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2629526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69KB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学院合作企业兴陶煤矿、平朔煤矿、太原东山煤矿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概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目前有在校生372名。
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业群,包括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建设、矿山机电以及固体矿床露天开采。
毕业生遍布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成为很多煤矿中的骨干力量,为煤矿事业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业教师7名,其学历组成:
研究生2名,本科5名。
此外,还有4名从企业事业单位聘请的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
专业开设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三个教学团队,即煤矿开采教学团队、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团队、矿井建设教学团队。
其中,煤矿开采教学团队以陈鹏老师为带头人;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团队以王相老师为带头人;矿井建设教学团队以宿士良老师为带头人。
在设置教学团队时,学院注重各个团队教师的合理搭配,包括技能的搭配、学历的搭配、年龄的搭配等。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快建设我校专业带头人队伍,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学院还制定了《朔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办法》。
(三)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煤矿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如下所示:
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煤化学、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与法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英语、体育。
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制图、采煤概论、计算机基础、煤矿地质、矿山测量、工程力学、采矿CAD。
专业课程:
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械、煤矿电工、井巷工程、矿图、矿压技术、煤矿管理。
(四)实验实训基地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现有现代化矿井仿真实验室、通风安全仿真实验室、煤尘与瓦斯爆炸实训室、采掘实验室、矿山支护实验室、井田开拓实验室、矿山急救实训室、矿山机电实验室等8个实验实训室,配备有矿井生产系统仿真模型、井田开拓模型、矿井避灾仿真系统、通风机、液压支架、急救仪器等实验实训设备42台(套),设备总值达596万元。
此外,我院与兴陶煤矿、平朔煤矿、太原东山煤矿合作,建立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满足了学生毕业见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
(五)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并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此外,我院还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及服务产业能力的培养。
考核合格者,就能拿到采煤工、通风工、质检员等各种技能证书,使得每位学生在毕业前都能拿到“双证”。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过程为导向、以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为核心、以朔州市及山西省煤矿建设的需求为依托,将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坚持工学结合,将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打造成市级一流、省级闻名的高职高专特色精品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煤矿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基本技能,能够从事采矿设计能力、煤矿开采技术应用能力、煤矿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煤矿技术培训、安全管理培训、煤炭安全检测、监察等工作能力的高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推动朔州市及全省煤炭经济的发展。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联手打造行业英才
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开拓实力雄厚,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煤炭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深入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岗位职责任务,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技术核心能力,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和教学模式建设。
1、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职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突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校企结合,以顶岗实习为核心的“2.5+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素质拓展、军事训练以及基础理论课的学习;
第三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阶段,期间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识性参观;
第四、五学期主要进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并参加技能考试,取得技能证书;
最后一个学期到学校合作的煤炭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共同考核。
根据基础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
将素质教育、“团队合作”精神,现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注重学生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的培养。
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订单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岗位能力要求为内容,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
3、制定校企合作制度
通过这两年项目期的建设,增加合作煤矿的数量,同时与煤矿达成协议,建立一系列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制度,包括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制度等。
确保每一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学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习。
(二)探索系统培养,加快学生成才成长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互相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两者的衔接是多方面的。
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要对中、高职教育合理定位,构建合理的衔接体系。
1、中、高职一体化的结构
所谓一体化结构,就是指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
为了实现煤矿人才从中职到高职的合理衔接,根据地方及学院的实际情况,大力探索“四年一贯制”的系统培养模式,其基本模式是:
中职课程学习一年,高职学历文凭学习三年。
2、课程结构的合理衔接
课程结构承载着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规格等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按照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同时为了避免课程之间出现脱节、重复等现象,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中,中职阶段偏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而高职阶段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提高以及高级技能的培养。
3、入学考试的合理衔接
入学考试是中、高职衔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对高职而言,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中职来说是总结性教育评价,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中、高职衔接中许多重要问题,如管理体系、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等,都会在入学考试中经受检验。
高职入学考试既考虑有利于高职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中职的健康发展。
可以采用对口升学、统考单考相结合等多种考试方式。
4、改革教学管理,完善考评办法
由于中职升上来的学生文化知识相对来说底子比较薄,煤矿开采
技术专业又属于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的方法,同时完善考评办法,不以成绩
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兼顾平时表现、技能操作。
探索出一条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强化实践育人,培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专兼结合,合理配备教学团队,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建“实验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的学生能力训练体系,甚至包括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应知应会、操作规定、作业规程等。
形成“四个对接”,即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需求相对接;学习模式与企业员工工作模式相对接;实训实习条件与生产工作环境相对接;学生考核、评价与企业及社会的评价标准相对接的工学深度结合的培养模式。
使所有的学生感觉“实训如同在现场、管理严格似厂矿”,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
在校内现有的矿井生产系统仿真实验室、采掘实验室、矿山急救实训室、通风仿真实训室、煤尘与瓦斯爆炸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新增加3个实验实训室:
矿山测量实训室,地质标本室,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
一方面使实验室更加现场化、高端化,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进一步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依托朔州资源优势,在已有的平朔煤矿、兴陶煤矿、太原东山煤
矿3个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学院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开拓麻家梁煤
矿、安家岭煤矿,小峪煤矿等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扩大学生的就业市场。
(3)实习意外保险
由于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属于艰苦行业,其危险性也比一般行业要大,所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除了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以及签订安全协议外,还要给学生投保意外险,为学生的实习安全增加保障。
(四)转变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基础上,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能直接顶岗,符合岗位职责需求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将授课地点设在实训室或煤矿生产现场,采用边提问、边实践、边讲解、边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做结合。
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使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同步增长,突出技能的培养,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在工程制图、AutoCAD、矿图展示等专业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合理利用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网络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引进或与煤矿合作开发煤矿生产系统仿真软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程建设
(1)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以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工作任
务为载体,煤矿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
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将企业现场生产过程、工作流程、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传送到课堂或实训室;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编写贴合地方煤矿实际、符合实训条件和学生需求的专业教材和实训教材。
(2)精品课程建设
将《煤矿开采学》和《矿井通风与安全》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一套完善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五)建设教学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培养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积极引进青年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进修再学习、经验交流、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教师学历、专业素质、职业能力、科研能力及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能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1、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1)在2年的项目建设期内,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骨干教师3名。
继续增加专业课教师的数量,引进2-3名青年专业教师,使主干课专任教师达到8-10人。
从煤矿中继续外聘2-3名专业
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相应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同
时参与课题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2、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
(1)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鼓励他们参加国内、省级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到国家级示范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到现代化煤矿企业调研、顶岗实习,拓展其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双师型”模范带头人,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2)加强青年专业教师的培养,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快其成长。
建立有利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教师顶岗实习方案,每年的7-9月,选派青年专业课教师到兴陶煤矿、东山煤矿或者平朔煤矿进行顶岗实习,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争取使60%的专业课教师拿到“双证”。
3、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组建一支专业教师技术服务团队,面向煤炭企业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工艺研发。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院通过与合作的煤矿、就业单位、学生家长等达成协议,引入
第三方评价,建立内外部评价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内部教学质量评价
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活动如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问卷调查、评教、座谈会、示范观摩、选优评奖等进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2、外部毕业生质量评价
从培养结果入手,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进行统计,并对毕业生毕业五年内发展轨迹的跟踪调查进行定量研究,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离职率、就业流向等就业状态,分析专业培养人才质量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情况,最终将培养结果的反馈回溯到培养过程,定期召开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进而对招生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就业等进行全环节的诊断和指导改进,完善专业建设方案。
四、改革举措
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以煤矿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以教务处处长王秀为组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煤炭企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煤炭行业专家、教授为指导顾问,组成煤矿开采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实施教学改革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把课堂放在实训现场或生产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播放模拟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1)通过对现代煤矿企业调研,筹建矿山测量实训室,地质标本室,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三个校内实训室,提升实训室的先进性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2)继续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合作,争取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需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1)继续引进2-3名青年专业教师和外聘2-3名专业技术员作为兼职教师,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满足教学需要。
(2)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途径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双师”资格的模范带头人,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3)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传、帮、带和企业顶岗实习等途径,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5、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校内形成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基础上,建立就业单位、校外实习基地、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即第三方评价,形成完善的内外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五、年度推进计划及绩效考核指标
建设项目
2012年
2013年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制
订
与
实
施
推进计划:
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2、深入企业和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调研、学习和交流
绩效考核指标:
1、形成关于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2、拟定《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推进计划:
1、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评价和修订
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绩效考核指标:
1、形成一份人才培养方案反馈、评价报告
2、教学管理人员监督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反馈教学质量评价表和教师互评教学质量评价表
3、毕业生职业跟踪调查反馈报告
课
程
与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推进计划:
1、调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精品课程建设:
调研、资料准备
3、专业、实训教材编写:
调研、资料收集、组织编写
绩效考核指标:
1、制定一套以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3、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4、编写精品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试卷库。
5、形成专业、实训教材编写初稿
推进计划:
1、课程体系的实施、评价与修订
2、精品课程建设完成
3、专业、实训教材编写、出版
绩效考核指标:
1、课程体系评价报告、修订版。
2、精品课程网站开发与建设、课堂教学录像,完成两门院级精品课程《煤矿开采学》和《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建设工作。
3、专业、实训教材修改、完善与出版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推进计划:
1、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教师的培养工作
2、增加专业教师队伍数量
绩效考核指标:
1、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3名专业骨干教师,使60%的教师具备“双师”资格
2、争取引进2名青年专业教师
3、聘请1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4、形成企业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总结报告
5、获得培训结业证书,形成报告
推进计划:
1、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
2、完善专业教师梯队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具备“双师”资格
2、引进1名青年专业教师
3、聘请2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兼职教师
4、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5、形成企业顶岗培训总结报告
6、获得培训结业证书,形成报告
实
习
实
训
条
件
改
善
及
校
企
合
作
运
行
机
制
建
设
推进计划:
1、完成矿山测量实验室、地质标本室实习实训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
2、组织筹建矿山测量实验室、地质标本室实习实训室和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
2、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绩效考核指标:
1、制定矿山测量实验室、地质标本室实习实训室和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2、矿山测量实验室、地质标本室实习实训室设备的配备完成
3、初步建成矿山测量实验室、地质标本室实习实训室
4、与麻家梁煤矿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
推进计划:
1、完成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建设工作
2、继续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3、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绩效考核指标:
1、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设备的配备完成
2、矿山测量实验室、地质标本室实习实训室和采区巷道模拟实训基地建设竣工
3、与小峪煤矿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
4、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制度等
5、为每一名实习生办理意外保险业务
六、专业建设预算
本专业央财预算共计2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89万元,非设备购置费111万元。
(一)2011年央财使用预算1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51.9万元,非设备购置费48.1万元。
(二)2012年央财使用分项预算1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37.1万元,非设备购置费62.9万元。
1、设备购置费89万元分年、分项预算明细表
表一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设备名称
内容(型号)
数量
经费投入(万元)
2011年
2012年
合计
89
51.9
37.1
矿
山
测
量
实
验
室
全站仪
FALDY-E2
1
18
电子测距仪
DM-S2
2
9.2
水准仪
AT-G2
1
1.72
电子经纬仪
DJD2-PG
1
0.94
光学经纬仪
TDJ2E
1
0.96
数字求积仪
QCJ-2A
1
2.5
数字平板
M3012-D26UI
1
4
自动激光铅直仪
JDA-95
1
2.8
测绘仪器检校台
W550-4
1
1.68
地质
标本室
主要沉积岩标本
手标本
50
1.2
主要岩浆岩标本
手标本
120
2.2
主要变质岩标本
手标本
130
2.4
采区
巷道
模拟
实训
基地
模拟巷道建设
购买材料费
3
建设费
1.3
模拟设备购买
采煤机仿真
1
8
液压支架仿真
2
2.9
刮板输送机仿真
1
3
乳化液泵仿真
1
1.2
乳化液箱仿真
1
0.4
移动变电站仿真
1
1.8
胶带输送机仿真
1
4.7
掘进机仿真
1
7
单体液压支柱仿真
2
2.1
绞车仿真
1
1.7
转载机仿真
1
2.1
铰接顶梁仿真
2
0.3
风筒
4
0.3
局扇仿真
1
1.6
2、非设备购置费111万元分年、分项预算明细表
表二非设备购置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经费投入(万元)
2011年
2012年
小计
合计
48.1
62.9
111
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与实施
行业、企业、示范院校调研
2
1.5
3.5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3.5
0
3.5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评价及修订
0
3.2
3.2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
4
6
小计
7.5
8.7
16.2
课程与教学资源
建设
课程体系构建
4.6
3
7.6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5
1
2.5
精品课程建设
5.7
6
11.7
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4
3.5
7.5
专业、实训教材编写
3
4
7
小计
18.8
17.5
36.3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3
6
9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3
5
8
“双师型”教师培养
2.3
5
7.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7
2
3.7
小计
10
18
28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设与运行
1.8
2.7
4.5
校外实习机制建设
2
5
7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1
2
3
小计
4.8
9.7
14.5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小计
7
9
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朔州 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 开采 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