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 2.docx
- 文档编号:1268855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4.39KB
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 2.docx
《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2
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
第一封:
写给贺迎兵老师——从人本出发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迎兵,有些东西不要对立看,包括我对王的质疑,学习总归要多学,教师的带入(大家习惯讲的引领)的确重要,我们高效课堂也从来都是着重强调这点的。
我鼓励教学要改革,课堂不仅要诗意,教育更要诗意。
但现在的教育比较不诗意,因而我们需要去改,改就是寻找——找到丢失的教育诗意。
但改革需要方向感,而不是越改越差,向何处改?
只能是变专制为人本,专制教育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即校长控制教师,教师控制学生;人本教育即把人当人,也就是康德说的“使人成为人”。
如果课改人看不透这一点,只一位纠缠于技术或者讲于不讲那是走也不远的,因而我也反复讲,课改不是简单的改课,甚至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关系,比如如何讲等等,而是改观念。
改观念其实就是改人,课改之难恰恰难在这儿,很多人不愿意改,是因为认识不到这一层!
人本思想在教学上就是我们常讲的“从儿童出发”,教育其实就是一门“儿童学”,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认识学生、接纳学生,就是呵护“自主”,千万不要对立看问题,课改从来不是反教师,“人本”教育更不是把教师置于教育的对立面,这一点太重要了!
遗憾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理解这点,而撰文批评我在反教师,呵呵,真是可笑至极!
我所主张的“人本”教育的前提是首先把老师当人,不把教师当人,教师也很难把学生当人,如果教师不幸福也很难带给学生幸福,因而当我说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的时候,必须理解课改也是从油锅里捞教师!
但鼓励教师讲、或者表演其实并非是尊重教师,而是在放大教师原本不该承担的责任,或者在挑战教师自身的能力,这是别有用心的恶毒伎俩,警惕呀。
更况且,学是学生的事,而教师呢,是学习的辅助者,我们需要厘清这个“分工”,而不是全部工作都由教师来承担,我不知道你能理解我的意图没有?
教育需要解放学生,更需要解放教师,不把教师从替代和包办中拉出来,从控制和被控制的课堂上拉出来,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拉出来,从讲和表演里拉出来,就有可能导致师生的“两败俱伤”,传统教育正在干一件“害了教师、毁了学生、没了未来”的勾当,我们必须站出来去改变!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因而我们这些改革者,都背着狂妄、神经的名声。
我希望你还是要多研究高效课堂,它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而是一个教育概念,要看透高效课堂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这八个字里蕴含着我全部的教育教学思想。
它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把学生当人,即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二是把教师当人,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必须要真正实施:
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
尤其是相信学生和利用学生,教师做起来很不容易,这不仅在挑战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在挑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智慧和艺术,其实,能完成对自身的超越,对教师是个大考验,因而教师真正“专业化”发展则有了意义!
同样,校长敢于把教学的“权益”还给学生,也是一大考验,好在这些年我们在尽可能地影响着校长们,课改说穿了关键在校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离开了学生教师则没有意义,同样离开了教师,教育则没有意义!
如果不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理解、解读高效课堂,而仅仅认为一切为了高效,这样的“高效课堂”是对我的误读和侮辱!
任何好的教育都会“殊途同归”;课改不是“占山为王”。
我很看好你,也希望你更加大胆地敢于改革,去尝试新的有生命的教育,没有生命谈何诗意?
让全天下课改人联合起来,让教育从此多一点人性,多一点温暖,多一点诗意!
第二封信:
课改不是“李炳亭”
赵x老师以及某江苏校长网友:
非常感谢你们一直对高效课堂的关注,更感谢对我本人的关心。
但我依然希望,能否不把对我个人的质疑和课改缠在一块呢,我觉得这样或许更能客观一些,我实在不想让你们因为讨厌我而累及到课改!
说实在的,江苏教育的确没有那么差,但也没有你们“软文”里吹嘘的那么好。
如果放在新课改之前,在“那个时代”,江苏还真的是领先全国的,比如考什么教什么、如何考就如何教,比如苦学、苦撑、苦熬,比如猜题、押宝,江苏的确是很有心得的。
我还可以不客气地说,除了这些,江苏教育还有什么?
我当然不是戏谑江苏教育人,“那个时代”我们都是牺牲品,或者说我们都曾经集体“助纣为虐”!
就像我们不能单单只会控诉“文革”,却独忘记了你也曾经是一员“红卫兵”猛将。
“要命”的是,我们很多人还停留在“那个时代”,仍然以为教育就是高升学率。
当然,江苏的教师的确表现得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比如会写文章的不少,我们做编辑的都有这样的发现。
但教育不是写文章,或者说好教育不是写出来的,当然教师写文章能看出教师的“格”,但仅仅会写文章则只能称其为是“书生”,问题是教师的工作不只是纸上的舞蹈,我想这点你们不会否认吧。
而且我还发现,一些整天忙于课改的学校老师几乎没有时间写文章,至少在我的实验校是这样。
同样,江苏的校长也与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除了擅写,还大都擅讲呢,什么跳绳、书法,什么诗韵、书香,什么数码、特区的,很炫目,要是光听江苏的校长们说,你会认为人人都是教育家。
的确,江苏的校长还真是喜欢“教育家”这个头衔,有些人为了这个“教育家”,一版10几万、一年N多次地刊登“软文”!
教育媒体的编辑记者都知道,江苏教育钱多。
我当然不是偏执地批评“登”软文,这等周瑜黄盖的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为钱,一个为名,由他们苟合去吧。
坦白说,我们中国教师报之所以取消“软文”版,(不排除有些人打着中国教师报的名义做软文),不是和钱有仇,而是我鄙视热衷这种行为的人,那么,当我批评几句这样的江苏“教育家”们时,你们就觉得受到侮辱了是吗?
如果我要号召“教育家”们所在的学校的教师查查这些钱的来路和出处,你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既当婊子又立牌坊,还真是不要脸到家了,果真让人开眼!
所以,有时候课改真不是简单的改课,它实在是一种战斗,是君子对小人、无私对有私、有良对无良、正义对邪恶、道德对缺德、人性对兽性、人本对专制的战斗。
或许就是这样的“不包容”、“不宽容”、“不妥协”让我得罪了不少的“人”,这样的人自然要联合起来,明里暗里对付我。
常用的手段就那些,还用我一一列数不?
无中生有、造谣中伤、诬告陷害……我要是怕,就不会选择战斗,而且我还要一斗到底!
不否认我是课改人,而且是一个坚定的、有理想的课改人,我课改的理想是实现师生共同的发展,让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现真正的人本。
我鼓吹的课改,不是“李炳亭”的谬论,更不是让课改学校只会做“李炳亭”忠实的追随者,高效课堂的一切都发自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
如果说高效课堂有创新,那是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实践创新;如果说高效课堂有突破,那是基于对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突破;如果说高效课堂受欢迎,那是基于它符合了教育教学的规律,散发着人性、人文、人道的光芒;如果说高效课堂被质疑,那是因为它超越了很多人的经验、认识;如果说高效课堂被诬陷,那是因为它动摇了很多“名师”、“名校”、“教育家”的根本利益,它在改写新的教育格局。
高效课堂不止是一所杜郎口,同样也不止是崔其升或者李炳亭,现在高效课堂已有当初的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基础教育界。
如此众多的实验校,我不可能保证每一所学校的“高效课堂”都符合我们的理念、要求,这是实话,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我无法保证课改没有差异。
但如果某些人从中专门找出某所学校的某节课堂有问题,就自以为揪住了李炳亭的“软肋”、“马脚”,那实在可笑至极。
因而,面对这样别有用心的“质疑”,我从来是不解释、不搭理,这并非表明我的什么“怯意”,也不单纯就是我天生的“孤傲”,或者“对牛弹琴”,而是有些人他原本就是来搅和事的,他反的是我。
这些人也只能反我,如果反课改,那实在要求他要具备相当的研究素养,他压根不懂教育,又不重视实践,觉得高效课堂不好,又道不出个四六来,更拿不出什么实践的东西呈现给大家,就只能选择做“软文”或者反我了!
在其他媒体吹破天我管不着,但上中国教师报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你还真需要些许资格!
但我必须说,并非江苏就没有好校长、好学校、好教师。
如果有,一定是选择了课改的学校,是真改而不是假改,是为了对生命负责,而不是校长借改革沽名钓誉!
第三封信:
民族的可能不是“现代”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吗?
某先生:
您给我的邮件已收到。
我的确曾经在樊城批评过传统文化,而且还要求我的所有实验校少“招惹”孔子,正如您所说,我的确偏激,就偏激了。
教育一直以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指向专制,一个是指向人本,也可以换个说法,一条指向应试教育,一条指向素质教育。
我们反对应试教育,表面上看是反对“一切为了升学”,实质上真正要反的是“专制”——不把师生当人!
如果看不透这点,就“反驳”说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那么,我只能说你过于迂腐,或者说你目光还不太深远。
你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句话我不太同意,但有些“民族的”的确是“世界”的,比如圆明园的那些宝贝,现在很多都是“世界的”了,敦煌洞穴里的绘画,也是“世界的”,中国积贫积弱很多年,为什么我们“民族的”却成为“世界的”,我不知道你有多多少思考?
!
所以,不要老跟着喊: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人云亦云,只能证明你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不是你的错,错在传统教育对人思维力的伤害。
为什么有些“民族的”却依然是“中国的”?
比如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为中国独有,够民族的吧,为什么却不能成为“世界的”?
表明人家“那个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力。
其实,日本曾经“世界”过中国的应试,比如八十年代,日本也学着中国教育这样搞,但搞来搞去,人家发现了危害性,于是断然“脱中入欧”,坚决不再搞了,现在,全世界独剩中国一家了,够“民族的”了吧。
还比如我们愈加腐败的官僚体制,我听说在河南某地,当一个乡镇中心校的校长都需要花多少多少钱,似乎也不独是河南,媒体曾经报道广东某县,一教育局长出了事,受尽牵连的校长竟然多达上百人!
“卖官鬻爵”一直是“民族的”,为什么没有成为“世界的”?
因此,要成为世界的,首先要看民族那东西的“方向”。
应试教育不能成为世界的,是因为它是在整个人类都开始追求民族、尊重、平等、自由时,是“逆向”而行的,这叫典型的“一意孤行”,这样的“行”是自绝于人类,也只能导致一个结果:
自取灭亡!
是继续维护“专制”,还是呼唤“人本”?
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又缺少基本的济世救人情怀,那你一定是维护专制的。
如果你良知未泯,又痛恨专制,有慈悲情怀,那么,你一定会“偏激”。
马克吐温说:
偏激的人离幸福最近。
更何况,什么是偏激,你比别人看得远,因此别人就说你偏激,说你偏激的人大是些蠢物、吃货和平庸之辈,一般是这样,理解不了,便讪讪地小声说一句“偏激”,以此遮掩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常被人说偏激的人,一定是这个时代最为卓越的人,但我是个例外,我被人说成偏激,往往是因为我说话太多,又不太善于顺着人家的意思说,一味顺着人家说我以为也是缺乏独立思想的蠢物、吃货、平庸之辈!
而孔学是什么,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唯一的功能是让你在受不了时学会安眠自己,当然,怀着善意看孔学,它或许是试图让每一个人通过自我的修身养心来完成对整个社会的约束,但你依然要清楚,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专制者的企图——扼杀革新乃至革命!
孔学是民族的,如果他也是世界的,何劳我们费尽心机拿钱办孔子学院?
如果是宝贝,强盗的逻辑就是一个字:
抢!
圆明园难道不是例证?
我还可以说孔学在挡在通往“人本”教育路径上的绊脚石,什么非礼勿听、什么君君臣臣……是民主的毒药,饮鸩止渴是愚蠢的,如果你非要指责我反孔,那只能说你毒瘾不小,一味信孔的人,不是偏激是偏执狂,是别有企图的专制的帮凶,是人类的公敌!
但我无法阻止一些人信孔,就像通往天堂和地狱,有两条路,要去往哪里,自己选择。
好了,我们没必要再做无谓的争执,我反孔,看的是他背后的东西,正如我反对应试教育,我倡导教育要革命,其实也是期望革命能带给我们的孩子什么,我没指望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我必须说,所有有良知的人正在相互呼应,相约从改变课堂开始——这或许是一条道路!
你看不远,就别说出来了,憋着就没人知道你看不远。
一旦说,那我只能告诉你,你还真是看不远,因此你成不了苍鹰,顶多就是一只土里刨食的母鸡,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不是一般大,是咋这么大呢!
第四封信:
为什么证书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证书多的是好老师吗?
网友高老师: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这句话曾被很多人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支撑来加以引用。
必须肯定一个低水平的教师显然是无法“教”出高水平的学生的。
请注意,我说的是“教”。
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里,这句话是“真理”。
但放在一个特殊的语境里推敲这句话,也未必一定是“真理”,正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真理”一样,真理有时候也需要一个前提,譬如把三角形画在马的屁股上呢,它的内角和还是180度吗?
更况且,人类对真理的认识往往会受到时代的局限,正像霍金“否定”可相对论,而爱因斯坦又“否定”的谁呢?
真理就是这样不断被超越,你不能总是以亚里斯多德为“标准”,或者言必“孔子”。
教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否定史”。
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是对个别教学模式的否定,几百年之后,个别教学模式又开始对班级授课制反过来加以否定。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否定或者否定之否定,比如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的凯洛夫,是基于赫尔巴特的批判,而赞可夫又是对凯洛夫的继承!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批判就不会有超越,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
在“旧”的教育理念主导时代,教师的“知识水平”的确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难题是,如何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从而期望能“水涨船高”而带动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呢?
或者这样说,“旧”的教育理念比较迷信和信任“教”,他们认为,不教,岂能让学生学会?
在中国,纵然是新课改已经推进11年了,然而讳莫如深的是,谁都不愿意说新课改上在大部分的确还停留在“理念”的争议上,事实上,很多教师依然在教学操作上沿用着“旧”的那套东西,依然是应试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名校”依然在千百次重复着挖名师、抢生源的老把戏。
素质教育距离我们的期望尚遥遥无期。
我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固守在自我设定的囚笼里,白痴一样地不断念叨:
不“教”,能会吗?
如果一定要“教”,我们必须加以分析:
1、谁教?
如果你认为教是教师的专利,那么,否定学生教自己的同伴显然是不太了解新课改的;2、教什么?
如果你认为教知识就是教育,那么,学生的生命构成除了知识,还有别的内容吗?
一个忽视生命状态的教育显然是没人性、不道德的;3、用什么方式教?
灌输加训练,老师讲、学生记?
这种老掉牙的原始教育手段是否还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用200年前的手段教今天的学生,让他去面向未来?
4、你如何确定你教会了?
考试!
考试!
即便是真的会了,那么,这样的知识生成了学习能力没有?
能支撑他一生的发展吗?
我这样分析,是想说明——仅仅单方面靠提升教师“教”的水平和能力,却忽视学生的“学”,忘记学生主体,恐怕是一条绝路!
但教师作为一个“新”角色——发展者必须得到发展,如果说“旧”角色是“教者”的话,“发展者”这个新角色无疑给教师赋予了全新的生命质感。
尊重教师的首先体现是不再一味逼迫教师苦教,逼迫教师献身、牺牲,人本教育要求教师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愿望发展自己,而不是作为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工具”去夜以继日地研究考试,“研究考试”不能作为“发展”,甚至连表象也不是,同样,教师为次编辑的“著作”和写作的“论文”,也不能作为发展的“标准”而被人津津乐道!
事实上,很多教师不能理解这个角色富含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总是习惯于“对立”地看问题,比如,你要鼓励其发展,他们就会尽可能地甩脱学生,而埋头于自己的“发展”;比如你要他对学生负责,那他又会毫无怨言地像一个中年得子的妇女一样,替代包办学生的一切。
总之,他不能真正理解“兼而得之”这个人文色彩很强的词汇包含的教育主张。
现在,我可以给论文和证书多的老师下一个结论了。
如果他是一味埋头于自己的发展而单纯仅为了获取证书,那么,他一定不是好老师;如果你是在“兼而得之”的前提下获取的,那么,我们一定要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
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想、不甘平庸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太多,恰恰是太少,教师群体里有这样的人在,是教育的大幸!
其实,我是借此仍然鼓励更多的教师要敢于让手发动学生去学,不学,什么时候也学不会!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句话是对的!
但抛弃学而信奉教,就是错的!
而且是十分错的。
高效课堂第五封信:
我因“西方教育”而沮丧
网友上官先生:
您与我讨论国际教育,我回答说不想再交流。
您因此误解我是不是有一种“民族自大”情结,不仅是与您,其实我和很多人在交流中都会有一种莫名的苦恼,我觉得教育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在我们“教育强国”自居的中国教育人眼里却显得深奥难懂?
如果不是我们缺少应有的教育理解力,那又是因为什么?
我以为答案只有一个:
它超出了我们的经验常识。
这很可怕。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承认人家之“它”是对的,那么就意味着你必须改变自己的“它”。
可我们又是一些不太乐意于改变自己所惯有的并常要为之而自负的人,即便是因而深受其害,却也乐在“害”中,摆一副爱咋着咋着,死猪不怕开水烫样,这可怎么办呢?
嗟乎,教育的问题恰正是人的问题!
教育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的常识。
比如“从儿童出发”,也就是做到“目中有人”。
我们做不到,还是不想做?
我们的眼睛,却也果真看不到学生的痛苦还是对这样的痛苦见惯不怪呢?
比如我说传统教育如何,立马有人跑来我博客,讲孔子云云,而且还斩钉截铁地说孔子的教学法就是“传统”的。
我真的对这样的无知或者“指鹿为马”哭笑不得了。
如果孔子果真是“传统”的,那我打他就没错!
其实,这才是典型的黑白不分的所谓“民族情结”,你千万不能言说“传统”半个不字,否则一准有人就像被挖了祖坟一样跳脚起来。
我说传统不好,是因为它实在罄竹难书。
你必须清楚我所谓的“传统”语境,我是说要看到传统课堂“背后”作祟的东西,我是说以“专制”面目出现,而不把“人”当人的传统,是以“升学”为唯一“质量”和“意义”旨归的传统,我没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可取!
不是有人说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吗?
问题是,当教育思想观念是错误的时,那么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难道不是吗?
一旦方向错了,只能越走越远!
教育说穿了就是向何处去的问题。
是继续杀人还是救人、成人?
是做有功德的大业还是继续它的罪孽?
可我们不太习惯于看教育的“方向”,因而我们越来越不习惯于思考什么是教育。
我们的观念是陈腐的,我们以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数学题,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把牺牲学生的身体当成高尚,把剥夺学生的童年当成了光荣,把扼杀学生的兴趣、创造当成了政绩,我们把犯在孩子身上的种种罪恶当成了功德!
遗憾的是,我们却又乐于炫耀这一切,我不说我们丧失了人性,没有了道德,但至少能证明我们对教育缺乏理解,不深刻、不到位,姑且算是因为我们不懂才有了如此的莽撞无知吧。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正在享受这样丧尽天良的无知,无知正一点点变成了无耻。
吴非这样说:
“你可以说你以为可以这样做,你可以说你只会这样做,你也可以说有利益需要你这样做,你甚至可以说没有办法,因为有人要你这样做……但是,你不可以说这就是‘教育’,因为这个词可不能玷污。
”
可我们正在玷污,且继续不知疲倦、变本加厉、乐在其中地玷污!
玷污!
玷污!
!
玷污!
!
!
当一个行业的不少数人开始把玷污当作一种时尚的正当时,那么,这个行业所呈现的颓势、无良、肮脏,也便约等于在变相地“加速”推动着改革了。
只是这样的“推动”,让人无法还保持着冷静,乃至于无动于衷,正像有人劝诫我的“冷静点”,因为我看到的是,“刽子手”的心从来没颤过、手从来没软过,于是我绝望。
但绝望是暂时的。
总要在沮丧之后像一头愤怒的公牛。
我知道我一个人成就不了什么,我知道还有更多的人在扛着教育的希望发足狂奔,我知道在暗夜里有人在用泪水清洗伤口,我知道很多的暗箭正朝向我们蓄势待发,但孩子们在等着我们,他们气若游丝,度日如年,望眼欲穿……
如果说我有“民族情结”,那我就是一直想,让中国的教育从此充满了人性,让中国的孩子从此不再是世界上最苦、最累、最不开心、最没创造里的孩子!
教育,其实就是从“常识”出发,而不是整天忙着为自己的无知、无良、无德寻找借口!
高效课堂第六封信:
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写给刚入职的新教师
网友小白:
首先祝贺你即将成为一位新教师。
正如我先前与你交流的,做教师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热爱学生;第三,要为爱担当。
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就是对国家负责,对未来负责。
要把学生当人,尊重、了解、走进、接纳他们,才能赢得他们对你的信任。
你说,在实习期间,你也曾这样做,可学生不听你的,而独听班主任的,你还告诉我,班主任真的很可怕,黑着脸子骂他们,果然就被震住了。
我要告诉你的是,骂不是教育!
孩子不听你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专制下,早就被“培养”出了不少的“毛病”,或许他们压根儿就不相信教育里还有关爱、善良,你仅仅用一段时间是很难消除他们不健康的教育施加的心理阴影,要想赢得他们的信任需要花点功夫的,我建议你,不妨先认识他们中较有威信的某个学生,然后争取他对你的好感,一点点来,急不得。
可怜的孩子们!
我这样说,知道会给你心里造成心理影响!
然而,我又不得不说。
在中国,尤其是在我们的小学,不思考教育,或者一直把“非教育”当教育的大有人在。
他们以为教育就是打压、管制、训斥、囚禁,就是设置一箩筐叫做“不准”的规矩,而且还美其名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唯独自己却可以不讲规矩,有些学校竟然放肆到对生命肆意妄为,折磨孩子真的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我不是反对那些规矩,我是说如果规矩非设置不可,我建议教育者对自己也要设置同等的规范,以符合师生平等、众生平等。
当然,我不是纵容要以牙还牙般地整治教师,我是说当我们在呼吁、维护、捍卫教师的权益和尊严时,千万别忘了一直跪在地上、灵魂匍匐着的孩子。
孩子,他们代表着的是国家、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不可以挑剔孩子,或者侮辱他们,这是很不人道的!
有差异是正常的,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静等孩子的成长,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了,还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就像因为生病才需要大夫一个道理。
教师的底线就是对生命负责,发现儿童,进而发展儿童,教师毕生必读的课程正是“儿童学”,而至于知识的教学,其实并没有庸人所讲的那么重要,如果说生命第一,那么,知识顶多排位老三,第二位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没有这个“渔网”岂能“捕鱼”?
你当然要多读书,但坚决要有所选择地阅读,如果读教育类的书,你最多只读外国的。
你还要多听课,但千万不要追随某些著名的“特级教师”,我怎么说呢,教学的基本任务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某些“名师”不是这样,她们是为了“让自己出名”!
你要知道教学有两个方向:
一种是指向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并进而生成学习能力;一种是指向教的,其意图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水平。
前一种体现出的是学习的主动和狂欢,后一种呈现出的是接受的被动和痛苦。
你要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向呀,不然,越努力错误越大!
我让你做课改,你说你们学校是名校,是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生,而且每个班都是大班额。
我不知说什么好了,你真的要做好心理准备,我是一向很怕“名校”的,但我又很理解名校的校长为什么“动物性”更多一些,盛名之下,他们连做人都很难的,这是事实。
但你不是“名人”,你无需有他们那样的负担、得失,你不可以以班额大就以为找到了借口。
就像在广场上看小说,为什么广场上那么多的人却对你影响不大,而让你呆在没人的房间里喝农药,却又是那么艰难?
你千万不能做“喝农药”那样的教育。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就是发动学生“学”!
对你来讲,你必须清楚什么样的才是好老师?
好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高效课堂几封信 关于 高效 课堂 几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