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上学期 语言 完整.docx
- 文档编号:12735376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7.60KB
小班上学期 语言 完整.docx
《小班上学期 语言 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上学期 语言 完整.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上学期语言完整
时间:
第周
小乌龟上幼儿园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乐趣,喜欢上幼儿园。
2.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说故事中“爬”“跳”“敲”等动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
感受小乌龟的情绪变化,喜欢上幼儿园。
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乌龟上幼儿园》、音频《小乌龟上幼儿园》、阅读资源《小乌龟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1.看PPT,观察小乌龟的表情。
提问:
小朋友,你们看看,图片上是谁呀?
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它这是在什么地方呢?
对了,小乌龟也上幼儿园了,它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在幼儿园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2.听故事,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故事叫什么名字?
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结合PPT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
提问: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动物它都不认识,它的心情怎样?
小乌龟害怕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呀?
讲述第二、三、四段故事。
提问:
小动物们走过来,是怎么说的?
我们学学小动物的话。
小动物们在小乌龟身上做了什么?
(跳来跳去、在壳上敲呀敲、大声唱歌、画画)
讲述第五、六段故事。
提问:
小乌龟怎么啦?
它为什么会哭?
听到小乌龟哭了,小动物们会怎么做呢?
小乌龟的心情怎么样?
听到小乌龟哭了,小动物都吓了一大跳,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小乌龟做了好朋友,小乌龟很开心,大家一起唱唱跳跳,太好玩了。
3.做动作,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
小青蛙是怎样到小乌龟身上的?
做了什么?
小鸭子、小鸡又是怎样到小乌龟身上的,做了什么?
(2)幼儿大胆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事。
时间:
第周
猪妈妈的夹心面包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喜欢故事内容,喜欢有礼貌的小猪一家。
2.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3.理解故事,学会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
理解故事,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准备
1.猪妈妈、猪爸爸、猪哥哥、猪姐姐和小猪的手偶或布偶各一个(教师准备)。
2.场景图两幅(自拍情节,教师准备)。
图一:
一个小朋友需要老师帮忙系鞋带。
图二:
一个小朋友撞倒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
3.挂图《猪妈妈的夹心面包》。
4.阅读资源《猪妈妈的夹心面包》。
活动过程
1.和手偶打招呼,欣赏故事。
教师:
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好朋友。
瞧!
谁来啦?
我们一起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讲述故事《猪妈妈的夹心面包》。
(1)操作手偶,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2)出示挂图,再次讲述故事《猪妈妈的夹心面包》。
提问:
谁做了一个夹心面包?
猪爸爸说了什么?
猪哥哥又说了什么?
猪妈妈和小猪又说了些什么?
3.和教师一起复述故事。
重点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4.迁移生活。
(1)根据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并会说礼貌用语。
图一:
一个小朋友需要老师帮忙系鞋带。
提问:
图片上的小朋友想要干什么?
他要说什么呢?
图二:
一个小朋友撞倒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
提问:
这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应该说什么?
(2)讨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小朋友,当我们需要请人帮忙时,首先要说“请”,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要说“谢谢”,当别人不小心撞倒我们或弄坏我们东西时,我们可以说“没关系”。
弄坏别人的东西或者撞倒别人时,我们要道歉说“对不起”。
时间:
第周
山上有个木头人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听说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练习正确发准“山(shan)”“三(san)”等字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
尝试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难点:
练习正确发准“山(shan)”“三(san)”等字音。
活动准备
小兔、小狗、小牛、老虎的毛绒玩具各一个,老爷爷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小兔、小狗、小牛,导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提示语: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三个客人,你们认识吗?
2.创设故事情境,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教师讲述故事:
“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
在一座山上,住着小兔、小狗、小牛三个好朋友。
它们天天在一起学本领、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
但是,有—只凶恶的大老虎,想抓小动物,小动物们都很害怕,一位爷爷告诉小动物二个魔法咒语: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念完咒语后,马上一动也不动,装成木头人,小兔变成木头兔,小狗变成木头狗,小牛变成了木头牛,老虎不吃木头人,这样就安全啦!
记住:
念完咒语后,一定不能动,如果谁动了的话,老虎发现了就会吃掉谁!
一次,老虎来抓小动物,小动物们赶快念咒语: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念完后,小兔、小狗、小牛都一动不动,老虎一会儿摸摸小兔,一会摸摸小狗,一会摸摸小牛,老虎千方百计地逗小动物们,它们都做到一动不动。
嗅?
奇怪了?
怎么都是木头呀!
老虎没办法,只好走了,小动物们又高兴地玩起来了,不再害怕老虎了!
(1)提问:
为什么大老虎没有吃到小动物?
这个魔法咒语是怎么说的?
谁听清楚了?
(2)引导幼儿回忆儿歌。
“什么地方有个木头人?
”“山上有个什么人?
”“几个好玩的木头人?
,,“三个什么人?
”“除了不许说话还不许干什么?
”
3.幼儿学念儿歌,提醒幼儿发准“山”和“三”等字音。
指导语:
我们也来学一学魔法咒语,变一变木头人。
4.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游戏时须念儿歌,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可做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动作,做的动作要坚持到游戏的禁令解除后。
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会被“大老虎”吃掉,不能参与下一次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教师与幼轮流担任“大老虎”,全班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拍手: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当儿歌说到“不许说话不许动”时,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物的造型,以增加游戏乐趣。
这时“大老虎”要巡视找出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
游戏可重复进行数遍。
5.活动结束。
教师:
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哦!
.时间:
第周
小兔多多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愉快地参与讲述活动,乐意讲述。
2.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用简单的句子讲述图片内容。
3.理解“多”和“少”的含义。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能读懂图片内容,理解“多”和“少”的含义。
难点:
初步学习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阅读多幅图片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兔多多》。
2.阅读资源《小兔多多》。
3.小兔的手偶一个;食物图片、玩具图片2~3套,每种图片两张为一套,内容分别是一张图片上的东西很多,一张则数量较少(1~3个)。
布置活动室的娃娃家,里面的东西都按照两种分类放好(一种多,一种少)。
活动过程
1.手偶导人,激发兴趣。
教师:
有一只小兔叫多多,它为什么叫多多呢?
因为不管什么东西它都要多,吃冰淇淋要多,玩玩具要多……我们来看看今天多多又发生了什么事。
2.观察PPT,逐一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引导观察图片,提问:
(第一幅图片)小兔在吃什么?
小兔吃东西时说了什么
引出小兔的话“太少太少,要很多很多”
(第二幅图片)妈妈送给小兔什么?
小兔怎么说的?
(与幼儿一起学说小兔的话)
(第三幅图片)小兔怎么啦?
小兔的表情怎么样?
(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小兔很害怕,小兔很难过”)
(第四幅图片〕谁帮助了小兔?
它是怎么帮助小兔的?
小兔会说些什么呢?
3.尝试完整地讲述图片。
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较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4.幼儿观看阅读资源《小兔多多》,一边看一边讲述画面内容。
5.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吃东西、玩玩具“贪多”的坏处,明白“不能贪多”的道理。
(1)引导幼儿再次观察第四幅图片上小兔的神情,提问:
小兔为什么会被吹上天?
没有小鸟帮助它会怎么样?
(2)提供食物、玩具“多”和“少”的多组图片,如饮料、零食、汽车等,幼儿自由讨论这些东西太多会带来一些什么坏处。
(3)请个别幼儿在小朋友面前大胆地讲述讨论的结果。
(4)小结:
吃东西和玩玩具都不能贪多。
时间:
第周
我喜欢的玩具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尝试在同伴面前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我喜欢的玩具”。
3.围绕“我喜欢的玩具”这一话题进行谈话。
活动重难点
重点: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围绕“我喜欢的玩具”这一话题进行谈话,能基本做到不跑题。
难点:
用简短、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玩具的经验。
2.每个小朋友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
你玩过什么玩具?
你喜欢玩什么玩具?
2.围绕“我喜欢的玩具”自由进行交谈。
(1)教师: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请你把喜欢的玩具介绍给你的朋友吧!
(2)幼儿向旁边好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形状、颜色。
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的特征。
(3)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注意引导幼儿用简短和较为完整的语句表达。
(4)教师小结幼儿自由交谈的过种,及时鼓励、肯定。
3.拓展谈话范围,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怎么玩的。
(1)教师参与谈话,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注意倾听,不随便插话。
(2)可以用这样的语句:
“我喜欢……因为它们……”
4.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
时间:
第周
布娃娃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喜欢布娃娃,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2.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和表演儿歌。
3.初步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要爱护好自己的物品。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课件《布娃娃》,大小不同的布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1.了解布娃娃的特征。
教师出示布娃娃,并提问:
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
它长什么样?
它的眼睛、头发是什么样子?
2.欣赏课件,感受儿歌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赏课件中的布娃娃,并完整地朗读儿歌。
儿歌里有谁?
儿歌里的布娃娃长什么样?
3.学习儿歌。
(1)教师边朗诵儿歌边指着图中的布娃娃的眼睛、头发。
当朗诵到后二句时,教师做一个拥抱的动作和甜蜜的表情。
(2)师幼共同朗诵,根据课件的提示,将儿歌朗读一次,教师大声读,幼儿小声读。
(3)幼儿朗读,教师倾听。
幼儿配以动作、表情朗读,教师倾听,纠正幼儿错误发音,重点练习个别发音。
4.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告诉幼儿自己的物品要爱护好。
时间:
第周
大家一起玩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感受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2.能认真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的礼貌交住语言。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分享玩具真开心。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礼貌交往语言。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们大家一起玩》。
活动过程
1.观赏课件《我们大家一起玩》,欣赏故事。
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面有谁?
发生了什么事情?
2.再次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东东手里有什么?
他是怎么玩的?
还有谁想玩变形恐龙?
他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又是怎么玩的?
(2)大家一起玩玩具,心情怎么样?
3.师幼共同讲故事。
幼儿学说故事中的礼貌交往语言。
4.迁移故事经验。
讨论:
如果你有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你会怎么做?
小结:
当有玩具大家都想玩时,要轮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交换玩、一起玩。
时间:
第周
小兔的玩具店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2.能够清楚说出角色对话,大胆表演。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东西要分类摆放。
活动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难点:
尝试进行表演并学说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课件《小兔的玩具店》,教师自备小兔、小狗、小花猫、小山羊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小兔的玩具店》,欣赏故事,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1)教师: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兔多多的玩具店开张啦,我们—起去瞧瞧吧。
(2)提问:
都有谁来啦?
它们说了什么?
(3)讨论:
为什么最后小兔哭了?
(4)小结:
原来小兔的店里太乱了,大家都看不清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小动物没办法进去逛啊。
2.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
(1)教师扮演小兔,幼儿扮演小动物学说故事对话。
(2)分组随故事练习对话。
3.分角色表演故事。
(1)教师扮演小兔,幼儿扮演小动物进行表演。
(2)幼儿自愿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时间:
第周
碰碰车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1.感受朗读儿歌的快乐情绪。
2.能口齿清晰地朗诵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掌握礼貌用语:
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掌握礼貌用语,并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准备
游戏票每人一张,票上写1~6数字号码;羊角球6~7只;课件《碰碰车》。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活动。
猜谜语:
什么车子真好玩,你碰我,我碰你,软软的车座碰不坏,大家玩得笑嘻嘻。
猜猜这是什么车?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提问:
你们玩过碰碰车吗?
你们是怎么沅的?
玩碰碰车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碰到別人时要怎么说?
3.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
(2)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3)幼儿分组练习儿歌。
(4)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
4.拿羊角球当碰碰车,边游戏边大声朗诵。
时间:
第周
五只猴子蹦蹦跳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趣味性,喜欢朗诵儿歌。
2.尝试一边朗诵儿歌一边玩手指游戏。
3.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理解儿歌内容。
难点:
尝试一边朗诵儿歌一边玩手指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用实物资源:
五只猴子(指偶)。
活动过程
1.故事情节导入活动。
提问:
五只调皮的猴子洗完澡后在床上蹦蹦跳跳的,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2.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教师一边朗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启发幼儿说出儿歌的内容。
提问:
猴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理解“扑通”是猴子们摔跤的声音)
(2)教师再次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做手指游戏2~3次,引导幼儿倾听并观察,逐步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
最开始是几只猴子摔一跤?
接着是几只猴子摔一跤?
最后是几只猴子摔一跤?
3.幼儿和教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玩手指游戏。
4.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在桌上玩指偶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活动延伸:
提示幼儿玩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摔跤。
时间:
第周
好喝的汤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喜欢阅渎图书,对图书内容感兴趣。
2.能跟教师一起阅读画面,一页页翻书。
3.理解画面内容,初步学说句式:
“我放×个××进去,一定很好喝吧!
”
活动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画面内容,了解小动物煮汤的过程,初步培养良好的阅渎习惯。
难点:
在阅读相关画面的基础上,初步学说一句话:
“我放×个××进去,一定很好喝吧!
”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喝汤的经验,知道一些可以煮汤的菜和调料。
2.课件《好喝的汤》。
3.阅读资源《好喝的汤》。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
你们喝过汤吗?
喝过什么汤?
今天小动物们也要煮汤喝,它们煮了什么好喝的汤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书。
2.自由阅读,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记住翻书的时候要用“大拇哥”和“二指哥”捏着书的右下角一页一页地翻,每页都要看到哦。
(2)鼓励幼儿自由阅读。
(3)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4)师幼集体看PPT画面,进一步了解每个小动物分别放了几个××食物。
提问:
你看见谁来煮汤了?
它放了什么好吃的?
(放PPT)
教师:
小猫放了什么?
那么它煮了一锅什么汤?
依次说出小猫、小鸡、小兔、小鸭、小老鼠、小猪放了几个××,一定很好喝吧!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我放×个××进去,一定很好喝吧!
”)
3.师幼共同完整地阅读图书。
学会正确翻书。
(1)教师:
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再看一看、读一读。
(2)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翻书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
4.迁移经验,玩“煮汤”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煮了什么汤。
教师:
小猫放了什么煮汤的?
为什么要放这些菜煮汤呢?
(依次提问)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煮出自己喜爱的汤。
教师:
小动物们煮了既好喝又营养的汤,我们也来煮一锅汤吧,你们想放什么呢?
幼儿拉成一个圆变成锅,玩“煮汤”游戏。
时间:
第周
绿色的世界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体验从玻璃纸看景色变化的乐趣。
2.理解儿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3.尝试仿照儿歌结构,仿编出新的诗句。
活动重难点
重点:
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
难点:
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绿色玻璃纸,幼儿人手1张;彩色玻璃纸若干。
2.课件《绿色的世界》;实物资源:
玻璃纸。
活动过程
1.玩绿色玻璃纸,萌发兴趣。
提问:
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你们把它放到眼睛前面,到处看一看,能看见吗?
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拿绿色玻璃纸,到处看一看,观察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2.观察课件《绿色的世界》,欣赏儿歌。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图片。
提问:
有个调皮的小猫也拿了绿色玻璃纸来玩,瞧,它从玻璃纸里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它都看见了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2)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
调皮的小猫把玩绿色玻璃纸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儿歌,好听吗?
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你喜欢哪一句?
鼓励幼儿匹配课件,说一说儿歌内容。
3.为儿歌匹配简单动作,学念儿歌。
(1)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2)教师与儿一人一句轮流朗诵、幼儿分小组朗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4.尝试仿编儿歌。
在幼儿欣赏理解,并迁移作品经验之后,引导幼儿仿照作品原有的的结构画面,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仿编新的儿歌段落。
如:
把绿色分别改为红色、蓝色等颜色,仿编出“红色的世界”“蓝色的世界”等,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将几个段落串连,形成一首较长的“多彩的世界”的儿歌。
时间:
第周
七只小鸡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喜欢念儿歌,体验和教师、同伴共同念儿歌的快乐。
2.能和教师一起,口齿清楚地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3.学念儿歌,练习发音:
鸡、七、西。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边玩游戏边念儿歌。
难点:
口齿清楚地念儿歌,发准“鸡”“七”“西”的音。
活动准备
课件《七只小鸡》,小鸡头饰若干,鸡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和教师一起扮演鸡宝宝和鸡妈妈进入活动室,激发兴趣。
提问:
有一只鸡妈妈带着它的宝宝们也出来做游戏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在做什么。
2.观察课件,初步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学习“鸡”“七”“西”的发音。
播放课件,提问:
(1)鸡妈妈一共有几只小鸡宝宝?
鸡妈妈在干什么?
教师梳理儿歌的第一句:
“鸡妈妈,数小鸡,一二三四五六七”,指导幼儿发准“七”的音,鼓励幼儿学鸡妈妈一起点数小鸡。
(2)有几只小鸡?
小鸡在干什么?
我们可以怎么说?
教师梳理儿歌的第二句的前段:
一只小鸡在吃米。
引导幼儿发准“米”的音,一点模仿小鸡吃米的动作。
(3)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儿歌的第二句的后段:
两只小鸡抢东西。
指导幼儿发准“西”的音。
(4)帮助幼儿梳理儿歌的第三句:
四只小鸡叽叽叽,依在妈妈怀抱里。
教师扮鸡妈妈,鼓励幼儿大胆模仿依偎在妈妈身边的样子。
3.完整学念儿歌,巩固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1)教师示范念儿歌一遍,幼儿倾听。
(2)幼儿学念儿歌。
(3)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玩游戏,进一步巩固念儿歌。
(1)玩法: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
当念到“一只小观在吃米”时,幼儿要做吃米的样子;当念到“两只小鸡抢东西”时,幼儿要两两结对,两手合掌在胸前并与对面的幼儿的用手相互点一点;当念到“四只小鸡叽叽叽,依在妈妈怀抱里”时,幼儿要四个人结伴抱在一起做依偎的样子。
(2)幼儿和教师共同开始游戏,反复进行,边做游戏边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时间:
第周
我的颜色旅行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在故事表演中体会旅行和交朋友的乐趣。
2.尝试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大胆表演。
3.理解故事,学说角色对话:
“×色的×××,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
”“我非常愿意。
”
活动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难点:
尝试扮演角色,大胆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自备小鸡、小狐狸、小乌龟、小鹦鹉、小象、小蛇、小熊等图片,及相应色卡。
2.视频《我的颜色旅行》。
活动过程
1.和鸡宝宝打招呼,导入活动。
教师:
这是鸡宝宝,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鸡宝宝长大了,它出门旅行了。
它在旅行时碰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鸡宝宝旅行时认识的新朋友。
2.欣赏视频,完整倾听故事。
3.交流,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
鸡宝宝旅行时都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呢?
新朋友是什么颜色的?
它们说了什么话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和色卡,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内容,并引导幼儿模仿、学习角色对话。
4.尝试表演故事。
(1)教师扮演鸡宝宝,分别请几名幼儿扮演动物,一起表演故事对话。
(2)幼儿扮演角色,教师旁白故事,一起表演。
5.谈话,结束活动。
提问:
鸡宝宝的旅行真有趣,认识了这么多朋友。
你旅行过吗?
你旅行去过哪里?
小结:
旅行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们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了解更多关于旅行的事情,然后和教师一起分享。
时间:
第周
我喜欢的小动物
领域:
语言
整合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谈话活动,进一步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尝试围绕话题“我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谈话。
3.将自己了解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分享给同伴。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
围绕“我喜欢的小动物”话题进行谈话。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和幼儿参观动物园,并一起收集1~2种喜欢的动物的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和习性。
2.“动物园”情景展板1块。
活动过程
1.展示自己带来的图片,说一说“我喜欢的小动物”。
提问:
你带来了什么动物?
它是什么样子的?
2.谈话:
“我喜欢的小动物”。
(1)教师示范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幼儿了解谈话的内容。
提问:
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吗?
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上学期 语言 完整 小班 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