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作业及答案范文.docx
- 文档编号:1268639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6.98KB
世界经济作业及答案范文.docx
《世界经济作业及答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作业及答案范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作业及答案范文
世界经济概论作业
导论作业:
1、何谓世界经济?
答:
世界经济是以各国国民经济、跨国公司等为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2、世界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有何异同?
答:
(1)相同之处:
都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
(2)区别:
a指导思想不同;
b价值观不同;
c研究前提(国家是否存在);
d范围不同(世界经济学研究的是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因此,国际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组成部分)。
第一章作业:
1、何谓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中心?
答: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
世界经济中心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答:
世界经济萌芽期、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期。
3、世界经济动荡的原因是什么?
答:
(1)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
(2)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打击;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
第二章作业: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答:
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由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优化组合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首先,它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其次,它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再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最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什么?
答:
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二是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三是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四是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五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那些机遇和挑战?
答:
(一)机遇: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转移的客观障碍日益削弱,为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和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A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B利用外资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C能够获得急需的先进设备、技术与管理经验;
D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
E能更快地发展本国的产业和提升产业结构,从而加快经济增长,缩短追赶先进国家的时间。
(二)挑战:
A随着发展中国家更大程度地“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可以便利地获取外来资金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短时期内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市场,却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
如金融市场交易成本过低,调整速度过快,市场预期稍有波动就出现大规模金融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B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所限,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往往处于“外围”地位,容易接受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可能导致自身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从属性。
C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在科学技术和尖端产品的优势地位,保护知识产权,严格限制尖端技术和尖端产品输出国外,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拉大;
D发达国家时常以倾销、卫生标准不合格等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失业者增多;
E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和最快地采掘和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等。
第三章作业
1、战后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
战后科学革命主要表现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这三大领域里。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
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上。
2、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全面性和世界性。
(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3、战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扩大了资本积累。
(3)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4)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扩大了商品市场。
4、战后生产力要素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
(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
(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
(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二)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5、、简述产业结构的“软化”。
答:
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
第四章作业:
1、何谓人力资源?
答:
人力资源仅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能力的人。
人力资源除具有资源的共性外,作为一种以人的形式存在的特殊的经济资源,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A具有思想性和主观能动性;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塑性。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答:
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其核心是人;要充分认识到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求得互动平衡;各国应该减少和消除无法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推行适当的政策,以便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
3、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
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第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
所谓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其内涵包括:
(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5、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第五章作业
1、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1)世界农业、矿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2)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兴起,大量新产品(如电视机)投入世界市场;
(3)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大量增加;
(4)科技进步,原料使用率提高,产品变化;
(5)合成代用品大量出现,减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
(6)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
(7)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
(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业工业化,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
(9)初级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
(10)世界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智能化。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3)本国的经济状况;
(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3、何谓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答: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及运行机制各是什么?
答:
WTO的宗旨是:
(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
WTO的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
这些机制为WTO的运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组织保障。
5、世界贸易组织面临哪些挑战?
其前景如何?
答:
WTO从成立伊始就面临着一系列较为严峻的挑战。
(1)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
(2)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
(3)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
(4)如何有效地协调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
(5)进一步消除和规范国际贸易壁垒。
WTO的前景
WTO将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通过促进WTO协议的执行和实施来推动各成员的贸易改革。
(2)通过提供谈判场所不断消除贸易障碍。
(3)提供并鼓励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成员间的贸易纠纷。
(4)推动提高各成员贸易体制和政策的透明度来降低交易成本。
(5)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6)WTO将进一步促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
(7)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6、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两者之间的异同?
答:
相同之处:
两者都促进了各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世界贸易组织继承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合理内核,包括它们的宗旨,职能,基本原则及规则。
GATT与WTO的主要区别是:
(1)国际地位或性质不同。
GATT最初只是指一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即国际协议,后来成为一个准国际组织。
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2)管辖范围不同。
GATT仅涵盖大部分货物贸易,WTO涵盖大部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3)WTO争端解决机制不同。
GATT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而WTO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可投票表决。
第六章作业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
答: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答:
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的趋势。
但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如此迅猛,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
(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结构、流向地区结构和产业部门结构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且投资来源国结构、流向地区结构和产业部门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1)来源国结构的变化:
①是投资流出国数量增加,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②是美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西欧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上升,但美国仍是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2)流向地区结构的变化:
最显著变化,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之间资本的对向流动和相互渗透大大增加。
(3)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化:
①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从生产初级产品的第一产业(矿业和石油业)向制造业转移;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第二产业(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呈现相对下降趋势,而对第三产业(包括批发业、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
③进入90年代之后,国际直接投资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4、何谓跨国公司?
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有哪些理论?
答:
所谓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1)结构特征:
①营业规模:
普遍大于相同类型的国内企业。
②地理分布十分广阔。
③股权结构呈现出多国化的特点。
(2)环境特征:
①在经济环境方面:
受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母国及各个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市场运作情况、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②在政治环境方面:
受母国及各个东道国的政治变动的影响;③在文化环境方面:
要在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水平等母国及各个东道国的不同文化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④在法律环境方面:
不仅受到国内法律的约束,而且其各个子公司和附属机构还要受到各自东道国的法律约束。
(3)经营管理特征:
①战略目标的全球化;②营运过程的国际化;③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④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产品、服务);⑤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跨国公司理论:
①垄断优势论;②寡占反应论;③内部化理论;④投资的有机构成论⑤边际产业扩张论;⑥产品生命周期论;⑦国际生产折衷论。
5、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答:
(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6、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
地位:
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独资、合资企业、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其影响已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作用:
(1).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2).加速了生产国际化(3).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5).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
第七章作业
1、何谓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金融全球化、最优货币区、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
答: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金融全球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和必然要求,一方面是指“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各国的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过程。
最优货币区是指当要素在某一区域内能够自由流动、而在其它区域不能流动时,具有要素流动性的区域就适合建立一个货币区。
宏观金融风险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各种金融危机的风险,如爆发银行危机、债务危机、货币危机、股市危机及债市危机等风险。
微观金融风险是指某个或某些金融机构所发生的风险,如经营管理风险以及亏损或破产风险。
2、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
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
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
3、为什么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答:
金融是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增长,而且使发达国家通过服务贸易这一途径进入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业;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跨越民族的疆界,而且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必要的实体经济条件。
因此,金融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根源于全球生产、贸易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4、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国家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
(2)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
(3)国家间的经济政策比较协调;
(4)国家必须同意让渡或放弃一定的经济主权;
(5)有一个能够为整个地区决定货币政策、并对区内各国政策起协调作用的领头国。
5、导致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第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拆除了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藩篱,使各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更为自由地跨越国界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进行金融交易,从而使原本独立运行的一国金融逐渐融入到全球金融之中,各国的金融市场也因此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金融创新的发展使各种新的金融工具成为引导资金跨国流动的载体,最终将各国的金融市场真正联结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金融运作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尤其是某个大国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常常会通过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迅速地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同样,无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动还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动,都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从而使各国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趋于一致。
总之,金融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各国金融活动联系的日益紧密即一体化,而且也意味着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的日益紧密或趋同,其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第八章作业
1、何谓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其发展的基本原因有:
①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④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2、关税同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
①完全取消各参加国之间的关税;②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③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2)关税同盟有着互相矛盾的两种职能:
①对成员国内部是贸易自由化措施;②对成员国以外其他国家则是差别待遇措施。
(3)静态效果:
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4)动态经济效果:
①获得规模经济效益;②刺激投资;③加强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④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如何评价欧共体(现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和单一货币政策?
答:
欧共体之所以要制定共同的农业政策,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
欧共体各国农业结构落后,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需要加以扶植;其二,平衡成员国利益的需要,即平衡联邦德国等国的工业利益和法国等国的农业利益的需要。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使欧洲农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过去一直依靠进口的粮食,迅速达到了自给有余;过去经常大幅度波动的市场,迅速得到了相对稳定;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使农业部门成为欧共体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部门。
单一货币政策推动欧洲经济向纵深发展,它有助于增强欧洲市场的凝聚力,促进欧盟经济和内部贸易的发展。
企业可在充分比较各成员国税收政策、劳动力价格、工作效率、规章制度、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欧元区范围内的资产优化组合。
而作为欧元区的消费者对同一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可在比较价格的基础上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因此,欧元的启动必将导致欧盟内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使企业进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经济 作业 答案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