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同步练习.docx
- 文档编号:12732652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86KB
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同步练习.docx
《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新题速递
一、选择题
1.(2000年上海高考题)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2.(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两次反共高潮。
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B.1940年秋C,1941年初D.1943年夏
3.(2002年全国高考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作品是
①长诗《王贵与李香香》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③历史剧《屈原》④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二、非选择题
4.(2001年全国高考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5.(2001年上海文综高考题)上海近代史是百年中国历史的缩影。
今天,上海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正在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上海进行过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
某班级《采风》编辑部以此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请你为该报撰文,简介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包括姓名、主要事迹和简要评价,限30字内)。
6.(2001年上海高考题)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
最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扬言要参拜靖国神社,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觉。
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曾经吞并,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地区。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两起重大事件,即制造和建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因而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日本政府的上述行径有悖于当今世界与两大主题。
[答案]1.B2.C3.D
4.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
5.如:
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他历史人物如周恩来、谢晋元、蔡廷锴、陈毅等)。
6.朝鲜或琉球、“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和平、发展。
基础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进行的。
据此回答1—2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中共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的政策有
①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②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③大生产运动④精兵简政⑤整风运动
A,①③B.②⑤C.①②D.②④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明显区别。
据此回答3~5题。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4.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平型关大捷
5.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其原因不包括
A.日本帝国主义是军事强国B.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C.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少、装备差D.英美的绥靖政策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执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据此回答6~7题。
6.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
“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
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迫不得已的办法……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以和平外交方式,求得卢事的解决。
”下列表述对这段话表明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A.日本的侵略尚未危及蒋介石及英美的主要利益B.蒋介石表示准备抗战
C.蒋介石仍寄希望于和平解决D.蒋介石继续推行对内镇压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光辉著作《论持久战》。
据此回答8~9题。
8.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
①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②为了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③指出抗战的艰苦性④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9.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是
A.开展游击战争B.建立抗日根据地C.国共长期合作D.实行人民战争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方针改变,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10—13题。
10.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淞沪会战的结束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D.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11.抗日战争出现战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①日本改变侵华方针②日本的侵略力量相对不足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连续败退④人民抗日力量还比较弱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进攻正面战场
1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狭隘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
”日本这一主张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C,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日本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据此回答14~17题。
14.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宣传法西斯主义B.培养和训练汉奸
C.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D.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15.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城市平民,伪政府职员B.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D.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
16.日本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
A.掠夺地产矿产B.实行粮食“统制”C.肃清抗日力量D.增加苛捐杂税
17.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经济危机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两次反共高潮。
据此回答18~21题。
18.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题词: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表明中共
A.认定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D.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以下是皖南事变发生后各方面反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左派发起抗议运动B.苏联严厉斥责蒋介石反共反人民
C.英美不同意蒋介石的做法D.民主党派改变态度拥护共产党
20.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战略意图是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B.援救南洋被围困的孤军
C.切断国民政府外援运输线D.消灭南方中共抗日武装力量
21.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美军援助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的抗战出现了投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据此回答22~25题。
22.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A.给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沉重打击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有利于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折点
23.中共提出“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主要是针对
A.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围剿B.日军在沦陷区的“治安强化运动”
C.国民党不断掀起的反共高潮D.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24.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对地主阶级是
A.既打击又依靠B.既限制又依靠C.既限制又联合D.既保护又联合
25.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有①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支援了国统区的斗争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④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这是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据此回答26—27题。
26.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A.打倒日本侵略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7.中共“七大”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
A.工农民主专政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D.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王维舟等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候选人。
选举结果,在18名边区政府委员会中,林伯渠、徐特立等共产党员占7人,徐特立当时声明退出,经过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焕文补上。
这次会议上,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
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内容?
(2)王维舟、徐特立为什么要退出竞选?
(3)“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有什么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发表《关于国际政策基本原则的声明》,主张以谈判解决国际问题,“切戒干涉他国内政”,“切戒在推行政策中使用武力”。
9月14日,罗斯福总统向世界倡议“爱好和平国家共同孤立侵略别国权利或威胁别国自由的国家”,但该计划不实施于“处于目前状况下的西班牙和中国”。
材料二1937美国向日本出售物资占日本全部进口物资比重的统计
┌──┬──┬───┬───┬──┬───┬──┐
│││汽车及│石油类│││机器│
│名称│钢│││生铁│废钢铁││
│││零件│产品│││机床│
├──┼──┼───┼───┼──┼───┼──┤
│比重│92%│91%│60%│41%│59%│48%│
└──┴──┴───┴───┴──┴───┴──┘
材料二表声明,“绝对必须……限制东亚以外的国家在中
国的经济活动”。
12月,美国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2500万美元的援助。
1940年3月,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美国又向重庆国民政府贷款20万美元,并谴责南京伪政权的成立,宣布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为中国合法政府。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美国远东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三说明美国为什么向中国贷款?
这反映了什么迹象?
(3)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美国对日、对华政策的相对稳定,表现了美国的何种心态?
(4)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和日本之间是怎样相互利用的?
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问答题
30.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和皖南事变的策略上有何不同?
结果有何差异?
分析其原因。
31.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明国民党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B4.B5.D6.B7.D8.C9.D10.D11.B12.C13.C14.D15.D16.C17.D18.D19.D20.B21.C22.C23.D24.C25.D26.C27.D
二、材料解析题
28.
(1)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
(2)因为中共人数超过三分之一。
(3)加强各阶层人民团结,巩固统一战线。
29.
(1)口头上反对日本侵华,实际上向日本大量出售战略物资,推行绥靖政策。
(2)日本大规模侵华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美日之间矛盾激化。
表明美国对日本侵华逐渐由纵容向遏制转变。
(3)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始终不愿放弃与日本妥协。
<4)日本利用美国的“中立法”扩大对华侵略,美国利用日本侵华之机向日本大量出售战略物资。
美国不论是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还是向中国提供贷款,都是为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问答题
30.①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
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后,陈独秀等人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
结果不仅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而且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为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制造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导致了统一战线的破裂。
②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采取坚决回击的政策,重建新四军军部,在国统区发动抗议运动,团结了爱国民主人士和中间势力,维护了统一战线和抗战局面。
③大革命时期,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指导中国革命成熟的理论,实践经验不足,因此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经过十年的斗争锻炼,中共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逐步形成了一套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因此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
31.
(1)主要区别:
①抗战路线不同。
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
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队;后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
③战场范围不同。
前者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阻击日军的进攻;后者在日军占领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
前者多是大兵团进行的会战;后者基本是小规模的游击战。
⑤战略地位不同。
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2)相互联系:
①两个战场相互依存,共赴国难,驱逐日寇出中国是共同的目标。
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能坚持抗战到底。
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能力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C.组织民众抗战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其手段包括
①以“中日合办”的名义,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由日本公司专营②对粮食实行“统制”③抓丁拉佚,掠夺劳动力资源④开设满洲中央银行,滥发伪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3.“在国际法西斯侵略行动猖獗到顶峰的时刻……这一年九月……母亲生下孩子七天后,便忍痛将她的第一个孩子寄放在……老百姓家中……马上随部队转移……。
”(引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是最为残酷的
A.“清乡”政策B.“治安强化”政策
C.“三光”政策D.“融和”政策
4.日本占领我国华东和华中最大的工业城市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防御阶段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D.抗日战争反攻阶段
5.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
A.抗战决心的大小B.对日本侵略的态度
C.战略战术的差异D.领导阶级的属性
6.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始于
A.“七•七”事变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C.西安事变D.苏联对日作战
7.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
A.抗战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矛盾B.美英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C.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D.爱国者与卖国汉奸的矛盾
8.抗战相持阶段,日本集中侵华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是为了
A.重新占领所有的敌后失地B.解除共产党武装
C.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D.镇压中国革命
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执行两面性政策,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开始实行诱降政策B.国民党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C.正面战场消极抗战D.国统区内统治更加黑暗
10.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加紧资本输出B.国民政府的政治腐败
C.长期战争的破坏D.官僚资本的遏制
11.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总部在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
”其中,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动”主要是指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加紧诱降国民政府B.法西斯德国在欧洲西线攻势中进展迅速
C.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集团D.汪伪政权建立
12.在根据地“三三制”政权中,进步分子代表着
A.工人和贫农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开明绅士
1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B.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
C.不同时期农民的要求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2E"与“纺织巨子”。
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锭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据《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
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
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
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能可贵”。
数日后该报又称:
“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凇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
——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回答:
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
三、问答题
15.关于蒋介石从坚决拒绝抗日转向抗日立场上来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转向抗日不是因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而是由蒋介石的思想意志和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影响所决定的;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转向抗日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并不是以蒋介石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C4.B5.D6.B7.B8.C9,A10.D11.B12.B13。
B
二、非选择题
14.基本出发点:
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作用:
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织业和面粉加工业;对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具有一定的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
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
兴办教育;民族气节。
三、问答题
15.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所反映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个人意志的作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种观点基本正确,因为蒋介石转向抗日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剧,威胁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危及到蒋介石政权的存亡,超出了蒋介石屈服妥协的限度。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冲击,也迫使蒋介石不得不遵守抗日的诺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日战争 历史 必修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