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字学基础.docx
- 文档编号:12725460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7.43KB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docx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文字学基础.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根底
教学大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2005年9月
中国古文字学根底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古文字学是以古代汉字和历史上流传下来各种古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作为传统文字学和以古代青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的一局部,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
19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以后,古文字的研究逐渐兴盛,到20世纪开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迄今学术界对古文字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
有人认为它以古代汉字本身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古文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形音义的关系及其演变,系汉语文字学〔简称汉字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它是考释古代文字之学,侧重于释读各种出土文字资料并确定其史料价值,系历史考古学的一个门类。
也有人主张古文字学既包含对古代汉字本身的研究,也包含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册、帛书、石刻、玺印、陶器等〕上的古汉字资料的研究,是介于文字学和考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尽管人们在使用古文字学这一学术术语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古文字学和考古、历史、传统文化等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比拟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认识,即古文字学以古代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释读相关的出土文献〔古文字资料〕的根底上,揭示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古文字学按照所研究的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金文学〔以研究殷周铜器铭文为主〕、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以研究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为主〕4个分支。
我们现在开设的这门中国古文字学根底的课程,就是要将中国古文字学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文字学产生、开展、繁荣的根本情况相关根底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并掌握中国古文字学的根底知识。
包含古文字学的一般常识、概念、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成、古文字学的学习方法、与古文字有关的历史常识及著名古文字学家、学习古文字学的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第二,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肯定数量的、最常见的、最根本的、最简单的各种类型〔甲骨文、金文、陶文、货币文字、兵器刻辞、印玺文字简帛、封泥文字、盟书文字等〕的古文字。
并了解各种题材古文字的行款及背景知识。
第三,通过掌握肯定的、相关的古文字学知识,要求学生到达能够阅读古文字方面的或与古文字有关的学术论文与著作,从而能够把学到的古文字学的知识作为继续扩大这方面知识的一条途径。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作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比方查找、整理一些古文字的资料等,从而培养学生在古文字学方面的兴趣。
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做好每堂课的笔记,能够多与老师交流、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并答复老师的问题。
给学生肯定的参考书目,在每个章节后面开列有关本章节的参考阅读书目。
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查找所需书目的方法,并能从所查到的书目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学时安排:
①60学时〔54课时学习,6课时复习、考试〕,各章具体学时附于各章教学内容之后。
②要求学生的自学时间与课堂教学的时间的比例至少为3:
1。
如有变动,再作要求
四.教法建议: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包含:
1教师讲授必要的根本知识,
2教师指导并要求学生阅读假设干种专著,
3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汇报,
4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研究课题查找参考书目。
五.考试方法:
包含对学生掌握的根本知识,读书情况,撰写读书汇报,查找研究参考书目,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内容的检查与考查,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检查与考查成绩,确定学生的本课程最后成绩。
具体做法是:
期末实行闭卷考试,考实成绩占学终总成绩的60%,教学其间作两次课外作业,成绩占30%〔每次15%〕;上课时答复老师的提问〔课堂检查〕、出勤及课堂纪律占10%。
六.教学内容纲目和复习思考题:
绪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及其意义〔3课时〕
一.中国古文字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古文字学的概念
古文字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古文字的根本方法和意义
根本方法
学习古文字的意义
三.总结、商量
四.参考书目:
唐兰:
《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49年。
裘锡圭:
《古文字概要》,商务印书馆,1999年。
高明:
《中国古文字学根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李学勤:
《古文字初阶》
徐中舒:
《怎样研究中国古文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年。
五.复习思考题目:
1.什么叫古文字学〔古文字学的概念是什么〕?
2.学习古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章汉字的开展沿革〔3课时〕
一.汉字起源的传闻
结绳记事和神话传闻
仓颉造字的思考
“卦爻制作〞与表意符号
二.汉字的萌芽、起源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符号
文明萌生期陶符
三.汉字的逐步成熟时期
甲骨文阶段
青铜器铭文阶段
战国文字阶段
简牍、帛书阶段
四.参考书目介绍
蔡运章:
《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
曹定云:
《中国文字起源试探》,《殷都学刊》,2001年,第3期。
杨振彬:
《长江下游史前刻划符号》,《东南文化》,2001年,第3期。
董楚平:
《“方钺会矢〞——良渚文化释读之一》,《东南文化》,2001年,第3期。
罗琨:
《陶寺陶文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2期。
李健民: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1期。
尹显德等:
《中国原氏社会的文字遗迹——陶文》,《源流》,1985年,第6期。
五.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古文字、仓颉、简牍、帛书、甲骨文、战国文字、金文
问答题:
1.如何看待象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这样的有关文字起源的传闻?
2.如何看待考古发觉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刻符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3.各种成熟阶段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汉代小学的兴起和隋唐文字学研究的开展〔3课时〕
一.小学的萌芽与兴起
汉字构形理据的分析
汉字的标准整理和字书的编纂
二.汉代小学的建立和开展
小学建立的历史背景
汉代小学的特征、分期及其成绩
三.汉代童蒙正字字书的编定
“秦三仓〞与“汉三仓〞
《急救篇》
四.汉语训诂学和致辞研究的发端
《尔雅》
《释名》
《方言》
五.《说文解字》和汉代小学研究
许慎生平及传作背景
六书理论
历代有关《说文》的研究
六.六朝隋唐的文字学成绩
《广雅》与训诂学
《玉篇》与楷书
《匡谬正俗》
《经典释文》
五.参考书目介绍
胡奇光:
《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班固:
《汉书·艺文志》。
孙星衍辑:
《仓颉篇三卷辑本一卷》,《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4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姚孝遂:
《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
张其昀:
《“说文学〞源流考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小学、秦三仓、汉三仓、《急救篇》、《尔雅》、《释名》、《方言》、《说文》、《广雅》、六书、《玉篇》、《经典释文》
问答题:
1.什么是小学?
“秦三仓〞与“汉三仓〞,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简述六朝隋唐时期的文字学成绩?
第三章两宋金石学的鼎盛和元明文字学研究的开展〔3课时〕
一.“二徐〞的《说文》研究
二.宋元明时代对“六书〞的探讨
郑樵与《通志·六书略》
其它研究成果
三.宋代金石学的开展与繁荣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一——《集古录》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二——《考古图》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三——《宣和博古图录》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四——《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宋代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五——洪适《隶释》
四.宋元明时期的字书、韵书编纂
《佩觿》
《类篇》
《字汇》
《广韵》
五.参考书目介绍
周祖谟:
《问学集》,中华书局,1996年。
朱建心:
《金石学》,上海书店,1989年。
夏鼐:
《沈括和考古学》,《考古学报》,1974年,第2期。
《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六书〞、《集古录》、《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释隶》、《佩觿》、《类篇》、《字汇》、《广韵》
问答题:
1.简述宋元明时期对六书的探讨情况?
2.简述宋代金石学的研究状况?
第四章清代考据学的崛起和金石学、小学的复兴〔3课时〕
一.“乾嘉学派〞的相关奉献
戴震在音韵训诂学上的先驱作用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训诂学成绩
二.“说文四大家〞的成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同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
三.清代金石学的复兴和繁荣
青铜器的主要研究成果——“西清四鉴〞
石刻及其它研究成果
四.清代大型字典、词典的编纂
《康熙字典》
《经籍纂诂》
五.晚清甲骨学的奠基和“罗王之学〞
刘鹗《铁云藏龟》
孙诒让《契文举例》
“罗王之学〞
罗振玉《殷墟书契》诸书与早期甲骨文的奉献
王国维的甲骨文、古史研究以及罗王的简牍学研究
六.参考书目介绍
王念孙:
《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徐复:
《广雅疏证弁言》,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郭沫假设: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54年。
罗振玉、王国维:
《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
七.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训诂学、段玉裁、西清四鉴、字书、《康熙字典》、《铁云藏龟》、《契文举例》
1.简述《说文》四大家对说文的研究成果?
2.清代金石学开展的根本情况如何?
“罗王之学〞?
第五章20世纪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重大进展〔3课时〕
一.现代田野考古学的创立及其对古文字学研究的奉献
“殷墟〞的科学开掘
董作宾对甲骨文分期断代、历谱研究的奉献
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古文字学进展
甲骨学的主要进展——唐兰、胡厚宣对甲骨文研究的奉献
青铜器研究
唐兰的古文字学理论
郭沫假设的甲骨学研究成果
郭沫假设的金文研究
三.建国后古文字学以及甲骨学研究成绩之一
建国后古文字学开展概况
资料整理研究型的巨著——《甲骨文合集》与《甲骨文编》
四.建国后甲骨学研究成果之二
甲骨文考释的新进展
甲骨片缀合研究的新进展
甲骨学断代研究的新进展
甲骨学综述性著作的问世
五.西周甲骨学
文字的释读
西周甲骨的分期
周原甲骨的祖属问题
六.建国后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新进展
青铜器的发觉与材料公布
青铜器资料汇编与工具书
借助青铜器铭文进行分期断代的研究
青铜器辨伪研究
七.战国文字的研究
战国文字研究概况
建国以来战国文字研究的繁荣
八.国际显学——简帛学研究的庞大进展
简帛学开展的一个阶段
简帛学开展的二个阶段
简帛学开展的三个阶段
九.参考书目介绍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
《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赵诚:
《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书海出版社,2003年。
朱凤翰:
《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沈颂金:
《20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
李济:
《现代考古学与殷墟开掘》,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安阳开掘汇报》2。
董作宾: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年,《殷历谱》,1945年。
唐兰:
《殷墟文字记》、《中国文字学》
唐兰:
《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79年。
胡厚宣:
《五十年甲骨论著目录》
于省吾:
《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年。
郭沫假设: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假设全集》考古编〔第七、八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郭沫假设:
《石鼓文研究》、《诅楚文考释》,见《郭沫假设全集》考古编〔第九册〕,科学出版社,2002年。
于省吾主编:
《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裘锡圭:
《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7年。
王宇信:
《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畅文斋、顾铁符:
《山西洪洞县坊堆村出土的甲骨》,《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李学勤:
《安阳小屯村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1期。
王宇信:
《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徐锡台:
《周原甲骨综述》,三秦出版社,1991年。
朱歧祥:
《周原甲骨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
王玉哲:
《陕西周围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
陈全方:
《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中舒:
《周原甲骨文初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集〕,1982年。
高明:
《略论周原甲骨文的族属》,《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10期。
田昌五:
《周原出土甲骨文反映的商周关系》,《文物》,1989年,第10期。
杨升南:
《周原甲骨族属考辨》,《殷都学刊》,1987年,第4期。
张长寿:
《殷商时代的青铜容器》,《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
郭宝钧:
《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
陈梦家:
《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1955年第9、10期,1956年第1-4期。
王世民、陈公柔: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
杜勇、沈长云:
《金文断代方法探微》,人民出版社,2002年。
彭裕商:
《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
陈佩芬:
《青铜器辨伪》,《上海博物馆集刊》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福颐:
《商周秦汉青铜器名铭文辨伪录》,《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辑,1985年。
李学勤:
《战国题铭概述》,《文物》,1959年,第7-9期。
马承源主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004年。
何琳仪:
《长沙楚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986年,第1、2期。
李学勤:
《长沙楚帛书通论》,收入《楚文化研究论集》,第1集,荆楚书社,1987年。
李零: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
李零:
《楚帛书的再认识》,《中国文化》,1994年,第10期。
李零: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研究补正》,《古文字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2000年。
庞朴:
《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8年。
十.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殷墟〞、《甲骨文合集》、《甲骨文编》、西周甲骨、玺印、《流沙坠简》、《古陶文汇编》、《古玺汇编》、朱德熙、裘锡圭、陈梦家、《居延汉简甲乙编》、《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二、三册〕、《敦煌汉简》、期刊《古文字研究》、《容成氏》、《战国纵横家书》、甲骨四堂
问答题:
1.简述董作宾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2.简述唐兰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3.简述胡厚宣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4.简述郭沫假设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5.简述建国后青铜器铭文的研究状况。
6.建国后战国文字的开展概况如何?
7.建国后简帛研究的开展情况怎样?
8.20世纪初我国震惊世界的四大考古发觉是什么,分别简述其根本情况。
第六章海外学者有关中国古文字学的研究〔3课时〕
一.20世纪前的相关研究
明义士的甲骨学研究
林泰辅的甲骨学研究
高本汉、安特生的青铜器研究
二.20世纪下半叶日本学者的甲骨文、金文研究
白川静的奉献
岛邦男的甲骨学奉献
贝冢茂树的奉献
赤塚忠的奉献
三.20世纪下半叶海外学者的竹简帛书研究
日本以“图版轮流解读会〞会员为主的简帛学研究
郭店楚墓竹简研究
马王堆汉墓简帛的研究
四.台湾香港地区的古文字学研究
台湾地区的古文字学研究
香港地区的古文字学研究
五.参考书目介绍
王宇信:
《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周法高:
《金文诂林》,相关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
明义士:
《甲骨研究》,方辉整理,齐鲁书社,1996年。
明明德:
《甲骨研究》序,齐鲁书社,1996年。
岛邦男:
《殷墟卜辞研究》,昭和23年〔1958〕,温天河、李寿林翻译,台北鼎文书局,1975年。
陈星灿: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白川静:
《甲骨文的世界:
古代殷王朝的构造》,东京平凡社,昭和47年,1972年,温天河等翻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7年。
董作宾:
《中国年历总谱》,香港大学出版社,1960年。
饶宗颐:
《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
周法高:
《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汉学、国学、白川静、林泰辅、明义士、《殷虚卜辞》、《甲骨研究》、高本汉、安特生、《金文通释》、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殷墟卜辞综类》、贝冢茂、赤塚忠、伊藤道治、松丸道雄、林巳奈夫、沙畹、森鹿三、大庭修、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简帛、董作宾、石璋如、严一萍、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殷历谱》、《甲骨文编》、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检》、《金文诂林》
问答题:
1.简述20世纪下半叶日本学者的甲骨文、金文研究?
2.台湾古文字研究的概况如何?
3.香港地区古文字研究的概况怎样?
“图版轮流解读会〞会员为主的简帛学研究。
第七章甲骨学——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一〔6课时〕
一.殷商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的发觉者、发觉地点、发觉时间
殷墟——商代都城、甲骨故土
殷墟开掘
甲骨文的材料
甲骨的加工、修整
甲骨占卜
甲骨契刻及其形式
郑州二里岗、殷墟、周原甲骨的异同
二.殷商甲骨文的根本内容
农业
军事
田猎
祭祀
自然天象
疾病
往来
刑错
称谓
畜牧业
地名
时间
职官
数字
三.甲骨文单字释读
干支类
数字方向类
人体类
动物类
植物类
农业食物类
自然地貌类
行动类
军事类
职官类
天象类
器用类
建筑城邑类
刑错灾病类
时间类
祭祀占卜类
称谓类
四.殷商甲骨片释读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五.西周甲骨
概述
西周甲骨片释读
六.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书法与书写工具及方法
甲骨文书法的作者
甲骨文书法的动感之美
甲骨文字结构的变化之美
甲骨文字的风格流变
西周甲骨文字的书法艺术
六.参考书目介绍
郭沫假设:
《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
商承祚:
《殷契佚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影印本,1933年。
郭沫假设:
《殷契粹编》,科学出版社,1965年。
金同祖:
《殷契遗珠》,上海中法初版委员会初版,1939年五月。
陈梦家:
《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1988年。
董作宾:
《大龟四版考释》,《安阳开掘汇报》第三期,1931年。
董作宾:
《甲骨学五十年》,1955年。
丁山:
《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1956年。
胡厚宣:
《殷墟开掘》,1955年。
王宇信等:
《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李学勤:
《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
八.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殷墟开掘、王懿荣、兆纹、卜辞、田猎卜辞、商先公先王、贞人、洹水、小屯村、商代王畿、临摹、
1.殷墟甲骨文的内容总共有哪几大类,并简要介绍每一类。
2.殷墟甲骨文单字的释读中可以把甲骨文字分成几大类,并给每一类举出两个以上的例字。
第八章商与西周金文——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二〔6课时〕
一.青铜器简介
二.金文的研究
三.金文的年代
商代金文
西周早期金文
西周中期金文
西周晚期金文
四.金文的内容
祭祀与典礼
政治与军事
经济
法律
其它方面
五.商、西周金文句读释读
殷商时期
西周时期
六.殷商西周金文的书法艺术
青铜器铭文的书写者
殷商金文书法风格
西周金文书法风格
七.参考书目介绍
朱凤翰:
《中国古代青铜》,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
马承源:
《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容庚、张维持:
《殷周青铜器通论》,香港中华书局,1958年,又文物出版社,1984年。
刘启益:
《西周纪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学勤:
《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1期。
郭沫假设:
《青铜时代》,上海群益出版社,1947年。
唐兰:
《山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青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文物》,1976年,第5期。
李学勤:
《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丰:
《黄河流域西周墓葬出土青铜礼器的分期与年代》,《考古学报》,1988年,第4期。
徐中舒:
《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
张亚初:
《解放后出土的假设干西周铜器铭文的补释》,《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
上海博物馆: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8年。
八.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利簋》、《西清四鉴》、《三代吉金文存》、《殷周金文集成》、《金文编》、《金文诂林》、《天亡簋》、《何尊》、《大盂鼎》、《毛公鼎》、《墙盘》、《小盂鼎》、裘卫四器、眉县青铜器
问答题
1.简述西周青铜各期〔早、中、晚〕的根本特点。
2.举例说明西周青铜铭文的内容分类。
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古文字学分类研究之三〔3课时〕
一.概述
二.金文选读
中原及北方地区的金文
楚系金文
三.战国货币文字选读
春秋战国宗周货币——空首布
春秋战国晋国货币——釿布
春秋战国赵国货币——三孔布、无孔布、刀币
春秋战国魏国货币——桥足布
春秋战国齐国货币——齐刀及圜钱
春秋战国燕国货币——尖首布和圜钱
春秋战国楚国货币——爯、釿、布、蚁鼻钱
春秋战国秦国货币——圜钱、两甾圆钱、半两圆钱
四.战国玺印文字选读
齐国官私印
楚国官印
燕国官印
三晋官印
秦官私印
五.战国兵器刻辞选读
韩国兵器刻辞
魏国兵器刻辞
秦国兵器刻辞
燕国兵器刻辞
齐国兵器刻辞
七.春秋战国金文的书法艺术
中原及北方地区
山东地区
以楚国为中心的江汉地区
以吴、越、徐、舒等国为主的吴越地区
西土秦国地区
八.参考书目介绍
唐石父:
《中国古钱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郭假设愚:
《先秦铸币文字考实与和辨伪》,上海书店初版,2001年。
黄锡全:
《先秦货币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
朱华:
《戈阳布背文试探》,《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李家浩:
《战国於疋布考》,《中国钱币》,1986年,第4期。
黄锡全:
《先秦货币中的地名》,《九州》第三辑“先秦地理专号〞,商务印书馆,2003年。
吴振武:
《新见古兵地名考释两则》,《九州》第三辑“先秦地理专号〞,商务印书馆,2003年。
何琳仪:
《返邦刀币考》,《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
何琳仪:
《兵器地名杂识》,《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6期。
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齐鲁书社,1982年。
郝本性:
《新郑“郑韩故城〞发觉一批战国铜兵器》,《文物》,1972年,第10期。
蔡运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文字学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