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的创意与实践.docx
- 文档编号:12614257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80KB
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的创意与实践.docx
《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的创意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的创意与实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的创意与实践
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的创意与实践
邓岩欣
我从2001年在东昌中学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课,2002年课程纳入二期课改小本课程序列,至今已招收7期学员。
每期结束时将学生创作结集,现已有《栖霞集》、《飞云集》、《饮露集》、《无涯集》、《飞絮集》《双虹集》、《双桅集》七本诗集问世。
回顾两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很有感触,很想把自己当初的创意以及两年半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可以作为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谈谈当初开设这门课的创意。
一、教改的趋势——诗词鉴赏成亮点
从90年代开始,古典诗词鉴赏成了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虽然试题考查的主要还是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但其中也不乏诗体格律方面的题型。
有些同学由于平时对诗歌鉴赏题中这部分内容很少涉及,考试时一下子找不到思路。
比如1990全国高考题选的是文天祥的《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清,金人秋泪,甲?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乙。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题目是:
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做这道体关键在于要熟悉《念奴娇》词牌,知道在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句式。
在学过的宋词中有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是“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因此可以确定答案是D。
再看1997年高考上海卷的诗词鉴赏题:
阅读朱弁《送春》,将后面四句分别填入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填序号)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断,唤回乡梦雨霏微。
,。
,。
A.弱柳沙头絮未飞 B.把酒送春无别语
C.羡君才到便成归D.小桃山下花初见
这道题主要应从押韵和对仗入手,先找出押韵句A和C,再找出对仗句A和D。
根据律诗格律要求,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DABC
由于高考重视古典诗词的诗体和格律,学生有必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诗词鉴赏与创作》这门课的开设无疑是有益于学生提高古典诗词鉴赏水平的。
尤其是诗词创作,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求知,对诗体和格律的把握将会得到有效的强化。
二、新诗的衰微——旧体诗词显优势
从五四运动白话取代文言、新诗取代旧体诗词以来,新诗的历史还不到一百年。
一百年对一种文体的成熟来说,实在太短。
新诗的创作群体空前庞大,但至今似未形成达成共识的审美规范,新诗自身尚在探索过程之中。
新诗在当代是很少数人的专利,太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说新诗还没有培养出普遍性的受众群体。
新诗的不成功,给旧体诗词留下了生存空间。
旧体诗词在广大群众中有着很好的基础,加上它自身的积淀,却有可能抓住这一个契机,赢得大多数普通百姓的认同。
当然,旧体诗词有着自身的优势,其优势至少有以下几点:
1、易于记诵
不少人都熟悉这么一首小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其实不是中国人的诗,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这首诗的译者殷夫最初翻译时用的是新诗体:
自由,爱情!
我要的就是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牺牲我的生命;
为了自由,
我又将爱情牺牲。
殷夫最终选择了旧体诗的形式无疑是十分理智的,因为这种五言四句的民族形式为中国人所喜爱,易于记诵,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说明传统形式有时是不可取代的。
2、短小快捷
在革命斗争年代,经常有革命者被捕后大义凛然,写下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中许多人选择的是诗歌样式,而且以旧体诗词为多。
例如: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首诗在上个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广为人知,其作者是当时的一位刺杀清廷摄政王的青年革命家汪兆铭,他在被捕后面对反动派即席写下了这首《狱中口占》,当时人人争相传诵,激励了许许多多革命斗士。
同样是写于狱中的被捕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囚歌》,其知名度也很大,其词曰: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但比较而言,前者无论从创作还是流传来说,都会来得更为快捷,原因不言而喻,是传统诗词的这种独特的形式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战争年代很多杰出的将士通常可以在马背上吟成一首诗,短小快捷的旧体诗诗体形式往往是他们的首选,也是基于这种诗体所具有的优势。
3.简洁有力
建国后旧体诗的创作曾经受到排斥,然而当1976年四五运动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然爆发时,成千上万的悼念周总理的诗歌铺天盖地涌向了天安门广场。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下面这首诗了: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当时与这首诗一起被“四人帮”定性为最反动的诗中还有下面这首:
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
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
秦皇的封建社会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信仰马列主义。
让那些阉割马列主义的秀才们见鬼去吧!
我们要的是真正的马列主义。
为了真正的马列主义,
我们不怕抛头洒血,
我们不惜重上井冈举义旗!
总理遗志我们继承,
四个现代化实现日,
我们一定要设酒重祭。
从内容上看,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然而在流传的广度上后者却远非前者所能比,什么原因?
前者采用的是旧体诗形式,后者采用的是新诗形式,传统形式赋予了前者简洁有力的艺术特点,人们喜闻乐见,认同感强。
这是旧体诗强大生命力的最好的范例。
三、社会的交往——传统文化受重视
当代文化的多元状态,为旧体诗词提供了生存空间。
表达功能上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旧体诗词必然存在。
但旧体诗词的具体存在方式取决于文化环境。
虽然当年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酷爱旧体诗词,开国元勋中也不乏诗词爱好者,但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中,旧体诗词属于封建残余,应该摒弃。
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以公开身份出现并得以传播的是“老干体”。
大约是“四五运动”为旧体诗词的复苏提供了契机,旧体诗词在这场运动中有功,很自然地为自己取得了合法地位。
而今,大约没有人再视旧体诗词为异端,斥之为封建残余。
与此相反,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古典诗词被当作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基础教育教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这种社会多元文化心态,为旧体诗词的写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尤其在社会交往中,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1、国家大事方面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重庆谈判无疑是国人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
毛泽东作为共产党领袖第一次出现在国统区,使得人们能一睹长期受国民党反动宣传所污蔑的“共匪”的真实面目。
其间发生的一件事可能更彻底的改变了人们对毛泽东的看法:
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赠以《沁园春.雪》,柳亚子“不慎”使之见诸报端,在山城重庆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被毛泽东的豪宕的才气折服了。
五十多年后,一位台湾评论家对此事还记忆犹新。
他说:
“公平地讲,毛泽东应是当代诗坛上的巨匠。
他的诗境既有滔滔大河,又有翻飞的思绪。
前几年,我看到台湾一篇评论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他们认为,毛的诗透出一种霸气,当代无人可比。
这个‘霸’,非好勇斗狠,嚣张狂妄之‘霸’,而是大家风范,超凡脱俗之霸。
当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一首《沁园春·雪》,其气势之磅礴,语惊山城。
蒋介石看后,下令写诗回和,许多文人的诗,就连蒋介石都不满意,无人可以应答毛诗。
”客观地说,当年毛泽东凭着一首小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对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肯定不无影响。
这是旧体诗在国家大事方面所起作用的一个典范。
2、人际交往方面
旧体诗词在现当代个人交往方面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只要翻开《毛泽东诗词》目录,其中的和诗占了很大分量。
值得一提的是《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以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这首诗的来由是建国初,柳亚子倚仗着自己与毛泽东的个人交谊,对国家未能安排他在适当的位置上颇有不满,提笔该毛泽东写了一首“怨诗”,表示自己将要离京回乡隐居: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毛泽东的和诗委婉的批评了柳亚子的不该有的“牢骚”,并真诚的挽留他留在北京,最终化解了诗人心中的怨气。
旧体诗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国际交往方面
旧体诗在中国已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国际交往方面,它也能发挥它的特定作用。
2001年江泽民访问古巴,当场即兴挥毫,写了一首小诗赠送给古巴总理卡斯特罗:
朝辞华夏彩云间,万里南美十日还。
隔岸风声狂带雨,青松傲骨定如山。
且不说卡斯特罗是否能看懂这首七绝,也不说江泽民的这首小诗写得如何,但就以为中国国家元首将一首旧体诗当礼物赠送给一国领导人,此举也应该大书特书了。
在国际交往方面与其竞相用英语朗诵外国名篇,远不如写首国产原装的旧体诗来的高明。
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此言的是确论。
江泽民是学理科的,却对旧体诗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一年的5月,他在安徽考察工作,期间登了黄山,又发表了一首《登黄山偶感》: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华信始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看来,旧体诗的复兴大概指日可待了。
4、业余爱好方面
旅游正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登山临水之际,古人是往往要即兴赋诗的,现代人这方面好像略有缺憾。
其实在面对好山好水之时,吟上一两首诗,无疑会给游览增添很大乐趣。
我来上海工作不久,一次随语文组赴浙江西塘,在一本留言簿上写下了我的一首七律《过西塘》:
“东昌久困教书郎,偶携向明下浙江。
古镇依稀存旧貌,小桥绰约似新娘。
三千越甲吴娃泪,二月杏风桃叶妆。
古韵风流浑若梦,都随春雨到西塘。
”正是从那时起,我续起了自己停笔二十年后的旧体诗创作,其间天南地北,高山大海,所到之处,我都留下了自己的诗行,敝帚自珍,颇有收获。
旧体诗词的创作,作为一种能力,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使自己的人格情操能得到有益的陶冶。
四、情感的寄托——民族形式寄深情
诗词之所以能在当代生存,与它自身的独特魅力有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一种积淀过程。
诗词艺术是中国文化积淀过程中最美的结晶体。
无论时代变迁,中国人内在文化气质中总有与传统诗词血脉相联的部分。
诗词艺术,在很多方面切合于在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审美心理。
古典诗词,形式上浓缩凝练,情感上含蓄深沉,都是其他文体所不可比拟的,而传统中国式的情感,最适合用这种方式来体现。
诗词创作是文化生存的方式,其本身是获得文化身份认证,是一种富于激情的文化回归。
这很可以代表一部分诗词创作者的心态。
现代社会,科学与文明日进,现代化的同时,人心倦怠,亦有回归传统的内在驱动。
诗词创作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象征,是回归传统的文化认证。
因为诗词的形式本身需要很高的技巧,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掌握,所以诗词创作对创作主体意味着自我的文人身份认同,带来心理上的优越和快感。
诗词能在当代生存,首先是因为它特殊的表达功能。
诗词在当代文学殿堂里地位尴尬,只是个逐臣的身份,但其他文体并不能完全替代它在情感表达上的功能。
小说和新诗,是当代文学的主力军,但毕竟太过正式;散文在当代的发展态势不明显,但敷衍成篇的需要还是必然。
这几种文体,在表达上对内容的要求都有固定范式,都不适合表达某些方面的情感。
没有哪一种文体可以包办表达所有类型的情感。
旧体诗词所能表达的是特定类型的情感,关于它的范式,学界有过很多的总结(比如思乡、怀亲、咏古等)。
这些类型范式在现代生活里远不如在古代生活里重要,但毕竟在某种范围内存在。
只要这些情感类型存在,而别的文体不能在这些类型里有长足发展,旧体诗词生存的根基就能存在。
有一种现象很值得研究,五四以后坚持旧体诗词创作的,很大一部分是武人而不是文人。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被蒋介石杀还是所写的《就义诗》,慷慨激昂。
“西北大风起,东南血战多。
风吹铁马动,还我旧山河。
”这是参与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杨虎城的一首诗,气壮山河。
“层峰直上三千丈,雾里美人云里山。
悬崖勒马往前看,出峡蛟龙几时还?
”这是北伐名将、前新四军军长叶挺写的《过黄山》,踌躇满志。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是十大元帅中以儒将著称的陈毅,在被敌人围困自虑不得脱身时所写的《梅岭三章》中的一首,气贯长虹。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倡导者往往在其他领域反对旧文体,而在诗歌领域却偏爱旧体诗词。
最典型的是鲁迅,他的旧体诗功底深厚,如脍炙人口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表达了爱憎分明立场和感情。
最有说服力的是五四时期新诗坛上的宿将闻一多,他本是以新诗名世的,然而多年以后他竟然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鴂舌总猜疑。
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写旧诗。
”宛然一种幡然省悟的样子,不知从事新诗创作的人作何感想。
其实在许多场合,用旧体诗形式表情达意好像更符合中国人习惯。
著名画家张大千曾写了一首《自题〈梅杏图〉》:
“梅花落尽杏成围,二月春风燕子飞。
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
”表达了自己的无限乡愁,不亚于余光中的名诗《乡愁》。
诗词鉴赏不难,诗词创作却少有经验。
如何教?
又怎样学?
这是开设这门课首先遇到的难题。
偶然想到《红楼梦》里曾看到的“香菱学诗”一段,很有启发。
这一段文字回答了上面的两个问题。
一是怎么教的问题。
我们看看林黛玉是怎样做的:
首先是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
黛玉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
从战略上先藐视它,使学生不至于认为高不可攀。
其次是教给一些基本常识。
黛玉告诉香菱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你看她举重若轻,以简驭繁,可谓“少而精”的典范。
再次是指点初学门径。
黛玉告诉香菱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看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最后是鼓励。
黛玉对香菱说,“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通过鼓励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是怎么学的问题。
我们再看看香菱是怎样做的:
首先是要有学习的欲望。
香菱说,“好歹教给我做诗,就是我的造化了┄┄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你看她虚心向学,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决心。
其次是要有兴趣。
香菱说,“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也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
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你看她主动学,经常琢磨。
再次是要有执著精神。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最后是要有悟性。
香菱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又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
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
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
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你看她有感悟,有分析,有联想,真正是进入诗的境界了。
这些其实都是创作前的准备——鉴赏,先进到这一步,然后才能步入创作阶段。
诗词创作的基础是要掌握格律,具体而言就是押韵、平仄、对仗,最难得要数平仄了。
平仄是声调的类别,但是声调却古今有别,古四声与今普通话四声有同有异,相对古四声而言,普通话四声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而入声尤其不好掌握。
为此,我给学生列出了一张简表:
古四声普通话四声
平平山黑阴
明白阳
上水笔上
仄去秀墨去
入黑白笔墨
此外,我针对上海话保留入声的特点,教给学生利用自己的方言识别入声,基本解决了入声这一大难题。
关于平仄的规律,我总结了四句话:
“一顿之内平仄相同;两顿之间平仄相错;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
对仗也是创作中的一个难点,我也尽量用典范的诗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它、掌握它: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词量词颜色词动物名词动词颜色词名词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宫室名词动词方位名词地理名词数词量词名词
当然,这门课的本质在于它的实践性,也就是要动手,光说不练不行,只练不说也不行。
教学中我基本上遵循“林黛玉教学法”,学生虽不比香菱,但也较为勤奋,因此历届学生中都有个别佼佼者脱颖而出。
下面摘录几首学生的作品:
近体诗:
五绝:
“人体炸弹响,血溅四肢飞。
暴力何时止,虔诚能感谁?
”(曹君《朝圣》)
七绝:
“平原回望意难平,江畔危楼寄远情。
梦里相思唯岱岳,云涛夜夜唤归程。
”(倪新翔《离山东至沪求学,夜梦归家有感》)
五律:
“登台临玉宇,感慨系轻云。
尽数长安雁,穷思锦绣文。
恨无回天笔,空有报君心。
不与归山诏,长庚可得闻。
”(周文翔《读李白》)
七律:
“宇宙欣传汉语声,三家鼎立应持衡。
神舟五号神州造,梦想千年梦想成。
万里长城今抖擞,亿民永巷正欢腾。
如今更爱晴空好,美景无涯乐太平。
”(陆俊杰《欣闻神舟五号升天成功》)
词:
小令:
“似水年华难驻,如梦青春谁与。
羞对镜中花,欲语泪倾如注。
毁誉,毁誉,一失足成千古!
”(张莉《如梦令·报载失足青少年事有感》)
中调:
“满眼玄衣起旭阳。
天影舒光,人影摅忙。
青锋乱舞青衣扬,松尚茫茫,柏尚惶惶。
何以独存剑器妆?
龙泉收仓?
工布高藏?
他时重整旧宫商,别起苍黄,再拟鱼肠。
”(周文翔《一剪梅·晨观舞剑有感》)
长调:
“不羡菊花,不驻危楼,不记前嫌。
怀铮铮铁骨,生性愚鲁,谦谦君子,笑我刁顽。
半壁尘烟,平生才气,只借江山作笑谈。
闲情里,听扬风击水,燕语怡然。
归途误作征帆,憩几日湖心梦正酣。
过故人去处,何关鲁北,新愁来处,多在江南。
好梦难长,欢容少久,楼外高楼山外山。
欣然处,把吴钩熔了,铸就新篇。
”(倪新翔《沁园春·自述》)
以上所选的学生创作,各体兼备,初步展示了中学生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所迈出的可喜的一步。
已经结集的几本诗集,收录了参加诗词创作班学习的学员的所有作品,从最初的完全不合格律的,到后来逐渐相对完美的,细心的读者完全可以从中发现他们进步的轨迹。
学生们对这门课是比较喜欢的,很多学生在结束时表示,希望能继续留在这个班。
学校有关领导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本来以为这门课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乏味,肯定会由于缺少生源而开不起来。
但是事实证明了这门课是有生命力的,说明了这门课的开设是可行的,今后探索的路还很长,但我会坚定地走下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鉴赏与创作 开设 诗词 鉴赏 创作 创意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