃尔沃的经营情况如何?
财务状况:
扭亏为盈。
2009全年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税前亏损为6.53亿美元,相较于2008年14.65亿美元的亏损有所改善。
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沃尔沃则就基本恢复了盈利,并在全年保持了复苏的势头。
2010年沃尔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至179亿美元;实现全年税前利润23.4亿瑞典克朗(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利 收购 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