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docx
- 文档编号:12711912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42KB
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docx
《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
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县教育局施榆兵局长带着“如何办好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这个问题,全面深入到全县各中心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调研。
调研过程中,施局长听取了学校领导、基层教师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了全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撰写了一篇关于办好山区民族地区教育的理论文章,现印发各学校,以此方式和全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我县山区民族教育的发展。
山区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宾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山区民族地区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近60年的办学历史告诉我们,在山区民族地区办学,寄宿制学校是符合山区民族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
因此,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办好山区民族教育,要办好山区民族教育就必须办好寄宿制学校。
一、加快山区民族教育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教育部门的职责和使命。
教育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增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这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
省情决定州情,州情决定县情。
宾川也不利外,全县山区面积大于坝区,这些地区基本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闭塞、贫穷、落后,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远远滞后于坝区。
究其根源,固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教育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增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和谐、均衡发展,这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殷切希望,更是广大山区民族地区人民的迫切心愿。
二、撤校并点,办寄宿制学校是山区民族地区客观实际的现实要求
办好教育难,办好山区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受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因素限制,山区民族地区智力开发较晚,办学历史不长,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坝区,要办好山区民族教育真可谓困难重重。
制约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教育外部的因素,也有教育内部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山区办教育受地理环境限制,山区群众居住十分分散,一个小组二、三十户人家却分散在几个山头,加之山高坡陡箐深,交通极为不便,学生上学往往要爬山过箐,十分辛苦,耗时且不安全,这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二是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限制,物流信息流较闭塞,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特别是小学校点、一师一校点校舍破旧,除了教科书、黑板、粉笔之外几乎没有其它教学设备,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说还处于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的水平,根本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三是山区办教育受民族语言限制,学生入学必须过“双语关”,在校点上几个学生分成几个年级,难以形成汉语语境和学习氛围,学生往往到四五年级还不能脱离“双语”教学;四是受师资条件限制,山区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生活不便,外地教师很难安心长期在山区民族地区任教,好老师几乎不可能到校点任教,宾川206名代课教师基本上都集中在山区校点。
山区民族教育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作为教育部门我们不能怨天尤人、畏难不前,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找到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
从山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实际出发,要切实解决山区学校校点分散、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益低下这些实际问题,加快山区民族教育发展,就必须加大撤消并点力度,集中力量办好寄宿制学校。
三、撤校并点,办寄宿制学校是山区民族地区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一方面,撤校并点,办好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
只有办好寄宿制学校,解决好学生在校的吃住和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实现“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样就会赢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顺利撤并办学效益低下的校点,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集中力量办好学。
拉乌彝族自治乡箐门口完小,仅有80多名学生,却有15名教师。
学校于2006年初办成寄宿制学校后,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村组干部的理解支持,顺利撤并了各村组的一师一校点,而且还得到相邻的大厂村委会的学生、家长和村组干部的支持,顺利撤并了大厂完小的学生,办学效益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办好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山区学校办成寄宿制学校,可以学生吃住在校,既免除了学生每日爬山过箐的艰辛,学习时间有了保障。
而且安全也有了保障。
另一方面,与一师一校点比较,学生人数增加,课堂教学氛围浓厚,利于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特别利于学生学习汉语。
同时,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师资有了保障,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撤校并点,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是加快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办好寄宿制学校关键要在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三个方面下工夫
就宾川实际而言,山区民族教育已经基本实现“普九”,当前,其发展的重点就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抓好巩固和提高。
在撤校并点,办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巩固率,控制“辍学率”,确保学生“进得来”;要切实解决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学校吃得饱、睡得好、玩得好,确保学生“留得住”;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得好”。
(一)办好寄宿制学校,要在确保学生“进得来”上下工夫。
在撤校并点实施之前,作为教育部门,首先必须考虑和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控辍保学”措施的落实,不能因为撤校并点而出现学生流失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务必要认真做实做细撤校并点的群众工作,做深做透学生家长、村组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家长、群众和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到撤校并点是党和国家制定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实际的政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从而争取最广大的理解和支持,使校点的学生都能撤并到完小就读。
另一方面,撤并校点后,对山高坡陡路途遥远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和家长共同承当起每周接送学生的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按时到校离校。
最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不断完善文化户口册,熟悉掌握各村组适龄人口状况,依法依规适时做好学龄儿童入学的组织动员组织工作。
总之,学校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每一个学龄儿童均能进校就读。
(二)办好寄宿制学校,要在确保学生“留得住”上下工夫。
寄宿制学校在学生“进得来”的基础上,要在“留得住”上动脑筋、下工夫。
在撤校并点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困难,做好物质上、工作上、管理上等各方面的准备,确保学生进到学校吃得饱、睡得好、玩得好、安全有保障,确保学生“留得住”。
一要解决好学生在校期间吃的问题。
学校要办好学生食堂,并多方争取资助,积极筹措资金,降低学生伙食费,让学生吃上卫生、营养、经济实惠的饭菜,彻底改变以往山区学校学生每日自己做饭的小锅小灶、烟熏火燎,卫生营养无法保障的状况。
寄宿制经费要足额发放给学生,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千方百计争取各种渠道的帮助支持,尽量使其实现在校期间免费吃住。
二要解决好学生在校期间住的问题。
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居住条件,确保学生冬天不受冻,夏天不被蚊虫叮咬。
要安排教师管理学生宿舍,确保学生宿舍洁净、有序。
三要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人,抓好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饮食、卫生保健、用火用电等各方面的安全。
四要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经常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活动、游戏娱乐等各种活动,寓教于乐,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又丰富了学生生活,使学生乐在校园。
只有切实解决了学生在校吃、住、玩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才能“留得住”。
(三)办好寄宿制学校,要在确保学生“学得好”上下工夫。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宗旨。
“进得来”、“留得住”的最终目的就是“学得好”。
要办好寄宿制学校就必须在确保学生“学得好”上狠下功夫,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
从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结合山区民族教育实际,当前,在山区寄宿制学校要让学生“学得好”,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队伍建设上着力。
校点实现撤并后,可以说山区学校教师队伍数量得到保障,关键就在于如何管好、用好、培养好、建设好队伍,使山区教育工作队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要重点抓好校长、教师、教研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名师、名校长,为建设山区民族教育名校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二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着力。
要通过网络、观摩等各种方式,“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其它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多渠道获取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信息。
大力转变山区民族地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作为抓手,把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降低重心,减小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是在教研工作上着力。
要努力营造教研兴教、教研兴校的氛围,重点抓好对备、讲、辅、改、考的探讨研究工作,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组织说课、听课、评课、磨课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一定要讲质量、求实效,来不得半点“花架子”。
在教研工作中,校长要带头抓,要“舍得”花钱。
综上所述,山区民族教育既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撤校并点,办好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山区办学效益低下、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加快山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教育部门在办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重点要在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上下工夫。
十七大指引下发展农村教育的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目标,为新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桂阳县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的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但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桂阳作为郴州市的教育大县,必须借十七大强劲东风,抢抓机遇,扬长避短,找准教育发展的切入点,朝着十七大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加快发展。
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要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着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桂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同城区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相对薄弱。
因此,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县级财政必须在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以及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等专项经费投入上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并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精神剥离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使农村中小学尽快脱掉“重壳”,轻装上阵、持续发展。
要按照城乡教育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相等、教师业务水平基本相当、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建设,使全县农村中小学逐步达到校园硬件达标和净化、绿化、美化、优化的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按照先急后缓,先农村后城镇的原则,把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提高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以应用为核心,以“建网、建库、建队伍”为重点,实施“校校通”工程,积极培训专门师资,结合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加快建设教育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要在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上着力。
“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各类教育的发展。
义务教育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和学校“双线”保学控流措施,确保农村适龄少儿都能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实现“双高普九”。
高中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发展普通高中与发展职业高中的关系,在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扶持薄弱高中学校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要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这四大工程,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经济建设培育实用人才。
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教育资源,积极发展乡镇和村级幼儿教育。
三、要在维护教育公平上着力。
教育事业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让所有贫困生都能上得起学”。
根据这一要求,一是要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实施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妥善解决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和不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二是要落实好农村贫困学生救助制度。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绿色通道,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爱心助学”主体作用,继续实施农村特教学生免费就读工程,妥善解决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三是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大力整治乱收费、乱补课、乱订资料的“三乱”现象,切实减轻农民群众负担,让农民子弟特别是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民子弟都能上学、上好学。
四、要在教育改革创新上着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党的十七大号召我们“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开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办学体制和机制。
”我们要严格遵照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是要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要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积极协助政府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争取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切实解决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负债过重的问题。
二要继续推进、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推进中小学校长选拔聘任制度,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度,实现教师合理流动,合理调配人才资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要进一步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按照“安全、够用、适用”的原则,对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村小逐步予以撤并整合,形成多个行政村一校或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对靠近县属中学乡镇的初中逐步合并到县属中学办学,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和师资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扩充农村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要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通过“督政”不断推进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督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五、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着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精辟论述: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事实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德育模式,拓展德育工作新空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设,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要加强对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要认真研究学生思想状态,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张扬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宾川切实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
∙2008-05-05阅读:
29 出处:
大理日报B3版作者:
杨雄武
∙宾川县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科学规划,切实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
一是抓调研,形成科学合理的撤并规划。
宾川县有189个一师一校教学点,60所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给教育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该县坚持质量为本,效益优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分区规划,稳步实施、需增则增,宜并则并的原则。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宾川县2007—2009年撤校并点和建设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实施方案》,为稳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了蓝图。
二是抓宣传,使撤校并点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依托全县3000多教师分布广泛,与群众接触机会多,宣传教育重点突出的优势,宣传国家有关撤并校点的政策。
使得撤并校点政策家喻户晓;撤并校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要性、重要性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教育局与各乡镇中心校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三是千方百计解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对寄宿制学生、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妥善解决校点撤并后寄宿制学生的吃住等生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学生进得来的问题。
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寄宿制教育的良好氛围。
2007年,企业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捐资3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寄宿制办学困难;开展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养猪、种菜等活动,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将劳动所得全部投入学生食堂,极大地缓解了寄宿制学生的生活困难。
对离学校较远的地区,将学生按村寨分组,与学生家长签订协议,实行学生往返学校“家长轮流接送”制度,探索出“学校+家庭+村委会”互动管理模式;采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帮、带”方式,将同一地区高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同一宿舍,让高年级同学帮助家长照顾低年级同学日常生活,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留得住”的问题。
教育局从四个方面抓实撤校并点、新建寄宿制学校工作
2008-9-1815:
39:
18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2007年,全县共撤并校点64个,新建寄宿制学校10所,寄宿制学校由原来的60所增至70所,有效地推进了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局2007年9月成功撤并校点64个,创建寄宿制学校10所,寄宿制学校增至70所,一师一校点由1997年的417所减至189所,代课教师由1997年的717人减至206人。
撤校并点兴建寄宿制学校集中了优势教育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为加快山区民族教育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增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找到了着力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规划。
实施布局调整,旨在通过撤校并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集中力量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各股(室)长、中心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组,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按照股(室)挂钩中心校的原则,深入到189个一师一校点,60所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
局长亲自撰写了《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着力点》一文,为撤校并点,办寄宿制学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制定下发了《宾川县2007-2009年撤校并点,兴建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实施方案》,计划2007至2009年撤并办学效益低、布点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的小学一师一校点189个,中小学学校总数由2006年的445所(其中一师一校点189个)减至248所,一师一校点全部撤并完毕。
二、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实际效果。
目前,全县一师一校点占学校总数的42.47%,山区三个乡(镇)一师一校点占全县学校总数的51.30%,抓好撤校并点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加快山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局一方面依托全县3200多名教师及广大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大力宣传撤校并点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好处及国家有关撤校并点的政策规定,争取群众和村组支持;另一方面教育局与各乡(镇)中心学校签订目标责任状,细化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工作顺利、稳步、有序的开展。
三、坚持“五条原则”,扎实开展工作。
在撤校并点工作中,县教育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始终坚持“五条原则”,切实推进撤校并点工作。
一是立足县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采取基层上报,全局汇总,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充分讨论并形成方案后组织实施;二是规模办学,质量为本,注重效益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布局,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三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四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五是需增则增,宜并则并的原则。
四、真抓实干,全力办好寄宿制学校。
针对撤校并点后学生住宿和往返困难的实际,积极推行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创建工作,打消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有效避免学生因生活、学习问题而流失的现象。
一是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采取捐资助学的方式对教育工作的支持,2007年共接受企业和社会捐资助学资助款32万元。
另外,学校积极开展养猪、种菜等勤工俭学活动,所产猪肉及蔬菜全部投入学生食堂,极大地缓解了寄宿制学生的生活困难。
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省、州对寄宿制学生、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解决撤校并点后,寄宿学生的吃、住等生活问题,不给群众增加经济负担,真正让学生“进得来”;二是积极推行“学校+家庭+村委会”互动式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了学校与村委会、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制度,全面掌握寄宿制学生情况,实行学生往返学校“家长轮流接送”制度,采取轮流的方式,由学生家长每星期一将学生送至学校、星期五到学校将学生接回家;同时,将学生按村寨分组,把一个村寨或相互离家较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与学生家长签订协议,制定接送表,由家长轮流接送学生往返学校;三是广泛开展学生互助互帮活动。
实行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帮、带”制度,将高低年级安排在同一间宿舍住宿,让高年级学生协助教师照顾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实让学生“留得住”;四是强化教师业务素质培训,2007年共组织省、州、县三级培训46场6215人次,投入培训经费25万元。
其中,今年暑假组织全县3200多名教师参加了集中培训学习,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巡视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平时自学研修、小组讨论、经验交流、假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得好”。
爱读爱看首页 > 数字报刊首页 > 大理日报 > 2008年2月25日
∙宾川县下大力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目前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70所
∙为解决“普九”的办学容量问题,宾川县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下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2007年,全县共撤并校点64个,新建寄宿制学校10所,全县寄宿制学校增加至70所。
为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宾川县一是坚持科学合理规划。
在深入189个一师一校点和60所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宾川县2007—2009年撤校并点和建设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实施方案》,计划2007—2009年将189个一师一校小学教学点全部撤并完毕。
二是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依托全县3200多名教师及广大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撤并校点的政策,宣传撤校并点对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必要性,积极争取社会和群众支持。
同时,由县教育局与各乡镇中心学校签订目标责任状,细化目标责任,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三是贯彻“五条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办好 寄宿制 学校 发展 山区 民族 教育 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