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1269116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8.95KB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docx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考核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善治的政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预防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减少危机损失,是时代赋予新时期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A.应急管理
B.维护社会稳定
C.加快经济建设
D.保障公共安全
2.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
A.15万元
B.25万元
C.10万元
D.20万元
3.2008年5月()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湖北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A.8日
B.10日
C.12日
D.14日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5.“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
()
A.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素质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D.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
A.它属于公法范围
B.它具有强制性
C.它是一部行政法规
D.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7.一般来说,重大自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统一领导。
A.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党委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8.国务院和()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9.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作了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A.协同应对
B.分级负责
C.统一领导
D.以人为本
1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统计评估
11.对于信息报告,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对各级政府的第一要求就是“()”。
A.准确
B.快速
C.到位
D.全面
12.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应急能力。
A.保持
B.论证
C.协调
D.保护
13.对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或者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事发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到信息后,应当在()分钟内上报上级政府。
A.20
B.30
C.40
D.60
1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预警级别
B.救援措施
C.事件经过
D.公共信息
15.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设(),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A.国务院特别工作组
B.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C.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D.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16.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17.在适用范围明确后,各专项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都有规定。从国家发布的专项应急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应急响应一般都是(),各专项应急预案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A.分部门响应
B.分级响应
C.分类响应
D.分情况响应
18.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A.经济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19.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A.每半年
B.每季度
C.每两年
D.每年
20.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造成。
A.建筑物倒塌
B.地震引起的火灾
C.地震的余波
D.地震引起的传染病
21.根据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并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按Ⅱ级的预警标识为()。
A.蓝
B.红
C.橙
D.黄
22.“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是下列处理突发事件的哪个原则。()
A.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B.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C.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D.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23.在地方,()是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
A.地方各级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地方各级党委
D.地方各级应急管理中心
24.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是应当()。
A.听从上级命令
B.听取专家意见
C.参考群众反映
D.依据法制
25.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和()等六大类构成。
A.地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
B.政府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
C.政府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
D.地方应急预案、中央应急预案
26.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1
B.2
C.3
D.4
2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效力。
A.条例
B.法律
C.法规
D.行政规章
28.对可能属于Ⅰ级、Ⅱ级预警信息的,应当及时,最迟不超过()报告上级政府。
A.30分钟
B.45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29.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企业应急预案按照()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A.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B.谁主管、谁负责
C.统一领导
D.相互协调
30.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报()批准后实施。
A.本级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大常委会
31.按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伤亡的程度,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对应一般安全事故、较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其中三级为()。
A.死亡5-9人
B.死亡3-6人
C.死亡3-9人
D.死亡2-5人
32.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般而言,()承担政治责任,如果违反法律,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A.政府负责人
B.应急指挥部负责人
C.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党委负责人
33.追究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首先要明确领导责任的认定依据。从法理学角度讲,()是认定领导责任的根据。
A.法律依据
B.领导职责
C.领导职权
D.领导行为
34.在恢复重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
A.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有序进行
B.救援工作和对受灾地区公共秩序的有效恢复
C.对受灾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尽力保障和救援工作
D.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
35.2004年甘肃省委托兰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举行的评估政府的活动属于()。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D.事后评估
36.()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A.健全体制,明确责任
B.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强化法治,依靠科技
D.协同应对,快速反应
37.()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
B.专业指挥机构
C.专业救援队伍
D.基层
38.关于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种应急响应功能举行的演练活动,对其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B.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桌面演练,不必调用应急设备。
C.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更专业化,要求应急人员少而精,协调工作难度更大。
D.演练完成后,应向当地政府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口头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39.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
B.紧密联系
C.有机联系
D.各自独立
4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摄氏度以上。
A.38
B.39
C.40
D.41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C.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D.保障社会公民的心理健康
E.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
()。
A.环境污染
B.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C.交通运输事故
D.工矿商贸等企业和各类安全事故
E.生态破坏事件
3.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违法犯罪活动日趋()。
A.职业化
B.信息化
C.组织化
D.国际化
4.只有预防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预防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有:
()。
A.做好战略储备
B.做好必要的演习
C.依靠科技进步
D.制定和完善预案
5.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A.分类管理
B.条块结合
C.分级负责
D.属地管理
6.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
A.监督权
B.协调权
C.行政权
D.指挥权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部门
D.国务院
8.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
A.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B.吊销其营业执照
C.暂扣其许可证
D.责令其停产停业
9.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等。
A.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
B.电视直播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组织报道
10.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
A.强制执行
B.疏导交通
C.维护社会秩序
D.控制事态
11.()为泥石流的征兆。
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
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
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
12.在汶川大地震中动用了诸多高科技,为及时解救更多的受灾群众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它们是:
()。
A.生命探测仪
B.遥感技术
C.高科技器械
D.卫星电话
13.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
A.建房
B.爆破
C.采石
D.种树
E.打井
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这样就形成了“()”的应急联动体系。
A.统一指挥
B.分级负责
C.协调有序
D.运转高效
15.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
A.演练
B.准确
C.有效
D.迅速
E.预见
16.部门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区别在于:
()。
A.法规效力不同
B.适用范围不同
C.制定主体不同
D.编制依据不同
17.应急预案的落脚点还是落实,没有有效的落实,预案只会是纸上的东西。落实靠()。
A.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
B.上级有效指示、下级认真贯彻
C.有效的工作组织机制
D.严格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18.从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看,领导责任是领导人实施领导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形式的总称,在具体认定时可细分为()。
A.刑事责任
B.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
D.政治责任
19.遇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时,要记下()。
A.车身颜色
B.车牌号码
C.车型
D.车速
20.进入紧急状态行使紧急行政权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这种代价不仅是物质的,还有人们心理和精神的,因此,紧急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它们是:
()
A.立法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公众监督
21.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成功应对非典、生产事故、雨雪冰冻、地震等各种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丰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了我国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
A.全党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认识日益明晰
B.先后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
C.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E.进一步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22.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
A.传染病疫情
B.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动物疫情
E.工伤
F.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和事件
23.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威胁加大。主要表现在:
()。
A.持续高发
B.范围扩大
C.手法多样
D.意识形态趋势明显
24.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市场化
25.所谓分级负责,主要是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A.种类
B.性质
C.影响范围
D.级别
26.一般来说,一般的和较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统一领导。
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
D.发生地党委
27.突发事件往往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快速反应的基本措施:
()。
A.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正确果断决策。
B.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发生地。
C.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
D.是采取积极的救援措施。
28.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该市人民政府
B.该市安监局
C.该区监察部门
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29.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A.有饭吃
B.有水喝
C.有钱花
D.有住处
30.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
家用灭火器、()。
A.应急逃生绳
B.简易防烟面具
C.望远镜
D.手电筒
31.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领导权主要表现为以相应责任为前提的()。
A.指挥权
B.行政权
C.协调权
D.监督权
32.对于事发地人民政府来说,做好先期处置,就是要:
(ABCD)
A.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B.紧急调配本行政区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C.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D.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在有可能波及其他行政区域的情况下,要相互通报
33.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是核心,因为政府有很大优势:
(BCD),更重要的是,政府的管理是普遍性的,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如果没有政府,在危机面前群众就会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A.政策优势
B.组织优势
C.信息优势
D.强制权力的优势
34.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备案。
A.总体应急预案
B.地方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
D.自身职责
35.从我国国情来看,政治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
A.集体责任
B.个人责任
C.主要领导责任
D.直接领导责任
E.间接领导责任
F.首长负责制责任
36.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
A.立即开展调查
B.确立取舍原则
C.做好内部沟通
D.构筑“防火墙”
37.防汛通信网的建设,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通信手段,根据形势的发展,目前提倡使用的通信方式有()等。
A.微波
B.卫星
C.短波、超短波
D.光纤通信
38.良好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要求:
()。
A.通过监测与预警及早发现和预报危险,全社会各界积极做好应对的防备工作
B.通过快速和有效应对,使各种灾害和事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程度,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C.通过信息发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存在的危险,理解面临的困难,积极投身到突发事件的处置中
D.通过法制规范下的恢复重建,有条不紊地使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9.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A.紧急程度
B.发展态势
C.性质和频度
D.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40.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中,恢复和重建一般来说包括()。
A.社会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指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建
B.物质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设施的恢复和重建
C.精神方面的恢复和重建,主要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危机当事人与受灾者提供精神和心理救助
D.组织机构的恢复和重建
41.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
()
A.危害性
B.连锁性
C.不确定性
D.群体性
42.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
()
A.恐怖袭击事件
B.经济安全事件
C.重大刑事案件
D.涉外突发事件
E.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43.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A.统一
B.正确
C.全面
D.及时
44.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
A.公园
B.敬老院
C.志愿者机构
D.红十字会
45.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46.对于省级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来说,做好善后处置和恢复重建就是要:
()。
A.妥善做好人民安置。
B.妥善做好污染物收集处理和现场清理。
C.迅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D.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重建能力和可利用资源以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做好后期重建工作。
47.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分为()。
A.自然灾害专项预案
B.事故灾难专项预案
C.公共卫生专项预案
D.社会安全专项预案
48.判断领导人是否滥用领导权的标准为:
()。
A.实施领导行为的目的是否与授予领导职责的立法原意相左。
B.领导行为的作出是否全面考虑相关的利益需求。
C.领导行为的实施是否属于转嫁领导职责的举措。
D.实施领导行为是否违背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
49.快速反应专业队伍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
A.协助党政领导处理事件
B.完善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
C.掌握政策,依法办事,果断处理
D.完善处置工作的战略战术和预案,保证关键环节不失误
50.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具有预报和警报的功能,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
A.预警级别制度
B.预警警报的发布权制度
C.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D.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三、判断题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2.当前,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技术落后、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危机管理能力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西方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高危期。
()
3.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
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
5.目前,我国长期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日趋减少。
()
6.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入侵我国的可能。
()
7.一旦突发事件来临,按照应急预案分级响应,合理组织,才能有效、有序、有力处置突发事件。
()
8.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杜绝危机的发生。
()
9.政府的应急管理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就开始了。
()
10.汇报机制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
11.编制总体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
12.在处置突发事件期间,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可以不还,事后无法归还或造成损毁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比照有关规定,决定是否给予补偿。
()
13.对贯彻应急预案来说,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发事件 应对 考试 考核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