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268366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5.09KB
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昆明市XXXX生态文化休闲园景观工程
2、项目承办单位:
XXXX镇人民政府
3、项目负责人:
XXXX
4、建设期限:
XXX年XX月--XXX年XXX月
5、建设地点:
XXXX
6、建设性质:
新建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6598.9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5641.8平方米,建筑面积973.37平方米,硬地铺装面积11991.3平方米,水景面积3055.38平方米,停车位面积3109.59平方米,篮球场面积1179.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648.02平方米(沙池、旱景等)。
1.3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2000万元。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
66598.9
(1)
绿化面积
㎡
45641.8
(2)
道路铺装面积
㎡
11991.3
(3)
水景面积
㎡
3055.38
(4)
其他配套设施
㎡
5910.46
公厕、停车位、沙池、旱景、篮球场等
2
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1)
总投资
万元
2000
(2)
自筹资金
万元
2000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XXXX总体规划(2006—2020)》
2、《XXXXX片区控制详细规划(2008)》
3、《XXXX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10.7)》
4、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6可行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XXXXX生态文化休闲园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2年1月由XXXXX政府委托XXXXXX公司进行编制,经过现场勘察和充分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后研究论证完成。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7研究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1、项目的建设,彻底的改善了XXXX的集镇面貌,提高了XXXX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有效了改善了周边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项目的建设落实了市政规划,合理利用了国家土地资源。
3、本项目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了当地及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
4、本项目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项目是可行的。
1.7.2建议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本项目在报告批复后,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工程设计,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项目的其它前期工作。
2、本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工程一次性做好地下管线的综合设计、预留及预埋工作,避免重复开挖、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投资。
3.本项目工程量较大,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分期建设的原则稳妥、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
4、建设单位要把资金落实到位,确保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情况
XXXX是XXX县下属的一个镇。
位于XXX西北,坐落在滇池南岸,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坝。
地处东经102°29′,北纬24°42′至42°28′之间。
全镇辖9个村委会,总面积16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6万人。
有汉族、彝族、回族、等民族。
项目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正的四季如春,冬季稍有低温,夏季略有炎热之感。
干湿季分明。
冬春季以晴好天气为主,夏秋季雨水虽然稍多,但很少有江南梅雨的连绵无休,多为三两天的阵雨。
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造成各类气象灾害频发,干旱和洪涝、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是县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多年平均气温为14.8℃,平均最高气温21.6℃,平均最低气温9.7℃,极端最高气温31.6℃,极端最低气温-6.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仅有19.5℃,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也有7.8℃,平均无霜期达240天,年气温变化平稳。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00毫米,干季(11-4月)的平均值为12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3%,雨季(5-10月)的平均值7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6.7%。
年最多降水量为1970年的1172.1毫米,最少降水量为1988年的544.8毫米,年均雨日≥0.1毫米的有125天左右;≥50毫米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值为2天;≥100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不到一天,也就是县境内暴雨以上出现频率仅为0.5%。
年均日照时数为2291.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1.6%。
有雾日多年平均为3天左右,出现频率1%,最多年份为11天,最少年份则没有。
降雪日年平均为1.6天,出现频率0.4%。
常年盛行西南风(风向频率为30%),年内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季。
一日内风速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4-15时,最小值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日均风速≤4.0米/秒,最大风速一般≤15米/秒,极少出现8级(17米/秒)以上大风。
本项目城镇所在地海拔高度1921米。
地处山间峡谷,山体皆由石灰石、白云岩、玄武岩等岩层组成,地表土层为各种岩石长期风化形成的红沙土、红土壤、黄标壤土、鸡粪土等。
现场观察山体的植被良好,有较好的林木。
2.2人口、资源、经济概况
1、XXX镇人口状况
XXXXX位于XXXX,居滇池西岸。
面积163平方千米。
截止到2011年全镇共有1.67万人。
有汉族、彝族、回族等民族。
2、资源
XXXX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四大磷都之一,已探明磷矿石储量8.4亿吨,且品位高,易开采,铁、铝、硅、镁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较广。
水资源。
、二街镇有野马冲水库、东冲水库、栗庙水库、今后还计划建设三家村水库、还有响水、鲁黑等一些小水库,水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
二街镇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植物900多种,许多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同时,野生菌种类繁多,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不胜枚举。
农业资源。
二街镇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调整粮食经济种植比例,蔬菜、花卉、葡萄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3、经济
2011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2.910万元,比上年增收3993万元,增长45%。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50万元,比上年增收1948万元,增长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亿元,比2010年的12.95亿元增6.75亿元,增52.1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7亿元,比2010年的12.8亿元增6.59亿元,增51.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69亿元,比2010年的16.18亿元增7051亿元,增46.42%.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背景
1、公园是城市(乡镇)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它可以满足城市(乡镇)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
其次,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当地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当地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当地的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特别为XXXXXX搬迁安置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建设的迅猛发展,XXXX领导已清醒的认识到,要加快XXX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改变XXX镇的经济格局。
为此他们着手做大做强XXXX镇的经济,所以创建一个能充分体现XXXX文化和特色的公园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完善基础实施,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项目的建成,对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后能改善圩镇面貌,更好地向外界展示晋宁县的文化形象,提高投资者对XXXX、对XXXX的印象,给XXXXXX基地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改善其投资环境。
2、是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需要。
目前XXXX镇现有的道路较为混乱,居住环境脏、乱、差。
项目的建设能解决这些问题,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
3、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丰富了人民业余的生活,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4、是XXXX镇未来的发展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既考虑了当前需要,又预测了发展的需求,满足了XXXX未来发展的规划要求。
项目的建设为XXXX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第四章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的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6598.9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5641.8平方米,建筑面积973.37平方米,硬地铺装面积11991.3平方米,水景面积3055.38平方米,停车位面积3109.59平方米,篮球场面积1179.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648.02平方米(沙池、旱景等)。
4.2项目的选址
1、场址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XX肖家至老高村之间,松林庄安置点旁边。
2、场址状况
建设地点内地质条件良好,无滑坡、崩塌和震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建设地点场地平整、空间开阔、阳光充足、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适宜建设本项目。
4.3建设条件
4.3.1地形、地貌条件
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地形比较平坦,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地面附属物主要有植物、草地等。
4.3.2气候条件
该项目位置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正的四季如春,冬季稍有低温,夏季略有炎热之感。
干湿季分明。
冬春季以晴好天气为主,夏秋季雨水虽然稍多,但很少有江南梅雨的连绵无休,多为三两天的阵雨。
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造成各类气象灾害频发,干旱和洪涝、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是县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多年平均气温为14.8℃,平均最高气温21.6℃,平均最低气温9.7℃,极端最高气温31.6℃,极端最低气温-6.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仅有19.5℃,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也有7.8℃,平均无霜期达240天,年气温变化平稳。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900毫米,干季(11-4月)的平均值为12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3%,雨季(5-10月)的平均值7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6.7%。
年最多降水量为1970年的1172.1毫米,最少降水量为1988年的544.8毫米,年均雨日≥0.1毫米的有125天左右;≥50毫米的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值为2天;≥100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不到一天,也就是县境内暴雨以上出现频率仅为0.5%。
年均日照时数为2291.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1.6%。
有雾日多年平均为3天左右,出现频率1%,最多年份为11天,最少年份则没有。
降雪日年平均为1.6天,出现频率0.4%。
常年盛行西南风(风向频率为30%),年内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季。
一日内风速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4-15时,最小值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日均风速≤4.0米/秒,最大风速一般≤15米/秒,极少出现8级(17米/秒)以上大风。
4.3.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工程地质
本项目城镇所在地海拔高度1921米。
地处山间峡谷,山体皆由石灰石、白云岩、玄武岩等岩层组成,地表土层为各种岩石长期风化形成的红沙土、红土壤、黄标壤土、鸡粪土等。
现场观察山体的植被良好,有较好的林木。
2、水文
滇池流域,水资源丰富。
4.3.4地震
地处滨中高原中心地带。
地势南高北低。
有蛤蟆、大黑、黑汉、老虎等山,均屑乌蒙山余脉。
河流有柴河、大河、东本河等,注入滇池,屑金沙江水系。
中北部滇池沿岸为湖滨盆地。
地处滇东地震带小江地震区,1833年、1913年两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
本项目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时要考虑地震防灾的问题。
4.3.5规划要求
本项目建设符合:
1.晋宁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
2.晋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6—2020)
3.晋宁工业园区二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
4.云南省晋宁县二街总体规划(2000—2020)
5.晋宁县二街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9—2030)
6.晋宁县二街镇新村居民点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7)
7.现行国家及地方的设计规范、法规等
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统一放线,合理进行功能布局、组织交通,满足绿化、消防、交通等规范的要求。
4.3.6交通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晋宁县工业园区,交通极为便利。
4.3.7公共设施条件
规划区内公共设施条件完善,供水、供电管道线路可直接从附近接入,可满足使用要求。
4.3.8施工条件
本项目施工条件良好,施工所需建材在当地均能供应,交通便利且运距不长,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从现有管网接入。
4.3.9周边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场址地处位置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有一过境架空高压线,项目建设需考虑高压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设计原则
1、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划和实施相适宜,有利于长远发展,合理布置。
2、公园的建设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体现功能上的科学性,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本利用建设地点的自然地形,从而使项目建设在节能节地、环境保护上合理规范,经济合行。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居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公园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公园应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公园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公园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3、公园的建设应具有地方特色
公园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公园建设应承继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公园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4、公园的建设应符合总体性原则
公园作为当地的公共空间,从属于当地城市(圩镇)的空间,因而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这就要求从整体考虑它在城市(圩镇)空间序列上所起的作用,注重与当地居住环境的协调,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选址和规模等问题。
再者,公园的整体性原则还应追求公园与公园之间的协调,无论是不同功能公园之间的复合,还是整体公园各个空间之间的复合,都应本着整体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分割。
5、设计配套设施,为公园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5.2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晋宁县二街镇工业园区,整个公园由实地广场,绿地广场,文化娱乐健身中心三部分组成。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6598.9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5641.8平方米,建筑面积973.37平方米,硬地铺装面积11991.3平方米,水景面积3055.38平方米,停车位面积3109.59平方米,篮球场面积1179.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648.02平方米(沙池、旱景、广场亮化等)。
2、广场性质和功能
公园确定为集文化、娱乐、绿化美化、城镇形象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公园。
5.3工程设计方案
1、设计宗旨:
形成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生态绿地群落。
2、放线设计:
放线主要采用尺寸标注与方格网放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放线。
方格网放线以规划红线的角点为坐标原点,以红线外界为正方向进行定位。
图中小方格网为施工放线方格网,每单位方格代表实际尺寸5.0米*5.0米。
3、照明设计采用庭院灯、草坪灯、高杆灯。
4、给水设计采用快速取水器。
5、铺装设计:
铺装材料采用鹅卵石、青石板、花岗岩等。
6、竖向设计:
设计以原始地形标高为依托,涉及缓坡地形、低洼湖泊、平坦游路、、广场等。
7、种植设计:
形成以小叶榕、天竺桂、香樟为主调树种,以垂丝海棠、云南樱花、秋枫为基调树种,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层次植物景观。
5.4种植设计
1、场地整理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对施工场地含有害物质及杂物必须清除,以达到植物生长的条件。
在绿化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化验,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对不合格土壤,采取客土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苗木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的树种选择苗木,应严格按苗木表要求的规格进行选苗。
要求苗木生长健壮,形体完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
根系发达、完整的移植苗,大苗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草木,乔木分枝点不少于4个,树型特殊的树种,分枝必须有4层以上,为保证苗木种植成活率,要求所有苗木带土移植。
3、种植土要求:
(1)、PH值5.5~7.5之间的壤土,疏松、透气,不含砂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如果是回填土,不能是深层土,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或粘壤土。
(2)、种植土深度要求:
要求在种植土球下方有不小于40cm厚、四周有小小于10cm宽的合格种植土,如若达不到种植土要求,就必需进行换土,受现场地物条件限制,可依实与质监单位商定。
(3)、种植层须与地下层连接,无水泥板、沥青、石层等隔断层,以保持土壤毛细管、液体、气体的上下贯通。
4、基肥:
(1)、如若现状土质较差,要求施工时应施足基肥,以弥补土壤肥力不足,改良土壤,使苗木恢复生长后能尽快见效。
(2)、每个树穴需施有机肥7KG-8KG。
(3)、草坪的基肥要求,要加上3公分厚的有机肥,再覆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草坪生长密实,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
(4)、灌木的基肥要求,要加上10公分厚的有机肥,再覆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苗木今后茁壮成长,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
(5)、按园林绿化常规方法施工,要求基肥应与碎土充分混匀;注意底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土球底在种植时应铺放一层约10cm厚没有拌肥的干净植土。
5、苗木规格:
(1)具体苗木品种规格。
高度:
为苗木种植时自然或人工修剪后的高度。
要求乔木尽量保留顶端生长点。
胸径:
为所种植乔木离地面1.3米处的平均树干直径,表中规定为上限和下限,种植时不能小于表列下限。
冠幅:
为种植苗木经常规处理后,交叉垂直二个方向上的平均枝冠直径。
在保证树林能够移植或成活和满足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苗木原有冠幅,利于绿化尽快见效。
(2)、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同一树种规格大小应统一。
丛植和群植乔灌木应高低错落。
(3)、分层种植的花带,植物带缘轮廓种植密度应大于规定密度,平面线型应流畅,边缘成弧形。
高低层次分明,且与周边点缀植物高差不少于30㎜。
(4)、孤植树应树形姿态优美、奇怪、耐看。
(5)、整形装饰篱苗木规格大小应一致,修剪整形的观赏面应为圆滑曲线弧形,起伏有致。
(6)、定点放线:
采用方格网进行放线定位。
6、种植:
(1)种植苗木,以阴而无风天最佳;晴天宜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为好。
种植施工进要按植物配置图施工,如有改变,需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大苗移植严格按土球设计要求,草皮移植平整度误差﹤=1㎝。
(2)苗木的土球要求说明:
挖树穴正确,必须是坑壁垂直形,且要比根系球大出30㎝以上,树木土球计算应为:
普通苗木土球直径=2树地径周长+树直径,大苗土球应加大,根据不同情况土球是胸径的7-10倍,为保证苗木移植成活及迅速恢复生长所需的最小带土球平均直径。
所带土球应保证到放于种植穴时完好不散为合格。
树穴的直径随土球增大而递增,如果遇到土质不好,扩大穴规格统一为:
灌木80×60×60厘米圆形穴,乔木120×100×100厘米方形穴,超大乔木扩大穴为160×160×160。
(3)植物挖穴时注意事项:
树穴位置要正确;规格要适当;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于穴边;穴的上、下口应一致;在斜坡上挖穴,应先将斜坡整成一个小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挖穴,挖穴的深度应从坡下口开始计算;在新填土方处挖穴,应将穴底适当踩实;土质不好的应加大穴的规格;挖穴时遇上杂物要清走;挖穴时发现电缆、管道等要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挖穴时遇上障碍物,应与设计人员协商。
(4)成排的乔木应成一条直线。
种植时,种植土应击碎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充分接触,最后用木棍插实,起土圈,淋定根水,扶固树木,并立支撑。
7、整形修剪:
苗木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景或及植物基础形态重新进行修剪,去年病残枝等,并对剪口进行处理,苗木表中所规定的冠幅,是指乔木修剪小枝后,大枝的分枝最低幅度或灌木的叶冠幅。
而灌木的冠幅尺寸是指叶了丰满部分。
只伸出外面的两、三个单枝不在冠幅所指之内,乔木也尽量多留些枝叶。
8、苗木养护:
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应每天浇水至少二次,集中养护管理。
大乔木定植后应设支撑,有未规定乔木高度的品种,要求乔木不能去年主树稍。
5.5道路与铺装
公园道路主要分为人行道和车行道。
以典雅的青灰色调为主,镶嵌活泼的红黄色系。
人行道路宽2米,连接各入口广场和休闲广场。
公园沿规划道路设有出入口,人行道为绿地内供游人行走的游览路径,有花径、林荫小道、栈桥等,路面可铺设石板、卵石或其它天然材料;铺装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公园出入口、休闲场地。
铺装风格与园路一致,尽可能地林荫化。
5.6夜景观与照明
夜景观和照明对公园建设十分重要,它除满足社会不断需求外,还应考虑节假日或重大节庆活动的要求,对公园内夜间照明及夜景观从不同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下构想和创意。
1、交通照明:
对公园内道路、交通部分、一般场地应从经济节约的原则出发采取普通照明方式,即采取庭园节能灯、草坪灯的方式;照明灯的造型要求与园林景观相谐调,既实用又美观。
2、泛光照明与勾勒线光源照明:
由于夜间景观构成的要求,必须突出公园主体建筑或主题景观,因此这类建筑或景观的夜间照明应采用泛灯照明与勾勒轮廓的线光源照明,泛光照明色彩不宜多,二、三种即可。
5.7给水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图纸及文字资料;
(2)给水排水专业的有关规范及规定;
(3)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及规定。
2、设计范围
设计红线范围内的给水排水设计。
3、设计原则
配合园林设计专业及建筑专业在充分领会总体设计师的构思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的规范及规定,精心构思,恰如其分地将总设计师的意境表达出来,解决整个区域的雨水排放,绿化浇灌,建筑物的给水排水、排污及水景、水体的设计。
整个设计以可持续环保观念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营建宜人的环境,在整个区域的给水排水设计中充分体现节水,节能的观念,既体现适度超前,又利于实施操作。
4、给水设计
整个区域的水体景观,绿化浇灌采用自然水体中的水为水源;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洗涤用水及消防、厕所的冲洗用水水源,以及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景观用水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为水源。
供水管网采用枝状供水管网,在保证给水效果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
管道走向及管径采用优化设计的办法,做到合理、简捷。
供水管采用非金属管道,如PE给水管或UPVC给水管等,以顺应节能、环保的要求。
绿地浇灌根据绿地性质及绿化苗木配置具体情况采用自动喷灌与人工浇灌相结合的方式。
5、排水设计
(1)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区域内污染源为生活污水。
(2)雨水排放:
区域内雨水排放根据地形分若干系统,绿地雨水主要通过地形整理,暴雨时绿地雨水汇集到道路上,通过道路的雨水口收集后有组织排放。
硬地铺装及道路雨水通过集水沟或雨水口收集后,通过雨水管道最终排入河道内。
建筑物屋面雨水排放纳入景区的雨水管网内。
(3)污水排放:
粪便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
生活污水经收集汇总后排入景区周围市政道路内的市政污水管网内。
建筑物室内污水管道采用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化 公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