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烟草版.docx
- 文档编号:12737119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81
- 大小:156.76KB
物流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烟草版.docx
《物流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烟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烟草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烟草版
烟草物流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2015版)
第一章烟草流通基础知识
第二章物流基础知识
第三章物流系统基础知识
第四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第五章物流服务基础知识
第六章物流技术基础知识
第七章物流标准化基础知识
第八章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基础知识
第九章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及术语
第一章烟草流通基础知识
流通的概念及内容
●流通就是商品的运动过程。
广义的流通是指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过程,它使社会生产过程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运动。
狭义的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包括售卖过程和购买过程两个阶段。
从狭义上说,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
●商品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Ø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Ø有助于节省流通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时间,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流通的内容: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商品流通也
●包括商流与物流两层含义,即商品的所有权转移与商品的实体转移
●商品流通的内容
Ø经营环节
Ø仓库环节(商品储存)
●商品流通的渠道
Ø直接渠道生产者—消费者
●间接渠道
Ø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Ø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Ø生产者——产地采购批发商——中转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商品流通的制约因素
●商品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方面的制约
●如生产和规模条、体积的大小、是否容易变质,距离的远近、是否是生活的必需品
●商品所有者自身状况的制约
●所有者成分过分复杂,规模过小,会造成流通渠道的混乱,阻碍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
●交通运输越发达,进行同样距离同样规模的商品流通所经历的环节越少渠道越短
●商流与物流的相互制约
●相互结合、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三种状态
我国烟草流通概况
1982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正式确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
1984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
199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1982年1月以后,行业的产供销、内外贸实行统一领导全面经营管理
1984年后,各地相继组建县级烟草公司,与县级供销社彻底分离
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2002—2010年行业的物流建设
●商业卷烟物流配送体系已经建立
商业企业在物流管理中更加重视服务、效率和成本,建立健全物流绩效考核体系,积极开展物流评价和对标工作,商业物流已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工业物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企业内部基本完成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资源的纵向整合和规范管理,实现了企业集中采购、“一库制”管理、统一调配的业务模式
●工商一体化物流建设有了新突破
行业物流逐步向“工商一体化、供销一体化、两烟一体化”积极迈进;
●物流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标准的先导作用在物流建设与管理中已经显现;
●物流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行业已经建立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的物流队伍。
2010年以来行业的物流建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体系基本建立
●物流规划基本完成
●物流建设深入开展
●物流一体化建设继续推进
●物流管理全面加强
●物流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坚持“工商一体化、供销一体化、两烟一体化”的建设思路
●信息化水平向“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目标积极迈进。
●探索“协同营销、网上配货“的补货机制
我国烟草流通的特点
●营销模式不一小批量单个零售
●销售形式不同以整件为主以条为辅
●运作模式混合自主物流第3方物流
●供需矛盾长存配送车辆装载量零售客户变化
●科技应用广泛信息化技术
卷烟销售网络概述
●卷烟营销网络一般意义上是指由烟草商企业为主;
●依据《烟草专卖法》的规定,遵循“以我为主、归我管理、由我调控”原则;
●建立营销机构,并实行对零售户送货,服务、管理供应范围内零售户的卷烟营销组织系统。
●这些组织和个人在供应链上的卷烟调拨、批发、零售等环节,通过分工和合作,形成系统性的网络化的卷烟营销通路,使卷烟能够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
卷烟营销网络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卷烟营销网络业务模式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阶段。
行业基本建立现代流通业务模式:
2002年,上海网建现场会上,行业确立了“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现代卷烟流通业务模式。
经过几年的行业整体推进,至2007年,全国的卷烟商业企业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
第三阶段:
全面提升阶段。
网络建设突破批发环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流通:
2005年开始推行的订单供货是行业对“需求导向”业务模式的最初探索。
2007年开展的工商协同营销,是行业的又一轮流程再造过程。
业务发展的导向从“以我为主”转向,从市场需求出发”。
2007年,随着网建新业务模式“整体推进”基本完成,行业进入网建全面提升阶段。
新时期卷烟营销网络建设的特点
国家局对于“新时期的卷烟营销网络建设”的阐述是:
“过去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卷烟营销网络建设,主要是讲商业企业的批发网络;现在我们要站在建设面向消费者的营销体系的高度,重新审视网建工作,努力建成三位一体的网络。
所谓三位一体,就是要把工业企业的营销和零售客户都纳入网络建设的范围,真正明确两个“三者关系”。
特点:
全面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体系
营销网络的范围扩大到工商零完整的价值链
网建的业务模式发展为三位一体的供应链运作模式
第二章物流基础知识
物流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
“物品从供应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
要点:
1.物流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供应链中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以系统的观念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使其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预定的服务目标。
2.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
3.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这些活动各自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4.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供应链管理与整合的主要研究内容。
物流的经济价值
1.时间价值
物从供应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叫做”时间价值”。
2.场所价值
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叫做“场所价值”。
3.流通加工附加价值
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
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物流(1993~1998年)
第四阶段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物流(1999年至今)
物流活动
●物流活动是指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具体运作。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
上述构成要素经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功能:
Ø运输功能
Ø仓储功能
Ø装卸搬运功能
Ø包装功能
Ø流通加工功能
Ø配送功能
Ø信息服务功能
物流分类
按物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宏观物流
Ø宏观物流也称社会物流(Externallogistics),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
Ø宏观物流:
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Ø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2.微观物流
Ø微观物流也称企业物流(Internallogistics),是指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以企业为范围面向企业的物流活动。
Ø微观物流:
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
Ø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微观物流是更贴近具体企业的物流。
按物流活动空间范围分类
1.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
2.区域物流
相对于国际物流,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间的物流
一个经济区域内的物流就是区域物流,也称之为国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一般是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以全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物流。
2.行业物流
行业物流是在同一行业中常常互相协作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3.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活动。
按照物流过程分类
1.供应物流(采购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它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
之间的实体流动。
2.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3.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
体流动。
4.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
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5.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
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按照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分类
1.第一方物流(1PL)
是指卖方、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
(供方物流、销售物流)
2.第二方物流(2PL)
是指买方(需求方),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活动,或者说是供应物流,是销售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
(采购并销售)
3.第三方物流(3PL)
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4.第四方物流(4PL)
是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的,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
5.第五方物流(5PL)
通常是指从事物流人才培训的一方(提法目前还不多,还没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
物流的增值作用
1.空间效用
表现:
通过商品流通克服商品生产和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
2.时间效用
表现:
通过商品流通克服了商品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
3.品种效用
表现:
通过商品流通克服了商品生产和消费品种方面的不一致。
4.批量效用
表现:
通过商品流通克服了生产和消费批量的不一致。
5.信息效用
表现:
专业商品流通企业要收集大量的信息。
6.风险效用
表现: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存在和隐藏着许多风险。
物流在企业的作用
1.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企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供应、半成品在加工点之间流转、成品的运出,只有依赖物流活动才能不间断地进行,使生产得以继续下去。
2.生产企业可以向物流要效益来改善自身的发展条件。
生产企业从社会得到补偿和利润是企业再生产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物流在生产空间中始终处于运动的状态,物流路线纵横交叉、上下升降,形成了遍布生产空间的立体动态网络。
物流路线不合理、运行节奏不协调都会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
物流活动的不正常、物流系统中物料堆放不规则,也将对生产环境造成影响。
第三章物流系统基础知识
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以及物流人员、物流相关的环节部门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目的是以Speed(速度)Safety(安全)Surely(可靠)、Low(低费用)的“3S1L”原则,即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实现对物流的时间和空间效益。
物流系统构成
1.按结构划分
(l)作业系统。
包括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
(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将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系统。
2.按组成内容划分
包括物流系统的范围、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物流系统的各种关系系统的层次结构等。
物流系统范围:
包括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
物流系统作用
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是要使输入最少(即物流成本最低,消耗的资源最少),输出的物流服务效果最佳。
作用:
1.在商品要求的交货期内准确地向顾客配送;
2.对顾客的订货要尽量满足,不能使商品脱销;
3.适当地配置仓库、配送中心,维持商品的适当库存量。
使运输、装
卸、保管等作业合理化;
4.维持适当的物流费用;
5.使从订货到发货的信息流畅通无阻;
6.把市场营销信息迅速地反馈给采购、生产和营销部门。
物流系统的模式
物流系统具有输入、处理(转化)、输出、限制(制约)和反馈等功能,其具体内容因物流系统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图3-1物流系统基本模式
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可以用“5s”来概括:
1.服务性(Service)
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损和无丢失等现象,且费用较低。
2.快捷性(Speed)
要求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
为此应把物流设施建在供给地区附近,或者利用有效的运输工具和合理的配送计划等手段配送货物。
3.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saving)
应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
4.规模适当化(Scaleoptimization)
应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
5.库存控制(Stockcontrol)
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
因此,必须应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
物流系统的功能
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物流的功能应该是“需要满足功能”,“创造需要功能”和“供需综合平衡功能”三者的有机统一。
为了实现物流的这三种功能,就需要通过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保管、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客户服务等八大物流系统基本要素去实现。
物流系统的增值服务功能
1.便利性服务
2.加速的信息服务传递服务与快速的物流服务
3.降低成本服务
4.延伸服务
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
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包括:
劳动者要素资金要素物的要素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是指现代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
包括:
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主要包括:
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主要包括:
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是复杂系统。
2.物流系统环境稳定性差、动态性强。
3.物流系统是大跨度系统。
4.系统结构各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效益背反现象。
另外,物流系统还应该是人机结合的系统、追求多目标的系统和多函数系统。
第四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
●这种管理可能是社会宏观物流管理,也可能是企业微观物流管理;可能是横向管理,也可能是纵向管理;可能是单元管理,也可能是多元管理等。
●物流管理必须一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史
从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物流管理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2.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
3.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5.供应链管理阶段
物流管理的目标及特征
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为:
服务目标、快捷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控制目标、安全性目标。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1.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
2.现代物流管理智能化
3.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化
4.现代物流管理自动化
5.现代物流管理网络化
6.现代物流管理标准化
7.现代物流管理社会化
物流管理的原则
1.服务性原则
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它具体表现在兼顾成本与服务上,即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可以接受的物流服务,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2.通用性原则
专业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必然发生高昂的费用,但是如果能采用共同储运组合的方式,提高储运设备的利用率,就能把成本降下来。
为了能够适宜于共同组合,对物流用品如集装箱、托盘等应着重它的可交换性、通用性,所以要提出物流标准化的要求。
3.合理化原则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物流管理概况
1.物流活动的演变
物流活动是从货物运输开始,再扩大到整个流通领域,然后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物流,最后上升到企业外部的配送,形成物流行业。
2.物流管理的演变
经历了3个阶段:
产品物流阶段、一体化物流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
3.物流管理系统划分
分为4个层次:
物流作业管理层、物流执行管理层、物流职能管理层和物流决策管理层。
4.物流管理内容
包括3个方面:
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物流战略的概念
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物流战略正是这个复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战略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来讲,它由物流战略与制造、营销、财务战略共同构成,如图4-1所示:
图4-1企业基本战略
物流战略规划的目标
1.成本最小
成本最小是指降低可变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和仓储成本。
2.投资最少
投资最少是指对物流系统的直接硬件投资最小化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在保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投资。
3.服务改善
服务改善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市场的完善和竞争的激烈顾客在选择公司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及时准确的到货也越来越成为公司的有力的筹码。
物流战略的内容
物流战略应以企业管理理论、流通理论、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
其主要包括:
1.物流系统的宗旨(也可称为使命)
物流系统的宗旨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物流所承担的责任或主要目的。
2.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
企业制定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主要包括:
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目标等内容。
3.物流战略要素
物流战略要素主要包括:
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类型、物流战略优势等。
4.物流战略优势
主要包括产业、资源、地理、技术、组织和管理优势等。
5.物流战略创新
物流成本的概念及特征
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的特征
1.物流成本具有隐含性。
2.物流成本削减的乘法效应。
3.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
4.物流成本的部分不可控性。
5.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范围的不一致性。
物流成本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1.成本能真实反映物流活动的实际状态,活动的差异会以成本的差异明显表示出来;
2.物流成本的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并且从物流成本的分布规律可以及时发现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提高物流成本管理的水平;
3.把成本作为统一尺度来评价各种物流活动,很容易计算出盈亏。
4.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结果,可以明确物流活动中不合理环节的责任者。
物流成本的分类
企业物流成本由于所考虑的费用范围不同,会产生各种广义、狭义的物流成本概念,其内容见4-2图所示:
图4-2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物流成本的分类
1.按物流的功能分类
包括:
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
2.按物流支出形态分类
包括:
直接物流费用、委托物流费用
3.按物流支出形态分类
包括:
物流筹备费、企业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废弃品物流费。
物流绩效的性质
1.多因性
绩效的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单一因素,而是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
2.多维性
绩效的多维性指应用多种维度或方面去分析和考评绩效。
3.绩效的动态性是指员工的绩效是会变化的。
图4-3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模型
物流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结果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它通过将员工个人工作和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提高组织业绩,实现组织目标。
●广义绩效管理是指明确企业战略,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使企业战略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通过推动战略执行而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过程。
●狭义绩效管理是指为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奖惩决策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按管理主题来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另一类是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
绩效管理的内容
1.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2.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Ø绩效计划
Ø绩效实施与管理
Ø绩效考核
Ø绩效反馈
Ø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物流绩效概述
物流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物流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物流业绩就是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在组织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所创造的物流价值的对比关系。
1.衡量指标(内部绩效衡量指标、外部绩效衡量指标和绩效衡量指标)
2.外部影响要素
图4-4影响企业物流绩效的外部要素框架
物流绩效管理的作用
1.物流绩效管理是企业对物流管理及作业人员进行有效考核与激励的基础。
2.物流绩效管理是企业改进物流作业及管理流程的基础。
3.物流绩效管理是企业优化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基础。
物流现场管理概述
1.现场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现场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基础知识 复习 要点 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