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第二讲阅读训练 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1264154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17KB
B第二讲阅读训练 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docx
《B第二讲阅读训练 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第二讲阅读训练 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第二讲阅读训练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2012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
我问他们:
“这是谁在唱?
”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
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一次,我去看她。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
在山石背后翠绿的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
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
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
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
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
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
歌子是那样奇特:
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
“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
”她粲然一笑,回答说:
“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
你也会看见的。
”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来说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
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
“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
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
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
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
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
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
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1.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字)
(1)
(2)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该题取答区间在全文。
文章的前半部分交代乌米连续第七个年头在海边唱着歌等丈夫和孩子归来,从不间断,这种坚持,这种不懈,只能概括为“坚忍”或者“执著”;后半部分着力写她充满希望、喜悦、快乐,所以只能概括出“乐观”。
由于题目要求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所以一般性的表心理活动的词语是不太合适的。
答案:
(1)坚忍(执著)
(2)乐观
2.指出第⑤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说明景物描写所用的手法,简析其作用。
段中“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暗示考生,这里所写的一切景物都跟“形成气氛”相关联,那就只能是“烘托”。
除此之外,写景还讲究顺序,前半部分由近及远地写,后半部分由远及近地写,有条不紊。
答案:
手法:
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
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3.
(1)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取答区间在②、⑦、段。
在这些段落中,作者反复强调自己体会到的乌米的歌声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作者反复写她的歌声,首先是为了塑造人物,是为了表现她的心理,展示其性格;其次是借此渲染氛围,凸现其悲惨遭遇,突出她的忧怨,引发读者的同情之心。
答案:
(1)忧怨中充满希望。
(2)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取答区间主要在②、③、④、⑦、⑨、段。
题干富有启发性,它告诉考生,这个“我”和《祝福》中的“我”相似,考生联系所学旧知识,对照本文内容,就可以分别从“我”的形象特征以及“我”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上去赏析。
从作用方面看,用第一人称叙述,会使人觉得这件事真实可靠;“我”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还借“我”的口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思想;同时“我”对乌米的态度起到衬托其形象特征的作用。
答案:
形象:
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
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衬托乌米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决斗
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
决斗。
当两人发生了龃龉或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
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
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
——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生命为什么要让它在决斗中毁灭呢?
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便倒下了,倒在了他人的咒语和狂笑里,倒在了别人的谈资里,倒在了死不瞑目的时间里,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
——这样的斗法,形式上虽然废除了,但实质还在。
这便是精神上的决斗。
自己跟他人,自己跟自己。
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
这里虽然没有《战国策·秦策二》中所说的“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的惨重,却也不乏刀光剑影,鹰瞵鹗视,兔起鹘落。
这样的决斗,常常在静默中进行。
当一种想法不尊重另一种想法,一种做法不苟同另一种做法,一种观念不赞成另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不欣赏另一种眼光,一种存在不承认另一种存在,一种梦想不欢迎另一种梦想时,矛盾便种下了,仇恨便发芽了,决斗开始了。
只是这样的决斗,没法约定时间地点,它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或者说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证人在场,或者说只有“自己”这个既是决斗士又是证人的双重角色在场,或者说只有时间这个最公正的证人在场。
输赢也便常常是模糊的,说不清楚的。
——当然那只是暂时的。
——最终,还是有定论的。
这样的决斗,使用的当然都是隐性武器,比如操守,比如胸怀,比如学养,比如智慧,比如意志,比如觳力。
一来二去,也使见出了高低。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武器实在是称得上定夺乾坤的将军、元帅。
凑手的武器,只要有钱是能够买得到的;称心的武器,花再多的钱也未必。
要得心应手,自己动手铸造武器是惟一的好办法,把自己的骨血、心跳、体温、气息、汗水、泪水、抗争、隐忍、渴望、呼唤、祈祷、祝福等等统统融在一起,加上天地之神气、日月之精华,加上先哲之睿智、圣贤之明慧,一把好剑就铸成了,或一支好枪就做好了。
铸器的目的,当然最终还是使自己也成为一种武器。
一种“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的上好武器。
愚公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和愚公的“傻气”颇有些相似的西西弗斯也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阿基米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贝多芬,在苦斗中高喊着“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桑提亚哥,“把神的恩赐发挥到极致”的阿甘,无一不是一件上好的武器。
我听说一位老人,八十多岁了,还坚持每天去登山,二十多年了,风雨无阻。
这不是“决斗”是什么?
我还听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边照顾着常年卧床不起的父母的生活,一边上学读书。
这不是“决斗”是什么?
我曾在报上读过这样一个特写:
一位像百合花一样年轻的生命,明明知道死神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她,窥视着她,觊觎着她,折磨她,依然平静地、坚韧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散文,还有一部长篇……这不是“决斗”,又是什么?
自我决斗,看上去并不轰轰烈烈,甚至是冷冷清清的。
这种精神上的决斗,从来就拒绝热闹。
它像地火似的,燃烧着,突然一个耀眼的火光,那是它的灵感,或激动。
我理解这样的决斗。
一个优质的生命就应该是这样趋于完成的。
这应该是一种优秀传统。
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杀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地球也就变成了零。
1.本文论述的重点是“精神决斗”,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精神决斗”的特征。
答案:
(1)精神决斗的对象主要是自己。
(2)精神决斗的起因是思想观点上的矛盾。
(3)精神决斗使用的武器是隐形武器。
(4)精神决斗从来都拒绝热闹(或:
精神决斗常常在静默中进行)。
(5)精神决斗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6)精神决斗只有自己或时间这个证人在场。
(7)精神决斗的输赢常常不是马上能够决定的。
(任答对六点得6分,语意相近即可)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阿基米德和桑提亚哥都被作者称为“上好的武器”,他们分别是靠什么把自己铸成了“上好武器”的?
(2)结合文意.概括说明一个人怎样才能把自己铸造成为“上好武器”。
答案:
(1)阿基米德靠的是对科学的自信;桑提亚哥靠的是永不言败的勇气。
(2)①把自己的身心情感意志希望等融合在一起;②吸取自然的精气;③吸取先哲的智慧。
3.怎样理解“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杀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地球也就变成了零”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这样的传统”指的是自我精神决斗的传统。
如果这种勇于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传统没有了,就不会产生优质的生命,人类社会就会陷入精神空虚之中。
4.简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答案:
文章由欧洲的决斗风俗引出精神决斗这一话题,然后阐释精神决斗的基本特征,再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形象阐释精神决斗,最后点明精神决斗的意义。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1)形象生动,吸引读者;
(2)逐层深入,思路清晰,便于读者深人理解精神决斗的内涵及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命的节日
①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
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②一进入七月,一种赌徒的真正感觉袭击了我。
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
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更让我感到痛苦与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③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
和许多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一大早将我叫起来。
他没有言语,只是用那种目光笼罩着我。
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
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他递给我钱的时候,有些迟钝,手有些颤抖。
而我接过那带着父亲体温与汗香的十元钱时,手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想表现得自信一点,结果越是要表现得自信,手就越发地颤抖,像深秋里的树叶一样,以致连我的身体也抖起来。
我遁逃似的离开了那双眼睛。
虽然我知道那双眼睛是善良的仁慈的宽厚的,但我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④我一步一步地走向学校,内心的恐惧正在加剧。
经过村庙的时候,我不由得走来走去,跪在了那泥像前,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加虔诚,没有人比我叩的头更响。
⑤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对我说,如果中了,就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
父亲的话总是这样直接。
可因为仅仅差了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我带着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
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就越沉重。
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都弄够了,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个三五百工分?
我无法对父亲讲学习和劳动的不同。
我只有努力学习。
第二年七月的“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
当我再次把钱放在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火了。
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来打点种田以外的事啊。
开学了,父亲说再读!
父亲依然没有多余的话。
可那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把地能砸出个坑来。
他亲自送我到四十余里以外的乡里上学。
父亲走在我的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
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劳,甚至是麻木,那已经驼了的背越发弓得厉害,仿佛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非要这样将背弓起来似的。
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应该是歇歇享福的年龄了。
⑥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
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
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不都输了个精光回来了吗?
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
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他的目光里不再有那种凝重,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
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走自己的路了。
我的脸火辣辣地疼痛,可是我心里却踏实了,我想至少父亲对我发怒了。
⑦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
⑧父亲一转身走向了山顶。
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
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我想父亲会转过身来给我一烟锅、两烟锅……我渴望这样。
然而,父亲没有。
到了山顶,父亲又装了一锅烟,吸了一锅又一锅。
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⑨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
⑩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驮着铺盖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却听到了更多的语言无法表达的话语。
父亲走在我的前面,他的背驼得愈发厉害了,让我想起门台上那棵旱了多年的弯脖榆树来。
我的泪一直流到了学校。
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有一斤的勺子,有半斤的勺子。
因此买那种酒叫打。
可是即使再廉价它也是酒啊。
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它就是节日。
除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很难喝到酒的。
用家乡人的话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
家乡人没有闲钱。
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
他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兄弟。
这让我想起他拉着我家的那头老牛叫兄弟的情景。
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让他跟着我受了四年的折磨,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父亲或许不会醉成这个样子,更不会喊我兄弟的。
从考上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奔波于尘世之中,往来于凡俗之间,忙着娶妻生子,忙着房子、儿子、票子以及多彩的人情礼仪,几乎挤不出什么闲钱来买名贵的酒。
后来我终于挤出点闲钱来买了上好的酒,送回乡下。
可是当父亲听说这酒一瓶就四百多元时,说酒没有贵贱,只是心情有贵贱。
我点点头,父亲没有文化,更不是哲人,可是他说出的话常常让我要思考许久许久……
那瓶酒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因为父亲自己喝觉得没意思,拿出来招待人却又觉得太奢侈。
1.为什么说“那个七月”是“我”“生命的节日”?
2.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1)第
(2)段中的“开牌”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12)段“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我”“醉意朦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高考结果的公布
(2)受父亲感染,为考上大学兴奋,为父亲因自己求学受苦感到愧疚。
3.文中多次出现“十元钱”,这“十元钱”有什么特殊含义和作用?
答案:
特殊含义:
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用:
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十元钱”的去留,一家人的心情起起落落,“十元钱”见证了一家人从希望到绝望再到重燃希望的过程,陪伴着“我”和父亲长达四年。
4.选文在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上独具匠心,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
例:
(1)肖像描写:
驼背、眼神的变化,对儿子给予厚望,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值得,一个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的成功甘愿付出一切的父亲。
(2)语言描写:
言语不多,没有多少文化也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鞭策和人生启迪。
(3)动作描写:
“打了我一巴掌”,爱之深恨之切,不愿意看到儿子这样消沉,试图用极端的方式激励儿子不要放弃,要满怀信心坚持到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
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
“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
”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
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
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
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由了!
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哪?
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事。
”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
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
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
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
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
技巧:
①衬托(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
作用:
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
②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
③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
(技巧与作用各写出两点发即可得满分。
)
2.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
答案:
暴风雨表面上是形容她的哭势,非常强烈、迅猛,深层是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地来得猛去得快,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3.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
答案:
布兰特雷·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她,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4.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答案:
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
“门”折射出女主人翁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翁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
“门”和“窗”,在结构上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流浪的二胡
①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如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梁、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
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贬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④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第二讲阅读训练 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第二 阅读 训练 高考 二轮 小说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