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12631185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3.72KB
新闻类说课稿.docx
《新闻类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类说课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类说课稿
说课教案
一、课程介绍
1.专业基础课: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专业核心课:
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摄影摄像
2.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所上的出公共基础课之外(政治、英语、计算机等),其他课程可分为两大类: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我们常说任何一门学科都包括史、论、术三大门类,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传播学概论(偏理论),新闻学概论(偏技术),中国新闻事业史(偏历史),均设置在第一学年完成其教学任务。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如图几门,其实也都是围绕新闻四大技能:
采、写、编、评所设置的。
2.《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新闻传播类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写知识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准确地把握有关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原理、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新闻采写训练,提高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采写和其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课程设置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学时80节,实践教学内容占40节,分两个部分进行,课内实践10节,课外实践30节。
4.本课程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训练等方式完成基本教学内容,辅之以课内外新闻采访练习、作业讲评等方式充实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
1.《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基本的专业采访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2.本课程设立于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已
经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传播学概论》以及《新闻学概论》的基础上,是本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利于为以后的新闻编辑以及新闻评论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条件
1.国外经典教材系列: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材》2009年出版
作者【美】卡罗尔.里奇
目前市场上有关新闻采写的教程鱼目混杂,良莠不齐。
大多偏重应考,教条色彩严重,理论多于新闻案例,且多为本科院校四年制新闻学生所用教材。
针对我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三年制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么课应更偏重实际,偏重案例教学,偏重实践,偏重经验教学。
而非一味死板枯燥的让学生诵读理论,记忆教条。
同时为了适应新闻发展的国际化需求,所以我们选用由人民大学翻译出版的美国学者卡罗尔.里奇编著的《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材》
卡罗尔·里奇,现为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大学的新闻学教授。
她从1970年开始其新闻生涯,在二十多年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她先后在《费城公报》、《太阳一前哨报》、《哈特福德科伦特报》担任记者、编辑。
她自1985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曾在堪萨斯大学任教10年。
里奇先后在十多家报纸担任客座写作教练,并在美国各地举办写作研讨会。
本教材从新闻本身、如何采集信息、新闻报道结构、媒介伦理和各种类型的新闻写作技巧五个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新闻采集和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本教材实例材料丰富翔实,精选自数百家媒体,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注重新闻伦理问题,在每一部分都有所涉及并辟有专章论述。
本教材不仅适用于新闻学科的学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极具使用价值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使用。
参考教材:
1.当代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006年出版作者何志武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刘海贵
2.校外教学场所
郑州二七商业圈;郑州电视台;郑州宏光广告有限公司;
开封山陕甘会馆;开封翰园碑林;开封广播电视报社;
郑州森林公园;陈寨花卉市场?
?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1.教材内容
第一部分:
理解新闻
分析记者行业特色,了解如何才能练就记者的职业技能
了解现代新闻的特性;学校新闻报道的结构和构成元素;
学习报道的语法和选题技巧
第二部分:
采集信息
掌握采访的技巧;练习观察和寻找信息源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
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
第三部分:
组织报道结构具体详细的学习新闻作品的采写
写作程序-导语核心段的采写-主体部分的采写
掌握通消息-通讯-特写等不同题材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第四部分:
理解媒介问题了解媒体在现实运作中所碰到的相关问题
新闻的真实性;媒体伦理
第五部分:
应用技巧细分化类型新闻报道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案例引出教学内容-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组织讨论-教师点评、总结重点
3.案例教学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第6章到第14章,补充一点说明,虽然新闻写作知识出现在课本的中间部分,但是在实践教学和每堂课的练习中我们早已把新闻写作的技巧穿插进去,配合学生作业进行针对性讲解。
新闻采写这门课,重,重在实践,难,也难在实践。
在讲到新闻真实性以及新闻伦理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首先导入80后偶像作家韩寒当时颇为轰动的一句话,他说周正龙是陈冠希的反义词。
他原话是这样的"一个是假的,但希望大家都认为是真的;一个是真的,但希望大家都认为是假的"。
这句话和当时媒体炒作最热门的两则新闻关联起来颇让人回味。
导入两则新闻案例"周老虎"和"艳照门"。
然后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同学分组讨论,比如"是不是只要事件是真实的媒体就一定要报道","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性""媒体在新闻真实性面前的公信力"等问题。
找学生代表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后老师点评,并总结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力这个重要意义。
仅此作为一例加以说明。
采访案例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新闻采写方法)与实践(新闻敏感的培养)相结合催生采写技能
扩展自修(到媒体亲身感受新闻采写实践活动)
基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中,力求体系化地介绍和诠释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适当补充相关内容。
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注重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课内主要利用"现场式"教学:
模拟新闻事件现场、创造一定的现场氛围,进行模拟现场采写,锻炼学生新闻敏感,培养其现场观察、迅速反映与写作能力。
课外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活动。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注重新闻写作理论与新闻写作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既能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指导新闻采写实践,又能运用新闻理论解决新闻采写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校外实训活动新闻采编实训室
5.学习方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记忆新闻的特点和概念是没有意义的,仅仅掌握这些理论是永远不可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
所以,对于这门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总结反思法。
让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大量的实践操作演练后让学生自己写的新闻稿件和同类型的已发表稿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的反复学习、模仿、对比分析有助于大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5.考核方法
考试50%(题型多样,覆盖面广,难以适度,注重应用)+
实践20%(新闻采写,实践表现,新闻作品)+
考核30%(课堂出勤,作业完成,综合表现)
具体安排: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
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
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
(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本课小结,我采用了课堂知识与自考知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自考题目的练习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论功底,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检验的方法。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由记忆性的简单问题,到探讨性的复杂问题,再到大量的写作实践,层层深入。
篇二:
新闻学说课稿
各位专家好,我是xx学校的老师xx,20xx年毕业于xx大学xx学院xx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本科就读于xx专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种新闻定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节安排两个学时,我说的是第一学时。
一、教材分析
目前,我所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学概论》,是学生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基础教材。
该书由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所讲的这节是本书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在学习"新闻活动"一章后,初步了解新闻学相关理论的重要一节。
本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要为学生树立一种理念,新闻是重事实的,强调的是报道,分析和判断都是在对事实报道的基础上进行。
本节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中两种新闻定义的区别。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重要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新闻中报道、分析和判断如何巧妙融合。
重点:
新闻的定义。
难点:
新闻中报道、分析和判断的巧妙融合。
二、教学方法
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准备采用导入法(如本节是本章的第二次课,由提问"什么是新闻"来导入教学本节的教学内容),案例讲析法,对比分析等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8分钟)
导语设计的依据:
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由提问"什么是新闻"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引导来导入本节的教学内容。
之后通过案例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新课:
(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学生提问时间(2分钟)
5、布置作业(2分钟)。
根据本节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刻理解报道、分析和判断在新闻中的运用,以达到复习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本节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ppt教学与板书相结合,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篇新闻特写,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
本文描述了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见闻和感受。
通过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因为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忘记了现在的残酷战争。
在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发现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了罪恶与善良的对立。
此文使高一学生感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本文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本文是表达人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事实的控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习本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和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篇新闻稿,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新闻稿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通过采用学生高度参与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奥斯维辛背后的故事。
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既应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抓住文中语言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感情,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外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介绍;
(2)、小组通过阅读、讨论,揣摩文章字句,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体会战争的残酷,培养爱国情操;
(2)、培养爱好和平的品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以乐景衬悲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应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掌握上:
这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篇新闻稿,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高中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本细读能力,利于本节课学习。
(3)动机和兴趣上:
学生对战争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老师应该通过明确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一)播放影片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简短画面,再现战争残酷的场面,让学生讨论战争所带来的危害,自由回答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受害人的同情从而导入课文。
影片直观而形象,让学生更易体会战争的残酷,与文本语言相互融合,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起学生共鸣。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由课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学生质疑的问题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则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做上记号,把想到的问题写下来。
学生对课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探讨。
读书思考能提高读书效率,增加对文本的了解。
(三)走进奥斯维辛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1、交流对奥斯维辛的认识
⑴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谈谈看法,之后请小组代表上讲台前向大家讲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
学生分组交流,有利于培养其合作精神,学生通过交流可
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取长补短。
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更能深入了解战争带来的罪恶。
⑵课件展示:
展示一首来自奥斯维辛的诗《蝴蝶》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
让学生通过这首诗歌来简单体会一下奥斯维辛的悲凉,这首诗和文章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景渲染悲凉气氛。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集中营的残酷。
2、自主学习,内容探究
⑴让学生当"导游",老师做"游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做好"导游"解说词,同时进行文章分段,别的同学加以评述。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⑵文本细读
1、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
可是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某种意义"指什么?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3、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5、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以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为主线,使得文章学习清晰有条理。
学生总结"毒气室"、"焚尸炉"、"雏菊花"、"怒放"所代表的含义,能深刻理解文章内容。
老师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问题,对于这些有意的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学会通过时现象看本质,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深度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报道,请在原文中找出来,为什么?
是不是矛盾?
2、这篇新闻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它与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老师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学会通过时现象看本质,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4、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有关纪念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的报道,让学生了解世界人民对纪念奥斯维辛解放的态度,从而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呼吁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认识到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读后感,500字以上。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
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本文主要是呼唤读者情感,学生在学完本课后,让他们写读后感,能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想到的东西通过读后感写出来,能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续写文章,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1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毒气室
奥焚尸室
斯女监房
维------->试验室=====>愤怒、控诉------>
辛纪念墙
绞刑室
反对战争
孩追逐游戏雏菊花怒放子温和的微笑热爱和平,珍惜幸福生活篇四:
河南省2012年大学教师新闻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叫xxx,来自xxxx新闻系,毕业于xxxxxx,现承担xxx和xxx课程的教学工作。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及表现"。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使用教材
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魏金成主编的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该教材在知识点上更新较及时,结构相对完整。
在理论上既符合本科生日常教学规律,又能较好地指导与解决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诸多涉及法律和道德的问题。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我主要例举其中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比例偏少,如"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新闻传播与公民权益";
二、在职业道德这一块缺少对新媒体道德相关内容的介绍;
三、本书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对于每部分内容有关案例的分析,个别案例也过于陈旧。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参考的教材和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瑚主编: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魏永征著:
《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3、蓝鸿文主编《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4、陈桂兰主编《新闻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5、李彬、马学清: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
责任感和建设性》,《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3月,p187。
6、陆晔、潘忠党:
《成名的想象: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台湾《新闻学研究》,2002年月。
(二)本节知识背景
正如学者孙旭培所言,相比其他腐败媒体的腐败要比其他领域腐败所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因为它让人们感觉什么都不能信任。
在今年4月份,《纽约时报》曾撰文称,中国媒体腐败的情况让人惊讶。
所以加强新闻业的自律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议程。
本节课的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从理论层面来总结存在于新闻传播中的失范现象。
这种分析为下面两节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理解的前提。
(三)教学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类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