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12631332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42.19KB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完整版.docx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完整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完整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笔记
绪论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什么?
答:
(1)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2)一门学科或一门课程,就是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上系统地阐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研究活动的手段、规则及程序。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不仅仅是研究方法,也是教育工作方法。
3.简述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意义?
(1)能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2)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3)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科学研究:
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律,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2.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继承性(前人成果上开拓创新)
创新性(前人基础获得新知识寻找新方式-根本特征)
规范性(客观、科学、获得可靠结论)
系统性(整体、综合、规范)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及其特点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研究者以科学的理论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学前教育”在我国是指对0~6、7周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婴儿(0~3周岁)教育和幼儿(3~6、7周岁)教育两个阶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4.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答: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是指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
(1)客观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系统性原则:
就是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整体、有序、动态)
(3)教育性原则:
就是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一)研究活动不能给儿童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二)研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尽可能考虑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研究活动应尽量不打乱学前教育机构正常的教育活动
(4)伦理性原则:
是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首先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
(1)尊重受试者的权利,
(2)研究活动不给被试者造成不恰当的压力,(3)要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
5.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包括哪些?
答:
(1)目的或目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2)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的侧重以及相应研究方法的不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时间取向不同,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4)场所: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5)研究对象数量,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6.定性研究:
是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
7.纵向研究:
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8.横向研究:
是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比较的研究,也叫横断研究。
9.成组研究:
是研究者为提高研究的效度选取较多的研究对象组成若干被试组,对被试组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系统考察的研究
10.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19世纪末前
(2)多样化——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3)综合化和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
11.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一、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教育实验法,e.教育经验总结法,f.行动研究法。
二、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a.文字资料的整理分析b.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
12.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或基本步骤?
答:
一研究准备阶段:
(1)选择课题,
(2)研究设计,(3)制订工作计划,
二、研究实施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
(2)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3)形成研究结论。
三、研究总结研究:
(1)总结研究工作,
(2)评价研究工作
第二章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1.科研课题和问题的区别:
科研课题来源于问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课题选择的前提条件。
问题是作为人们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或在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困境,往往反映的是个人认识上的局限性,而不尽是他人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而科研课题则必须是人们发现并尚未被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中产生,因而科研课题应反映人类在某个领域中或某个事物上认识的局限性
2.研究方向:
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1.简述确定研究方向的意义是什么?
答:
(1)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
(2)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深入,
(3)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研究,
2.简述科研课题的类型?
答:
一、目的不同,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1)理论性课题:
又称基础性研究课题,主要是指旨在探索和揭示学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学前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丰富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的课题。
这类课题最显著的特点是重在深入探讨学前教育中某一领域的一般知识,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应用。
它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
a.一级课题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课题,b.二级课题某一具体领域或某一方面的课题,c.三级课题个别概念、原理。
(2)应用性课题:
是指以改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目的,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具体的各种学前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
这类课题最显著的特征是着重探讨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一般的原则来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它又分三个不同的层级:
a.第一级,涉及全局的,b.第二级,某一方面一部门一地区,c.第三级.某些个别的实际问题
二.对问题探讨的深度,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3.简述选择和确立科研课题的意义?
答:
(1)课题的选择和确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2)选择和确立科研课题对研究活动内容和方法等都有直接的影响,(3)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3.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学术价值,社会价值。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就是研究者应根据主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课题的研究工作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创新性原则-课题选择的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四)科学性原则-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性课题要有理论依据。
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
(一)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筛选科研课题。
(热点,意义,提炼他人)
(二)从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中发现课题(证实观点,观点之争,薄弱点空白点)
(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文献,生活,现象)
简述选择科研课题的一般程序?
答:
(1)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2)对初选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索,(3)将课题具体化,(4)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5课题论证:
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4.简述课题论证的内容。
答: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该课题国内外已完成的研究的状况分析,
(4)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5)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和预期的成果形式。
6.简述科研课题论证的意义。
答:
(1)能进一步确认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2)是争取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的需要;
(3)能充分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
第三章学前教育科研活动的设计
1.科研设计:
就是研究者在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科研设计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
建立研究假设、分析和处理研究的内容和变量、选取研究对象、选择具体的研究活动方式和方法,制订研究方案等。
2.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
答:
美国学者伯格和高尔认为好假设应符合四个标准:
(1)假设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
(2)假设应说明两个或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3)假设应是可以检验的。
(4)假设在陈述上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3.简述学前教育文献及其在研究中的作用?
答:
(1)查阅研究文献有助于选择研究课题和形成研究假设。
(2)查阅研究文献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水平。
(3)查阅研究文献有助于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改善研究的主观条件。
4.文献综述的内容。
答:
(1)问题提出部分,主要概括问题的性质特点研究的重要性等
(2)主要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分析(3)研究趋势预测。
4.简述学前教育文献的种类?
答:
学前教育文献的种类
1、书籍(书籍是各种形式的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门类,主要包括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工具书和通俗读物等。
教科书也叫教材)
2、期刊和报纸
(1)专业学术性杂志
(2)专业综合性杂志
(3)文摘类杂志
3、教育档案类
4、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有容易保存、便于检索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
要快速有效地检索出所需文献,就应作好充分的检索准备。
检索的准备工作有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要检索的资料的主题,找出“关键词”。
(一)检索工具查找法
现有的检索工具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
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和资料索引两种。
在计算机提供的搜索结果所列出的相关条目中查找或阅读所需的资料。
(二)参考文献查找法
参考文献查找法又称引文查找法或追踪法,是读者以己掌握的文献中所列出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篇目作为线索来查找所需文献资料的方法。
四、学前教育文献的阅读和记录
(一)文献阅读的方法
1、浏览
浏览就是对搜集到的各种文献进行粗略的快速翻阅。
2、粗读
粗读就是对浏览后选出的文献进行快速的通读。
3、精读
精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求通、求透、求新的阅读。
(二)文献资料记录的方法
1、标记和批语
2、摘录
3、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
总体:
又称研究总体,它是指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就称作为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就称作样本容量。
抽样:
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就叫抽样,它是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
5.简述抽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意义?
答:
(1)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
(2)节省研究资源,提高研究效率。
(3)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6.简述实施抽样的步骤有哪些或者说它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
(1)规定研究总体,
(2)确认样本容量,(3)抽取样本,(4)判断并纠正抽样偏差。
7.简述抽样的基本方法?
答:
抽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抽样是否随机性原则进行可将其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一、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较为简便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抽签和随机数表法。
(2)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
-K=总量/抽样量
(3)分层随机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
(4)整群抽样,也称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或成组抽样。
二.非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
(1)随意抽样,
(2)判断抽样,(典型)(3)定额抽样,
7.非随机抽样:
是指不用严格遵循随机原则而进行的抽样。
8.研究计划:
是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研究活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纲性文件。
9.简述各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
答:
(1)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直接使用方便,尤其是在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或总体数量较大时是一种较好的取样方法。
但运用时,事先编号费时费力,而且在总体数量不大时,抽样偏差较大。
(2)系统随机抽样既简便又能保证从总体的全范围内选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能较好的控制误差,因而比较常用。
(3)分层随机抽样适合在研究对象总体数量较多而且内部差异较大的条件下使用,通过分层可提高样本在结构上与总体
的一致性。
(4)整群抽样通常用于抽样单位本身就是抽样分子,而且实际上无法确定抽样范围的情况。
一、研究计划及其在研究活动中的作用
研究计划是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研究活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
1、研究计划能对研究设计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改进研究设计。
2、制订研究计划能规范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一致性
二、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1、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的内容
4、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1)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
(2)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
(3)整理资料的方法
(4)分析资料的方法
(5)表述成果的方法
5、课题研究进度和人员分工
6、研究经典概算及仪器设备的购置
三、制订研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计划应反映科研活动的基本规范
2、研究计划应考虑具体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3、研究计划应做到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第四章观察法
1.观察法:
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简述观察的特点?
答:
(1)观察法是一种自然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4.简述观察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答:
作用:
(1)观察法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各确立研究课题;
(2)观察法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3)观察法可以深入考察教育现象,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
局限:
(1)观察活动的范围有限,
(2)在运用自然观察法时容易出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观察资料的质量受制于观察者的素质。
5.自然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观察,即对要观察的事物的存在的条件不加控制或改变。
它又分为公开的观察和隐敝的观察两种
6.参与性观察法:
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观察。
7.非参与性观察法:
观察者不参与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8.时间取样观察法:
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各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9.事件取样观察法:
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10.操作性定义:
是对观察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化。
因观察研究主要是要考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观察操作定义就必须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具体描述。
11.观测指标:
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
在观察研究中,观察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和定比指标。
12.简述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观察记录法的选择、设计
答:
(1)描述记录法:
运用文字对观察到的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作客观、全面的描述式的记载的记录方法。
这类方法又分为三种:
A.日记描述法,即观察者采用记日记的方式将不同时间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B.轶事记录法,即观察者发现研究对象表现出有价值的行为时随即进行的描述性的记录,它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
C.连续记录法,即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作连续的、不间断的描述性记录。
(2)仪器记录法:
就是运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仪器对事件和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记录的方法。
(3)表格记录法:
是观察者运用专门编制的观察记录表来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
13.简述观察记录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
(1)事件记录表,它适用于记载某种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环境条件、原因结果等方面的情况。
(2)时间取样记录表:
如观察活动是按时间取样进行的,其记录方式也应按时间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其表格应能全面记录取样时间里研究对象的相关的行为表现。
(3)行为核对表,是用来记录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时间等方面资料的表格,其形式可以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等级评定记录表:
它不仅可以记载在观察过程中儿童某种行为出现与否,还能对其行为表现的程度进行测定和记录,可广泛运用于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个性特征进行的观察研究。
14.主观偏见:
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观察者对观察结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或不公正的评价、判断和解释。
主要有三种:
理论性偏见、角色性偏见、期待性偏见。
15.简述观察研究实施的步骤。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
一、观察的准备
1、做好观察的计划
2、培训观察人员
3、获准进入现场
二、实施现场观察
1、严格执行观察计划
2、选择最佳观察方位,并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
3、边观察边思考
良好的观察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注意、感知和理解。
4、防止主观偏见
主要有三种,即理论性偏见、角色性偏见和期待性偏见
5、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现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四、形成研究结论,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法的类型
(一)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二)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三)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四)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是指记录简单
(五)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其行为的发生在时间或空间上
时间取样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
一、观察内容的确定
观察内容的操作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给各类观察内容给出操作性定义,二是必须设计出各类观察内容的观察指标。
观察操作定义就必须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具体描述。
二、观测指标的设计
在以量化方法为主的观察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为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设计出科学的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一般有三种类型,即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和定比指标。
定类指标是最简单的观测指标,它只标志研究对象某种行为的“有”或“无”
定序指标多用于标志研究对象的行为等级和顺序程度
定比指标是数量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观测指标,它可以标志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次数和单位时间里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观测指标的设计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类型
2、观察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3、研究活动在统计方法上的要求
三、观察方法的选择
选择观察方法时应系统地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观察的目的
2、研究对象活动的特点
3、观察者具备的观察条件
第五章调查法
1.在近代史上,最早将调查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是美国的肯德尔.N,1910年他主持了为期一周的地区学校制度的调查。
调查法的含义和特点
1、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一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是一种研究手段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
2.简述调查法的类型?
答
(1)根据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手段不同,可将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调查表调查。
(2)根据调查对象范围不同来划分,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3)根据调查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可将学前教育调查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3.典型调查:
也称重点调查。
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对象进行的调查。
4.抽样调查:
是根据研究的目的从所有的调查对象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
4.简述调查法的优点和局限?
答:
优点:
(1)调查法应用的范围广泛,
(2)调查法所获资料丰富、全面、结论的说服力强。
(3)调查法的研究过程经济、简便。
局限:
(1)研究者无法对研究过程进行主动的操作来某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或改变,无法对存在的事实作出深层的原因分析。
(2)调查资料和结论的客观性或可靠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被调查单位或被调查对象的合作。
5.简述问卷的类型?
答:
(1)封闭性问卷、开放性问卷和综合性问卷,
(2)送发问卷和邮寄问卷,
6.问卷的原意是指“一种为了统计和调查用的表述问题的表格”
(1)收集资料的效率高。
(2)匿名性强。
(3)能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
封闭性问卷:
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问卷。
问卷的结构:
是指一份完整的问卷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一般而言,
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供选择的答案和结束语等五个部分。
8.简述学前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答:
(1)确定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2)选择调查手段,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3)选取调查对象,
(4)制订调查计划,(5)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问题的编制
问题是问卷的基本部分,问题设计是否符合特定的研究的要求往往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资料的质量和调查的成败。
1、问题的类型:
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
事实性问题是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业已存在的或将要发生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态度性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或某类人的认识、态度以及有关的感受或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2、问题的表述
所谓社会认可效应是指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或回答问题时,是按照社会通常的规范或人们普遍的期望来回答问题,而不反映自己真实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3、问题答案的设计
(1)是否式
(2)选择式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 科学研究 00389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