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docx
- 文档编号:12694646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4.88KB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docx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15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水利工程学科在全国水利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自2008年以来连续被批准为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一级学科下设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建造新技术,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农业水资源优化调配及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多沙河流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水电动力工程等5个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理论造诣深、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科的科研平台包括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水资源管理与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水利水运及治河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获批招生)以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研究中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成为水利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
3.身心健康,有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奉献的精神。
三、研究方向
(一)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建造新技术
主要开展水工结构新材料、水工结构三维非线性分析、水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技术、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技术、高坝泄流动力检测理论与技术、三维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形成了水工结构高性能材料、水工预应力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大型工程结构仿真试验与建造关键技术、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加固关键技术、水工结构三维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二)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
主要针对区域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现代数学建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水资源系统分析入手,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开展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多水源优化配置、水库调度、水资源管理等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了水库群联合调度及三维仿真、区域水资源系统供水短缺风险分析、水资源智能调控理论与方法、虚拟水理论与方法、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地下水实时评价与管理、水务工程管理、洪水资源化及风险分析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三)农业水资源优化调配及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主要针对农业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结合农业高效用水发展需要,从农业区域需水的宏观与转化过程分析入手,开展基于区域水量平衡原理的农业水资源评价、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决策技术以及综合节水技术等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了针对农业生态问题的水资源与环境影响机理、灌区水盐平衡灌排制度设计理论与方法、河流闸坝生态调度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系列高效用水专家系统、多水源联合调度及水资源承载力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四)多沙河流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
主要进行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冲积性河流河床演变分析与多泥沙河流综合治理研究;紧密结合黄河泥沙问题,开展多沙河流模拟与河道整治、水库泥沙与河流环境、河流系统能耗理论、水沙调控与高效输沙技术、坡面侵蚀及非均匀沙运动机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形成了黄河下游水沙调控模式与河道整治新技术,近底水沙响应机制与高效输沙理论、河流综合治理模式与复杂边界水流控导技术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五)水电动力工程
主要进行水轮机、液力透平等动力机械以及水泵水轮机、水泵等流体机械理论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流体在动力机械与流体机械内部流动与能量转换机理的研究与应用,水电厂动力机械优化设计研究;水电机组优化运行研究,可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抽水蓄能电站优化运行及储能技术研究;水电机组及输水系统过渡过程与安全运行研究,水力发电系统动力设备配置及性能优化技术以及水力机组优化运行和在线监测技术,水电站与泵站抗磨蚀与防护技术,高效脉冲射流技术设计理论研究,超高参数大型潜水电泵及其排水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科设置博士研究生教育指导组,必要时可设副导师。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博士研究生教育指导组成员和副导师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副高级职称。
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科、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学习有关课程。
要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五、学制和学分
(一)学制要求
博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至少4年,最长不超过7年。
(二)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
跨专业考取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或专业学位课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并在课程计划中列出。
六、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详见表1,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第一外国语24学时计1学分,其他课程18学时计1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在博士论文开题前应完成课程学分。
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1.公共课(5学分):
第一外国语,72学时,计3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计2学分。
2.基础课(2学分):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36学时,计2学分。
3.专业必修课(不少于2学分):
各研究方向根据实际情况,选修不少于2学分的课程。
(二)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各研究方向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
(三)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或专业学位课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四)必修环节(3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了解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考核通过,计1学分。
2.学术活动(2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至少参加8次前沿讲座或专题研讨,做2次以上学术报告,并要求每完成一次学术活动,须写出不少于500字小结,全部学术活动完成后计2学分,没有完成或部分完成的不计分。
表1博士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第一外国语
72
3
1
考试
修完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考试
基础课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
36
2
1
考试
修完2学分
专业必修课
数学建模理论与方法
36
2
1
考试
至少修完
2学分
现代水利工程研究进展
36
2
1
考试
水资源调控理论与技术
36
2
1
考试
非学位课
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2
考查
至少修完
6学分
第二外国语
36
2
2
考查
专业选修课
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
36
2
2
考查
水文预测预报技术
36
2
2
考查
区域水资源优化调度
36
2
2
考查
农业高效节水理论与技术
36
2
2
考查
高等流体动力学
36
2
2
考查
高等水工结构学
36
2
2
考查
河流水沙调控与整治新技术
36
2
2
考查
水电动力与控制技术
36
2
2
考查
施工机械装备技术
36
2
2
考查
可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及控制技术
36
2
2
考查
泥沙运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36
2
2
考查
补修课程
流域水文模型
\
0
2
考查
跨专业的学生至少选修2门
节水灌溉技术
\
0
2
考查
计算流体力学
\
0
2
考查
高等混凝土结构学
\
0
2
考查
高等土力学
\
0
2
考查
高等材料及其性能
\
0
2
考查
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
\
0
2
考查
射流理论与技术
\
0
2
考查
河流动力学
\
0
2
考查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
1
3-4
考查
修完3学分
学术活动
\
2
1-6
考查
七、发表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完成学术论文要求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1篇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和1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发表2篇被EI收录的期刊论文。
3.发表1篇被EI收录的期刊论文和3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认定以论文发表当年的权威部门发布的内容为准,期刊不含专刊。
发表的论文应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发明专利与科技成果奖励。
博士生获国家科技奖(有效排名),或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且个人排名前两名、单位(我校)排名前两名者,相当于1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凡以第一发明人(包括导师署名第一、博士生署名第二)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者,或我校排名前三名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且个人排名前五名者,或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且个人排名前三名者,相当于完成上述学术论文条件中的第
(2)条规定的1篇EI收录的学术论文(最多1篇)。
奖励类别须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认可。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面向本学科前沿性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技术需求,选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清晰,具有现实可行性。
选题不能过于宽泛,强调围绕研究目标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二)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以前完成。
博士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了解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指导组的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
博士研究生应就选题意义、目前相关成果、研究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做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
博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参考文献等方面,撰写《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报告字数要求8000字以上。
导师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指导组应对开题报告严格审核把关。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开题报告由水利学院按照统一考核标准集中组织考核。
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5名以上有高级职称或在课题相关领域具有相当水平的专家组成(人员数量为单数),其中除博士研究生导师本人外,必须有已指导过博士研究生的教授参加,并且尽可能占较高比例。
各考核小组主席由水利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担任,考核小组名单需经研究生院审定。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按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暂行规定》执行。
(三)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
博士研究生需撰写《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报告》,报告字数要求8000字以上。
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完成。
中期考核小组至少由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本学科组以外的专家。
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中期考核的结果有三类:
优秀、合格、不合格。
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
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退学处理。
考核结果保存在水利学院,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按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四)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准备和撰写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博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格式应按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进行撰写。
(五)论文预答辩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三个月以前,进行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的必要条件是:
满足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同意进行预答辩。
经导师对学位论文审核认可后,博士研究生需提交3份学位论文进行院内评审,并进行预答辩。
水利学院根据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博士学位课程考试成绩、院内论文的评审情况和导师推荐签署审查意见,提交研究生院进行学位论文校外送审资格审查。
预答辩过程中,博士研究生应向预答辩小组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
博士研究生教育指导组根据预答辩情况,确定是否如期答辩。
(六)论文评阅
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须按照论文预答辩中专家所提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后,方可提交学位论文进行通信评审。
通信评审采用盲评机制,由研究生院负责送校外同行专家(至少5名)进行评议。
专家评议意见全部认为达到博士论文水平要求的,方能组织正式答辩。
(七)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通过校外通信评议并经水利学院审查同意后,方可到研究生院领取答辩材料,准备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博士研究生应于审查时间前3天提交材料至研究生院。
材料包括:
开题报告、成绩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复印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内部评审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学位预答辩评价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5-7人,均应为教授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应超过半数,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且至少1名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会议记录、整理论文答辩材料等工作。
研究生本人不得参与组织接待工作,更不得探询与答辩有关的问题。
委员会根据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做出决议。
决议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通过答辩。
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可由导师与水利学院协商提出,经研究生院审查批准后方可向各受聘者正式发出聘书,组织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未通过答辩的,按研究生院的相应规定处理。
附: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读的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和重点期刊:
1.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04
2.[英]冯辉等著,杨志勇等译.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模拟.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1
3.董增川.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1
4.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4.10
5.杨大文,丛振涛译,EaglesonP.S.著.生态水文学.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6.王浩,黄勇,谢新民.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
7.王浩.流域生态调度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8.王浩,严登华等译.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
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出版社.2008
9.王建华,王浩.社会水循环原理与调控.科学出版社.2014
10.贾仰文,王浩,倪广恒,杨大文,王建华,秦大庸.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原理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1.许新宜,王浩,甘泓.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12.王浩,陈敏建,秦大庸.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13.陈守煜.模糊水文学与水资源系统模糊优化原理.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4.钱宁.泥沙运动力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6.12
15.钱宁.河床演变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6.12
16.高学平.高等流体力学(第二版).天津:
.2012.10
17.Yalin Mechanics.Oxford:
PergamonPress.2015
18.DaSilva,AnaMariaAzevedoFerreiraYalin,MehmetSelim.FluvialProcesses:
2ndEdition.CRCPress.2017
19.ClaytonT.Crowe.MultiphaseFlows(withdropletsandparticles).CRC Press.2012
20.D.希勒尔.土壤和水,物理原理和过程[M].农业出版社,1981.
21.滕军.对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建设必要性和关键技术的认识[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气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电气学术交流会议.2010.
22.王国玉.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特点[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2,35(6):
18-20.
23.邵宜祥,纪历,袁越,等.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在抽水工况下的自启动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24):
125-130.
24.畅欣,韩民晓,郑超.全功率变流器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功率调节特性分析[J].电力建设,2016,37(4):
91-97.
25.吕树清.交流励磁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应用探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0,19(4):
29-32.
26.桑原尚夫,代永成.大河内电站400MW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设计及动态响应特性[J].水利水电快报1997(3):
1-5.
27.郭海峰.交流励磁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1,34
(2):
1-4.
28.黄顺礼,葛新.抽水蓄能机组变速技术的进展[J].华中电力,2000,13
(1):
68-69.
29.王婷婷,赵杰君,王朝阳.我国电网对抽水蓄能电站变速机组的需求分析[J].水力发电,2016,42(12):
107-110.
30.李之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变速运行[J].水电站机电技术,1990(3):
44-49.
31.KuwabaraT,ShibuyaA,FurutaH,etal.Designanddynamicresponsecharacteristicsof400MWadjustablespeedpumpedstorageunitforOhkawachiPowerStation[J].IEEETransactionsonEnergyConversion.1996,11
(2):
376-384.
32.AbubakirovSI,LunatsiME,PlotnikovaTV,etal.PerformanceOptimizationofHydraulicTurbinebyUseofVariableRotatingSpeed[J].PowerTechnology&Engineering.2013,47
(2):
102-107.
33.Morris,Lindsay.Turbinetechnologyofthefuture[J].PowerEngineering;Mar2012;116,3;ProQuest(未在XX学术中查到)
34.Abdul,Sutikno,Priyono.DesignandSimulationofVeryLowHeadAxialHydraulicTurbinewithVariationofSwirlVelocityCriter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FluidMachinery&Systems.2014,7
(2):
68-79.
35.Fraile-ArdanuyJ,PerezJI,SarasuaI,etal.SpeedOptimisationModuleofaHydraulicFrancisturbinebasedonArtificialNeuralNetworks.ApplicationtotheDynamicAnalysisandControlofanAdjustableSpeedHydroPlant[C]//IEEE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Proceedings.IEEE,2009:
4104-4110.
36.KramerPJ,BoyerJS.Waterrelationsofplantsandsoils.[J].WaterRelationsofPlants&Soils,1995,7.
37.参考期刊:
WaterResearch
38.参考期刊:
WaterResourcesResearch
39.参考期刊:
HydrologyAndEarthSystemSciences
40.参考期刊:
JournalOfHydrology
41.参考期刊:
JournalOfWaterResourcesPlanningAndManagement
42.参考期刊:
WaterResourcesManagement
43.参考期刊:
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
44.参考期刊:
HydrologicalProcesses
45.参考期刊:
WaterPolicy
46.参考期刊:
IrrigationandDrainage.
47.参考期刊:
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
48.参考期刊:
IntentionalSedimentResearch
49.参考期刊:
Hydraulic Engineer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北 水利水电 大学 水利工程 一级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