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
- 文档编号:1271277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90.40KB
管理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
《管理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要点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要点汇总
1、分析计算题: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答:
需求弹性是指当某种需求影响因素(如价格、消费者收入等)得知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Q*X
△XQ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某种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计算公式:
Ep=△Q*P
△PQ
通常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是呈反向变动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因此,需求量的价格弹性总是负值。
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超过1%时,习惯上称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富有弹性;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时,习惯上称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类。
点弹性计算公式:
Ep=dQ*P
dPQ
弧弹性因采用的基点不同,有三种形式:
Ep=△Q*P1
△PQ1(基点是点(Q1、P1))
Ep=△Q*P2
△PQ2(基点是点(Q2、P2))
Ep=Q2-Q1*P2+P1
P2-P1Q2+Q1(基点是点(Q1、P1)和点(Q2、P2)连线的中点)
(PS:
具体例子见书P69-70,例4-1、4-2)
收入的需求弹性是用来衡量在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点弹性公式:
Ey=dQ*Y
dYQ
弧弹性公式:
Ey=Q2-Q1*Y2+Y1
Y2-Y1Q2+Q1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可将商品分为五类:
1)Ey>1,富有收入弹性的商品(正常商品),高档消费品和耐用品大多属于这一类,如:
高档家电、室内装修、旅游等,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会更大程度的提升。
2)0 3)Ey=0,收入无弹性商品,当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完全没有变化,这说明消费者对于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基本是固定的,如食盐。 4)Ey=1,单元收入弹性商品,当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也恰好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服装。 5)Ey<0,负收入弹性商品,在消费者收入增加后,需求量反而减少,这类商品为低档消费品。 如肥肉、土豆、公共交通等。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反映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 如果Y商品价格Py变化引起X商品需求量Qx变化的弹性公式: Exy=△Qx*Py △PyQx 点弹性公式为: (麻烦大家看P82页,那个符号实在是打不出来啊~~>0<~~~) 根据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值,可以把商品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类: 1)替代关系,Exy>0,表示Y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的上升(下降)。 2)互补关系,Exy<0,表示Y商品的价格下降(上升)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的上升(下降)。 3)互相独立,Exy=0,当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会造成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2、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又称量(产量)-本(成本)-利(利润)分析法,它是根据决策方案中的产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评价选择方案、进行决策的分析方法。 利润=销售额-成本; 盈亏平衡生产量是指企业不盈不亏的产量,这时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安全边际指企业预期(或世纪)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 假定P为价格、Q为销售量、F为总固定成本、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总利润,C为单位产品贡献,则可得: 1)盈亏平衡点: Qo=F/(P-V)=F/C 2)保目标利润计算公式: Q1=(F+∏)/(P-V)=(F+∏)/C 3)利润公式: ∏=P*Q-F-V*Q 4)安全边际=实际/预期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5)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或预期销售量 (PS: 具体例子见书P135,例6-3、6-4) 3、利润最大化的计算。 (完全竞争市场) 利润最大化决策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如何决定最优的产出水平;2)如何产出最优的要素投入水平; 从产出水平角度来讲,利润最大化为MR=M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从要素投入角度考虑,利润最大化为MRP=MFC,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供给需求图,通过图的变化进行分析(P39-63) 4.需求与需求函数 需求指在某一时期内某个市场上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某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 把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形式来表示。 Qd=f(P,Pr,A,M,I,J,N,……) ☐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固定,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Qd=f(P) ●在其他条件不变下,价格提高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曲线斜率为负) 需求曲线 企业需求曲线与行业需求曲线 Q3=Q2+Q1 需求量的变化: 由于商品价格所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需求变化: 由于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而引起的整个需求关系的变化。 5.供给与供给函数 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某商品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供应量的因素很多,如商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 Qs=f(P,W,R,T,Pr……) 假定其他因素固定,供应量与价格的函数: Qs=f(P) 供应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供给会增加;价格下降,供给会下降。 Q3=Q2+Q1 6.市场均衡 ●1.均衡的形成 ●2.均衡的维持 ●3.均衡的变动 Ø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Ø需求不变,供给变动 Ø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 ☐均衡假定: ⏹完全竞争市场 ⏹行业需求曲线 ⏹非价格因素不变 均衡的变动之一 均衡的变动之二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 –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均衡的变动之三 ☐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 ⏹均衡数量会增加;均衡价格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取决于需求和供给间的相对增加幅度 均衡的变动之四 ☐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 ⏹均衡数量会减少;均衡价格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减少的相对幅度。 均衡的变动之五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均衡价格会下降;均衡数量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取决于增减的相对幅度 均衡的变动之六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均衡价格会上升;均衡数量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取决于增减的相对幅度。 完全竞争市场 A.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 - 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 - 企业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自由不存在重要限制 - 市场中的任一卖者或买者都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B.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决策 -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而总收益与总成本都是厂商生产数量的函数,因此,管理者对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转为确定最优生产数量的决策过程。 - 行业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的需求 -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决策(图形有些疑问,请参考书本--抱歉) 如上图,厂商的需求曲线与价格轴交与P,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在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相交的E点所对应的生产产量Q为利润极大时的产量,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为红色所示部分。 由于存在超额利润,会吸引更多厂商进入行业中,行业供给曲线下降,市场价格也随之下降。 如下图,当市场价格从P1下降至P2时,厂商总收益不足以补偿总成本,但仍高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开工生产不仅可以收回全部可变成本,还可以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减少厂商短期亏损。 当市场价格继续下降至P3时,产品价格不足以弥补厂商的总可变成本,厂商为使亏损最小化会停止生产。 C.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决策 行业的长期均衡意味着行业内留存下来的各厂商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并赚取正常利润。 如果TR 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状态存在以下特点: - 留存厂商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 - 行业内的厂商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 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必然位于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D.完全竞争市场评价 - 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生产,因此生产效率达到了最高。 - 资源在各种产品和各企业的生产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 -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即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 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之和,简称TP。 TP=Q=f(L,K) 平均产量: 是指平均每投入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出量,简称AP。 APL=TP/L,APK=TP/K 边际产量: 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出量的变化,简称MP。 MPL=dTP/dL, MPK=dTP/dK 1.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看出,当L 另外,当L 当L1 2.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由平均产量的定义AP=TP/L可知,AP可以用TP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来表示。 从图中可见,TP上的B点和原点的连线OB斜率最大,所以此时AP达到最大,并且劳动投入量为L2。 另外,B点处的切线与OB连线重合,即当L=L2时,AP=MP。 3.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MP>AP时,AP处于递增阶段,表现为MP位于AP之上;当MP 2、简答: 1、机会成本P111 机会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替代性引起的,为获得某一成果,而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所产生的收益。 设某种资源有n种用途,各种用途下的收益分别为: R1,R2,…,Rn。 则该资源用于第i种用途的机会成本为: 机会成本=Max{R1,R2,…Ri-1,Ri+1…Rn} 2、规模报酬P105 各生产要素都以同样的比例增加,产量的变化情况称之为规模报酬。 第一,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第二,产量的增长比例等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第三,产量的增长比例小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促进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劳动分工的专门化和设备的专门化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管理人才的作用 ⏹几何尺度的因素 ⏹其他因素: 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 ☐促使规模收益不变和递减的因素 ⏹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信息传递的失真 3、边际收益(报酬)递减规律P91 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连续增加某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超过这一点后,再继续增加该种要素的投入会使边际产量不断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的条件: Ø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为前提的 Ø边际报酬递减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为前提的 Ø边际报酬递减是在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才出现的 Ø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3、论述(要点总结): 1、4种市场结构与策略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内存在大量厂商(包括买者与卖者),生产完全无差别的产品. 短期决策: 最优产量决策 短期停止营业的决策 长期决策: 进入与退出决策 长期均衡: 每个企业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生产,生产效率达到最高 完全垄断市场—行业内仅有一家厂商,供应不存在十分相近替代品的产品. 形成原因: 资源控制,自然垄断,政府特许,竞争引起 价格策略: 价格的决定 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 在既定需求条件下选择最优生产规模,使利润最大 垄断竞争市场—行业内存在许多卖者提供存在某种差别的产品. 价格策略: 短期决策—利润最大,产量和价格最优 市场长期均衡 产品策略: 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广告和各种促销,服务竞争 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策略: 竞争还是合作 寡头垄断市场—行业内存在少数几家卖者,产品可能是同质或有差别的. 古诺双寡头模式: 假定1、两个企业,同质产品;2、假定对方产量不变确定自己利益最大的产量,是数量竞争。 转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企业降价,其他企业跟随;企业涨价,其他企业不跟随 价格领导模型: 产品的市场价格由领袖企业制定,其他企业接受制定价格 卡特尔模型: 在寡头垄断市场又公开同意协调活动的企业结成的联合体(联盟) 组织进入的策略行为: : 进入壁垒 2、博弈论 战略博弈: 有目的的个人或有共同目标的层级团体的有意识的相互依赖的选择行为。 博弈的要素: 参与人;行动;信息集;收益;行动顺序;策略;战略和均衡战略。 博弈的类型: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其他类型: 一次性博弈与重复博弈; 双人博弈和n人博弈; 零和博弈与非零合博弈; 顺序博弈和同时博弈。 顺序博弈: 行动的次序是具体规定的,而且通常是战略均衡的核心。 (如新业务的合同招标;奥林匹克东道国的争取) 纳什均衡 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 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地的悲剧 军备竞赛: 核威慑 制度安排的自我实施(为什么成立WTO,为什么市区禁止鸣喇叭) 企业并购战: “帕克曼”战略 商家价格战 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智猪博弈”的例子。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产品开发、改革措施的推动、OPEC成员的产量博弈 策略性行为 威胁(及其可置信度) 名声或声誉(Reputation): 理性、非理性声誉(非理性的好处) 限制自己的行为: 如限制自己的选择,过剩生产能力投资等 非合作博弈下的企业行为 短期: 价格行为掠夺性定价限制进入定价 长期: 创新R&D 中期: 产品扩散预告产品信息提高对手的成本过剩产能锁定顾客组织边界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经济学 要点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