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7业主106DOC.docx
- 文档编号:12695609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146.61KB
重庆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7业主106DOC.docx
《重庆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7业主106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7业主106DO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7业主106DOC
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专项规划
(编制大纲)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第1章概述1
1.1.规划背景1
1.2.主要规划内容1
1.3.规划范围2
1.4.规划年限2
1.5.规划依据3
1.6.规划原则3
1.7.规划目标4
第2章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5
2.1.停车设施分类5
2.2.城市与交通发展现状6
2.3.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现状调查6
第3章城市停车需求预测11
3.1.停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1
3.2.停车需求预测13
3.3.停车需求预测结论26
第4章城市停车设施规划27
4.1.停车设施发展策略和目标27
4.2.停车设施布局和规划28
第5章城市停车设施管理政策建议29
5.1.停车设施管理政策发展建议29
5.2.停车管理机构29
第6章重点建设项目30
6.1.重点建设项目的划分原则30
6.2.规划目标30
6.3.重点项目建设规划30
概述
规划背景
主要规划内容
1、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现状。
在调查编制范围内停车设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2、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目标。
研究确定重庆市规划期间发展总体及分阶段的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3、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的发展规划。
根据主城区城市停车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我市现状和发展情况,借鉴全国先进城市的经验,统筹提出我市停车设施发展思路,以及实现目标的各个分步规划。
4、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要求,提出各阶段重要停车设施等重点实施项目。
5、政策研究。
针对城市停车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展开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的统筹及监管能力研究,提出依法管理、规范服务的停车管理机制。
规划范围
本次停车设施规划以重庆市主城区中心城区为主,具体包括:
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巴南区、沙坪坝区和北碚区。
本次规划未涵盖到的其他区县,可根据各区县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规划年限
基准年:
2010年
近景年:
2010年—2015年
远景年:
2015年—2020年
规划依据
《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其他按照规划需要进行补充
规划原则
在相关停车规划和政策体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重庆市主城区停车以配建停车为主体、以路外公共停车位辅助、以路边停车为必要补充的停车格局,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健全管理机制,推动停车发展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实现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停车总体原则
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为指导,随着城市发展,提高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执行严格的停车配建政策,适度建设路外社会停车场,在有条件的路段实行路边停车。
考虑城市用地功能组合对停车泊位利用的影响,从中心区向外围配建停车泊位在整个停车体系中的比例呈递增趋势,社会停车场比例呈递减趋势。
◆区域停车原则
在城市中心区,实行停车泊位适度从紧的供应政策,并与路网有限的容量相适应、与停车需求管理相结合;在中心城区外围,实施停车泊位按需充分供应的政策,但需要考虑开发项目产生的交通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政策保障原则
健全停车管理机构和相关法规,严格执法,逐步减少违章停车,促进城区停车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停车规划、规范的行业管理、合理的收费体系、严密的政策法规,共同构成培育停车产业的市场氛围、促进停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产业化原则
除目前的建筑物配建停车、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等主要建设方式外,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或合建等多种方式兴建停车场,有条件的停车场可以实行经营与产权分离,培育停车产业化发展模式。
◆多样化原则
形成以地面停车、路边停车、地下车库、停车楼、机械式与非机械式等多种停车形式并存的局面,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用地允许条件,采取适宜的停车形式,积极推进停车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使用。
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2010年—2015年:
解决由于停车位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和停车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
◆远期目标2015年—2020年:
分析城市未来的停车需求和需求的分布,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的要求,对城市停车的发展和设施规划进行深入分析,完善城市停车系统。
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现状调查是停车设施规划的基础,各区应结合各区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需求预测方法(详细内容见第三章),确定需求预测方法后,再根据预测需要增加调查内容。
停车设施分类
1.1.1.建筑配建停车场
建筑配建停车场是指在各类公共建筑或设施附属建设,为与之相关的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库)。
1.1.2.公共停车设施
公共停车场是指为社会车辆提供停放服务的、投资和建设相对独立的停车场所。
主要设置在城市出入口、外围环境、大型商业、文化娱乐(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设施附近,面向社会开放,为各种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独立停车场。
1.1.3.路内停车场
路内停车场是指在道路用地控制线(红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所。
1.1.4.其他
除上述3种停车设施以外的各类停车设施。
城市与交通发展现状
1.1.5.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1.6.社会经济
(1)城市规模、经济、人口状况;
(2)城市功能布局、土地利用状况、城市化程度。
1.1.7.城市交通现状与发展
(1)道路交通现状:
道路网布局,主、次、支道路长度,人均道路面积;
(2)机动车(货车、大客车、小轿车、出租车、摩托车、其它特种车辆等)拥有量及构成、外籍机动车数量;
(3)交通特征:
居民出行特征、机动车出行特征、道路机动车交通分布特征;
(4)公共交通状况(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
(5)对外交通(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6)交通管理状况:
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管理。
1.1.8.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1)、城市性质、经济、功能布局、规模(人口、用地范围)规划;
(2)、城市道路网布局、公共交通、对外交通规划;
(3)、城市机动车辆发展规划。
重庆市城市停车设施现状调查
1.1.9.引言
1.1.10.停车调查实施
1调查要求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根据各个行政分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停车设施调查的对象,做到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相结合。
为便于数据的日常维护和更新,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应根据数据库结构的要求进行归纳和整理。
2调查范围
本次停车设施调查的范围与停车规划研究的范围一致,即重庆市主城9区:
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
3调查时间
本次城市停车设施调查由各行政分区的停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包括组织现场调查和后期数据处理,时间安排为2010年10月10日—2010年10月20日。
4调查对象
对各行政区内的所有合法停车设施进行调查,包括公共停车场、建筑配建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
5停车设施相关概述
(1)用地性质分类
由于城市用地性质是停车需求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调查前有必要明确用地性质的分类。
参照国内部分大城市的经验及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进行用地性质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
表1用地性质分类表
用地性质分类
居住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2)车辆分类
调查时根据停放车的特性及车辆外形将车辆分为下列七类:
◆大客车:
>20座的客车;
◆中客车:
>5座≤20的客车;
◆小客车:
≤5座的客车;
◆大货车:
载质量≥7t的货车;
◆中货车:
载质量≥1.75t<7的货车;
◆小货车:
载质量<1.75t的货车;
◆摩托车:
一般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
在数据统计汇总时,将不同车型换算为统一标准车型,以便计算停车场面积和停车泊位数,建议各车型的换算系数如表2所示。
表2停车场设计车型换算系数表
车辆类型
换算系数
大客
一般
2.5
铰接车
3.5
中客
2.0
小客
1.0
大货
一般
2.5
集装箱车、拖挂车
3.5
中货
2.0
小货
1.0
6公共停车场调查
(1)调查目的
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停车场进行调查,收集公共停车场的基本状况(位置、用地类别、面积、泊位数),停车特征参数(泊位平均利用率、泊位平均周转率),收费方式(免费、按小时收费、按日收费、按次数收费)等数据,为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停车需求预测、停车设施规划、停车收费和停车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2)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直接记录调查。
(3)调查表格
(调查表格见附表)
7配建停车场调查
(1)调查目的
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进行调查,收集建筑配建停车场的基本状况(面积、用地类别、泊位数),停车特征参数(泊位平均利用率、泊位平均周转率),收费方式(免费、按小时收费、按日收费、按次数收费)等数据,为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停车需求预测、停车设施规划、停车收费和停车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2)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直接记录调查。
(3)调查表格
(调查表格见附表)
8路内停车场调查
(1)调查目的
对调查范围内所有允许路内停车的道路进行调查,收集路内停车设施的基本状况(用地类别、道路等级、车道数、道路长度、泊位数),停车特征参数(泊位平均利用率、泊位平均周转率),收费方式(免费、按小时收费、按日收费、按次数收费)等数据,为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停车需求预测、停车设施规划、停车收费和停车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
(2)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直接记录调查和询问调查。
(3)调查表格
(调查表格见附表)
1.1.11.停车调查数据处理分析
分别用表格和结构分布图(比例图)表现
1公共停车场
◆现状停车设施面积、泊位、分布状况、类别比重;
◆现有公共停车设施的管理、收费、运营状况。
2配建停车场
◆现状停车设施面积、泊位、分布状况、类别比重;
◆现有公共停车设施的管理、收费、运营状况。
3路内停车场
◆现状停车设施面积、泊位、分布状况、类别比重;
◆现有公共停车设施的管理、收费、运营状况。
城市停车需求预测
停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1.12.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
1、从城市土地的总体利用水平与停车需求的关系来看,可以用一些间接的指标来从不同侧面对其加以描述。
它们也都对停车需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指标包括:
◆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口及其变动情况;
◆生活水平和社会交流;
◆文化旅游活动;
◆交通结构与条件变化;
◆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2、从区域土地利用与停车需求的关系来看,不同性质的区域其停车需求必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它们在城市经济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所从事活动的性质不同,停车需求的目的、数量也都大不相同。
同时,区域规模也会对停车需求产生决定性影响。
区域规模包括地域、人口、大小和经济文化的繁荣程度。
1.1.13.停放成本
1、停放成本与停车选择密切相关,较高的停放成本会降低需求。
2、停放成本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停车的货币成本,也包括停车的非货币成本。
停车的货币成本包括两部分:
◆合法停放的货币成本只包括停车费,即为占用一定时间的停车泊位而付出的货币代价;
◆违章停放的货币成本还包括停车罚款,即为违章停车行为而付出的货币代价。
3、停车的非货币成本包括三部分:
◆停车后的步行时间;
◆寻找空闲泊位的时间;
◆如果是违章停车,非货币成本还包括由于违章被查处可能招致的不良后果:
如违章停放的车辆被执法警察拖走所引起损失等。
4、不同设施、不同地点的停放成本不同,会改变停车需求的分布。
如大幅提高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停车费费率,将会降低中心区的停车吸引,使中心区的停车需求向收费较低的外围地区分散。
1.1.14.机动车保有量
1.1.15.车辆出行水平
车辆的每次出行都伴随着起迄点的停放问题。
车辆的出行水平即出行量直接决定停车需求的大小。
理论上,通过车辆出行水平可以直接推导出各停放目的的停车需求。
1.1.16.交通管理政策的调控
停车需求预测
1.1.17.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1.机动车保有量预测方法
(1).二元回归:
选取与预测量(机动车保有量)关系最为紧密的两个影响因素(人口和GDP)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拟合回归曲线,对未来年机动车保有量进行预测。
以往年机动车保有量、人口和GDP统计如下:
年份
机动车保有量(万辆)
人口(百万人)
GDP(百亿元)
2002
18.43
6.14
7.40
2003
23.09
6.18
8.87
2004
28.15
6.27
10.32
y——机动车保有量
a,b,c——系数
——人口(百万人)
——GDP(百亿元)
按照二元回归的公式代入2002年——2004年的统计数据得到如下方程组:
得到a,b,c三个系数分别为:
a=-13.5962
b=0.866
c=3.5577
得到主城区机动车关于人口(百万人)和GDP(百亿元)的二元回归函数如下:
规划年的经济、人口参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将规划年的经济、人口代入上式得到为来年的机动车保有量。
(2).线性趋势:
按照以往年的机动车增长趋势,拟合趋势线得到增长函数的方法。
规定函数为一次线性函数。
y——机动车保有量
x——自变量增长点(2007年为1,2008年为2,2009年为3,以此类推)
a,b——相关系数
以往年机动车保有量统计如下:
年份
2007
2008
2009
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
38.9
44.1
52.8
注:
为相关系数,小于1,越接近于1,说明趋势函数预测值越接近真实值,一般情况下
表示该趋势函数可信。
(3).二次多项式:
按照以往年的机动车增长趋势,拟合趋势线得到增长函数的方法。
规定函数为二次多项式函数,往年统计数据越多函数越能精确反映预测值增长走势。
y——机动车保有量
x——自变量增长点(2007年为1,2008年为2,2009年为3,以此类推)
a,b,c——相关系数
以往年机动车保有量统计如下:
年份
2007
2008
2009
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
38.9
44.1
52.8
2.预测方法相关系数分析
用2004,2005,2006机动车保有量统计值分别用二元回归模型预测,线性趋势和二次多项式预测2007~2010年4年的预测值x,y,z,用预测值线性回归得到三种方法的权数。
构建方程组:
W——统计值(2007~2010)
X——二元回归预测值(2007~2010)
y——线性趋势预测值(2007~2010)
z——二次多项式预测值(2007~2010)
最后得到关于三种预测方法与最终预测值的关系系数A,a,b,c
未来年最终预测值用三种方法的预测值和关系系数A,a,b,c分别代入
得到机动车保有量的最终预测值W。
1.1.18.停车需求预测常用方法
1、用地类别分析法
最典型的是通过确立不同类型的用地与停车需求生成率的关系来建立模型。
式中:
——d年第i区高峰停车需求量(标准泊位);
——d年第i区j类用地单位面积停车需求率;
——d年第i区j类土地面积。
2、相关分析法
其原理是建立停车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进行预测。
式中:
——d年第i区高峰停车需求量(标准泊位);
——d年第i区人口、工作岗位、建筑面积、小汽车数和零售服务业人数等相关因素规模;
——回归系数。
3、机动车出行OD量预测法
其基本思路是利用停车需求与地区车辆吸引量的关系,计算某一区域车辆出行OD量,再根据高峰小时系数和车辆停放特征,计算高峰时刻停车泊位需求量。
4、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该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是任何地区的停车需求必然是到达该地区行驶车辆被吸引的结果,停车需求泊位数为通过该地区流量的某一百分比。
主要有两类:
◆一元对数回归模型
式中:
——预测年第i区机动车实际日停车需求量(标准停车车次);
——预测年第i区的交通吸引量(标准车次);
A、B——回归系数。
◆多元对数回归模型
式中:
——预测年第i区机动车实际日停车需求量(标准停车车次);
、
——预测年第i区的客车和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
、
和
——回归系数。
5、交通需求管理——停车需求模型
在停车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的情况下,交通小区的停车需求为:
式中:
——利用出行端计算的研究小区内的停车需求;
——出行端在研究小区内,但停车在其他交通小区的车辆出行;
——出行端不在研究小区内,但停车在研究的交通小区内的车辆出行。
6、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指参照同类城市或地区,预测分析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停车需求量。
主要用于缺乏停车调查资料的城市或地区,预测分析方法简单,但仅能求得需求总量,且准确率较低。
1.1.19.各种需求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基本情况对比一览表
预测方法
前提条件
所需调查的内容及要求
技术方法
优点
缺点
用地分析预测法
有详细的人口、就业规划资料
停车特征调查、土地利用性质调查
根据不同类型用地产生的停车需求率和交通影响函数推算机动车停车需求量
预测的高峰停车需求量与用地特征相关密切,在空间分布上可信度高
年限越长,交通影响函数精度越差,远期停车需求规模有一定误差
相关分析预测法
有人口、就业及城市经济活动等资料
停车特征调查;人口、就业、城市经济活动及土地使用等指标的调查或收集
建立停车需求与城市经济活动及土地使用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进行预测
此方法考虑的相关因素较多,预测方法较严密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需标定系数多,较复杂,调查工作量大
机动车OD预测法
有完整的机动车OD数据
停车特征调查
根据近远期预测的机动车OD数据,推算机动车停车需求量
基于总体用地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预测的需求量是宏观控制需求量,对城市动静态交通系统形成具有指导作用
对OD量的依赖性较强,空间分布性较弱
交通量—停车需求预测法
预测地区用地功能较均衡,稳定
停车特征调查;地区各出入口交通量调查;地区封闭性停车量调查(分时段、车型)
根据地区交通流量推算机动车停车需求量
方法简单,思路明确
只能只用于范围较小,用地性质较单纯地区;预测年限较短
需求管理—停车需求预测法
停车管理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的城市区域
交通需求管理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研究区域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状况调查
停车需求不仅分析交通出行端的分布,还研究需求管理下交通区之间的停车平衡,停车需求的修正部分采用重力模型计算
适用于中心区、商业区等停车重点区域的分析
方法较复杂,调查工作量大
类比分析法
无
选择和研究城市状况相近的参照城市;该城市做过停车特征调查或停车需求分析
参照同类城市或地区,预测分析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停车需求量
可用于缺乏停车调查资料的城市或地区,预测分析方法简单
仅能求得需求总量,而且准确率较低
1.1.20.停车泊位分布比例
1国际上关于停车供应结构的先进经验
一般认为,理想的停车设施结构为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占85~90%,路外公共停车位和路内停车泊位占10%~15%,其中,路内停车泊位不超过5%。
2国内外关于停车供应结构的分区调控的先进经验
对于“限制供应”区域,在限制新建建筑物配建规模的同时,宜重点对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进行改造,对新开发地区按规划要求适当补充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停车泊位规模要通过交通评估确保与周边道路交通容量保持平衡),发挥公共停车设施调节使用的效能,通过价格杠杆保持公共停车设施合理的车位周转空置,确保停车服务水平,调整路内、路外公共车位的结构关系。
路内停车泊位主要用于市民购物、储蓄、邮政、就餐等临时短时的停放需求,减少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干扰。
对于“平衡供应”区域,贯彻以配建设施为主的供应政策,并根据道路交通供需特征等具体情况来灵活调整公共停车设施与路内停车设施的比例。
同时宜强化停车设施布局的均衡性与停车设施规模的科学性相结合,强化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与公共停车设施对社会开放的一体化协作,提高停车设施资源利用率。
对于矛盾较突出的局部区域,应通过对调整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加以引导,或者对停车设施配建予以适当限制,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
对于有条件实施“扩大供应”区域,停车泊位配置应适度超前,全面满足停车需求,在确保建筑物配建停车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路内停车设施供应比例,适合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引导小汽车适度发展,同时提高道路空间资源利用率。
目前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经验对停车位按照分区域供应策略的结构分布如下:
泊位供应
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
路外公共停车泊位%
路内停车泊位%
限制供应区
70-80
12-18
2-8
平衡供应区
75-85
10-15
5-10
扩大供应区
80-85
8-12
8-12
(2010年各项指标目前为字母代替调查值,各区县在实际调查后替换该字母。
)
表:
重庆市城市机动车与泊位数比例及类型分布
2010
2020
配建%
公共%
路内%
配建%
公共%
路内%
重庆市主城平均
A
B
C
80~85
10~17
3~5
限制供应区
A1
B1
C1
70~80
15~28
2~5
平衡供应区
A2
B2
C2
75~85
10~22
3~5
扩大供应区
A3
B3
C3
80~85
7~15
5~8
注:
配建停车位是指由建筑自带停车位,包含营业性(商场、剧院、写字楼等对外营业的停车位,也包括长期租用停车位)和非营业性(住宅小区由业主购买自用停车位、单位不对外开发自用停车位)。
2011年、2012年、2015年逐渐完善结构分布比例,用等差平滑得到如下的结构分布
表:
2011年重庆市城市机动车与泊位数比例及类型分布
配建%
公共%
路内%
重庆市主城平均
80+(80-A)/10~
85+(85-A)/10
10+(10-B)/10~
17+(17-B)/10
3+(3-C)/10~
5+(5-C)/10
限制供应区
70+(70-A)/10~
80+(80-A)/10
15+(15-B)/10~
28+(28-B)/10
2+(2-C)/10~
5+(5-C)/10
平衡供应区
75+(75-A)/10~
85+(85-A)/10
10+(10-B)/10~
22+(22-B)/10
3+(3-C)/10~
5+(5-C)/10
扩大供应区
80+(80-A)/10~
85+(85-A)/10
7+(7-B)/10~
15+(15-B)/10
5+(5-C)/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停车 设施 专项规划 业主 106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