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700072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25KB
精品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docx
《精品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囫囵吞枣》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课题与教学内容
16囫囵吞枣
课时
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经历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课后搜集一则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
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揭题导入。
课件出示谜面:
1、黄包袱,包黑豆,尝一口,甜水流。
(打一水果)
2、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
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希奇。
(打一水果)
(二)古代有个人却因为吃梨和吃枣的事闹出了笑话,还流传出一个成语叫“囫囵吞枣”。
(板书课题)
(三)理解什么叫“囫囵吞枣”。
1、观察字形,发挥想象,理解“囫囵”和“吞”的意思。
2、“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四)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4、教师出示不带有音节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二)课件出示提示,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补充提示中的内容。
四、理清线索,引导质疑。
(一)指名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理清人物活动线索:
吃——愣——“悟”——愧(板书)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者提些问题来考一考大家。
五、读懂对话,理解课文。
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想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课件出示语段:
主人见了,客气地说:
“适量……是吃多了会伤脾胃的。
”
主人见了,……伤牙齿的。
”
年轻人听了有什么表情?
假如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为什么“愣住”了?
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从年轻人的想法来看,你认为他听懂主人的话了吗?
那么他到底想出了什么两全之策呢?
课件出示语段:
“哈哈,我有办法啦!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
1、教师引读:
忽然,他若有所悟地叫道——
2、给最后的反问句换个说法。
(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
3、出示阅读提示:
(1)年轻人所说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具体指的是怎么做,有哪两方面的好处呢?
(2)这个办法真是两全其美的吗?
为什么?
4、全班交流,小组发言人发表本组见解。
(三)分角色表演。
3、现场采访“旁观者”:
(四)启发明理: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三、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四、拓展延伸,课后实践。
第二课时
读一、读课文。
再次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二、用多种形式认读二类字:
三、分析字形,指导生字书写。
(一)读准课后田字格内的生字。
(二)认真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书写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
学生说谜底,并介绍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揭开谜底:
梨、枣)
齐读课题
囫”“囵”外面都有方框,两个字合起来表示完整、整个的意思。
“吞”字下面是个“口”,意思是不嚼或不细嚼,整个或成块地咽下去。
联想其他含有“吞”字的成语,如“狼吞虎咽”、“人心不足蛇吞象”等。
(把枣儿整个吞下去。
)
学生讲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
学生认读,其他同学帮其正音同桌互查,巩固生字的认读情况
学生自由读生字;指名读;领读;齐读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展示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3)同桌互读
学生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热情的主人请他
,并告诉年轻人
,于是,年轻人决定
。
他自以为这个办法
,可在场的人却笑得。
指名回答,大家评议,进行纠正或补充。
学生复述
预设的问题主要有: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或者说,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2、年轻人想出了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真是两全其美吗?
3、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那么这个年轻人到底可笑在哪儿呢?
4、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读主人劝告年轻人的话,大家思考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谈体会。
如吃梨吃枣对身体有好处,但多吃也有坏处;主人是为年轻人的健康着想(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真诚劝告的语气);联系上文可体会到年轻人贪吃、不
讲礼仪等等.
愣住了。
想不到梨和枣吃多了还会对身体有损害。
可能在想:
我该怎样吃梨和枣,才能使它们只对身体有利,而不对身体带来伤害,做到两全其美呢?
没有。
他没有分析主人话的意思。
主人劝他要适量吃,他却是在想怎样才能多吃
指导朗读,让学生说说应读出年轻人的怎样的语气。
学生完成下面的句子:
吃梨时,既,又,真是两全其美。
吃枣时,既,又,真是两全其美。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到各组巡视。
吃梨只嚼不咽,就会造成很大浪费;吃枣儿只咽不嚼,囫囵吞枣,既尝不出滋味,肚子也受不了,对脾胃也不会有好处,还可能卡住,后果很严重。
1、就近找合作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2、指名登台表演。
台下可以充当在场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加深理解。
学生参照板书,练习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到人物对话部分要进入角色,体现出人物当时的语气。
(一)向父母讲述这个故事。
(二)搜集其他成语故事,练习讲述。
语文活动课开展一次成语故事会,并评选故事大王。
学生读课文。
认读二类字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加入自己的识字经验及想象来记忆
1、上下结构的字:
若:
要与“苦”区别记忆。
2、左右结构的字:
抓:
右边不是“瓜”。
接、待、悟、咬、肚:
左窄右宽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16囫囵吞枣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
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二、课前准备:
录音机、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 趣 引入
1、 游戏:
成语接龙
2、 引出课题
师:
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配乐)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生: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
生:
我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笨死了,他想的办法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还很自以为是。
生:
我觉得……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肯定了学生课前积累的习惯。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肯定了学生课前积累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
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
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
1、 检查生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
2、 理解词义:
师:
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
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
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 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在认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为体会文章中心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理解课文
1、 提出问题:
师:
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
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对于简单问题,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预设: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3)为什么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年轻人哪里可笑?
2、 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
随即指导感情朗读。
师:
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积累词语:
师:
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学生读课文,画喜欢的词语。
师:
谁愿意读出你找到的成语?
学生读。
师抓住“两全其美”、“前仰后合”“囫囵吞枣”“若有所思”等成语,鼓励学生再次积累成语,写在“小本本”上。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逐段地给学生讲解。
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词语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 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六、作业
1、把这些成语抄在积累本上。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囫囵吞枣 精品 冀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