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一》1.docx
- 文档编号:12641667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17.87KB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一》1.docx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一》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附录一》1
实验探究专题导学案
类型1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碱的变质及变质水准的判断
教学目标
1.NaOH变质是历年中考化学的高频考点,属于典型的重点、难点
3.NaOH变质问题探究是科学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例题: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1:
NaOH溶液是否变质?
作出猜想:
(明确探究的成分)
已经变质成分没有变质成分
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实验:
(可选用什么药品实行实验,如何操作,有什么现象等)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能选用哪些药品?
1.指示剂--无色酚酞溶液?
是否可行?
2.酸--稀盐酸稀硫酸?
现象:
3.碱--澄清石灰水Ba(OH)2溶液?
现象:
4.CaCl2溶液BaCl2溶液?
现象:
解释与结论: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的书写,根据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等)
1.理由:
2.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
久置NaOH溶液
提出问题2:
NaOH溶液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作出猜想:
(明确探究的成分)
完全变质成分部分变质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资料获得有用信息并实行处理)
目的:
如何除去Na2CO3?
以免干扰NaOH的鉴定!
1.CaCl2溶液﹑BaCl2溶液呈中性。
2.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略)
设计实验:
(可选用什么药品实行实验,如何操作,有什么现象等)
取久置的NaOH溶液于试管,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
解释与结论: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的书写,根据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等)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久置的NaOH溶液变质。
交流与讨论
可选用下列药品吗?
1.类别:
酸HCl/H2SO4?
理由:
2.酚酞?
理由:
3.类别:
碱Ca(OH)2/Ba(OH)2+酚酞?
理由:
习题:
(2019泉港区质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协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钾(化学式KOH)固体,大家决定用实验的方法对这瓶粉末样品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活动一]探究氢氧化钾样品的组成
资料摘要:
①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化学式:
NaOH)相似;
②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氯化钾的水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CaCl2CaCO3↓+2KCl。
(1)小刚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能够确定这样氢氧化钾样品,已经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钾变质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为了进一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有氢氧化钾,兴趣小组的同学实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样品,加水。
样品全部溶解
Ⅱ.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K2CO3。
Ⅲ.取Ⅱ所得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
溶液中含有KOH。
请简述步骤Ⅱ滴加的氯化钙溶液已足量的方法:
静置,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活动二]测定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取10g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ABCD
资料: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打开弹簧夹,先对装置A和B通入N2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再接上装置C和D。
(4)关闭弹簧夹,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实验结束后,还要再通一会儿N2。
若没有再通一会儿N2,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将(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6)经测定装置C增重0.88g,则10g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练习:
1.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实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度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
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
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1)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能够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二氧化碳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
(2)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静置,
.
证明猜想Ⅱ成立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
在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水准时,一般先
,再就能够确定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实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该实验中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反思与交流】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试剂瓶要用塞密封保存.
(2)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后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问题有(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②确定试剂用量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⑤实验安全环保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3)【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实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它们分别是、
。
化学反应后生成物成分的探究
2.盐是初中化学五大物质类别之一,通过对盐的相关化学性质的学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Na2CO3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瞬间变浑浊,实验后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们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实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BaCl2、NaCl
猜想Ⅱ.Na2CO3、NaCl
猜想Ⅲ.NaCl
【实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
稀硫酸
若
猜想Ⅰ准确
若
猜想Ⅱ准确
若
猜想Ⅲ准确
实验证明猜想Ⅱ准确,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小华认为,在验证猜想Ⅱ准确时,还可采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则准确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若从该滤液中回收氯化钠,应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充分反应
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氯化钠晶体。
实验废液混合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3.某兴趣小组在实行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加入指示剂,为了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组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观察到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你是否同意小组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
;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后小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大烧杯中,实行溶液成分的探究,请你一起来完成。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氯化钠、碳酸钠猜想二:
氯化钠、氯化氢
猜想三: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后得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1)甲同学取废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猜想三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甲同学又改进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证明了猜想三成立。
4.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并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沉淀已过滤)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
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
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实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内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什么物质呢?
【猜想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
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BaCl2
猜想三:
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BaCl2、HCl
猜想四:
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行实验】
实验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
,说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发现有气泡生成。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拓展应用】小丽分析了实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为红色,她认为由此即可得出结论,你认为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
类型2异常现象的探究
5.某次实验课上,同学们将打磨好的铝片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与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
为此同学们展开了下列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猜想一:
Cl-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促动作用;
猜想二:
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防碍作用。
【实验验证】分别取打磨过的形状、大小相同的铝片实行下列实验。
实验中对所用酸的要求是。
实验序号
酸
添加试剂
实验现象
A
HCl
不加试剂
有较多气泡
B
HCl
加入0.5gNa2SO4
有较多气泡
C
H2SO4
加入0.5gNaCl
D
H2SO4
不加试剂
有少许气泡
【交流讨论】对比A、B两组实验,说明,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C、D两组实验,说明Cl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促动作用。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过程中铝片经过打磨,去掉了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同学们又提出问题,盐-酸中的Cl是否能促动铝片表面氧化膜的分解呢?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和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选择两片未经过打磨的、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2)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mL10%的稀硫酸;(3)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0.5g氯化钠,5分钟后观察到:
加入氯化钠的试管中有较多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上述实验说明。
6.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烧杯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后又褪色了呢?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准确,理由是。
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表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能够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又实行猜想。
【猜想假设】猜想1:
酚酞溶液变质
猜想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
猜想3:
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
【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实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重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
猜想1错误
(2)取少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后,将带
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
猜想2准确
(3)取少量过氧化钠溶液变红,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溶液变红,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猜想3错误
【拓展延伸】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氧气,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7.某兴趣小组成员为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表面打磨过的铁丝放入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铁丝表面出现黑色附着物这个异常现象,于是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出现的黑色附着物的成分是什么?
怎样才能在铁丝表面直接得到红色的铜?
【查阅资料】①铁丝属于铁合金;
②铜粉一般为红色,颗粒极小时为黑色;
③硫酸铜溶于水时,极少量的硫酸铜会与水反
应生成硫酸和氢氧化铜(称为水解反应),新制的氢氧化铜易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做出猜想】猜想1:
该黑色附着物中含有;
猜想2:
该黑色附着物中含有颗粒细小的铜粉;猜想3:
该黑色附着物中含有氧化铜和铜。
【设计实验】多次实验得到较多黑色附着物,将其分成两份分别实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灼烧第一份黑色附着物,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倒转,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猜想1
②
在第二份黑色附固体部分着物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物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③
将实验②反应后得到少量得到的混合物过滤
得到少量固体物质
猜想成立
写出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硫酸铜的水解反应中,生成的硫酸若被反应掉会促动水解反应的实行,而如果溶液中有硫酸存有则会抑制水解反应的发生。
为了在铁丝表面得到红色的铜,应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
类型3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8.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2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组成。
【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设计实验】他们取该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针对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实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
(2)另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
有白色沉淀产生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
(3)取少量白色沉淀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白色粉末中一含有。
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有同学提出不用另外设计实验就能够得出剩余的一种物质不存有。
你(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原因是。
9.当我们购买袋装食品时,常会发现包装袋内有脱氧剂。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包脱氧剂打开,发现脱氧剂呈粉末状,主要是黑色,部分为红色。
随即同学们展开对该脱氧剂成分的探究。
【作出猜想】脱氧剂中可能含有的黑色固体物质:
碳粉、铁粉、氧化铜
脱氧剂中可能含有的红色固体物质:
氧化铁、铜粉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检验脱氧剂中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适量脱氧剂,用磁铁吸引
部分黑色固体被吸
脱氧剂中含有
②
取步骤①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固体部分溶解,后得到黄色滤液和少量黑色滤渣
脱氧剂中含有
③
将第②步得到的黑色滤渣烘干,在空气中灼烧
脱氧剂中含有
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评价】小李同学提出不用做步骤③的实验就能确定黑色滤渣的成分,理由是。
【拓展延伸】小孙同学认为氧化铁不能与氧气反应,起不到“脱氧”的作用,但为什么该氧化剂中会有氧化铁,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
10.直接用煤作燃料易产生空气污染物,同时利用率低。
将煤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水煤气可提升煤的利用率,减少污染。
水煤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
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写化学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成分实行探究。
【提出问题】水煤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CO②H2③CO和H2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按下图装置实行实验。
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
【分析与结论】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同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
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1)通入水煤气前,需往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
(2)该装置存有一处不足之处,请写出改进措施。
类型4关于物质性质的探究
11.氢氧化钾俗称苛性钾,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氢氧化钾可用于制取高锰酸钾等。
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出氢氧化钾的部分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请你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钾有哪些化学性质?
【猜想假设】猜想一:
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猜想二:
氢氧化钾溶液能与酸反应
猜想三:
氢氧化钾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
【交流讨论】小明推测出氢氧化钾的部分化学性质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猜想一成立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实验二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评价】老师观察了小明的实验过程后指出:
将实验二的实验步骤实行改进即可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你认为改进方法是。
【拓展迁移】(1)通过上述探究请再写出一条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取草木灰加入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可制得少量的氢氧化钾。
例.【提出猜想】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b.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证明猜想Ⅱ成立
【归纳与总结】加入足量的中性试剂除掉碳酸钠,再滴加试剂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有。
【实验探究2】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3)没有(4)48%
【实验探究3】
(1)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
(2)Na2CO3+Ca(OH)2=CaCO3↓+2NaOH(3)大于;
【实验反思】
(1)橡皮
(2)①②④⑤⑥(3)检验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以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除杂中是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1.
(1)2KOH+CO2═K2CO3+H2O
(2)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CaCl2溶液已足量.
(3)二氧化碳(4)K2CO3+H2SO4═K2SO4+H2O+CO2↑(5)偏低;(6)27.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附录一 北京 新课 九年级 下册 初中化学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