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2619167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5.96KB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
(七)
语
注意事项:
文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代先民从事农业耕作开始,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蚀便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
尽管这类危机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而且显然是在人类所能解决的范围之内,但是公众、媒体和政治家们却似乎并未像对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或其他社会问题那样严肃地对待土壤危机。
然而,我们对土地和土壤资源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明的生存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一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指出,人类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迁移土壤和岩石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完全出人意料,因为地质学家将火山运动和板块迁移——而非人类——视为改变地貌的动力。
人类活动通常不被纳入地质学视野下以数百万年为计的“深度时间”范畴,以及地球自身生成及演化历史的讨论中:
在漫长的地质时间轴上,人类只能被视为刚刚出现。
事实证明,人类活动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世界地貌,在极短的时间内已造成可与地质作用相比拟的影响。
透过地质学的视角来审视农业发展史,便看到一幅人类自食其果的图景:
我们对待土地的态度,决定了土地对待我们的方式及其时间纬度。
还可以看到避免悲剧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只要人类不再愚昧地重复无限损耗土壤资源的行为,便可以避免古代文明灭亡的命运。
但遗憾的是,当今人类的行为,正是在全球范围内毫无节制地消耗土壤。
在过去的150年中,每几十年就有智者敲响土壤退化的警钟。
但是,我们的记忆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都太过短暂。
那些尽力扭转土壤退化局面的努力,都被所谓更重要的事情取代。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南部大平原垦荒种粮,出口欧洲以满足其粮食需求;再比如今天,我们培育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作物,以实现作物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考古学家记录了全球范围内土壤流失与古代社会的衰退或灭绝之间的关系。
在环境史学资料中,也常常可以看到“森林砍伐造成土壤侵蚀,并最终导致文明毁灭”的论点。
不过,根据早期对西北太平洋地区进行的地质学探寻,特别是对陡峭林地的土壤侵蚀的研究来看,如此广泛而严重的土壤流失,不可能仅由林木砍伐造成。
事实上,只有想方设法地杜绝植被复生,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人们不禁开始怀疑,农业活动或许是造成这一切的真正罪魁祸首。
我们面对的谜题是:
是否农业活动在造就了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蔓延的同时,也通过更长期的土壤退化及流失过程,播下了引发社会衰落的种子。
如何重新思考传统农业中的智慧,进而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呢?
我们或许可以从改变对土壤的看法开始:
土壤不只是用来种植植物的培养基质,它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所赖以生存和繁荣的生态系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蚀问题,因为人们没有严肃地对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B.世界地貌变化的动力一般来自火山运动和板块迁移,但一种新的观念认为,人类活动也正在重构世界地貌。
C.如果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毫无节制地消耗土壤,古代文明灭亡的命运悲剧就会发生。
D.审视农业发展史,人们迷惑:
农业活动造就了文明,也导致了文明的消失,成为真正的罪魁祸首。
【答案】B
【解析】A项“没有严肃地对待”只是原因之一;C项结论绝对;D项将原文中的可能性变成了必然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思考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B.文章从地质学视角展开论述,得出人类无限损耗土地资源,可能会带来文明灭亡的命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今天的事例,旨在揭示土壤危机被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取代。
D.考古学家和环境史学家的观点作为直接的论据运用于文章的论述中,支持本文的观点。
【答案】C
【解析】C项论证的论点有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对待土壤资源,那么,现代文明的生存与发展才会持续。
B.人类活动通常不被纳入地质学视野下,是因为改变地貌的动力在于火山运动和板块迁移。
C.文章立足于考古学家和环境史学的观点之上,指出人类文明的衰退乃至毁灭的原因,还在于农业活动无节制地摧毁土壤。
D.土壤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所赖以生存和繁荣的生态系统,保护人类文明就是保护土壤。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颠倒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夜半歌声安谅初春的子夜,依然寒冷砭骨。
街头人车稀落。
夜风,舔弄起了一张纸片,它时而半空中飘舞,时而匍匐在地面上,喘息着,抵抗着风的侵扰。
明人刚为一部作品画上句号,一时无法入眠,就到街上溜达几圈,就看见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裹着老式的围巾和中山装,在街上踽踽行走。
他走得很慢,像是在寻找或者等待什么。
明人迎面走来,他停了步,弱弱地问了一句:
“你见到那个街头艺人了吗?
”明人正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点恍惚,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顾自走了。
后面传来老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
那一声叹息把明人的心神又抓了过去。
他站住,回望,老人已转身蹒跚而去。
明人迟疑着是不是要快步追去,因为他感到了老人不可名状的失落。
他迟疑着,老人的苍老的背影渐行渐远。
忽然,街头想起了一阵悦耳的声响。
明人定了定神。
循声望去,那盏路灯下,出现了一个人影。
稍顷,一个男人低哑的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在夜晚的街头飘掠。
与此同时,他瞥见那个苍老的背影也停滞了脚步,凝然不动,如树,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转身,蹒跚着回走。
那边的歌声在冷寂的夜晚,显得苍凉深幽,甚至有一种悲壮。
明人轻步走过去,他想,此刻街头卖唱的,必是十分困苦落魄的艺人,他从口袋里摸到了一张十元纸币,准备赐予艺人。
却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正闭着眼投入地歌唱。
手指在吉他的弦上熟稔地拨弄着。
那位老人在马路对面又站住了。
他仿佛在侧耳倾听,身子骨都在激动地颤栗。
明人走近艺人,掏出纸币,塞入艺人冰凉的手心。
艺人猛地睁开眼,五指伸开,毫不犹豫地推辞了。
明人尴尬间,男子轻声耳语:
“这位老年痴呆了,没法和我们交流了,每晚,只有我的歌声,能唤醒他,让他早早地回家。
”明人惊讶了。
他禁不住又瞥了老人一眼。
他看见老人正注视着他们,像街头的一尊雕塑。
男子又轻声说道:
“他很孤独,神情整日暗淡,但只有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男子继续说道。
明人的心弦被拨动了,他想告诉他,刚才那老人还在记挂他,他不像是个痴呆者。
这时,老人竟迈着难以想象的矫健的步伐,快步走来。
他像一个阳光少年一样,向艺人,还有明人道了一声,你们好呀!
他还老友似的拍了拍艺人的肩膀,说:
“你唱得挺棒,很到位,只是个别词没唱准。
”说完,他竟亮开嗓子哼唱了起来。
这回,艺人也吃惊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老人朗声笑了:
“你不知道,这是我年轻时所作的最后一首歌,我以为没人会知道这首歌,没想到,这些日子,在街头天天听到了你的歌声……”
“爸爸!
”明人忽然听到一声呼唤。
是艺人!
他此时扶住了老人的臂膀说:
“爸爸你是真正的艺术家!
我们,回去吧……”老人的眸子闪亮,他似乎点了点头,面带微笑,与艺人相伴而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以一张纸片的拟人化描写,烘托并渲染了夜风侵扰的具体场景,表现了初春子夜的寒冷和孤寂。
B.老人的叹息透露内心不可名状的失落,明人的心被那叹息声抓住,但迟疑中他错失了老人,说明救人当及时。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表现人物,如“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表明儿子善解、善待父亲。
D.熟悉的旋律、亲切的音符能唤醒痴呆老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这正印证了歌声温暖生命、艺术点亮人生的道理。
【答案】B
【解析】B项“救人当及时”有误。
5.小说以“夜半歌声”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
【参考答案】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为故事设置悬念;
(2分)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
(3分)
6.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揭示人物关系,使故事更为感人;
(2分)②交代最后结局,突出人物的可贵品质;
(2分)③结尾出乎意料,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2分)(共6分,答对一点得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扬州盐商是指明中叶至清末500多年间,由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广、浙江等地商帮组成的,以扬州为中心从事淮盐运营的地域性群体。
扬州盐商不仅将其大本营——扬州打造成为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人文荟萃的园林城市,使之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巅峰,而且推进了淮安、盐城、南通、泰州、仪征、南昌、汉口等淮盐口岸城市的近代商业文明;其风雅、奢华、“扬气”的生活方式使淮扬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对华东与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风尚、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
据史料,运盐河(包括通州运盐河和盐城串场河、茱萸沟、仪扬河、淮北盐河等)、大运河、长江、淮河是扬州盐商运销淮盐的主要水路要道,并利用长江支流汉水、湘江、赣江等,及淮河支流涡河、颍河、汝河等,以及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相关支流。
这些江河湖泊水道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境内的口岸城市及乡镇连接,形成一条巨大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
(摘编自《扬州盐商文化线路》)材料二:
(选自《红军长征路线简笔图》)材料三:
《文化线路宪章》指出:
“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它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线路:
(1)必须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
(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
(3)必须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
”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构成了交流线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三项基本指标,符合这些指标的交通线路就是文化线路,而那些见证和反映了这一文化交流现象的物质载体及交通线路本身、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文化线路遗产体系的内容。
(摘编自《文化线路宪章》)材料四: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
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对中国世界遗产造成很大影响。
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很多宝贵的生命,也对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群造成了很大破坏。
越来越频繁的台风裹挟暴雨,对福建、广东等地的遗产本体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
一些不当的新农村建设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格局、环境和风貌,割裂了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和谐关系。
城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迫使历史城镇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筑密度及基础设施因扩容而面目全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历史城市景观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历史村落人去屋空,历史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毁。
世界遗产地面临着巨大的旅游压力。
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量就会激增,遗产地面临的旅游压力尤其突出。
(摘编自《童明康:
中国为世界文化遗产做了什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扬州盐商以扬州为中心,汇集了来自陕西、江西、安徽、江苏、湖广、浙江等地从事淮盐运营的群体,以水路要道运销淮盐。
B.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根据地的战略转移,先后进行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战役。
C.
“文化线路”是有别于“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其定义中包含了自然要素、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而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是其基本指标。
D.中国具有的文化线路遗产十分丰富,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矛盾相较于其它国家更加突出。
【答案】C
【解析】C项从属关系不清,错在“有别于”。
8.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扬州盐商”与“红军长征”两者作为文化线路,都具有线性分布、有一定长度的特点。
B.按照《文化线路宪章》的规定去评估“扬州盐商”与“红军长征”,后者比前者更具有优势。
C.按照《文化线路宪章》的说法,传统的文化遗产类型如历史遗址、城镇、文化景观、工业遗产等都可以纳入其中。
D.
“文化线路”的提出,引发了不可调和的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加剧了二者的冲突。
E.材料四中列举的三个方面固然是中国遗产保护与发展面对的挑战,但是如果引起重视,这些挑战是人类智慧可以解决的。
【答案】AC
【解析】B项错在优劣比较;D项错在“矛盾、冲突”;E项错在“可以解决”)
(5分,答对一项的2分,全对的5分。
9.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从“扬州盐商”和“红军长征”中选择一个对象,简要陈述其成为“文化线路”的依据。
(4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
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一条淮盐运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的交通线路,也是一条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广大区域内的百货交换之路,更是扬州盐商传播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空间通道。
示例二:
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延安,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大小战役。
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出一个被压迫的伟大民族,为了独立、自强和正义事业,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
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超越中国,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本题作答,依据材料三对“文化线路”的定义,选择从线路本身、意义和价值等两个角度展开作答即可酌情给分,一个角度2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宗越,南阳叶人也。
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
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
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
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
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领台队。
随元景伐西阳蛮,因值建义,转南中郎长兼行参军,新亭有战功。
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
爽遣将军郑德玄前据大岘,德玄分遣偏师杨胡兴、刘蜀马步三千,进攻历阳。
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
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
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
②①竟陵王诞据广陵反,越领马军隶沈庆之攻诞。
及城陷,世祖使悉杀城内男丁,越受旨行诛,躬临其事,莫不先加捶挞,或有鞭其面者,欣欣然若有所得,所杀凡数千人。
前废帝凶暴无道,而越及谭金、童太壹并为之用命,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
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赐与越等美女金帛,充牣其家。
越等武人,粗强而识不及远,咸一往意气,皆无复二心。
帝将欲南巡,明旦便发,其夕悉听越等出外宿,太宗因此定乱。
明晨,越等并..入,上抚接甚厚,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越善立营阵,每数万人止顿,越自骑马前行,使军人随其后,马止营合,未尝参差。
而御众严酷,好行刑诛,睚眦之间,动用军法。
时王玄谟御下亦少恩,将士为之语曰:
“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
玄谟尚可,宗越杀我。
”越等既为废帝尽力,虑太宗不能容之,上接待虽厚,内并怀惧。
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
“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越等素已自疑,及闻此旨,皆相顾失色,因谋作难。
以告沈攸之,攸之具白太宗,即日收越等下狱死。
越时年五十八。
(《宋书·宗越传》)
【注】①楯:
盾牌。
②尚方:
服苦役的监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B.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C.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D.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答案】A
【解析】原句标点:
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
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擢,提拔官职。
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
与此相对,北狩,指帝王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答案】D
【解析】太守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宗越以寡敌众,勇猛善战。
他曾率五百步骑抵御杨胡兴、刘蜀三千兵马,平定鲁爽、臧质叛乱,立功颇多。
B.宗越严酷嗜杀,冷血无情。
他受皇帝诏令杀人,亲自到场主持,见到鞭打俘虏面孔的情形,欣然自得。
管束军士严苛,动辄军法处置,王玄谟对他也感到十分恐惧。
C.宗越粗野强悍,忠贞不二。
宗越与谭金、童太壹为前废帝效力,诛杀何迈及群公等人,因此得到大量美女和金帛赏赐。
D.宗越治兵有方,善于布阵。
宗越带领数万人出征,骑马前行,军士跟从,主将停止,营阵也随之弥合,毫无漏洞。
【答案】B
【解析】应该是宗越手下将士对宗越感到恐惧,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5分)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5分)
【参考答案】
(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无以”,固定结构,没有办法;
“市”,买;
“刀楯”,名词作动词,提着刀和盾牌;
“当”,抵挡;大意1分。
)
(2)
(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逼”,胁迫;
“略”,掠夺;
“坐”,因…获罪;
“系”,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1分。
)
【参考译文】宗越,南阳叶人。
本是河南人,晋时动乱,迁徙到南阳宛县。
他父亲被蛮人杀害,杀他父亲的人曾到郡中来,宗越在集市上刺杀了那个蛮人,太守夏侯穆赞赏宗越这种为父复仇的心意,把宗越提拔为队主。
(当时)有进行抢劫偷盗的蛮人,太守常常派宗越去征讨,每次征讨往往成功。
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
刘骏镇守襄阳时,以宗越为扬武将军,统领台队。
宗越跟随柳元景讨伐西阳蛮,因为正逢孝武帝刘骏起义讨伐元凶,宗越转任南中郎长兼行参军,在新亭立有战功。
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
鲁爽派遣将军郑德玄进军占据大岘,郑德玄又另外派出杨胡兴、刘蜀率领一支有马军步兵三千人的部队进攻历阳。
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
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
(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
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反叛,宗越率领马军隶属沈庆之攻打刘诞。
等到广陵城被攻破,孝武帝刘骏命令把城里的成年男子全都杀掉,宗越受命杀人,亲自到场主持,对要诛杀的人,个个都先加捶挞,有时鞭打到面孔,宗越见到这场面极其高兴,好像有很大的乐趣,被他杀死的共有几千人。
前废帝凶残暴虐,不行君道,但宗越和谭金、童太壹等人都为他效力,诛戮群公及何迈等人,他们几个都尽心竭力,所以前废帝以他们为爪牙。
凭借他们的勇武而无所顾忌惧怕。
赐给宗越等人的美女金帛,充斥他们的家中。
宗越等人均一介武夫,粗野强悍,见识不远,都是凭一时意气用事,不再有别的心计。
前废帝将要南巡,第二天早上就要动身,当晚准许宗越等人出宫住宿,宋明帝刘彧就乘这机会废黜前废帝,平定局势。
第二天早上,宗越等人一起入宫,刘彧安抚接待很是宽厚,宗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不变。
宗越善于安营布阵,每每几万人驻扎,宗越自己骑马往前走,命军人跟随在自己身后,宗越的马停下来,营阵也就弥合,未曾有过丝毫的误差。
宗越管束将士十分严酷,喜欢动刑杀人,对于一些小的仇怨,往往使用军法处置。
当时王玄谟管理手下人也少施恩惠,将士们为他俩人编了几句顺口溜说:
“宁作五年役徒,也不愿跟随王玄谟。
王玄谟尚可,到宗越手下,宗越要杀我。
”宗越等人既然已经为前废帝尽心竭力,因而担心刘彧不能宽容自己,刘彧对待他们虽然宽厚,但他们都心怀恐惧。
刘彧也不想让他们在京城中任职,在听朝之暇对他们说:
“你们几个人遇上暴虐的君主,勤劳辛苦多时,现在苦乐应该变换,你们应当得到可以养身的领地。
兵马多的大郡,任由你们挑选。
”宗越等一向已经自感畏惧,听了刘彧的这番话,都相顾失色,因此图谋发动叛乱。
他们把计划告知沈攸之,沈攸之把情况全都向刘彧禀告,刘彧当天就下令把宗越等人逮捕下狱处死。
宗越死时五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安定城楼(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王粲:
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
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冲刺 语文 Wor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