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美学追求.docx
- 文档编号:12712328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15KB
《平凡的世界》的美学追求.docx
《《平凡的世界》的美学追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凡的世界》的美学追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凡的世界》的美学追求
.
《平凡的世界》的美学追求
摘要部分:
《平凡的世界》以全景式的方式描写了改革开放前后发生在一个封闭落后的陕北小山村的故事,以一系列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示了人们生存社会背景下的的苦难状态、苦难下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浓浓的人间真情,谱写了一曲“苦并快乐着”的生命赞歌,在这幅社会全景图中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美、苦难精神美、人性精神美,激励着当时的甚至是现代的年轻人,但同时整个小说可以贴上的理想主义的标签,淡化了对生活残酷的本质表述。
本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奋斗”“人性”和“苦难”三个审美主题和理想主义的美学缺失的分析,简论作品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和作者在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人文情怀。
关键字:
平凡 美学追求 奋斗 人性美 苦难理想主义
路遥是一个满身披着黄土、一路艰辛、一路悲歌地走向生活、步入文坛、获得成功的作家。
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一贯重视文学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我国社会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的发展轨迹。
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作者描写的在苦难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文学精品。
作品以时代和历史为大背景系统翔实地记叙了1975—1985年近十年间发生在中国黄土高原上的世事巨变,勾勒出百余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集中地展现了一群普通年轻人的奋斗者群像,讴歌他们在艰辛的生存状态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魅力。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以孙玉厚的两个儿子孙少安、孙少平的奋斗历程为线索,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一、时代青年人积极开创的奋斗之美
《平凡的世界》中描写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努力展现苦难中的奋斗者精神美,作为社会美领域的奋斗精神美,是人们在为正义事业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顽强意志和崇高气质的美。
这种美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由于人们在生存、发展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形成多面交叉式的社会环境,形成多重复杂的矛盾冲突,总是给人生带来无尽的困难。
而人类的奋斗精神美往往是从苦难中诞生,在苦难中得到充分显示的。
《平凡的世界》从不回避苦难,而是用惊人的直率细腻地描摹苦难,他也从不单纯地展览苦难,而是再现苦难中的人们各种顽强坚韧的奋斗精神。
孙少平、孙少安等人物虽然是双水村的贫农后代,但他们有理想、有知识,是真正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创业者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奋斗的精神之美。
<1>孙少平式奋斗
孙少平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奋斗人物形象,他是有知识的现代青年,性格倔强却脑子灵活,坚强执着,为了理想和家庭不懈奋斗,具有现代精神。
他不愿滞留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希望凭着自己的力量闯世界,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成就一番作为!
他是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饥饿中长大的。
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并且勇于同苦难作斗争。
因此他更加顽强打拼,他要靠自己激越昂扬的奋斗改变家庭现状,改变自己的苦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中时代求学的他生活艰辛,饥饿时时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衫使他在女生面前不体面,苦涩、凄楚,心中郁结着难言的悲愤;各种由于时代造成的政治斗争运动常常使他眼冒金星,精神自卑。
但是他挺过来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汉的豁达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
他摆脱狭隘的农民意识,追求具有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这种崇高的意念却从未在他的心中停止过。
孙少平不为生活的艰辛所吓到,而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读书、看报、参加各种活动,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因此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抛弃了许多“乡巴佬”式的狭隘偏见,形成了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他在黄原揽工期间,仍然坚持学习领会人生真谛,他虽为揽工汉,却少有揽工汉的粗俗与猥亵。
他处境困难,却能济弱扶贫。
脚踢懒汉,拳打强暴弱女的工头,鼎力救助遭工头欺侮的打工女小翠,其仁爱的胸怀,善良美好的品质坦露无疑。
到大牙湾煤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的一大转折。
煤矿的生活极其艰苦,又时刻充满危险,却也最能考验人的意志,有的人退缩、逃跑,孙少平却一如既往,凭借自己强有力的双手,掌稳生活的主动权。
曾给予他亲切关怀和帮助的师傅遇难了。
孙少平强忍悲痛,照顾师傅的妻儿,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
自己心爱的女友田晓霞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但坚强的他经过理智的思索重新树立了信息与勇气,顽强的走上曲折的道路。
正是他历经苦难的这种意识,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
作者赋予孙少平保尔·柯察金的结实身材,于连的清秀面目,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的鼻梁。
最终又加上了一道牛虻式的伤疤,这也正是每个年轻人心目中的奋斗人物形象。
孙少平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理想执着坚持的奋斗形象成了年轻人的楷模。
<2>孙少安式奋斗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个奋斗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极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
他孝敬父母,关心弟妹,和他的妻子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即使对村里人也极富同情心。
另外,他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是农村先进青年的典型,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孙少安的发展立足于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之上。
虽是农民,他身上同样充满了不向邪恶低头、不向命运折腰、不屈奋斗的优秀品质,同样具有同苦难抗争的奋斗精神。
为了家庭,孙少安过早的失去学习机会,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以及和润叶之间没有未来的爱情,充分的体现了他的稳重和责任心。
他平静地回到农村,面对现实,他相信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平凡的生活中,他务实能干、又有清醒的现代意识,不仅成为一个样样精通的庄稼人,而且善抓机遇,办砖厂、搞企业,成为一位让人佩服的庄稼人。
他所有的并不只是“光宗耀祖” 的希望,而是“出众”显示自己的信心和价值。
由于城乡差别、习惯势力使他的奋斗之路充满了重重荆棘。
但是面对打击,他不气馁、不忧伤,勤于思考,敢于进取,认定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息。
孙少安是作者笔下一个极富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稳重而有激情的奋斗人物形象。
二、平凡世界中纯洁的人性之美
<1>人际关系中透出的淳朴的人性之美
他们都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可能是艰难困苦的,正是在这种苦难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平凡的人的那种淳朴而真挚的感情反而更触动人心。
1.家人之间的挚爱及真诚付出。
无论我们在《平凡的世界》当中感受到如何的艰辛以及苦难,我们的心依然会有暖流袭来。
因为其中浓浓的亲情总是让我们为之感动。
男主人孙玉厚,他赡养母亲、供养弟弟、为儿女操心,生命何其平凡,却又何其伟大。
作为长子的少安,他也有自己的理想,但他明白家庭的责任,在贫困的生活中,他甘愿做家庭义务的承担者,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乃至幸福,一心追求生命价值的孙少平,无论身在何处,最让他牵肠挂肚的就是自己的家,甚至家中传来的即使是小小的消息也使他神经质地担忧。
兰香从挂着鼻涕守侯在村口等待少平的回来,到为这个家庭分担忧愁——捡禾柴、喂猪,宁愿自己深夜到医院打工也不愿拿少安的钱,为的是使整个家庭能和睦相处……生活之于他们是艰辛的,却也是温暖的,那种家人之间的真诚付出,无怨无悔,维系着这种淳朴的亲情。
2.朋友之间的深层体谅和帮助。
除了暖人心脾的浓郁亲情,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朋友之间的深层体谅,那种不计回报的帮助也是令人感动的。
金波一家对少平一家长期的不计得失的无私帮助;李向前,在自己爱情与婚姻遭遇巨痛的时候,仍然对润叶和她的家人关怀备至,这种爱不止是爱情层面的,更是友情层面的。
作者借润生的口写到:
“两年来,他跟着姐夫学开车,姐夫不管姐姐如何对他不好,好像亲哥哥一样看待他,姐夫真是忠厚人,不仅对他家,就是对世人都有副好心肠,……”孙少安历尽苦难办了砖厂之后,雇佣了村里许多人,他说“政策是政策,人情是人情,作为同村邻居,怎能自己锅里有肉,而心平气静地看着周围人吞糠咽菜?
”这种朴素的乡亲意识,使孙少安内心升腾起某种庄严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使其人性美得以升华。
金秀、金波在对待兰香和少平的态度上,则更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同舟共济。
还有孙少平勇救瘸脚女侯玉英,不计前嫌义放郝红梅等等,这一切,都是站在朋友乡亲的立场,对身边的人给予的关爱和体谅。
ﻫ3.陌生人之间的人道关怀。
甚至,真心的关爱和体谅在陌生人之间都渲染开来;孙少平到黄原打工,在第一次上工给阳沟大队曹书记箍窑时,头三天试工,从沟道背石头的活就把孙少平的脊背压烂了,手也肿胀起来。
当书记老婆发现孙少平干重活时的艰难情状而得知他原来是在村里教书时,随后就把他调去钻炮眼。
此时作品中写到:
“为了这位好心肠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处在困境中的少平,因陌路人的一点人心的温暖而大受感动,这种感动也给他艰苦的日子注入了一些动力。
他不忍仅十三岁的姑娘小翠受到包工头的污染而把自己仅有的一百元钱送给她,以让她远离那个肮脏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
到了煤矿之后,少平受到了师傅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田晓霞更是对人类怀着一种深沉的爱,当她看到洪水中的小姑娘时,竟不顾自己安危而去救她,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别人的生命。
<2>得到升华的爱情之美
在《平凡的世界》这副巨幅画卷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多种爱情的魅力,成功的不成功的,悲剧的喜剧的,都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散发出来的美妙香气。
少平与小霞突破世俗却悲剧结束的爱情,少安与润叶为爱牺牲为爱让步的成熟真挚的爱情,退出不是不爱,而是为爱。
金波与牧马姑娘简单纯洁未曾谋面的柏拉图爱情。
兰香与仲平……金强与卫红……这所有或悲或喜的爱情的巨大张力让我们为此沉醉。
1.少安的爱情。
少安的爱情里满是真诚和责任。
他和润叶青梅竹马,彼此含情,本可以是一对,润叶不在乎他们之间的门户差别,而少安却一再地退。
不是不爱,而是爱得真诚。
真诚地希望润叶生活得好,希望他不要在农村里和自己一起困苦,希望她在自己的天空里飞的更高。
他选择了一个山西的穷苦女孩—秀莲,他和秀莲的爱情是在劳动和生活这坚实的土壤中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传统爱情,他们是生死同依的人生伴侣。
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但那份感人心肺的依恋,却使我们感受到平凡爱情的真正伟大。
少安的爱情里,我们看到了朴实的真诚和伟大的责任心。
2.少平的爱情。
少平的爱情是激情而浪漫的。
田晓霞,一个省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孙少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煤矿工人。
他们打破了陈旧的爱情观,相爱。
这是童话一样的爱情。
结尾却悲剧地让女主人公死去。
晓霞死去后,少平并没有一位消沉下去,他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
金秀,也是一个勇于突破世俗追求真爱的姑娘,她没有被城市浮华生活所俘获,她大胆地向孙少平表白,甚至愿意为了他,毕业后去偏僻的煤矿医院。
在她身上除了真诚与大胆之外,更具有了一种奉献精神。
少平和金秀的爱情虽是一笔带过,但从这个插曲中,我们也发现了浓浓的人性之美。
为了金秀的前程和幸福,少平无论如何也不敢跨越理性的鸿沟,因为自己拥有的是一个无常的人生。
自己只需要有惠英嫂这样一个生活上的伴侣就足够了。
少平带着他的理性再次回到了煤矿。
孙少平与顾惠英之间,也许更多的是亲情而算不上是爱情。
共同的生存状态使他们紧紧地贴在一起,最终亲情的馈赠还以了爱情的回报。
这种在责任感和使命感背后产生的爱情,让少平挺起男子汉的胸膛照顾惠英和她的儿子小明。
在这样的爱情里,我们看到了最童话的激情和最成熟的浪漫。
3. 其他人的爱情。
金波在当兵时,因为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而与一个牧马姑娘产生的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童话般的真挚纯洁。
爱上了不爱自己的润叶的李向前,诚挚而悲情的追求,在自己为爱失去双腿后,润叶因为责任心和平凡的关爱而衍生出了夫妻情怀。
润生因为对失去丈夫的红梅的关爱和同情生出的爱情。
兰花不管穷苦卑贱,为二流子丈夫义无反顾地付出,“她不怕这个家穷。
她从小就穷惯了。
不管别人对她丈夫怎么看,这个忠厚善良的农家姑娘,始终在心里热爱着这个被世人嫌弃的人,因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男人,曾在她那没有什么光彩的青春年月里,第一次给过她爱情的欢乐啊!
”这一切的爱情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无不让爱情之美在平凡中升华。
三、悲壮而冷峻的苦难之美
作品对人们苦难的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思考及剖析无不扎根于1975年——1985年这一时代历史大背景。
1975年——1985年是中国由旧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中心的漫长转型期,是从乱到治的转折时期。
这是中国大地沧桑的十年、苦难的十年。
因为转型势必带来变革,而变革则意味着苦难。
这十年的变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全部而又围绕着政治思想、观念习俗和个人生存这几个方面集中展开。
当人们新旧思想无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各自却竭力维护自己立场的时候,矛盾就开始了争斗,也就开始了双方共同的苦难。
作品立足于人们在苦难中的自我救赎,在苦难中的精神关怀以及年轻人在苦难中不懈奋斗,用它独特的方式以人性的魅力让生活在苦难中开花。
1.奋斗中的苦难
主人公孙少平。
可以说,孙少平的个人奋斗史就是整个陕北大地上青年一代苦难的缩影。
他生存在苦难的边缘,孙少平是一个具有非凡毅力的人。
在物质的贫困面前他用自我的精神去反抗现实,在知识的海洋里提炼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知识来面对自己的人生旅途。
高尔基曾多次提及“贫穷是一所大学”,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正是从贫穷这所大学中走出来的。
孙少平在给他的妹妹兰香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主,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快乐,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
它应该使我们更伟大!
’”平凡而朴实的言语,渗透着铮铮铁骨的豪迈之气,孙少平,他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开始,到成年后的“揽工汉”,经历的是极端艰苦的人生奋斗,并在痛苦的磨砺中形成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孙少安他与弟弟不同,少平是以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学生形象出场的,而少安则是以一个地道的农民形象出场。
他历经生活的艰辛和苦难。
他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孩童时代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六岁的他已经拿着小镢头上山砍柴,父母曾为他那堆成小坞的柴禾而骄傲。
但是,这种骄傲的背后我们不难看清在天灾人祸、贫穷困扰的岁月里,黄土地上父母亲的无奈和孩子苦难的命运。
作为农民,孙少安忍受着艰苦的劳动,帮助父亲扶持这个光景已临近崩溃的家庭。
同时,作为生产队长,他还要竭尽所能带领乡亲们尽快过上好日子。
不幸的上,混乱的社会和各种各样虚假的政治运动,让孙少安壮志难酬。
虽然勤恳,却不得不在饥饿中挣扎。
各种各样政治运动的冲击,让孙少安不断承受着心理的打击。
猪饲料地事件让这个被人敬重的生产队长走上了批判台。
试行责任组更是让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些正确的致富道路在时代下被划成了资本注意路线,成了严重的政治斗争。
在时代大潮中,孙少安用意志抵抗着生理上的苦难,却无处宣泄心灵深处更深重的苦难。
在苦难下孙少安一样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突破生活樊篱的勇气,一样渴望改变生活现状。
2. 苦难中的自我救赎
命运的苦难是无法逃避的,它总是无情地伴随着每一个生存者。
但苦难又不是无法战胜的,人只要有不屈的奋争精神,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和战胜苦难命运的魄力,就能超越苦难,从苦难中自我救赎,成为命运的主人。
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个自我救赎的典型,他自我救赎的奋斗历程恰似一曲激越昂扬的生命交响曲。
少平来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但他不自甘平庸,时刻充满激情和斗志,奋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在上高中时倔强的他没有为生活的困境所吓倒,而是抓紧一切时间用知识和实践来让自己走出生活和精神的苦难。
饥饿、贫困和孤独的折磨反而让孙少平拥有了知识,抛弃了许多“乡巴佬”式的险隘偏见,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高中毕业后他重新回到黄土地,但苦难的现实生活和强烈的独立意识让他最终出走。
外出打工让孙少平历尽磨难却不断成熟。
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学习领会人生的真谛。
到铜城煤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的转折点,他在这里所遭遇的一切使他的意志和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并真正完成了自我救赎。
井下的艰难生活没有让他像别人一样退缩甚至逃跑,他凭借自己的双手掌握了生活之舵。
他不仅用劳动“掠夺”了弱者的“财富”,更在精神上成了富翁。
当孙少平开始对生活有更大热情的时候,师傅的遇难让他悲痛万分,但他却又不得不强忍悲痛,照顾惠英嫂和明明,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同时忍受着他人的飞流短长。
少平以自己的赤诚,博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被推荐为班长,但更大的不幸又降临,他挚爱的晓霞突遭厄运!
但他没有被残酷的命运打败。
他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果敢,带领他的采煤二班成为全矿出煤率最高的班组,并以出色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能力,获得了“青年突击手”的殊荣,取得了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胜利。
路遥把孙少安塑造成了一个亲情观念十分浓厚的乡村青年,是亲情、邻里之情和夫妻之情维系着他的人生轨迹。
当孙家被物质的匮乏、生存的艰难折磨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孙少安背负起全家生活的重担。
生存的挫折和痛苦曾经差点让他倒下,但只要一想到亲爱的家人,他总是能重新鼓起勇气,继续与苦难不屈地抗争。
厚重的亲情让孙少安永远有着不懈的斗志和忍耐力,亲情给予那个时代下的人们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一回又一回地支撑他们走过生命的坎坷,最终实现了自我人生的救赎,也完成了家人的生命救赎。
3.爱情的苦难美
《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不仅真实感人,更可贵的是作品把爱情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来审视,包含着广阔的社会内容,并且通过一曲曲爱情悲剧让人从心灵的另一深处去感受生命的苦难。
作品中田润叶的爱情悲剧无疑是最具有苦难之美的。
田润叶爱情悲剧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父亲田福堂门当户对、等级观念等封建意识的阻挠,但是爱情理想与社会现实间矛盾的激烈对抗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这个社会现实就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巨大差距。
田润叶深爱孙少安,孙少安也深爱着润叶,即使田润叶忽视了这种城乡差距,可是还有很多人无法忘记这一点,包括田福堂,包括孙少安。
孙少安在这种差距面前退怯了,逃避了,结了婚,娶了秀莲。
因为少安明白当他们之间的文明程度不相等时,分离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他知道如果他答应了田润叶,实际上就等于把她害了。
孙少安向城乡差距这条鸿沟低下了头。
作品中,这样的爱情悲剧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顾养民和郝红梅,少平和晓霞身上。
但是,这些苦难下的爱情仍然开得娇艳而纯洁,热烈而鲜艳。
四、美学缺失:
政治局限和理想主义色彩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是一部完成于1988年的,获得了矛盾文学奖的作品。
茅盾文学奖等各种主流文学评奖活动中,意识形态影响还很强烈,许多文学评论者还没有完全站在文学本身的角度,承担的主要是政治代言人的角色。
《平凡的世界》在主导精神上,它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服务者”角色中走出来,带有较强的政治功利色彩,这一点,影响了作品的向更深入的人性世界开掘,也局限了它的思想深度。
另外,整个小说中可以贴上的理想主义的标签,淡化了对生活残酷的本质表述,大大削弱了其价值。
这两兄弟和田润叶、田晓霞两姐妹的爱情纠葛就是典型的败笔。
前者,孙少安因为阶级的不同和现实的巨大差异而拒绝了田润叶的爱,是现实的选择。
而后者孙少平则接受了田晓霞的爱,这是要承载路遥的英雄主义情结,非常的不现实,在小说中也很难说服读者。
特别是虎头蛇尾的结局描写,居然在孙少平和田晓霞面对生活的考验的时候让田晓霞英勇牺牲。
貌似有力,实则懦弱。
路遥用田晓霞的死来逃避了生活的拷问。
审美上来说,《平凡的世界》故事应该说是比较老套的,尤其是人物命运和爱情描写,都带有很强的虚幻浪漫色彩,“英雄美女”、“遇难呈祥”以至大团圆的结局,都显得颇为理想化,虽然情节也有跌宕起伏,却缺乏深刻的人性揭示和命运拷击,缺乏对现实冷峻的审视,可以说,它还不具备真正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
因此,《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存在着美学缺失:
作为一部具有时代政治色彩的作品带有政治局限和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
这使得我们读者在接受到它的激励鼓舞时,感受到其中的不真实性。
我们无法否认在读作品的后部分时愈加强烈的不快...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表现了路遥的多方面的审美主题,看到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和政治局限的同时,我们深深地被它激励着为它的美而震撼。
作者路遥写完了《平凡的世界》就病倒了,不久去世。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
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和路遥都将永远在人们心里。
参考文献:
路遥:
《平凡的世界》原著
路遥:
《在困难的日子里》原著
路遥的个人生平简历
参考论文“由《平凡的世界》看路遥创作的美学追求”——武忠,中对人性美的部分阐释
唐小兵:
《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4页。
一评:
《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载《小说评论》1987年第二期,第26页。
王光东:
《现代·浪漫·民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301页。
曹文轩: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第359页。
撰写者:
武宁学生聂杏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凡的世界 平凡 世界 美学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