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docx
- 文档编号:12600024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3.03KB
中国航天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docx
《中国航天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航天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航天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中国航天梦——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中国航天梦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1、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中文名: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发射地点:
酒泉航天发射场
运载火箭:
长征2号F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
2、神舟二号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中文名:
神舟二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返回地点:
内蒙古中部地区
3、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4、神舟四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中文名:
神舟四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
6天零18小时/108圈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
21小时/14圈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2005年10月12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9时整成功发射。
。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
00:
00
起飞: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
00:
03.583
着陆: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04:
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神六人物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
聂海胜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
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
翟志刚、吴杰
神舟六号创下的“第一”
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
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神五”仅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距离大大增加。
在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飞行控制越复杂。
飞控系统人员对计算机终端进行了更新,数据记录方式也实现了更新换代。
“神六”制定了在轨运行时的150余种故障模式和对策,如果故障严重,飞船在每一圈都能应急返回。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待在返回舱内,没有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这一次,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
这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实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人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实验实现质的飞跃。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首次轨道维持。
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
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
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
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
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
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系统。
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
航天服重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神五”飞行的21个小时里,杨利伟只吃了小月饼等即食食品,喝的是矿泉水,而这次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
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长时间飞行一定要有食品加热装置,所以这次航天食品专家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能在30分钟里加热食物。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杨利伟躺在座椅上睡了两觉,其间熟睡有半个小时。
这次飞行,两名航天员第一次用上太空睡袋,睡觉时间增多了。
飞行时间加长后,航天员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
这次专家们用保暖织物设计了太空睡袋,固定在轨道舱舱壁上,以供航天员休息。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杨利伟在太空没有上厕所,“神六”首次在轨道舱里装备了大小便收集器。
在太空上厕所是个麻烦事。
上次飞行中杨利伟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
“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神六”首次全面启动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通过110多项技术改进,这艘飞船提高了冷凝水汽的能力,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改进了座椅的着陆缓冲功能,不仅保护了航天员,还能让航天员在返回途中靠座椅提升仍然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与上一枚火箭相比,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有75项技术改动,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有了更多的功能。
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这枚火箭第一次在逃逸发动机上增加了安全机构,防止火箭误点火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上第一次安装了摄像头,可以把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以帮助地面更加准确地观测和判断火箭状态。
这一次在火箭上增加了两个摄像头,一个装配在整流罩内,一个则被安装到火箭外面。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与“神五”着陆场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神六”飞行任务首次全面启用了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
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多天内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
因此,在选择飞船着陆时间时,无法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
副着陆场与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相隔1000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火箭的监视器——车载遥测站分布在酒泉、渭南、青岛三地,主要负责运载火箭发射飞行全过程中遥测测量任务,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
这次分布在酒泉的设备中新增了图像传输设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第一次使用。
这一设备能够将发射过程的图像实时传送到地面,这和以前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火箭的飞行状态相比,是一个大的飞跃。
首次使用新雷达 “神六”的主着陆场首次使用了LAP-3000风廓线雷达和102米高的测风塔,大大提高了对浅层风的预报精度。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 在“神六”发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强大的阵容,首次直播了载人航天发射的全过程,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神六”精彩的表演。
7、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中文名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搭载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8、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
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
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
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
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成功发射
2011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10秒,中国“长征二号F18”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
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
完成返回前状态检查测试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17日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
目前主着陆场区准备就绪,气象条件符合飞船返回。
17日飞船回收当天“窗口”,无小雪,雷暴、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地面风力4-6米/秒,满足飞船着陆气象条件。
神舟八号飞船于19点32分30秒平稳着陆,顺利回归到祖国怀抱。
对接天宫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空间站雏形空间交会主要有四大步骤。
地面引导——即两个航天器都上天入轨后,通过地面测控站的引导,逐渐缩短相互之间距离。
自动寻的——在相距100公里时,“神舟八号”开始捕捉“天宫一号”,这是一个自动追踪、捕捉的过程,让“神八”通过几次变轨,缩短与天宫的距离。
最终逼近——当二者相距在100米到1米之间时,不仅要控制好相互间的距离、速度和姿态,还必须保持在每秒1米的相对速度内,以准备对接。
对接合拢——这时两个庞大的飞行器,在太空相距仅几十厘米,相对速度约每秒0.1米,横向相对误差不超过18厘米,才能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
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精确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对接时间
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14日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日返回地面。
对接地点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于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时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对接。
据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属于搭界弧段,可实现测控全可见。
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够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从相距140米的停泊点,到最终的靠拢锁紧阶段,整个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正好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进行观测。
据介绍,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其实现位置基本上也处于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发射意义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9、神舟九号飞船
神舟九号,又称为神九、神舟九号飞船,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九号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
中文名
神舟九号飞船
简称
神九
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搭载人数
2男1女
神九意义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
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对接完成、两飞行器形成稳定运行的组合体后,航天员将于17时22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神舟九号飞船于16日傍晚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根据既定的飞行方案,飞船将在轨飞行十余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根据飞行方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在地面指挥与支持下,完成组合体状态设置与检查,依次打开各舱段舱门,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组合体飞行期间,由目标飞行器负责飞行控制,飞船处于停靠状态。
3名航天员将在飞船轨道舱内就餐,在天宫一号内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
此后,3名航天员将返回飞船,依次关闭各舱段舱门。
飞船自主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约400米处,然后自主控制接近目标飞行器,在140米处停泊,转由航天员手动控制。
航天员随后将通过操作姿态和平移控制手柄,瞄准目标飞行器十字靶标,控制飞船逐步接近目标飞行器,至对接机构接触,完成手控交会对接。
3名航天员再次进入天宫一号驻留。
2012年6月20日6时18分,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在太空中进行了第一次姿态调整,使其从交会对接的倒飞状态进入正常飞行姿态,为二次交会对接做好准备。
成功对接的重要意义
对中国来说,成功的载人对接任务是在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其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与其日益扩张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相匹配。
2012年6月20日中国航天员中心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在轨体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成功下传,结果表明航天员在轨健康状况良好。
这是我国首次开展体液应激水平在轨监测,标志着我国在轨医监生化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全返回
北京时间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
10、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基本信息
高度:
约9米
重量:
约8吨
腰围:
最大直径2.9米
组成:
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
发射窗口: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
飞行速度:
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时间:
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
发射初始轨道:
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
对接轨道:
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乘组: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1]
任务阶段:
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
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
神舟十号已于2013年6月26日早8时07分在内蒙古四王子旗着陆。
神舟十号飞船于北京时间6月26日9时41分许,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从飞船返回舱健康出舱,由太空家园返回到地球家园。
神舟系列名称
发射时间
返回时间
发射场
搭载人员
意义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
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无人飞船
我国第一艘模拟飞船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
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
无人飞船
我国第一艘正式飞船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22时15分
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
搭载模拟人
我国第一艘搭载模拟人的飞船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
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
搭载模拟人
我国第一艘模拟载人飞行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杨利伟
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行飞船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2005年10月17日4时32分
费俊龙、聂海胜
我国第一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10秒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搭载模拟人
我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2012年6月29日10时07分
景海鹏、刘旺、刘洋
我国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7分59秒
2013年6月26日
08时07分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我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航天 神舟 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