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docx
- 文档编号:12664710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90KB
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docx
《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
篇一:
打造最佳生态人居环境的思考
打造最佳生态人居环境的思考
长宁县规划和建设局梁胜
所谓生态人居环境,就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来规划和组织城市、城区和居住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以达到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人居空间。
生态人居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两类,通过人工方法对这两类环境的加工、改造和建设,使之达到一定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长宁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名城,有着自己独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文化蕴涵,县城建设特别是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方面应该朝着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和谐方向发展。
一、基本概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全县辐员面积1007.2平方公里,辖8乡10镇。
有汉、苗、彝等9个民族,总人口43万人。
县城建成区面积
5.26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3万多人。
长宁建城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长宁县地理位置优越,宜宾至长宁、长宁至江安的公路是目前四川最好的橡胶沥青旅游公路,北距宜宾机场50公里,东临长江“黄金”水道,西有沙河火车站,拥有健全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境内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和资源,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
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达19种。
其中:
盐储量100亿吨以上,有第二“盐都”之称;天燃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有竹类427种,竹林面积4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年产楠竹100多万根,杂竹20万吨;盛产竹笋、竹荪等农产品;20xx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
县境内的蜀南竹海是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
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世界罕见、国内唯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双十佳”。
梅硐镇竹石林旅游区和佛来山旅游区为国家aa级旅游区。
世纪竹园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的竹类系统生态园。
长宁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6—18℃;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无霜期长。
至20xx年底,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5.1%,绿化覆盖率40.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8平方米。
在县城园林绿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区环境质量大大改善,全县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长宁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电气化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殊荣。
二、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中提出“住有所居”的目标,这为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指明了方向。
长宁县城要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名城,就务必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发展,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并以园林城市的建设为切入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我县作为旅游大县,县城的建设目标是
要形成蜀南竹海的又一中心景点,让游客“可进入、可停留、可观赏、可回味”,这就要求我们在打造人居环境方面不仅仅停留在建设面的层次上,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不仅要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要形成深厚的人文观念,舒适的人居环境。
我们要时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整个县城建设的理念中,突出建设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是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长宁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中国旅游四十佳的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就位于长宁境内,如何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与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效益呢?
从城市建设方面来说,需要我们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克服以牺牲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紧紧围绕生态园林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水平,赋予城市更多的生机和美感,营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资和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吸引企业“安家落户”和外来人口到长宁定(为什么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重在制度建设)居。
同时,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过程也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
《老子》云:
“安其居,乐其业”,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
随着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温饱需求上升到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追求优美舒适的生态城市环境。
目前联合国提出的标准是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为最佳人居环境,住宅小区的气环境,室外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室内达到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声环境,室外白天噪声小于50分贝,夜晚小于40分贝;室内白天噪声小于35分贝,夜晚小
于30分贝;热环境,冬季室内要求20℃~24℃,夏季室内要求22℃~27℃等等;从而使人居环境更适合居民生活、工作、娱乐、休息等的需要。
另有资料研究表明:
城市的绿色空间最低标准不少于三分之一,才能达到生态平衡,才能满足城市人民群众游憩空间的需要。
县城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人们的调控和建设才能使其成为宜人的、优美的、舒适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居环境,特别是它的高层次——县城环境,是大自然控制下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局部,自然环境的一切构成因素都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环境。
县城是人口集中、生产活动频繁、对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
县城扩展过程中原来环境的自然地貌、植被、动物被密集的建筑群、光秃的道路、拥挤的车流人流所代替;县城的污水、垃圾、废气等也无法在县城生态系统内自己稀释、净化。
只能而且必须经过人工措施加以处理。
因此,我们在县城建设方面应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需求,牢固树立“生态功能是绿化的第一功能”的思想,提倡设计生态化,不仅要注意绿化的美观化,更要从实际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打造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的途径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
以住宅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加强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打造长宁县绿色生态家园,建造舒适、优雅、美观的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长宁县现有的优质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把居住环境的改善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营造人口规模适度、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意识普及、创建布局合理,绿化高、舒适度较好、城乡生态功能显著的最佳绿色生态人居环境。
规划原则:
坚持“适居性”和“城乡一体化”的原则。
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前提必须要以“适居性”、“城乡一体化”为宗旨,对居住区合理布局和整体规划,建设环境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人类住区,且要注重城乡之间的一体化。
一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设计的原则:
主要应着重三个方面,即建筑特色、环境特色、人文特色等。
二是强调多样性原则:
不仅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应保护社会组织结构和阶级层次的多样性,在人的经济组织活动中体现产业、聚落和建筑产品等各个方面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特征。
在整个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上达到完美的和谐。
(二)科学规划,构建新的城市生态结构。
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要突出绿色生态和科学规划的意识和理念。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一廊道、二环、三翼、五山片区布局,构建新的城市生态结构。
一廊道:
以长宁河岸滨水景观轴为基础向上至三里半片区,与竹海外围景区相接,向下至宋家坝以下,构成蓝色与绿色交融的旅游景观带,长达6km宽200-300m的系列绿色景观轴线。
二环:
以竹都大道——洗脚凼——桥东部工业区中心——鲤鱼湾大桥——碧玉溪——竹海广场作为内环,以道路景观、文化景观为主,为旧城区服务,两侧留出较宽绿化带。
五山片区:
大山坡与霹雳山、大石包、营盘山、凤凰山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片区山体永久保留。
(三)构架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
篇二:
人居环境得改善美丽乡镇醉人心
人居环境得改善美丽a醉人心
今年以来,a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干实事聚人心,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目标,通过实施“净化、硬化、亮化”三大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如今,文明富裕美丽新上关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
“净化工程”打造清洁美丽家园
每天早晨,清洁工都会按时来把街道的垃圾清运干净。
说起环境改善,a村村民刘祥君说,“我家旁边就是集贸市场,以前每天卖菜的人扔的垃圾到处都是,臭不可闻。
现在乡上雇佣了保洁员,每天有专人来清理,把垃圾集中起来拉到新建的垃圾填埋场,街道路面干净多了,住着也舒心。
”街道两边乱搭乱建没有了,路边乱堆乱弃的垃圾不见了,这些变化都是该乡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以来老百姓们的切身感受。
20xx年,a乡以加快乡域经济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特色乡镇建设,逐步向“小康和谐、生态魅力”a迈进目标。
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力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根据村级大小,按实际情况,统一配备垃圾中转箱、环卫小推车,将垃圾集中处理到新建垃圾填埋场,实现村村都有垃圾屋,村村都有保洁员,有效地杜绝了垃圾二次落地。
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协助指导各村做
好环境卫生工作,积极建立督导、保洁、包户三支队伍,不断强化工作力量,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督导机制,通过定人、定任务,配备责任心强、素质好的保洁员组成保洁队伍,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任务,夯实环境卫生工作的基层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全力营造清新、整洁、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村村硬化路”化解群众出行难
“以前村上道路坑洼泥泞不堪,出行困难,年纪大点的就只能守在家里种几亩地,村里的孩子也娶不上媳妇,都嫌我们这边远,道路不通,年轻点出远门打工,一年到头难回几次家。
现在村上道路都硬化了,进城也就二十来分钟。
20xx年在乡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磨坪至碾子沟11.5公里通村道路硬化,一切都方便了,以后在也不用走泥路了,言语间磨坪村村民苟明勤上流露出对新生活的无限喜悦和憧憬。
“点亮a”照亮群众幸福路
随着夜幕降临,路灯如约而至。
一盏、两盏、三盏……a乡街道上的路灯被渐渐点亮。
路灯下,一些村民拉家常、散步、玩耍……好不热闹。
“路灯亮了,晚上我们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也能出来溜溜弯了。
”a村村民张维军满意地说道,“尤其那些学校下晚自习回家的学生娃,现在晚上回家也安全多了。
”
整齐划一、气势恢宏的徽派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现代化太阳能路灯、自来水、沼气池、“户户通”电视……这
就是上关如今的新农村景象,这里村风良好,邻里和睦,群众的生活环境越发宜居、秀美、和谐。
篇三:
现代人居环境
现代人居环境,绿色和森林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城市森林就是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未来。
打造森林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始终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绿”和“水”文章,着力打造城乡园林绿化系统,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打造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绿城文明建设,不仅做到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还做到人类、自然、城市的相互和谐。
南宁市武鸣县濑琶村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马山县形成了以生态建设带动扶贫开发的“弄拉模式”南宁凭借着“中国绿城”的美名开始名扬海内外。
而今,南宁正在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做大“绿”的文章,努力将中国绿城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水城初见成效
20xx年以来,南宁市掀起了一场“中国水城”建设攻坚战,相继启动一批“水城”建设项目,不但要给世人展示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还要把18条河打造成为“舞动的城市飘带”,实现南宁生态环保和谐家园的目标,而使南宁清得更透彻、绿得更深远。
按照规划,南宁市将通过三期工程至2020年建成“中国水城”,着力改造连通城市核心区域的内河水系,建设“百湖之城”,旨在构建“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现代亲水城市。
如今,民歌湖—竹排江、明月湖(心圩江)、相思湖、青秀湖四大河湖主题公园基本建成。
“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观已初具雏形。
生态宜居文明洁美
南宁市坚持生态立市,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
南宁市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南宁建设,发展绿色,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之城凸显。
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极大提高了南宁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由此带来城市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城市魅力更加彰显,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色经济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南宁市把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绿色生态产业带动、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和产业链,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绿色农业经济全面推进。
近年来,以发展绿色农业、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重点建设了一批无公害与绿色食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畜禽生态养殖场,打造了一批生态绿色农产品品牌。
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形成了甘蔗—制糖—制浆—造纸生态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煤电铝及铝深加工循环产业链、茉莉花茶加工产业链、速生林—林产品加工产业链等一批生态工业产业链。
生态林业经济实现突破。
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和经济功能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及天然林、用材林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林业经济和保护区建设,近年新增自然保护区近
2.5万公顷。
南宁市扎实推进五大森林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工程。
二是大力实施农村森林工程。
三是大力实施通道森林工程。
四是大力实施水系森林工程。
五是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森林工程。
创建森林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今后五年,我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市中心城区和县城为重点,按照全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理念,持续推进“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江河道路林网化、社区庭院花园化”,打造山水相映、花木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宜居城市。
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市中心城区要实现“一圈、两带、三边、四组团”的布局:
“一圈”即在城郊及周边乡镇大面积营造环城森林生态圈,“两带”即在资江和邵水两岸构建集防洪、道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两江风光带,“三边”即在路边、水边、城边因势而为,建设城郊交融的森林走廊,“四组团”即以大祥、北塔、双清建成区和新邵县城各为一个组团,建设一批城市公园、湿地公园和郊游公园;各县市要以县城为中心,全面构建城市生态圈。
一是抓好沪昆、邵永、邵衡、邵坪高速公路,207、320国道,洛湛、怀邵衡铁路以及邵阳大道、蔡锷路等主要城际干道沿线造林,在其两侧各10米范围内,对水田以外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对沿线的荒山全部绿化,打造“绿色通道”。
二是对资江、邵水两岸现有的森林封山育林,对宜林荒山全程绿化,打造“绿色水道”。
三是在城市规划区外围连片造林,对疏残林和低产林全面改造,建设长50公里、宽5公里的森林生态圈,实现青山围城。
四是鼓励城郊农民退耕还林和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植树,打造“绿色村庄”、“绿色院落”。
五是推动市区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学校医院及办公区、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家居”。
六是建设一批城郊森林公园、植物博览园、生态示范园、科教文化园和休闲观光园等亮点工程,发展绿色产业。
七是各县城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绿化达标,建设“绿色城镇”。
八是坚持依法治林、封山育林,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构建责权利一致、造管护一体森林生态安全屏障。
九是以提高全民植绿、护绿、爱绿意识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林木、绿地认建认养认捐活动,积极营造各类纪念林,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共建社会生态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什么 打造 美丽 人居 环境 重在 制度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