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9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docx
- 文档编号:12669282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5.60KB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9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docx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9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9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9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共计9课时)二次备课
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
教材第39页——第56页。
教材分析:
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
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其中《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
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急促、报警、盗窃、然而、面临、颗粒、来源、退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说明性的文章在三、四年级时已接触了一些,这次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
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同时,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措施:
1.要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说明性的文章书籍;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9课时
9鲸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第43页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地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指导学生自己理解,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同时增加小练笔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感悟。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鲸”等字,正确书写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电视和相关书籍,对鲸鱼有所了解,同时鲸鱼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动物,这对学习本课会有所帮助。
可将学生及老师所搜集的资料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穿插运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
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以往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
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可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字词,读熟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说明方法来说明。
第一课时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
──对,就是鲸。
(板书课题)
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师: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
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
你们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
(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资料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这样才能使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
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
滤肺(最后一笔是竖)“肺”字右边不是“市”;哺乳一词的读音。
倾斜一词的读音。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
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
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
生存的年限。
放到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效果更佳。
【设计意图】进入第三学段,学生应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此处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检查。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
鲸的体形大
第二自然段:
鲸的进化过程
第三自然段:
鲸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
鲸的食物
第五自然段:
鲸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
鲸的睡觉生活习性
第七自然段:
鲸的特征
总的概括来说是从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几个方面写的。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动物?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它的了解,到底能不能把鲸叫做“鲸鱼”?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学生总结,其他同学补充今天所学)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检测题:
一、我能快速准确地的在字典里查出带点汉字。
带点的字
部首
还有几画
音序
音节
肺部
矮小
二、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因为他们,。
三、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在下面划上——,并说一说为什么。
1.鲨鱼带鱼鲸鱼梭鱼
2.齿鲸幼鲸须鲸虎鲸
四、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
( )鲸很大、很重
( )鲸用肺呼吸
( )鲸是胎生的
( )鲸有鳍
( )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
(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第二课时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板书:
(1)大
(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二、讲读课文
1.读一读,填一填:
请你快速默读第一段,划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的填空练习:
(1)投影出示: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万公斤,最小的也有()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公斤重的鲸,有()米长,舌头就有()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米长,()公斤重,一天能长()公斤到()公斤。
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补充归纳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鲸与象重量比较图、鲸与小汽车的长度比较图、人围在桌子坐在鲸嘴里的图,通过图片和对比让学生分别感受到鲸的重、长和宽。
(2)读一读填后的句子,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后体会出:
“列举数字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鲸的体重、身长、幼鲸的生长之快和鲸的寿命。
“比较说明”,以熟悉的事物比不熟悉的事物,以象作比较,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形体之大。
“举例说明”,用“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的事例,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鲸整个形体之大。
以虎鲸为例,说明鲸的食量之大、捕食凶猛的特点。
以须鲸为例,说明鲸的生长之快。
总之,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就会使读者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指名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鲸的大。
2.听一听,说一说:
教师把自己当作鲸,转述第二段的内容(介绍鲸的进化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鲸的进化过程。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那什么叫哺乳动物动物呢?
怎样与鱼类区分呢?
看看从课文能不能找到答案。
3.比一比,写一写:
指名读4、5段,其他学生找出描写须经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种类
有无牙齿
食物
呼吸
须鲸
齿鲸
4.画一画,说一说:
指名读第6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鲸睡觉的样子,然后根据脑中的形象把他们睡觉的样子用简笔画画下来。
(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
)
教师出示鲸睡觉的图片,引出鲸的团结和警惕性高。
同时让学生学习鲸的团结精神和要保护鲸的精神。
接着学习鲸鱼的成长特征。
教师补充归纳哺乳动物特点是胎生的,幼时靠吃母奶长大,用肺呼吸。
而鱼类是卵生动物,用鳃呼吸。
再让学生举出几个哺乳动物的例子认识哺乳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在教师以扶带放的教学辅导下,让学生在主动中完成对课文信息的掌握。
四、小结
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
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
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检测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 )公斤重的鲸,约有( )米长,一条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长须鲸一顿就可以吃()多公斤。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
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不是鱼,而是()。
因为,鲸的祖先因环境变化而由()移向(),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和()渐渐变成了鳍,()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跟牛羊一样用()呼吸。
鲸呼气时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鲸跟牛羊一样,是胎生的,幼鲸靠吃()长大。
上面两段话采用()、()和()说明方法写的。
写出了鲸的()、()、()和()等特点。
板书设计:
形体:
大重长
进化:
陆地浅海海洋
鲸分类:
须鲸齿鲸
捕食呼吸
生活习性
睡觉生长
10*松鼠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第46页。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的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相关知识。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探究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
说明角度:
《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表达方法:
《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
语言风格:
《鲸》语言精炼平实;《松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学情分析:
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小动物,而松鼠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
首先它的外形,非常惹人喜爱,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将小松鼠的特点写得很传神,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容易。
但是,和《鲸》进行比较阅读,可能会有些难度,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辩中激活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数: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为以后教学环节作铺垫。
1.播放配乐大森林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学们,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片大森林,它很宁静,不过似乎少了点生机,怎样才能使这树林充满生机呢?
学生充分想象
2.同学们设想得很好。
树林是动物的乐园,提到动物,我们来欣赏一段卡通画。
【设计意图】播放卡通动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有你喜欢的动物吗?
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还不在这里,它是谁呢?
我们就请它闪亮登场吧!
4.屏幕显示课题,配以松鼠图片,揭示主题。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松鼠的特点吗?
我们的课本里又说到了松鼠什么特点呢?
请打开书。
解题
布丰,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长。
著有《自然史》36卷。
关于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
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目的。
如果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是政治思想战线的匕首和投枪,那么科学小品就是文艺性的说明文,是科学普及宣传中的轻骑兵。
一般说明文字,总是有些枯燥的,科学小品正是避开了这个短处:
它短小精练,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溶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创设情境入手,循序渐进导入课题,并结合直观手段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疏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字词教学
驯良xùn 乖巧guāi 矫健jiǎo 帽缨yīng 前爪zhuǎ 榛子zhēn 榉实jǔ 栎树lì 蛰伏zhé 苔藓táixiǎn
1.指名朗读课文各自然段。
对于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帮他们指正的地方。
对于课文内容你有什么要问的?
有什么是想要知道的?
2.自主质疑,互助解疑,培养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学生交流
3.我们来个课堂测试,看谁能过关,好吧?
4.屏幕显示测试题:
词语释义;用上面的两个、三个词组成一句或几句话。
5.播放有关松鼠一段影片,通过直观影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了解。
三、学习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
提问:
课文哪一句话总说松鼠的特征?
下面几段是怎样分别说明的?
本文的第一句话自成一段,说明了松鼠总的特征:
漂亮、驯良、乖巧。
下面几段内容分别从这三方面介绍松鼠。
第2段主要介绍松鼠美丽而讨人喜欢的外表。
第3段侧重介绍松鼠驯良的习性,从它的生活环境,与人的关系来说明。
第4、5段从松鼠警觉、敏捷的行为特点和造窝本领等方面来写它乖巧的性格。
总之,本文第一段概括特征,后几段具体说明,前后呼应,结构比较严谨。
说明文讲究清晰的条理性,既要说明,就不能含糊。
本文是说明一个小动物的特征,既无空间位置,又不涉及时间先后,所以作者第一段先总领全文,下文再分别说明。
1.第2段是怎样说明松鼠的外形特征的?
这一段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几个方面来写外形的漂亮。
分别用了“清秀”(面容)、“闪闪有光”(眼睛)、“矫健”(身体)、“轻快”(四肢)、“敏捷、机警”(分别写动作和精神)等形容词加以描绘。
特别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让整个“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最后写吃食的姿势,“最不像四足兽”,“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写得活灵活现,扣住了总写中的“讨人喜欢”四字。
生动而富有条理。
2.第3段是怎样介绍松鼠驯良的习性的?
第3段从松鼠的生活环境、捕食特点以及与人的关系等来说明松鼠是一种和顺善良的小动物。
它们“经常在高处活动”,“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它们“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以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为食。
3.课文是怎样说明松鼠乖巧的性格的?
第4段抓住松鼠的行为特点来准确说明它的乖巧,机灵。
作者这样写松鼠的机警: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稍微”,“一下”写触动之轻,反衬了松鼠警觉之灵。
“跑”、“躲”“逃”几个动词则写出这个小动物的灵敏。
松鼠的动作轻快、敏捷,它“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爬上去了。
”作者还写了松鼠的一些趣事,如过水的时候,用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又如被惹恼了,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第5段虽然说明的是松鼠搭窝的本领,但仍然是要说明这小动物乖巧的特征。
作者不仅细致地说明了松鼠搭窝的全过程:
先把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编扎干苔藓,把它挤紧,踏平;而且具体说明了松鼠窝的特征:
窝口朝上,既端正,又狭窄,上有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
这独出新裁的设计,精心的施工,透着松鼠的灵气,表现了它乖巧的特点。
4.第6段为课文第三部分,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其用途。
1.同学们再把课文自读一遍,然后讨论:
刚才影片中的内容与课文内容有何相同与不同?
能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来读一读吗?
你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觉的感司力、朗读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对松鼠有了一定了解就以松鼠的形象设计一套邮票。
同学们将分组准图示的画片帖在黑板上,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设计的邮票的名称。
3.让学生动手,分组设计邮票,在协作中完成对课文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
现在知道书上是怎样概括松鼠特征的吗?
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
四、学习、品味课文语言
1.通过邮票的展示,可见大家课前参预习准备很充分,老师还要求同学们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不知道准备得怎么样了?
不错!
做为奖赏老师请你们听一个故事。
(放录音故事,培养学生集中听的注意力。
)
2.同学们查的资料和听的帮事与课文一样,都与松鼠有关,但又学完全相同。
首先,我们的课文一样,都与松鼠有什么不同?
课文重在介绍松鼠的特点,属说明文。
像课文这样的文章叫做“科学小品”,它的特点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已经概括起来了。
(屏幕显示,科学小品的特点。
)
3.我们知道了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是既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又体现出生动性文艺性,大家能不能从课文中举出一些具体的句子来验证一下呢?
学生谈及课文具体语言的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学生查找收集的资料组织教学,引发思考,培养其广泛学习的兴趣、习惯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再以理论为指导对文句作分析品味,不失为训练语感的一种好方法。
五、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
1.大家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或由课文联想到什么?
松鼠不是肉食动物,它为什么逮鸟雀?
结合学生答案,引出:
这可真是个难题,把我们都难住了。
这样吧,这一题作为作业,大家课后完成,可以向自然老师请教,也可以上网查资料。
再谈谈由课文产生的联想吧!
2.课文上说松鼠的皮可以做皮衣,肉可以吃,我觉得太残酷了,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
【设计意图】适当引导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3.假定电视台要录制一期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节目,要到你们班来采访,我们推荐一位主持人吧!
一生被推荐上。
(将书卷起递过去)这就是话筒,我们看你的即兴采访。
4.主持人采访学生,谈动物保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体现联系生活跳出课本的教学意图,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
总结课文
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了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1.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来说明松鼠的特点的。
课文第1段总说松鼠的三个特点,归结为“很讨人喜欢”。
下面几段依次分说它的三个特点,再补充介绍它的实用价值,说明它不但“讨人喜欢”,而且“很有用”。
这样写,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以使读者对松鼠这种小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
在具体说明时,又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采用了其他一些说明顺序。
如第1段介绍松鼠的三个特点,是从外表(外形漂亮)到内部(习性驯良乖巧),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间,又是由主(主要特点)到次(次要特点),第5段介绍松鼠搭窝,则是按照时间为顺序。
可见,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的目的。
2.体会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的特点。
作者在细致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松鼠的特性。
例如,写松鼠外形的漂亮,用“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上”“美丽的尾巴”等词来描写;写松鼠驯良、乖巧的性格,用“驯良”“乖巧”“机警”“警觉”等词来形容。
又如,用“歇凉”“练跑”“玩耍”“躲”等写松鼠的活动,用“搬”“放”“编扎”“挤”“踏”等来表示复杂动作的词来描述松鼠的精明能干,用“又干净又暖和”的窝址和“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等语句写松鼠的生活和居住情况,用“不敢下水”“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等来描写松鼠的心理和语言。
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对它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增强说明效果。
3.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次 备课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共计 课时 舍人 街道办事处 第二 实验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