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详解.docx
- 文档编号:12712815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52KB
高三语文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详解.docx
《高三语文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详解
高一年级语文第三模块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江南style》为什么这么红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
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t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
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
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
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
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
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
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
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江南style》更是如此。
有人评价说:
“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
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
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
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
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
可惜,神父却“中招了”。
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
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
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
“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
”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
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
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
“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
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一个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反应,让脑子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D.《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的毫无防备,而且走的莫名奇妙。
2、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时( )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
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
B.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C.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音乐功能。
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象网页上弹出广告一样在脑海中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哼哼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俄从通使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
“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
”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
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
“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
”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
“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
“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
襚:
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
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纳:
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曰谢:
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
使……走,击退
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
“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①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
指屈原。
8、本词的上阕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9、请简要说明本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无以至千里。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5)彼童子之师,,。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老蝉
残雪
城市里热浪滚滚,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
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
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8年黑暗时光的。
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
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
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
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
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
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
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
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
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
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
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
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
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
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
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的最深的隐忧。
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
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
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
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
一段时间以来,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
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
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
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
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
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
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
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
他在心里想:
难道是同归于尽?
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
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
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
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
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
同胞们心知肚明:
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
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
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
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
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
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蝉是众蝉的首领,它可以引领同胞发出大合唱,但却不能把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大家,沉沦者的醉生梦死,先知者的孤独无奈,构成了巨大的隔膜和反差。
B.老蝉深知自己生命的坚韧、精神的强大,凭借意念让头颅回到高枝、让身体再次生长,死而复生,最终使自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获得了精神的永存。
C.小说展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动物世界,这里明朗温暖,既有快乐无忧的鸟雀,又有热烈歌唱的蝉们,还有友善可爱的人类,各种动物相处融洽,快乐和谐。
D.在《老蝉》叙述语言的词汇和句式中,隐藏了一个充满躁动、欲望和危机的现实世界,在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中,更是深入地显示了现实世界的混沌、严峻乃至荒诞。
E.这篇小说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把一个现代人类的存在寓言,用写实的笔法勾勒得清晰、准确,它以飘逸轻盈书写凝练厚重,是一篇用心良苦的经典文本。
(2)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老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老蝉》,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只“蝉王”而展开的,如果以“蝉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湧
朱先生从小学开始,中学、大学,出国读硕士、博士,一点没有落下,全学历。
在英国的大学里,朱先生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还学习了生物学和心理学,由此奠定了他一生教育和学术的方向。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
在他身上,我感受最突出的,是他对人生的悲剧观念和由此而生发的勤奋、通达与对真理的坚持。
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
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弄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弄明白。
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
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
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和朱先生来往频繁而密切,转折点是我的那篇《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美学思想》在《美学》杂志上的发表。
我去他家里,朱先生主动和我谈起了那篇文章,他说:
你把哲学基础的问题挑明了。
过去,我们自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事实上并没有解决。
后来我写的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文章,在朱先生的鼓励下结集出版。
朱先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代序,这封信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了。
我体会到了,这是朱先生对我的“力挺”。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做“无穷追溯”的倾向。
“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学家们。
”这是“不通达”。
他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
他有理想,但很现实;他重悲剧,但不悲观。
“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命本来就是流动,单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
朱先生在其处女作《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
他认为:
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他还说: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但是实含有至理。
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
人生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
不过,对于人生,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
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朱先生也曾谈及:
读书人,为什么偏要为难读书人呢?
说是“文人相轻”,总觉得过于笼统。
细想之后发现,文人群中也会有一些喜欢欺负、攻击甚至伤害他人的人,他们不敢惹比自己强大的人,总是拣那些比他们善良或柔弱的欺负;而最根本的,是读书人所特有的自残、自虐的本性,这在中国近现代的一些读书人身上便显得特别突出,他们对同类的伤害,正是其自残、自虐从自身向外的“扩大化”,是他们所自造的一种悲剧。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
他保持着他那挑明问题、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
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
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
他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
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
但朱先生认为:
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判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中的悲剧因素。
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朱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朱光潜先生学术基础丰厚,但强烈的求是精神使他一生都异常勤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作为一个老学者,朱光潜先生非常关心和爱护“我”的成长,除了鼓励,甚至还以书信的形式为“我”的作品集作序。
C.在很早的时候,朱光潜先生就以美学思想来解释人生。
认为只有最完美的世界才能使我们得到成功的快慰。
D.朱先生非常熟悉文人圈子里的生活,因此能对“我”所受的干扰和冲击做出透彻分析,并指出读书人为难读书人是一种悲剧。
E.尽管身处逆境,朱先生依然敢于坚持真理,而且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表现了他对人生的通达。
(2)请概括并结合原文分析朱光潜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6分)
(3)文章的标题为“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朱光潜的“通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朱光潜认为: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你对这句话中的“最不完美”和“最完美”是如何理解的?
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B.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
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C.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
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D.足球终究是个球儿,10部委联合监管这是狮子搏兔,假如若干部委因为监管足球耽误了抓好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那真是得不偿失。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
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B、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起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达到“三个面向”的要求,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C.日方不顾中方再三的警告,开展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进程,不但严重侵害了中国国家主权,破坏了中日关系的基础,还无视中日老一代领导人达成的默契。
D.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15、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月考 模拟 答案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