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71809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09
- 大小:77.79KB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指导学生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5.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林海音的个人资料和她的作品介绍。
2.让学生回顾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3.制作阅读记录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阅读经历,走进作者、作品
1.从小到大,我们阅读过不少书籍。
回忆你在阅读这些书籍时的情景和心中的滋味。
2.集体交流分享。
3.学生自由交流读书时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回到林海音的少年时代,跟随她一起感受那窃读的滋味。
二、品味课题,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理解意思。
窃:
偷。
课文里并非讲“偷”,而是指“只读不买”。
2.对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质疑。
三、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
2.学生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窃读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1)交流:
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
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
四、品味语言文字,传达初读感受
1.读书是有滋味的,虽然我们对课文读得还不够深入,但我相信,一定有一些句子打动了你,让你的感情随着文字起伏。
请把文中那些打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学生先自由练读,再推荐朗读。
3.通过初步的阅读,在你看来,窃读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五、启发思考,引导继续阅读
这样的滋味令人终身难忘,对童年时的窃读,作者究竟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下一节课,我们还将细读课文,琢磨文章的滋味,细品窃读的滋味。
六、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苦乐交织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七、作业
1.分发阅读记录卡,学生根据对本文的初步学习进行填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2.你对哪些句子、段落印象深刻?
请找出来读一读。
教师抽个别学生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品味窃读滋味,领悟表达方法
1.出示句子,齐读: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在作者的心里,窃读的滋味就是这样的。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
3.学生自主学习,用不同的符号把相关部分勾画下来。
三、体会窃读意义,感悟人生哲理
1.窃读的苦与乐,我都一一体验,因为我牢牢记住了国文老师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拓展延伸
1.同桌交流阅读各自的阅读记录卡上填写的内容,并结合本课时的学习进行补充。
五、开展综合性学习
1.阅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
2.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制定计划。
六、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苦乐交织
(乐趣辛酸)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身体成长精神成长
七、作业
1.分小组进行综合性学习。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了解季羡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浒传》《施公案》《济公传》《古文观止》等文章。
3.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
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
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主要有以下方面: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4.本文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
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3.启发思考:
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辩论引入,激发兴趣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又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
为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是什么?
2.全班交流: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吗?
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3.创设对话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读书的方法
1.从小老师就告诉我要博览群书,今天作者的观点却让我耳目一新。
因为他居然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本书。
出示句子: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本书。
2.齐读句子。
3.如果让你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枯燥乏味。
)
4.作者的感受与我们有何不同?
出示并齐读句子: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把书当作了朋友。
)
回顾前文,再读句子: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5.他不仅对书有独特的感悟,还自有一套读书的方法。
请大家大声朗读第七自然段。
并用符号标注。
交流并板书:
思考——续编——品味——收集、整理——想象……
6.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谈谈这样的阅读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7.练习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小结收获,相互启发
1.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难怪作者与书有着这样深厚的感情,走遍天下也选择以书为侣。
2.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家
理由: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方法:
思考——续编——品味——收集、整理——想象……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交流自己以前阅读过的一本书的收获。
二、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
1.按照作者教的方法,我们再次阅读了自己曾经喜欢的作品。
此时,面对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吗?
2.我认为作者不仅会读,而且会写。
不信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爱书的感情的。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2)交流:
学生交流时出示句子: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a.家是人生的港湾,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爱书之情溢于言表。
b.作者将书比喻为自己亲密的朋友,足见作者对书的珍爱。
c.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重游更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因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
请你再品读一下这些句子。
3.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4.交流共享。
其实关于书的比喻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
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书是营养面包。
——鲁迅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飞翔的翅膀。
三、感情诵读,仔细品味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结合课文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六、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表达方法:
层层假设步步设问一一列举贴切的比喻
朋友家故地
七、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填写学习本课后的阅读记录卡。
3.另外选择一本曾经喜欢读的书,按照作者提示的方法再读一读,并写出读书笔记或填好阅读记录卡。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让学生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
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
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
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
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
“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
写:
《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八、作业
制作本课学习后的阅读记录卡。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迁移本组的读写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习作水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阅读要求,明确目标
1.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相关要求。
2.分小组商量一下,对哪个主题最感兴趣。
3.组长组织检查本组同学资料的准备情况,比较一下,本组比较适合围绕哪一个话题来进行深入交流。
4.各小组确立交流话题。
二、分小组按照选择的话题进行交流
三、全班交流(围绕第一方面的话题交流)
1.选择几个小组上台交流。
2.展示交流:
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阅读记录卡。
尤其对相同内容的阅读记录卡,要展开交流与探讨,达到学习借鉴和反思提高的目的。
3.交流分享:
4.评议延伸:
(1)刚才哪位同学的话引发了你的思考?
(2)哪位同学的观点正是你平时也曾经思考过的,引起了你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顾交际情境,整理习作素材
1.回忆一下,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和书之间都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记录卡,结合刚才的交流进行补充。
3.想一想:
如果要写成作文,自己会选择哪些素材?
第二课时(习作)
一、回顾口语交际内容
1.朗读《口语交际·习作一》中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同桌交流自己整理后的阅读记录卡,并交流自己新的感悟和素材。
二、回顾作家感悟,激发创作灵感
1.在《我的“长生果”》中,作家叶文玲说:
(出示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在你读书的经历中,逝者如东流之水,往事却如沙粒沉淀下来,哪一粒因为它的形状、颜色或者获得时的心境不同而令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
3.有了好的材料,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吸引读者呢?
三、构思文章,行笔成文
学生拟出习作草稿,教师简单巡视后可和学生一同写作。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要点:
1.是否选择了自己读书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来写。
2.遣词造句是否新颖、准确、生动。
3.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了读者。
4.文章的开头结尾、过度衔接是否有新意。
五、组内互评,合作修改
六、全班推荐阅读,师生共同评改
七、教师修改,提出评改意见,学生再次修改
八、学生誊抄作文,优秀作品展示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并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及体会。
3.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准备本组学习以来的所有阅读记录卡;准备自己的好词佳句本,以及读书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
”意思是说我们要学会不断复习和巩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的提示要求。
3.谈话交流,温故而知新。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
(1)你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
(2)你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
(3)你的读书、习作能力有没有提高?
哪些方面有提高?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外你还读了哪些文章?
(5)经过本组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6)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推荐给大家。
(7)把你自己总结出的好的读书方法、习作方法推荐给大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疑。
3.背诵名言。
4.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
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张潮
5.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三、展示台
1.经过本组的学习,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多收获。
在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你做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好词佳句本、家庭藏书目录、班级图书室图书目录、读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读书活动体会(或读书心得体会)、访谈记录、自己的优秀习作、读书目录、名言书签……
2.“三人行,必有我师。
”让我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共同学习,一道成长吧!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阅读、评比。
)
3.通过学习和交流,在今后的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学习的方法,让读书充实我们的生活,让读书成为习惯!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和暗藏在诗中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
透过诗词句的解释,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和“月”有关的诗。
3.出示课题:
泊船瓜洲(了解“泊”字的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
二、学习交流,课前预习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收集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2.生字词的查找情况。
3.初读诗词的体会。
三、反馈,小组交流
1.生字词。
2.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五、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出示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起读一读。
体会用“绿”这个词的精准。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小结:
是呀!
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
记住:
文章是改出来的。
2.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
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让不同的人在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3.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4.看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你有什么感触呢?
六、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
家乡在哪儿?
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
再好好读古
4.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5.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6.感情朗读。
七、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回归故里的千般惆怅。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和你的伙伴细细品读,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
读,勾画。
2.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情。
4.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
头脑中想象情景。
)
5.有感情地朗读。
6.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感情藏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
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
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课文中的感人的诗词吧。
五、作业
1.抄写课文4个生字。
2.抄写诗词并背诵。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小学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