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docx
- 文档编号:12642050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33KB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4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
16两小儿辩日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___________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做出决断的事,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疑难探究
1.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列子是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2.读重点字。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
3.通假释义。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1)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关键词。
(1)辩斗:
_______________
(2)故:
__________________
(3)以:
_________________(4)去:
__________________
(5)决:
_________________(6)孰:
__________________
(7)汝:
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及其日中如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1)其
(2)为
问其故()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7.特殊句式。
(1)孰为汝多知乎?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8.感知课文。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个小孩_____________,而孔子不能判断的故事,表现了古人探求客观事物时独立思考、_____________、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0.下面两句话第
(1)句是直接引用句,第
(2)句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
(1)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
(2)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1.“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12.你感觉下面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
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B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
50分钟分数:
50分)
一、基础提升(26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dÒu)。
(2)孰为汝多知(zhīzhì)乎?
2.给句子选出正确的翻译,填序号。
(4分)
(1)孔子不能决也。
()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孔子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2)孰为汝多知乎?
()
A.谁不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智慧呢?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东游东:
东方。
B.问其故故:
原因、缘故。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距离。
D.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热水、开水。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认识事物时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的结论。
C.宇宙无限,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D.要大胆挑战权威的思想、学说。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面对太阳,为什么两小儿竞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一儿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儿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二、品读提升(24分)
(2018·河北改编)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问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
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碗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蜿年七岁,时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
‘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
’是为大雨之兆⑯。
”后果然。
D
[注]①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②以:
在。
③舟楫:
泛指船只。
④拯:
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⑤角黍:
即粽子。
⑥黄琬:
人名。
⑦琼:
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
官职名。
⑨诏:
召见。
⑩况:
比方。
⑪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⑫燎:
燃烧。
⑬炬:
火把。
⑭祈:
乞求。
⑮鼓舞:
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⑯兆:
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8分)
(1)谓之竞渡谓:
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
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旦:
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是:
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9.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4分)
10.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6分)
C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8·广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
“风”,地方乐调。
《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
《雅》诗和《颂》诗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
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是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太阳离人远近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敢于承认自学识不足
二、1.孔子不能决也。
2.体现了对事物善于探索研究的精神。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一、1.列子·汤问战国
2.biànyúcāng
3.为谓认为知智智慧
4.
(1)热水,开水。
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2)盛物的器皿。
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3)距离。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5.
(1)争辩,争论。
(2)原因,缘故。
(3)认为。
(4)距离。
(5)分辨,判断。
(6)谁。
(7)你。
6.
(1)它他们
(2)同“谓”,认为是
7.
(1)倒装句
(2)省略句
8.争论太阳距离人远近大胆质疑学无止境
二、9.
(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10.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
11.不能怪孔子。
因为这是当时的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12.示例:
看起来是(甲)图大,实际一样大。
这是因为太阳周围事物的影响(参照物不同)。
早晨太阳初升,周围的大山、树木与太阳相比就小了。
而中午太阳则与辽阔的天空相比,就显得小了。
B一、1.正确的:
(1)dÒu
(2)zhì
2.
(1)B
(2)B
3.A[解析]“东”解释为“向东”
4.D[解析]D项应该是要大胆质疑权威的思想、学说。
5.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
(1)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原因。
(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到热水中去,这不是近处的时候感觉热而远处的时候感觉凉吗?
二、7.
(1)称。
(2)为什么。
(3)早晨。
(4)这。
8.
(1)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太后。
(2)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9.赛龙舟、包粽子。
10.刘峻好学
C1.示例:
《诗经》包括“风”“雅”“颂”,其中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影响深远。
2.示例一:
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
示例二:
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二、选择题
2.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
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
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
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小女孩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
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
“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
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
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
“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
非得最好的吗?
”母亲回答说:
“我想是的。
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
“我,舍不得。
”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
“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
”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
”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
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
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
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
“翔子,我带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厖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
“妈妈,不,是翔子的妈妈,我不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
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
10她的母亲抱住她,疯狂地问她。
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她幸福,是因为;她骄傲,是因为;
11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为这小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
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
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1.赏析第⑦自然段加点的词,谈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2.根据文章内容,请将原文中横线上空缺的两句话补充完整。
她幸福,是因为
她骄傲,是因为
3.文中画线的一处细节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反映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请赏析此句。
4.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含义。
(1)高贵的捐赠:
(2)高贵的母亲:
(3)高贵的花:
5.小女孩高贵的捐赠在我们内心激起的是一圈圈爱的涟漪,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打情诗,让人心潮澎湃。
请你说说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1.“一点点钱”“一两句”写出了“我”对翔子的捐赠之少,关心之浅,以此反衬出了小女孩的捐赠的高贵。
2.她的女儿将她当成了世界上最为宝贝的东西她的教育有了成果,女儿学会了捐赠
3.这句话运用了动作与神态描写,将小女孩即将捐献妈妈的矛盾心理和天真可爱、纯洁善良的形象写得淋漓尽致。
“苍白”“咬”等词运用准确传神。
4.
(1)小女孩将她最宝贝的母亲捐赠给了翔子,这一行为十分高贵。
(2)母亲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优秀,她自身的品质也十分高贵。
(3)母亲对女儿从小进行良好的教育,使女儿拥有纯洁善良的品格。
5.略
3.
礼物
①他推着那辆崭新的“安琪儿”慢慢走着,想着女儿看到这辆自行车时将有的雀跃欢呼,他为自己选择的礼物不由自主地笑了,他知道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②女儿很不幸,他总是这么认为,在她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母亲。
当时,他就暗暗发誓,今后,他会将此生所有的爱都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儿就是他的唯一,是他所有的财富,他定会让女儿享受到别人能享受的全部的爱。
③但是他只是一家小工厂的工人,每月那点可怜的收入,除去父女俩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
别的孩子一年四季总有新衣服穿,女儿却一年到头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了的校服;别的孩子可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电子游戏室,而女儿仅有的娱乐就是帮那个几年前花一块五毛钱买的洋娃娃梳梳头;别的孩子都是每天坐在饭桌前等着开饭,女儿却差不多负担了所有的家务……这一切,使他对女儿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女儿弱小的双肩本不该承受这一切啊!
④“没妈的孩子真可怜。
”一听到邻里这样的议论,他的心就像被针扎着一样疼。
⑤女儿是非常优秀的。
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的学科竟赛,女儿总是第一。
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他不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自豪感,是怎样来庆祝的,他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吃上一顿她爱吃的莱。
⑥女儿快十五岁了。
一天,他说:
“等你再拿一个第一,爸爸买辆自行车给你。
”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淡了下来:
“不,爸爸,我真的不需要。
”虽然女儿这样说,但他明白,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⑦上小学时,别的孩子有车接送,他却只能每天牵着女儿的小手陪她走到学校。
现在女儿上了中学,不用他送了,可他知道,学校离家更远了,别的孩子都骑自行车,可女儿……每当刮风下雨,女儿回来总是一身泥水,一脸疲惫,他见了不知道多心疼。
他也曾每天给女儿几元钱,让她乘公共汽车,女儿收下后,却在他生日那天送了他一双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的皮鞋。
女儿也知道,他太需要一双皮鞋了。
女儿真的很乖,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⑧这次考试后,他发现女儿沉默了许多,考试成绩也迟迟没有告诉他,他隐隐猜出几分,却什么也没问。
他决定无论如何,一定会在女儿生日那天实现自己的承诺。
⑨今天,就是女儿十五岁的生日,一大早,女儿出乎意料地主动给他看了成绩;
那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考试都低很多的分数。
“没关系的,要相信自己。
”他擦干女儿眼角的泪,对她说。
①尽管女儿没得到第一,他仍旧去了商店,挑来挑去,最终,他选了一辆“安琪儿”,红色的——红色代表希望,女儿一定喜欢。
①回到家,女儿已将饭做好了。
“来,看看爸爸给你买的生日礼物。
”他拉着女儿的手说。
②女儿诧异地跟着他出了家门,mÒ地,女儿惊异了。
一滴,又一滴厖女儿的泪正一滴一滴往下落。
“喜欢吗?
”他问女儿。
④半晌,女儿才抬起头说:
“爸爸,对不起。
”
⑤“傻孩子。
都十五岁了,还尽说傻话。
”他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又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泪水。
①“你长大了。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女儿眼里竟又蓄满了泪水。
①“怎么了,你哪不舒服?
”他焦急地问。
⑧女儿慢慢抬起头,轻轻地说:
“其实,爸爸,这次我仍是第一。
”
1.写出第②自然段的注音字。
mÒ地
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3.第⑥自然段中女儿的眼睛为什么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了下来?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B.表现了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
C.表现了父女相互关爱的深情。
D.重点表现女儿的成熟、懂事。
5.读完本文,你更喜欢文中的谁?
请分析其性格谈谈理由。
1.蓦
2.对比将女儿与别的孩子作比较,以别的孩子生活的享受和任性反衬出女儿生活的贫苦和她的勤劳懂事。
3.女儿的眼神亮了一下是因为爸爸要给她买她非常需要和渴求的自行车,随即又黯淡下来是因为她想到自己家生活的拮据,她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想爸爸破费。
4.C
5.示例一:
我更喜欢父亲。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慈爱的父亲。
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对女儿奉献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对她拥有无私而汹涌的爱。
示例二:
我更喜欢女儿。
文中的女儿勤劳、懂事、成绩优异。
在清贫的生活中,她始终刻苦学习,并帮助父亲分担家务。
她十分理解父亲,宁可自己辛苦走路上学,也不愿意父亲破费操劳,懂事而成熟。
4.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
“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小男孩替妈妈擦着眼泪说:
“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通过发愤学习,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的学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丑陋______疾病______偏瘫______畸形______
磨烂______束缚______沉浸______汲取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敬重:
(2)如饥似渴:
3.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B.不仅……还……
C.尽管……还是……D.无论……都……
4.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D.首尾呼应
5.请你根据史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的含义。
6.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单说明理由。
7.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lòujítānjīmóshùjìnjí
2.
(1)恭敬,尊重。
(2)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3.B
4.C
5.先天残疾带来的束缚、学习中的困难险阻。
6.让·克雷蒂安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刻苦学习的人。
他为矫正口吃,嘴里含着石子,嘴巴舌头都磨烂仍不放弃;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7.略(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
5.
他敢于说不惭愧
①恢复高考那年,我们正读初一。
新采的班主任是乡里曾受过管制的宋老头,据说解放前他在美国人手下当过卫兵。
②第一堂英语课,宋老师将一张偌大的字母表挂在黑板旁的墙壁上,虽然是手写的,但看起来一目了然。
之后,他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逐个逐个地教我们学。
课堂纪律很糟,但他并不在意。
也许在他看来,学这26个字母,不必那样认真。
但下课时他告诉我们:
“学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
”无疑,他是指责我们在课堂上对他不够敬重。
看样子,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并不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③有一天上英语课,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要求我们按顺序默写出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
他说对此次测验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特别的奖励。
尔后,他就若有所思地站在门边,眼望着门外出神。
二十分钟后,他似乎醒过神来,立即收上试卷。
全班总共才五十几个人,他很快阅完了所有试卷,然后拍拍手,轻松地宣布:
“很好!
除一个同学写错了三个字母外,其他同学都是100分。
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能得到奖励。
但在奖励之先,我不得不警告这个学生——张小哲,请你站起来!
”
④张小哲是个一向沉默的男孩子,从未惹人注目。
此时,他站了起来,两眼望着老师。
⑤宋老师对他说道:
“我实在想不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母,全班同学都会,而独有你一个人弄出差错。
你说你惭不惭愧?
”
⑥张小哲默不作声。
所有同学都幸灾乐祸地盯着他。
⑦“你必须回答我!
”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惭愧,还是不惭愧?
”
⑧“我不惭愧。
”张小哲轻声地说。
但他做好了挨批的准备,脸绷得紧紧的。
⑨“居然不惭愧。
那么,你凭什么理由?
难道大家错了而你一个人是对的?
快说!
什么理由?
”宋老师近似歇斯底里地吼道,并一步步向他逼近,脸上奇怪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
也许,他是一个被管制疯了的老头,说不准会打人。
⑩我们不再幸灾乐祸,心里都有些紧张地为张小哲捏一把汗。
⑪“我有理由。
但我绝对不说。
”张小哲望着逼近自己的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老师,你不要逼我。
我不会说的。
如果你一定要逼我,我现在就离开学校。
”他真的提起了书包。
⑫沉默,短暂的沉默。
我们看见宋老师朝张小哲走过去,双手搭在张小哲的肩头,一改刚才的暴怒,反而温和地说道:
“好吧,我不再逼你,请坐下吧。
”
⑬然后,他退回讲台,扫视着全班学生,语重心长地说:
“第一天上课我就讲过,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
我并不急于知道你们的英语成绩,但很想知道你们的为人,所以才有今天的这个测验。
请大家再次抬头仔细看看我身后的那张字母表——你们以为我忘记摘下的字母表,它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而除张小哲外,你们全部照抄不‘误’。
他虽没有得到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人,所以,他敢于说自己不惭愧。
这种勇气非常难得,很少有学生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
请大家终生牢记:
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
这,就是我要给你们的特别奖励!
”
⑭这一刻,全班54个同学有53个低下了头。
只有张小哲没有。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两小儿辩日课课练练习精讲巧练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14 小儿 辩日课课练 练习 精讲巧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