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x
- 文档编号:12669041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9.34KB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x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六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
选B。
2040年郊区人口比例开始超过了乡村人口比例,在同一个区域内此时期人口具体数量也是郊区人口数超过了乡村人口数。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
选A。
根据图中乡村人口比例及变化,即可判断出相应城市化水平及变化。
201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50%,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30年达到65%左右。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3~6题。
3.上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区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解析:
选A。
看到农业人口大约250万,占了总人口2500万的10%,于是错选C项。
该地区城市人口占90%左右,说明城市化程度很高。
但在这类国家由于出现逆城市化,很多城市人口到郊区居住,所以虽然农业人口占10%,但在郊区居住的应不止10%。
4.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解析:
选C。
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达90%,只有英国能达到。
5.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解析:
选B。
考题问的是造成该国城市化水平极高的根本原因,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6.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选C。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绿化面积减少等。
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分析回答7~8题。
7.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
A.英国、中国、日本、美国 B.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C.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D.中国、美国、英国、日本
8.英国城市化过程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现在( )
A.1800~1850 B.1850~1890
C.1890~1920 D.1970~1995
解析:
题目中涉及四个国家。
其中英国城市化最早、且城市化水平最高,而中国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最低,所以第7题应选B。
英国城市化最快时期即是图甲中曲线最陡的那一段。
答案:
7.B 8.B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绿色农业的开发相结合。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
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C.综合农业开发区 D.城市绿化带
10.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加快非城市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B.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C.使交通更加便捷
D.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
解析:
城市化是由非农产业在某地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由此可知,城市化地区为非农产业,非城市化地区则应以农业为主。
上海浦东新区中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综合农业开发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海浦东新区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城市化地区过于集中而产生严重的城市化问题,改善和美化城市的环境。
答案:
9.C 10.B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曲线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解析:
城市化进程中,会使路面硬化,使得下渗减少,一旦降水,会使地面的地表径流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从而使流量加大且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长此以往,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给,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答案:
11.C 12.D
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
“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申奥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
根据城市发展,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4500千米共300条的城市轻轨铁路。
据此回答13~15题。
1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
①环境污染 ②绿地面积少 ③交通拥挤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差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选B。
城市化过程主要问题包括试题全部的问题,但是试题材料中主要是着重于大气问题(环境污染)、植树发展“绿色奥运”(绿地面积减少)和发展轻轨(交通问题),而其他没有涉及。
14.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时多雨天,少晴天
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
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与生活、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解析:
选D。
“碧水蓝天”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问题,因此主要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进行分析即可。
15.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
A.改善城市的景观
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解析:
选C。
修建城市轻轨铁路主要的动力以电力为主,电力是高效清洁能源,因此可以减少石油使用产生的废气,从而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综合题
16.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亿人
农村人
口/亿人
城市人口
比重(%)
城市人
口/亿人
农村人
口/亿人
城市人口
比重(%)
1920
1.1
5.6
16.4
1.5
10.7
12.3
1940
3.6
4.8
42.9
1.6
13.6
10.5
1960
4.8
6.1
44.0
3.6
15.6
18.8
1980
7.9
4.4
64.2
6.2
25.9
19.3
2000
11.1
4.4
71.6
20.0
24.4
4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_______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表中两类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时间上的变化,找出规律。
答案:
(1)如图。
(2)晚 低 (3)逆城市化 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7.(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甲、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
(1)从图甲可以读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从图乙中可以读出不同等级的城市数量以及变化特点。
(2)该题属于开放式试题。
合理与否均可,但理由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
合理。
理由:
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
不合理。
理由: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8.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E、F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
(2)图1中E→F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4)图2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图1中左、右两幅图的比较分析体现了图图转换能力,对比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E→F阶段略有下降,与a曲线相符,这表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图2是三角形坐标图,根据A、B两类国家就业人数在农业、服务业、工业中所占比例,可知A为发达国家,同时综合分析各点的三个坐标可以得出两类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a
(2)逆城市化 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A
(4)发达国家人口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 发展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