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四篇.docx
- 文档编号:1270728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2.99KB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四篇.docx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四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四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四篇
篇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导入1:
师: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
教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
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
【教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
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
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
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
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
求“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贵多少元?
”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
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
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
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
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
元角分的知识
生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
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
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
“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
预设:
学生1:
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
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
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
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
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
那该怎样计算呢?
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
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
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
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
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
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
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
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篇二: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导入1:
师: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
教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
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
【教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
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
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
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
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
求“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贵多少元?
”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
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
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
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
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
元角分的知识
生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
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
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
“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
预设:
学生1:
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
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
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
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
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
那该怎样计算呢?
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
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
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
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
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
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
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
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
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篇三: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至97页,例1、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 类推、迁移法、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师:
同学们,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吗?
对,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4年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现在来看这届奥运会的跳水比赛。
2、(出示跳水图片)这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的优美身姿。
从奖牌榜上可以看出什么呢?
(金、银、铜牌的得主各是哪几个国家?
)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阅读信息提出问题1。
(1)教师展示教材例1的上半部分的信息。
(竖式除外)
(2)看主题图1,阅读表格,小组讨论。
(3)题中描述了什么事情?
小组汇报:
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
(4)表格中表头分哪几部分?
分别是什么?
小组汇报:
分为三大部分,国家、运动员、各轮动作得分。
各轮动作得分又分了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5)表格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小孩和爸爸说了什么?
我国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53.40分,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轮中得分是49.80分,中国队领先3.6分,差距不到4分.
(6)同学们想一想,中国队领先的3.6分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
用53.40减去49.80得到的,教师同时板书。
2、观察算式,引出课题:
这个算式出现了什么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如何列竖式计算?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说一说怎样列式算,然后动手算一算,并说说计算过程。
(2)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0
(3)谁再来把这个计算过程说一说。
师让学生明确: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4、竖式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数 加法 减法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