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docx
- 文档编号:12675338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92KB
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
(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
(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4)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赏析。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典型的对比写法。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
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
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
(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
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让人产生的联想:
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
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1)B
(2)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解析】【分析】
(1)本诗写于杜甫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以舟为家,四处漂泊之际,表现了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愁绪。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表现了诗人因不堪回首的往事黯然神伤的心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出了李白在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心更加烦忧苦闷的心境。
二者心情最接近。
而A项表达的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的豪情,C项是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D项抒发苏轼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故选B。
(2)“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表面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故答案为:
⑴B;
⑵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一定结合主题“酒”分析即可读出答案;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示例: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
(1)此题一定要把仙境般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如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二问,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要抓住“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等句分析。
故答案为:
⑴示例: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
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
(1)这句诗的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后两句的意思是: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⑴(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⑵“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
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注意语言的表达。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人写作的背景,注意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和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元】马致远 【元】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燕舞,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
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
花瓣飞舞,指落花。
(1)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
“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
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
这样的画面很美:
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
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而白朴的小令中,直接描写“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故答案为: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
答题时应注意,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
第二首小令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
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
其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
(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
答题时应注意,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白朴的小令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7.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明月;地点转换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分析】
(1)第一首诗结合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的理解可填写第一空。
第二首诗中: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地点的转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即可。
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
⑴明月;地点转换
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注意内容是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写出连续两句。
8.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潮平两岸阔
(2)颈联:
喜悦、高兴。
尾联:
淡淡的乡思愁绪。
(3)D
(4)“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提取“潮平两岸阔”作为答案。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
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所以可答:
淡淡的乡思愁绪。
(3)“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
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并没有“将回到家乡”的意思。
故选D。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
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
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
“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
“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
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
海日:
光明、残夜:
黑暗、江春:
新、旧年:
旧。
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故答案为:
⑴潮平两岸阔;
⑵颈联:
喜悦、高兴。
尾联:
淡淡的乡思愁绪;
⑶D;
⑷“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
(“?
”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
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
A. 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 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 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 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答案】
(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解析】【分析】
(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首诗第一节写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从“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可以看出这一节描绘的画面是:
天上美丽街市图。
第三节诗,诗人想象天河不甚宽广,牛郎能够骑着牛儿自由地来来回回和织女相会,因此这一节诗描绘的画面是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第四节诗写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闪”形容的明星,“点”形容的是街灯,“明星”会闪闪发光,但“街灯”需要点才能发光。
因此不能互换。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由的、理想的社会,那里的每一样东西都那么美,那里的人是多么的自由,作者遣词造句的时候要符合整首诗所创设的意境,因此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这首诗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天上怎么会有街市,作者必须引导读者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因此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50 部编版 小学语文 诗歌 鉴赏 专题 练习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