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
- 文档编号:12642948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48.78KB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第十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与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与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与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与线段中点。
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与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
(2)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与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与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在讲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3)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4)在涉与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
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
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
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与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教学难点: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关键: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划分
4.1几何图形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复习与总结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4.1.1几何图形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向。
教学重点:
识别简单几何体
教学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三、探索新知
【探索1】
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
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
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体、圆、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探索2】
思考:
看115页课本上面的图形,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与魔方等)与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四、联系生活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五、课堂练习
培养与测试第97页4.1.1几何图形夯实基础第1-4题
六、课堂小结
1、了解什么是几何图形:
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七、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97页4.1.1几何图形夯实基础部分
八、板书设计
4.1.1几何图形
(1)
一、探究新知二、应用新知
1、探究1探究2:
2、归纳
三、小结四、练习
作业
设计
必做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97页4.1.1几何图形
(1)夯实基础部分
预习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98页4.1.1几何图形
(2)自主学习
教
学
反
思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4.1.1几何图形
(2)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过程与方法:
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与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与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与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方法:
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索1】
提问:
像长方体、圆柱、球等叫做立体图形,那么,长方形、圆,三角形等叫做什么图形呢?
引出平面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三、探究新知
思考:
P116图4.1-5的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
比一比:
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
【探索2】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从不同方向看例题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也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
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
说一说: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出示实物)
画一画:
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试着画一画。
(出示实物)
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
探究活动1:
P117图4.1-6,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
适当变动物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
四、课堂练习
补充练习:
画一画:
埃与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试着画一画。
五、课堂小结
【小结】
学会从不同方位看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会画立体图形的正面图,上面图和左面图。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4.1.1从不同方位看几何体
(2)第99页夯实基础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4.1.1从不同方位看几何体
(2)
一、探究新知二、应用新知
1、探究1探究2:
2、归纳
三、小结四、练习
作业
设计
必做
能力培养与测试4.1.1从不同方位看几何体
(2)第99页能力升级部分
预习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0页4.1.1几何图形(3)自主学习部分
教学
反思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4.1.1几何图形(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学准备:
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索1】
你还记得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吗?
学校陶艺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陶艺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长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们吗?
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
三、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
P117探究:
你还记得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吗?
图4.1-9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四、课堂练习
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练习】
补充练习:
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填人三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人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则填人正方形A,B,C内的数依次为.
五、课堂小结
【小结】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真实教学情境,把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变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边讲边操作实验,通过动手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0页4.1.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3)夯实基础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4.1.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3)
一、探究新知二、应用新知
1、探究1探究3:
2、归纳
三、小结四、练习
作
业
设
计
必做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0页4.1.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3)能力升级部分
预习
能力培养与测试4.1.2点、线、面、体自主学习部分
教
学
反
思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4.1.2点、线、面、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明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
2、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教学方法:
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索1】
(1)举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举例学生回答问题
(1)时所提到的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
教师给出体的概念.
(2)①你们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③线与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
得出结论:
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
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线个曲线。
3、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对结论加以总结,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3)举出生活实际中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
三、探究新课
【探索2】
(1)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2)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点动成线。
)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3)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线动成面。
)
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举例,如:
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上时针分针的运动……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120页练习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小结】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线、面、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又由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3页夯实基础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4.1.2点、线、面、体
一、探究新知二、应用新知
1、探究1探究3:
2、归纳
三、小结四、练习
作业
设计
必做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3页4.1.2点、线、面、体能力升级部分
预习
教学
反思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4.2直线、射线、线段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射线,线段和线段的延长线的有关概念与射线,线段,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会用尺子正确画射线,线段的延长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
2、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射线,线段的概念与表示法;
教学难点:
难点:
射线的表示法和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线段、射线和直线你能说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我们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研究。
三、探究新知
【探索1】
提问:
1、直线有几种表示法?
2、直线的公理是怎样的?
3、
(1)画三条直线AB,CD,EF
(2)把直线CD上点C向左延伸部分擦去,则剩下的图形还是直线吗?
(3)把直线EF上点E,F向左,右延伸部分擦去,剩下的图形还是直线吗?
探究活动:
(1)要在墙上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多少个钉子?
(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
经过两点A、B呢?
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列举日常生活中利用直线知识的例子.。
直线的表示方法: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或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
直线无端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探索2】
射线的概念与表示法
(1)射线的概念: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注意:
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它只有一个端点,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例如:
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
(2)射线的表示
①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必须端点写在前,射线上另一个字母写在后。
例如射线CD(C为端点。
)
说明:
①同一条射线有不同的表示;②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③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端点相同b.延伸的方向相同。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3)射线的画法:
要画出射线的端点和向一方延伸的情况。
【探索3】
线段的概念与表示法
(1)线段的概念:
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注意: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有两个端点,有长短之分.
(2)线段的表示(同直线的表示法相同)
①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②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3)线段的画法:
用直线画出A,B为端点的线段,画时不要向任何一方延伸.
(4)“连结AB”的定义,就是画线段AB
(5)延长线:
射线可以反向延长;线段可以向两方延长
【探索4】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
性质与
表法
名称
端点
个数
能否
度量
向几方
延伸
图形
称呼与
表示
直线
射线
线段
四、课堂练习
1、在直线AB上任取D,C,E三个点,那么这个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2、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个点,问:
图中共有几条射线?
五、课堂小结
1、射线,线段的定义与表示法;
2、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3、注意点:
①线段的表示法②射线的表示法端点必须写在前。
六、课堂检测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5页4.2直线、射线、线段
(1)第1-5题
七、板书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
(1)
一、探究新知二、应用新知
1、探究1探究1:
2、归纳
三、小结四、练习
作业
设计
必做
能力培养与测试4.2直线、射线、线段
(1)能力升级
预习
能力培养与测试4.2直线、射线、线段
(2)自主学习
教学
反思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4.2直线、射线、线段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与进行一些运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与表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
三、探究新知
【探索1】
1、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3)线段CD。
2、提出问题:
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
(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
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
思考: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
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
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
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数的大小,数的大小如何比较?
(数轴)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
补充练习:
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
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
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五、课堂小结
【小结】
1、线段的长度的表示方法。
2、两条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六、课堂检测
培养与检测第108页夯实基础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
(2)
一、探究新知二、应用新知
1、探究1探究2:
2、归纳
三、小结四、练习
作业
设计
必做
【练习】P131练习1
选做
教学
反思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课时备课)
课题:
4.2直线、射线、线段(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的关系。
掌握线段的性质与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
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彩色粉笔、三角板
课时安排:
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组织与考勤
二、引入新课
【探索1】
折纸找中点: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三、讲述概念
试描述出线段中点的概念: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类似地,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中点:
三等分点:
四等分点:
四、课堂练习
【练习】P128练习2
五、探究新知
【探索2】
思考:
P131,如图所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如果能,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
结论: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
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 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