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262625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80.98KB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样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是用来交换的那部分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与生俱来的),反映了人以自然的关系。
②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独有属性,社会属性。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二者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质量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3)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
第二阶段:
扩大物物交换。
第三阶段: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第四阶段: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在货币产生之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是货币,只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
)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
通俗地讲,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货币职能和货币本质的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即货币的本质决定其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着货币的本质。
(3)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就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特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注意:
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5)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必须退出流通领域)、支付手段(常用于赊销赊购中,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如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等)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以金银条快的形式流通的。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纸币的含义:
是由国家(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注意: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国家可以规定纸币面额,但不能规定纸币购买力。
②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纸币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区别
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实质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衰退
主要原因
经济过热,供不应求,纸币的发行量过多,生产发展相对不足
经济萎缩,供过于求,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相对过剩。
危害
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投资减少,经济停滞,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失业率高。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②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控制纸币发行量
③控制总需求,增加商品总供给。
④提高存贷款利率,增强货币回笼措施等。
根本方法:
发展生产,抑制过热行业的扩张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②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③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出口④增发国债,降息
根本方法: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平衡生产与供求。
联系
①都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②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秩序。
③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优化。
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⑸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经常用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外币)
(2)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对汇率标价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即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
影响有:
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⑤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
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市场预期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考点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价值总量等于商品的数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乘积。
2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恒等),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
思维拓展:
1.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否矛盾?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②由于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
所以,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是价值规律的体现。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它是取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耗费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样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4.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2)直接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3)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一般地说,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比。
(5)纸币的发行量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国家的政策等。
注意:
“质量决定价格;供求决定价格”说法错误。
5.面对价格的上涨,该怎么办:
政府:
1、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防止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4、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各种生活必须品的供应
5、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经济抗压能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6、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处理哄抬物价的行为
7、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提倡理性消费。
企业:
积极落实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生产,控制投资规模,优化生产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管。
消费者:
去掉从众、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
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避免盲目投资,控制投资风险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①不是指每次具体的交换都是等价的,而是就商品交换的总趋势而言的②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
(需求定律:
价格与需求呈反比例变化)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需求弹性理论)
③替代品、互补商品(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②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或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归纳提升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同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上升;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会下降
提醒:
替代品互补商品的含义:
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这样才可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提示
价格变动对生产中的影响,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客观因素: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注意: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反比。
⑤物价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2)主观因素:
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引发;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2、消费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随着经济水品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提示:
对贷款消费的认识
1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有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
②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家庭,贷款消费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
它不仅对银行不利,是银行贷款难以收回,而且会加重个人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
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A.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B.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③特点:
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
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①从众心理:
跟风随大流。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②求异心理:
与众不同,过分标新立异。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客观上能够促进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③攀比心理:
追求向“上”看齐,是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
④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消费,属于理智的消费,应提倡。
2.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理性的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既不超前消费,也不抑制消费。
(注意:
量入为出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这里的“入”包括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特征: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
①绿色消费观念,(对消费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
②(对生产者)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
③(对经济)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对社会)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要反对铺张浪费。
(并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
归纳提升
1.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1)原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国外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措施:
作为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作为企业:
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个人:
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
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对国家而言,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率,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提高消费水平。
其次,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物价。
第三,国家要积极调整完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好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两部分)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有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有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者质量、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思维拓展
社会再生产含义:
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发展生产的意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必然性:
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③重要性:
A.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B.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措施: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考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含义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
它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发展集体 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这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态度
巩固、发展
支持、鼓励、帮助
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资本联合)、股份合作制(劳动和资本的联合)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为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含义、特点和作用)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不同点
含义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是以生产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特点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必修 经济生活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