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联考江苏省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2682840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7.56KB
省级联考江苏省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省级联考江苏省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联考江苏省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联考江苏省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语文I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人们体味它的诗情,赞叹它的语言,领受它的韵律,欣赏它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轻俏婉转匀称漂亮含蓄蕴藉雅致妙曼
B.含蓄蕴藉轻俏婉转匀称漂亮雅致妙曼
C.含蓄蕴藉雅致妙曼轻俏婉转匀称漂亮
D.轻俏婉转雅致妙曼含蓄蕴藉匀称漂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含蓄蕴藉”,指言语、文字、情感等委婉、含蓄而不显露;“雅致妙曼”,柔美而不落俗套;“轻俏婉转”,轻灵而优美,委婉而动听;“匀称漂亮”,均匀,比例和谐而动人。
第一处是形容“诗情”,应使用“含蓄蕴藉”;第二处形容“语言”,应使用“雅致妙曼”;第三处形容“韵律”,应使用“轻俏婉转”;第四处形容“形式”,应使用“匀称漂亮”。
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是()
①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②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③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④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解读对联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然后回顾屈原的有关知识,如字、号、事迹、精神等,再结合对联内容进行辨析。
①③都与屈原有关,“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天问”“九章”“离骚”都是屈原的作品,“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楚”是屈原的国家,“爱国忠君”是屈原的精神。
②“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由“集群圣之大成”和“立万世之师表”可知说的是孔子;④“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由“花径”“群鸥”可知是杜甫,“花径”化用杜甫《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一句,而“群鸥”则化用“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句。
故选A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
做一个思想者,,。
,,,。
①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
②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
③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
④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
⑤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
⑥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
A.②①⑥⑤③④
B.②①⑤⑥④③
C.⑥⑤④③②①
D.⑥⑤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就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考生要结合所给语境确定语段的中心话题,再根据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
语段前面说“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而第一处说“做一个思想者”,相对于前面的“置身于……之外”,那么后面应是说“参与其中”,这就确定第
(2)句,排除CD两项;第(6)句中的“他”是代词,那么前面应该出现代指的对象,应该是第(5)句中的“每一个个体”,故(5)应放在(6)前;再看(3)和(4),(3)是“占有的途径”,应放在后面,排除A项,故选B项。
4.下列与《菜根谭》中这段话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
如韩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见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富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
康节云:
“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
”旨哉言乎!
A.弓满则断,过犹不及
B.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C.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D.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段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与《菜根谭》中这段话观点不一致的一项”,然后分析《菜根谭》中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其观点,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不一致的一项。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菜根谭》中这段话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四个选项的意思。
《菜根谭》中这段话应是说强调“度”,凡事都有个度,做事不拘泥,不偏激,寻求适度,遵循平衡法则,避免两个极端,天地万物就可以各得其所。
ABC三项与之一致,D项不一致。
故选D项。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记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
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
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
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
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
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
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
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
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
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
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
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五鼎不为属厌厌:
厌恶
B.歌舞靡曼不为淫淫:
过分
C.适吾情则游游:
游玩
D.目不耽佳冶之容耽:
沉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
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陶朱猗顿:
“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
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甲午:
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2)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3)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8.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
请根据文本作答。
【答案】5.A6.D
7.
(1)我已经为他的这座小书斋题了名,而王元实又请(我)为此作记。
(2)于是我们的内心丰裕了而物质从而也就丰裕了,这大概就是(王元实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3)如此一来,即使是游遍广大无边的原野,登上高大广阔的山丘,(我也)会觉得无处容身,又怎么能称之为“丰裕”呢?
8.一般人追求的“裕”在于物,即物质名利的充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在于内心,即内心情感的丰裕;一般人追求的物之“裕”没有止境,被“裕”左右,而王元实追求的“裕”依从内心的需求,悠游于“物裕”之外。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万钟五鼎不为属厌”中“厌”如解释为“厌恶”,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段话是说“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厌”意思是“满足”。
故选A项。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D项,“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错误,应该是“汉武帝首创年号”。
故选D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既”,已经;“为”后省略代词“之”,“为”,替;“铭”,名词做动词,题铭;“记”,作记;“焉”,语气词。
第二句,“裕”,丰裕;“以”,连词,相当于“而”;“其”,语气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
第三句中,“若是”,像这样;“虽”,即使;“履”,游遍;“汗漫之野”,广大无边的原野;“穹窿之丘”,高大广阔的山丘;“所容其身”,所字结构,容身之地;“可……乎”,表反问,怎么能……呢。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语气,如本题“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
请根据文本作答”,然后考生要先找到文中一般人追求的“裕”,再找出王元实追求的“裕”,如“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
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而王子则不然。
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理解这些内容的意思,再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会稽人王元实在他的居所一旁新建了一座小书斋,为它取名叫裕轩。
我已经为他的这座小书斋题了名,而王元实又请(我)为此作记。
所谓的裕,说的是宽广的意思。
如今王元实的这座小书斋,大小不满一丈见方,高度不超过一仞(七尺),院子(小得)不能容下两手合围那么粗的一棵树,小路(小得)不能通过一匹马的脚。
院子里显得很是稠密,门户狭窄逼仄,看不到一丝空隙,却称之为“裕”,可以吗?
一般人所认为的丰裕在于看得见的物,而王元实先生所认为的“丰裕”(却是)在心里;一般人都以我们拥有充足的物质为丰裕、充裕,王元实先生(却只知道自己内心的)丰裕、充裕而不知道看得见的物质的丰裕不丰裕。
于是我们的内心丰裕了而物质从而也就丰裕了,这大概就是(王元实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一般人的忧虑忧愁都集中在感情情绪上,喜好快乐也都受到内心的牵动。
我要想物质生活富裕,当年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时炫耀的珊瑚树也不算多,西蜀之地盛产铜矿的铜山也不算富饶,陶朱公和猗顿积聚的财富也不算丰厚;我要想地位尊贵,通侯(彻侯)和州郡的长官也不算尊贵,士大夫所乘用的大车和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也不算荣耀,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我要想享受娱乐,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也不算奢侈,歌舞华美也不算过分,到处狩猎也不算广泛无度,珍奇的鸟类和供玩赏的珍品充满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也不算奢侈华丽。
那么(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来求取这些,(如果)有什么得不到,就会食不甘味、寝卧难安。
如此一来,即使是游遍广大无边的原野,登上高大广阔的山丘,(我也)会觉得无处容身,又怎么能称之为“丰裕”呢?
而王元实先生却不是这样的,吃一盂饭就饱了,喝酒就醉了,不要求太多的饮食,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夏天铺一床细葛布的席子就觉得很凉爽,冬天盖一件皮衣就觉得很暖和,不要求太多的衣服,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朗诵一下我喜欢的诗歌,朗读一下我喜欢的书籍,心情舒适的时候就外出游玩,玩够了就停下来休息,累了就躺下来睡觉,不要求太多的游乐和珍物玩赏,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脚步不踏入诉讼的厅堂,耳朵不听取市集上的闲言,眼睛不沉溺于(美女)娇美妖冶的容颜,嘴中不谈论国家政事的是非,也不要求称为道德高尚的人,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
一张床很小,(但是)除了能容身之外我不再需要别的;一间房子很小,除了能遮蔽风雨之外不是我担忧的事;家里的仆役愚钝,子侄后辈们痴傻,除了能够供差遣使唤之外不是我所要求的,既然这样,那么怎么不能够感到“丰裕”呢?
甲午年,我为躲避祸患迁居到越地,主人王氏,了解王元实先生得为人,与他交往而关系友善,于是我为此写下了这篇记。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①
高适
践更②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③。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④。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秋,哥舒翰时任陇右节度使。
白少府,名不详。
②践更:
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穷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
此指服役的士卒。
③青袍:
指县尉之服。
④太白:
星名。
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大规模用兵的吉兆。
9.简要分析“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0.“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9.这两句点明友人此行的行程之紧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不但表明友人离别的匆忙,也表明行者征人赶路的急迫,暗示前方军情之紧急以及形势之逼人;这两句概括精炼,用词简洁,舍弃行军途中的一切耳闻目见,表现行人征夫一心一意奔赴边塞以求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开篇点题,点出“送别”之意。
10.①设问,先以“谁断单于臂”之反诘顿起,再以“今年太白高”作答,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表达唐军必胜的信念。
②用典,“断单于臂”语出《史记•大宛列传》中“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预言友人此行必能建功立业,借以表达诗人立功边陲的愿望。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歌首联或首句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然后看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情感,营造什么氛围,有没有点题,与下文有何关系。
一般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
内容方面,地点,时间,事件,暗示社会环境,主人公的活动背景,人物穿着,历史现象;结构方面,总领全诗,为下文做铺垫(蓄势、议论、抒情),引出下文,点题;艺术效果,衬托,以乐写哀,渲染,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首联“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意思是“白少府带领戍卒将去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作为远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紧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以士卒五更即出发而登陇山,道出军情之急,用一“登”字、“指”字,既示征途渺远,又显疾进之态,这位即将与诗人离别的远行者,与诗人分手之后,到天快亮、东方欲晓之时就要赶到陇山,攀援登临其山岗之上,而此行要到的地点则是处在遥远的西北边塞的临洮。
这样开头,不但表明友人离别的匆忙,同时也表明行者征人赶路的急迫。
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马迅急,可见前方军情紧急,形势逼人。
“远别”点出诗歌标题中的“送”字,开篇点题。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看使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意思是“谁能砍断匈奴单于的臂膀?
今年的太白星高悬,必有敌人进犯边境,杀敌报国,正等待英武的军人和将士”,然后从设问和用典的角度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淇水汤汤,___________。
(《诗经·氓》)
(5)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7)察己可以知人,____________。
(《吕氏春秋》)
(8)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
(《论语》)
【答案】
(1).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
(2)沧海月明珠有泪(3).(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4)渐车帷裳(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6)欲辨已忘言(7).(7)察古可以知今(8).(8)文质彬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翼、垂、沧海、昭、渐、帷裳、鉴、辨、察、彬彬。
【点睛】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
谢素军
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
师傅,怎么不开车呢?
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
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
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
为什么?
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
80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
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
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
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
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
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
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
而那些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
送的次数多了,所有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
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的班次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
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
但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
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
人走了,但信还在。
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
我想问,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级 联考 江苏省 届高三 第一次 全国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