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docx
- 文档编号:1265335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84KB
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docx
《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
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工程数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的有关要求,积极进行中央电大土木工程本科开放教育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搞好工程数学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课程说明工程数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需要的本科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也是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知识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高等数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基础上,介绍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设置是为学生学习后继的专业课程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数学基础的知识和方法。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
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及二次型、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专业理论的素质。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熟悉线性代数处理问题方法和特点,掌握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基本运算的能力。
2.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科学,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线性代数部分第1章行列式(4学时)一教学内容1.行列式的递归定义2.行列式的性质3.克莱姆法则
(二)教学要求1.理解阶行列式的递归定义2.掌握利用性质计算行列式的方法;3.知道克莱姆法则。
(三)教学建议用例证说明行列式性质,不作证明,数字行列式计算以
三、四阶为主,文字行列式计算不超过三阶。
第2章矩阵(12学时)
(一)教学内容1.矩阵概念矩阵的概念,零矩阵,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对称矩阵。
2.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法,数乘矩阵,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
3.方阵的行列式方阵乘积行列式定理。
4.逆矩阵可逆矩阵与逆矩阵的定义、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初等矩阵,矩阵的初等行变换,逆矩阵的求法。
5.矩阵的秩矩阵的秩的概念,矩阵的秩的求法。
6.分块矩阵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准对角矩阵。
(二)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矩阵的相等、加法、数乘矩阵、乘法、转置等运算。
2.了解零矩阵,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对称矩阵的定义,了解初等矩阵的定义,掌握定理的运用。
3.掌握方阵乘积行列式定理。
4.理解可逆矩阵和逆矩阵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5.熟练掌握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会用伴随矩阵法求逆矩阵,会解简单的矩阵方程。
6.理解矩阵秩的概念,掌握矩阵秩的求法。
7.会分块矩阵的运算。
(三)教学建议可做一些利用矩阵性质的简单证明题。
第3章线性方程组(12学时)
(一)教学内容1.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增广矩阵,线性方程组解的几种情况。
2.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定理,解的情况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维向量维向量定义,线性组合、线性表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4.向量组的秩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
5.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基础解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
(二)教学要求1.掌握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出的方法,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会判别向量组的相关性。
2.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了解向量组和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求向量组的秩和矩阵的秩的方法。
3.理解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定理,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熟练掌握用矩阵初等行变换方法判断齐次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4.熟练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和通解的求法。
5.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掌握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1.可将初等行变换法作为主要工具,讲解各种判别方法和计算方法。
2.从方程的多余解性引出线性相关的概念。
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及二次型(8学时)
(一)教学内容1.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特征值、特征多项式及特征向量的定义,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
2.相似矩阵两个矩阵相似的定义,相似矩阵的性质。
3.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正交矩阵、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4.二次型二次型定义,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形的矩阵描述,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5.正定矩阵正定矩阵的概念,正定矩阵的判定。
(二)教学要求1.理解矩阵特征值、特征多项式及特征向量的定义,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
2.了解矩阵相似的定义,相似矩阵的性质。
3.了解正交矩阵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4.理解二次型定义、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形的矩阵描述,掌握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5.正定矩阵了解正定矩阵的概念,掌握正定矩阵的判定。
(三)教学建议以不同特征值的实对称矩阵为例讲解对角化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第5章随机事件与概率(8学时)一教学内容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2.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频率、概率,古典概型及其简单计算,概率的基本性质。
3.概率的运算法则概率的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完备事件组概念,全概公式。
4.贝努里概型n重贝努里试验与二项概型。
(二)教学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等概念。
2.掌握随机事件的运算,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3.了解古典概型的条件,会求解较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
4.熟练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掌握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5.理解事件独立性概念。
6.掌握二项概型。
(三)教学建议1.随机事件的概率只要求统计定义。
2.通过实例介绍条件概率。
第6章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12学时)一教学内容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分类,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公式。
矩的概念。
3.几种重要的分布及数字特征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它们的数字特征。
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和它们的数字特征。
4.二维随机变量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独立性。
二维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与协方差的性质。
5.中心极限定理切比雪夫不等式,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
(二)教学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概率密度概念,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掌握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2.理解期望、方差与标准差等概念,掌握求期望、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3.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以及它们的期望与方差。
会查正态分布表。
4.知道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概念。
5.知道中心极限定理。
(三)教学建议只给随机变量的描述定义,不给严格定义。
第7章数理统计基础(16学时)一教学内容1.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样本函数与统计量,样本矩。
抽样分布(t分布,分布,分布)。
2.点估计点估计概念,期望与方差的点估计(矩法与最大似然法)。
3.估计量的优良性无偏性与有效性。
4.区间估计置信区间与置信度,正态总体与的区间估计。
5.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假设检验问题的提出,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两类错误,显著性水平。
6.单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检验已知方差的均值检验的U检验法,未知方差的均值检验的t检验法。
方差的假设检验的检验法。
7.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最小二乘法,检验与预测。
(二)教学要求1.理解总体、样本、统计量的概念,知道分布,分布,分布,会查t,,分布表。
2.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法,掌握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
3.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的概念。
4.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熟练掌握求正态总体期望的置信区间的方法。
5.知道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单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方法,会作单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6.了解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和F检验。
(三)教学建议抽样分布只介绍定理内容,不证明。
四、教学媒体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暂时借用李林曙主编的大学数学,中央电大教材发行中心出版发行。
同时配有12讲IP课程,其中线性代数部分6讲,由顾静相主讲;概率统计部分6讲,由陈卫红主讲。
五、教学媒体使用建议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媒体。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和电大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文字教材由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两部分组成,采用合一式编排,按章排序,每章前面部分为主教材内容,后面部分为辅教材内容。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主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内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辅导教材对主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剖析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
并通过典型例题介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IP课程IP课程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媒体之一。
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充分利用IP课程的卫星、网络传播的优势,充分发挥IP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选和交换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更方便的教学资源。
本课程共有IP课14讲。
六、教学环节1.面授辅导或自学在音像教材没有编制之前,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各开设该课程的地方电大,要聘请有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面授本课程或对自学的学生进行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批改作业。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形成性考核按中央电大开放试点工作要求,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
(1)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由于学时所限,理论推证和例题都较少,因此必须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这也是任何数学课程都必须要求的。
因此,独立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作业也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
(2)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中央电大统一编制,该形成性考核中共有4次作业,学生应该按照该形成性考核的使用说明,按时完成作业。
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并根据完成的情况对形成性考核作业进行评分,给出形成性考核成绩并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
(3)形成性考核评分标准学生必须按规定时间交形成性考核作业,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抄写题目,解答题有解答过程。
每次形成性考核作业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全部作业内容,得分80~100;未完成全部作业内容,但完成全部作业内容的60以上,得分60~79;未完成全部作业内容,但完成部分占全部作业内容的60以下,得分0~59;抄袭作业按0分计算;不按时交作业按0分计算。
形成性考核最终成绩按平均值确定。
任课教师必须按时收取形成性考核作业,对于规定的形成性考核作业进行详批详改,公平公正评定成绩,并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作业情况做详细记录。
任课教师应将批改后的形成性考核作业返还学生,学生对做错的题目应认真进行改正。
对不负责任,不按规定批改形成性考核作业,或批改送分的教师要进行通报批评直至取消该门课程的任教资格。
任课教师批改形成性考核作业应记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各省市电大须及时布置并检查学生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4)形成性考核作业成绩的认定经办学单位鉴定,报上级教学部门审定,验收合格后成绩有效。
各省市级电大须在学期的第19周前对形成性考核作业进行全部检查,并将形成性考核成绩报送中央电大。
3.考核本课程学生的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8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难度和题量的梯度应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不出难题,偏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数学 课程 教学 设计方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