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708269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94.38KB
常州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常州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常州市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
Ⅲ….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
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3.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2C.+4D.+6
4.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B.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8g
B.4.4g
C.5.2g
D.7.2g
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
用水吸收CO
C.
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1
10
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
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8.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CO2的体积
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溶于水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CH4
A.AB.BC.CD.D
10.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
D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
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11.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6.7mLB.大于16.7mL
C.小于16.7mLD.无法计算
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
A.AB.BC.CD.D
13.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14.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
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5B.+4C.+3D.+2
15.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
以下实验流程是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炉煤气可能含有COB.X、Y都是碳酸钙
C.上述流程中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CO2和CH4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q
前(g)
2
20
20
20
后(g)
待测
10
26
24
A.y是反应物
B.z、q是生成物
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18.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AB.BC.CD.D
19.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41.2%B.53.8%C.58.3%D.70.0%
20.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21.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
C.
D.
23.已知:
。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24.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50gB.100gC.150gD.200g
2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125g
B.当滴入15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反应完全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
D.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所缺药品是_____________;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主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2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进入(选“a”或“b”)。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已知A、B、C、D、E四种元素,A元素组成的单质是一种清洁能源;B元素带2个负电荷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与Ne原子相同;C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CO3,其中C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3;D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内层是最外层的2倍;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一大热点话题,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到一种能产生A单质的方法(用化学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用白色固体和黑色粉末制取单质B的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
(5)E元素形成的单质能与B元素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剧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
29.如图中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在常温下,A、D是气体,B、C是液体,E是固体;组成B、C的元素种类相同,E与
的元素种类也相同。
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用化学式表示:
2个B分子为_______;标出E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C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30.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D、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可能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4)反应③的一种用途为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步骤Ⅱ中,A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B、步骤Ⅱ中,A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C、木炭、红磷都是可燃物,步骤Ⅲ中,装置B中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即燃烧需要可燃物,正确;
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正确;
故选:
B。
2.B
解析:
B
【解析】A、由题可知: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
电能、光能;D.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
X+(-2×4)=-2
X=+6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合价的计算,本题需注意到,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B、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刚开始没有二氧化碳,起点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反应开始前由固体,故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前,固体的质量为镁的质量,燃烧后固体的质量为氧化镁,故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设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x)g;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6-x)g;
x=5.2g
故选:
C。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
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别对比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的前后质量增或减少的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B、C反应后质量增加,说明它们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分别为:
B的生成质量21-10=11g;C的生成质量10-1=9g。
D反应后质量减少,说明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5-9=16g,反应物总质量16g小于生成物总质量(11g+9g),所以A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11g+9g-16g=4g。
因此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
【详解】
A、根据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11:
9,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设反应中反应物A、D的计量数之比为x:
y。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
因此,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
,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计算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该题较快的解决方法是排除法解答。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的体积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C、反应开始时由于温度未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钙分解,固体质量减小,杂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反应停止,杂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8%,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熄灭,不可以直接确定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使软塑料瓶变瘪,故B正确。
C.探究氧气对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C错误。
D.证明燃烧产生水,但是不能确定是甲烷,也可以是酒精,故D错误
故选:
B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因为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和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D、乙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
B。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测得的值比真实值要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所以开始时量筒中液体的量大于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所以倒出的液体的量大于16.7mL。
故选:
B。
【点睛】
量筒读数时正确读数方法应为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小,俯视读书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大,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12.D
解析:
D
【解析】A、密闭容器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错误;
B、开始容器中有氧气,故气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错误;
C、密闭容器中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D、刚开始,容器中有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减少,当碳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
B。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详解】
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故求出GeO2中锗的化合价即可,设在GeO2中锗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即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为+4;设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y,y×4+(+4)×3+(-2)×12=0,解得y=+3。
故选C。
1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焦炉煤气点燃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能含有CO;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焦炉煤直接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X是碳酸钙,焦炉煤气点燃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Y是碳酸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上述流程中干燥后的气体点燃,产生水雾,可能是混合物气体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CO2、可能有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y的质量减少,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0g-10g=10g,反应后z的质量增多,z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26g-20g=6g,反应后q的质量增多,q是生成物,生成q的质量为24g-20g=4g,10g=6g+4g,所以待测值为2,该反应是y==z+q,x在该反应中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y是反应物,此选项正确;
B.z、q是生成物,此选项正确;
C.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这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
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7.B
解析:
B
【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
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
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18.A
解析:
A
【解析】
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错误;C、①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②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州市 化学 初三化学 上册 期末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