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必备题.docx
- 文档编号:1262823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52KB
南师大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必备题.docx
《南师大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必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师大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必备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师大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必备题
南师大333教育学综合考研必备题
1、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传播文化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D、人口功能
【答案】C
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因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性。
2、下列心理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习惯化B、敏感化
C、暗适应D、自适应
【答案】C
学习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习惯化和敏感化是婴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习惯化是由于重复刺激所造成的反应强度的逐渐降低的现象,习惯化是学习的结果。
新的刺激导致反应性增加的现象成为敏感化,敏感化也恰恰说明了学习者已经熟悉了原有的刺激,这是学习的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操作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就是自适应学习。
暗适应指的是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属于生理反应,这种变化不是由经验引起的,也不会持久,因此不属于学习。
3、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B、负强化
C、惩罚D、消退
【答案】D
负惩罚是撤走好的刺激,说明原本有好的刺激存在。
这里是对行为直接忽视,不对它进行强化,因此是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正强化(积极强化)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得到了正强化物,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频率会增加;负强化(消极强化)指排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
4、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答案】C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19世纪末,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洋务学堂。
5、义务教育的特征不包括()
A、自主性B、强制性
C、公共性D、基础性
【答案】A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普及性,基础性等特征。
但不具有自主性,是每个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
6、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教育设为一个独立的部门的朝代是()
A、汉代B、隋唐
C、宋代D、西周
【答案】B
隋文帝时期设立国子监,它标志着我国历史上专门设立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的开端。
7、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
C、教科书D、课程标准
【答案】D
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答案】A
加涅在总结各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的学习存在五种学习结果。
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新环境,即使用符号(字母、数字、词语、图片等)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学习。
9、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婆法是()
A、讲授法B、练习法
C、参观法D、问答法
【答案】D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通过,提问诘问学生,使学生陷入疑问之中,再启发学生将心中的答案孕育出来。
10、周礼中记载的传说中的学校是()
A、庠B、序
C、校D、成均
【答案】D
《周礼》中记载了成均,成均是实施乐教之地。
11、在教育方法中,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提出“虽不扣必鸣”的是()
A、孟子B、荀子
C、孔子D、墨子
【答案】D
墨子主张教育者的主动和主导,提出即使别人不来请教,你也要上门去教。
1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突出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这句谚语显示了环境在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也有忽视生物因素的倾向。
13、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
B、修道院从产生时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既训练教会成员又培养世俗子弟
C、修道院既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
【答案】B
修道院最初只接受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才开始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主的人也被接纳。
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还有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等。
14、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D
15、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是指()
A教育作用有限
B教育在等待儿童的成长
C教育对儿童发展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D教育要遵循儿童本性,防范外界不良影响
【答案】D
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到“消极教育”。
16、()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A、《论语》B、《中庸》
C、《学记》D、《师说》
【答案】D
《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后人有关师道观的不少论述皆受其影响,这也是韩愈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
17、名词解释:
校本课程
【答案】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同时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而且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且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
但是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力下放给老师和学生之后,必然扩大了学校和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
第二,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
18、名词解释:
察举制
【答案】
(1)察举制作为两汉选拔任官的制度是从汉文帝开始的,察举制发展成为一种较完备的入仕途径是在武帝时期。
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任人选官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
其程序为:
有郡守以上的政府官员以德才两方面标准考察士人并以推荐,中央政府设置秀才、孝廉等常科和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等特科,根据各科具体要求,经书面考试选拔后予以任用。
(2)察举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
保证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成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消极影响:
汉代后期察举选人的权力渐为豪门大族所把持,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选人已名不副实。
19、评述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答案】
(1)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
其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人的本性是社会性:
第二,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不过是构成社会的“材料”和“要素”;第三,个人的使命和价值在于为国家或社会献身;第四,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
社会本位论将对教育目的的考察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种视角的转换在近代有助于教育与社会的分离,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
但是社会本位论却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2)个人本位论者的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其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人的本性在于“自然性”;第二,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第三,这种趋向在道德或价值上是善的或是向善的;第四,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只有确保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实现的国家,才是善的和正义的国家;第五,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第六,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个人本位论在教育上和社会上都有一种革命性的作用,有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利,同时对于人性也有一种解放的作用。
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第一,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立了起来;第二,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第三,掩盖了自己的阶级属性。
20、辨析题: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
【答案】:
此说法错误
尽管教育学的研宄对象包含有教育现象、教育事实等,但是,仅仅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研宄对象是不够的。
因为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是客观的,而教育学研宄还应包括价值判断,包含有主观性的东西。
在教育问题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一是事实问题,一是价值问题,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前者涉及实然状态,后者涉及应然状态。
因此,一类是事实陈述,一类是价值陈述,前一种陈述需要证明,后者则需要辩护。
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为基础。
21、辨析题:
拥有的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知识和智慧之间是不尽相同的,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联系:
智慧的组成成分之一是知识。
因此,智慧主要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转识成智”的方式逐渐生成的。
并且,个体一旦习得智慧,又能反过来指导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师大 333 教育学 综合 考研 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