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624774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11KB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
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
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
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
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
(想象后)高极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
“危楼高百尺”。
教师: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
2.教师:
(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
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
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
相距咫尺。
教师:
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
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
高昂地读。
教师:
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
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
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
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
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
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
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苍苍及时板书)
师:
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
茫茫及时板书)
师:
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
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
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牛羊怎么样?
肥壮板书:
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
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
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第19课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
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
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
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
“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
“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
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
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
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
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
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藏起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
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
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共同点:
“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
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
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八、课后反思
第20课风
一、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
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
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
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
(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
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
(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
(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
(板题:
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
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
(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
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
(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
(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
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
大家愿意吗?
指名上台读生字。
(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
)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
(进一步引导说话)
(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
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
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
(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
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
(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
)风走了,又怎样?
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
(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
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
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
呼呼,风来了。
小朋友身体摆动,问:
你们现在该怎样做?
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
师进一步引导:
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
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
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
师故作神秘状问:
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
(引导理解:
“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
(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
(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
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
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
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
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
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
(课件或小黑板)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
睡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要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
(画在书后2题中)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
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五)记忆、书写生字
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
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
书写时强调:
“正、用”:
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走”的笔顺是:
一十土走。
“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
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
树叶 颤动
20、风 林木 点头来了
河水 越波
21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通过:
“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
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
”“你是怎么认识的?
”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动画朗读):
学生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读边思考:
你们见过雪孩子吗?
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看书,想想有几副图,每副图上画了什么?
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
大雪无边,快乐无限!
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
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
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然后通过再次地自由练读,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
知道本课有8个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图。
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3)想办法弄懂画横线字的读音。
(4)学生小组交流不认识字的读音。
3、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你学会了什么字?
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课件展示知识树学习全文生字。
(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
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
4、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1)、从小组中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老师正音。
(2)、全班齐读课文。
想想说说: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白兔,结果怎样?
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什么?
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3)、小白兔还会回来吗?
课件展示最后一副图。
(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5、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
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
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播放课件读读说说,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6、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表,逐个讲解写字的要点注意事项: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
上撇平短,左撇竖长。
“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
点居中,不与“横”相连。
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
“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雪孩子,问:
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
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
(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字词语)
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插图
(1),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东西。
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过度: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2-7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雪孩子哪里去了?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思考提出的问题。
4、研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组内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2、3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播放课件插图
(2),感受雪孩子的美丽。
2、你喜欢雪孩子吗?
小白兔呢?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播放课件插图(3)图文对照,使学生能深刻体会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3、指导朗读。
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
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二 年级 语文 第七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