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公报.docx
- 文档编号:12598168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51KB
课题成果公报.docx
《课题成果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成果公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类别: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
XJK06AJG001
学科分类:
教育经济与管理
课题主持人:
易志勇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人员:
李倡平、李三福、龙迪辉、丁文平、廖小平、桂建生、罗慧、姜平、易海华、李沐霖、付德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研究分析课题成果推广的特征规律,探究课题优质成果推广的方法、途径、对策,构建并试行课题成果推广的“五步双元”模式。
使参研和推广人员克服“四无”思想(科研无必要,课题无实惠,单位无条件,个人无能力);增强其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有推广意向、有实施条件、有运行机制、有创新能力的“四有”体系;努力实现课题成果推广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能,促进全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转化。
(二)研究内容
一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规律对策研究。
二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理论价值研究。
三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实践功能研究。
四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基本原则研究。
五是推广省级课题优质成果的思想组织保障研究。
六是推广省级课题成果参与人员的能力要素研究。
七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运行机制研究。
八是推广省级课题成果的“五步双元”模式研究。
九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常用方法研究。
十是推广省级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评价指标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是开题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界定、成果推广的范围:
三是设计了课题优质成果推广平台--《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网》;四是将省级规划课题成果推广问题纳入省课题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六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七是参加指导合作单位、成果推广单位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四种方法:
一是调查法。
调查了解省级规划优质课题的需求现状和应用情况,研究课题成果推广的特征规律和对策;二是文献法。
阅读教育科研管理(特别是课题成果推广)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三是个案研究法。
选择课题成果推广的案例研究,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四是行动研究法。
注重成果推广的“问题—方案—行动—反思”四个环节。
针对问题制定方案,方案是行动的指导,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制定新方案,开展新行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概念特征及其选择原则
(1)概念界定: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指,课题主持人利用已有的知识,针对课题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智力加工,产生的出具有实践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经过同行专家认定的优秀的增值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优质成果包括基础理论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宏观政策性对策成果。
其成果形式主要是反映认识方面和指导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学术论文、著作,教育宏观决策的方案、计划、程序以及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规划、新方法、新建议等。
(2)基本特征:
(1)基础理论成果的基本特征。
1)创新性。
有“全新”和“部分新”两种。
所谓“全新”:
一是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论证成立;二是对已有理论做出新的解释、论证,使原有理论深化;三是探索出事物的新规律或未知为已知,深化了认识;四是对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发现了新的资料,提出了新的见解,使问题有所突破,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五是纠正了原有理论、概念原理的错误;六是在本学科边缘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或提出了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并进行了首次论证;七是填补了某项科学空白。
所谓“部分新”:
一是对已有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条理化、系统化。
二是对已知原理、观点进行了某种合理的改变或补充。
三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初步说明了事物的本质,得出了某些新结论。
四是新角度论述、新方法论证,给人新意。
2)学术价值。
对学科建设或学科分支建设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和作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对应用研究有重要指导、推动作用。
3)社会反响。
成果的创造性、理论和学术价值对省教育宏观决策和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人们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省内学术界同行反映强烈,肯定。
报刊转载、评论、争鸣、引用。
4)逻辑性。
文字通顺、准确、精炼;方法科学、论证充分;结论严谨,推理清楚,逻辑性强;资料全面,方案科学,适用性强。
(2)应用研究成果的基本特征。
成果对教育部门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有实用价值;成果对教育过程和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并经过科学验证,有稳定的成效。
成果有很强的操作性,可推广应用。
对教育过程和教学有很大影响。
理论上有新观点、新假设。
实践上有新规划、新方法、新建议等。
成果有现实意义。
(3)宏观政策性对策成果的基本特征。
成果对一个省教育宏观决策和管理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并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的方案、计划、程序被省教育行政部门采用(或部分采用)并实施。
(3)选择原则:
需要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所谓需要性原则,就是说成果推广必须选择符合推广单位发展方向和迫切需要的优质成果。
不仅满足接受者对推广课题成果的需求,也保证推广活动的顺利有效地进行。
如果搞“硬性”的推广,不仅得不到积极的教育效益,也可能会影响科研成果的声誉。
所谓指导性原则,就是说成果的推广,是为了指导推广单位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离开指导,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就不能很好地体现。
所谓操作性原则,就是说在选择成果时,应当选择适合于自己应用的,可行的,可操作的,包括还需要进行拓展性研究成果。
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说在推广应用时,要深刻领会研究成果的指导思想和精髓,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推广成果既要学习与继承,又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2、厘清成果推广的基本条件及推广阶段的内容
(1)基本条件:
第一、成果推广的自身条件。
一是先进性。
推广的成果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理论、思想、方法、技术和工艺方面领先位置,在内容和结论上有独特、新颖之处。
二是针对性。
研究成果对当前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
三是成熟性。
推广的成果应经过教育实践和逻辑上的反复检验、论证、结论可靠,符合教育规律。
四是效益性。
成果好用、管用,能取得明显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可行性。
成果的理论简明、方法易学、操作简便、可重复再现。
第二、外部条件。
有五种:
领导重视程度;有传播媒体和学习资料;有推广的指导者;推广单位领导、推广者乐意接受或不反对;有良好的成果推广环境和氛围。
省级教育规划课题优质成果推广的主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学校教师三者组成。
(2)推广阶段的内容:
----首先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产品。
通过成果推广会、专题研讨会、教学展示活动等交流论文、展示成果相关的内容。
让优秀的成果真正得以推广,对教育改革产生直接的效益,转化成果是关键。
在实施成果推广方案时,先把研究的成果认真分析整理,把成果转化成可操作的产品,使推广者易接受、易操作。
其次,可以把成果转化为课程。
一是把课题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开发成系列讲座资料。
二是把成果转化为活动课程。
三是把成果转化为教师培训教材。
----其次,成果推广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推广准备阶段。
首先,建立优质成果推广的相关组织。
其次,学习消化有关的资料。
第三,制订成果推广计划。
推广计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为总课题组推广计划,二为子课题组推广计划。
一般不同层面的计划有不同的要求。
二是推广运作阶段。
第一是成果的传播。
借助媒体传播的方式有:
成果报告会、信息发布会、现场观摩会、成果展示会、办班培训、专题研讨、课程化形式以及个别咨询形式和电视、广播、录像、书刊、文献资料等。
第二是省级教育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认知和应用过程。
即由接受者在感知成果的条件下,将成果加工转化后加以应用。
三是推广总结阶段。
一是课题组总结报告。
二是不同层面的推广总结推广应用报告一般由推广应用的教育科研成果介绍,成果推广应用的概况,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与做法,成果推广应用的效果与成果推广中的发展创新等五部分组成。
3、梳理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方式方法
一是分类推广。
分类推广是指按学校类别(或学术团体、专项课题类别)推广。
如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市州中小学三个层次。
推广的形式多样,有成果报告会、研修班、现场推广培训等。
也有按专项课题类别(如教师继续教育、招生考试、党建管理)进行推广或按学术团体类型(如教育学会、职教学会、科研管理学会)进行推广等不同类型推广活动。
二是分级推广。
如市州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市州级推广活动。
二是县、区级推广活动。
三是校际推广活动。
四是跨市州级、跨县、区级推广活动。
三是分层推广。
一是学校层面的推广。
二是教师层面的推广。
三是学生层面的推广。
4、分析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误区及对策
(1)成果推广的误区:
第一,优质成果供不应求。
热衷于文献研究,习惯于闭门造车,而对教育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需要熟视无睹,对教育实践与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在认识上往往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在实际对策上也显得软弱无力。
第二,点上热烈,面上冷清。
一方面,有众多的“课题型”和“教改型”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地区间、学校间、专业与学科间要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共享成果的“技术封锁”现象,要么习惯于凭经验、感觉办事,不愿意也不想推广应用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点与面、提高与普及没有很好地结合。
第三,被动应付,半途而废。
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会以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推广应用某个成果,但有时会因未考虑到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与成果应用者的自身条件等因素而“一刀切”。
在这种行政命令的外部强制推行下,广大教师在推广应用某个成果时,大多对结果感兴趣,而对课题研究的艰辛过程望而却步,一出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废。
第四,问题不清,目标模糊。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成果应用者们往往没有亲身感受到这些问题,也很少对课题研究目标进行分析与揣摩。
故在推广应用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要么不知道究竟在推广什么或为什么要推广,要么无法理解成果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精髓,得其形而忘其神,盲目模仿,不得要领。
(2)成果推广的对策:
----转变急功近利的成果效益观。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成果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对基础理论性成果推广应用的评价不能操之过急。
对教育课题成果尤其是基础理论性成果推广应用的评价应当跟踪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要加强成果推广应用的“供需结合”。
第一,要研发足够的优质成果,以供推广之用。
第二,提炼成果,增强信度与效度。
实践是检验成果的唯一客观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熟成果才便于推广应用。
第三,进行招标,促进“供需结合”。
第四,共同制定推广计划,组织推广活动。
----加强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机制的建立。
第一,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个人理性约束即指面向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能为教育科研人员带来更大的期望收益。
第二,在成果推广应用中,激励相容约束即指教育科研人员运用市场机制寻找经济、社会效益较佳的成果推广应用方式。
5、探讨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1)理论价值。
研究表明,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的概念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从理论上说可以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并通过具体考察它在理论上所起作用来体现。
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理论价值,包括培养人的教育学价值、心理场的心理学价值、交往圈的社会学价值和有效性的管理学价值。
所谓培养人的教育学价值,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对人、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能够满足学校、社会以及人们的多种需要,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而产生特定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获得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所谓心理场的心理学价值,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中产生应用课题优质成果的心理场、学习教育科学的心理场、教育科学研究的心理场。
所谓交往圈的社会学价值,是指教育理论工作者、科研成果管理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推广应用成果的过程中学习、吸收、内化、实施等各环节各层面上发生的联系状况。
所谓有效性的管理学价值,是指在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科研成果管理者和实践工作者在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协调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间的交往关系。
(2)实践功能。
包括促进教育科研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的功能、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扩大社会服务的功能。
实践功能是教育科研的教育性、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众性等基本特性决定的,其研究成果或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研究的终点,必须进行实践的检验,并物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实践功能突出表现:
第一、推广优质成果可以强化教师科研意识。
第二、推广优质成果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推广优质成果可以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
6、研究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保障
(1)基本原则。
一是管理者与教师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2)思想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在推广教育科学研究优质成果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组织保障措施的重要性认识,客观看待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加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协调配合,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组织,切实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指导机构和一线教师的作用等思想组织保障措施;建立优秀项目遴选制度,推广应用监管制度,成果推广奖励制度。
7、总结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人员的能力要素
能力要素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即:
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反映客体的才能。
实践能力即:
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才能。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
”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
(1)成果推广能力。
主要包括会议推广能力、现场推广能力和传媒推广能力三种。
(2)自主应用能力。
包括自主选择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动实施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3)持续创新能力。
持续创新能力包括温故知新能力、补旧成新能力、、推陈出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8、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合作机制、反馈机制和调控机制。
导向机制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主管部门通过一定的制度和规定促使其下级主管单位人员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作用过程和方式。
激励机制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主管部门制定一整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课题单位、主持人开展研究的一种方式。
竞争机制就是充分发挥课题推广、接受者的才能,追求成功,超过他人的自立、自强的、正当的竞争,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合作机制是指通过紧密性合作与自由合作等方式,增加合作双方效益的机制。
9、推广了“五步双元”模式和常用方法
1、“五步双元”的方法
第一步,双面兼顾,精选成果。
一方面,根据教育发展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针对教育改革的近期需要,由课题组精心选题,交学科同行专家精心论证,并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确定推广的成果。
第二步,双向选择,制订方案。
确定可推广的课题后,由课题主持人拟出招标条件,总课题组(或以省规划办名义)印发招标通知到相关单位,投标单位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呈报材料,招标者与投标者双向选择后,协商制订推广方案。
第三步,双轨并行,组织培训。
推广课题的过程,是普及教育理论与进行实践操作双轨并行的进程,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题制宜地组织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
第四步,双方互助,实施推广。
成果单位帮助推广单位认识课题的价值,掌握行动的要领,进行创新的辅导;推广单位协助课题单位收集反馈信息,验证课题结论,拓展课题成果。
第五步,双手齐抓,总结评价。
一手抓推广过程,一手抓推广结果,总结是非得失,评价推广的“四效”。
2、常用方法
1)“帮扶式推广法”。
所谓“帮扶”,指的是上一级机构对下一级学校以成果为载体实施教科研工作的帮助扶持推广,帮扶的任务清晰,有明确的思路。
重点放在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播。
先从感性的模仿操作切入,再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分析认知,尽快让被推广学校教师感受到成果本身的魅力,是激发其推广动机的关键。
2)“共研式推广法”。
所谓“共研式推广法”。
主要是指同一级别成果学校与被推广学校共同研究推广。
他们科研水平、科研基础的差异很小,可以直接了解课题,迅速内化吸收内容,研制并实施推广研究方案。
在推广的全过程中,“创新”,使之与原来研究工作成为一个整体。
共同面对新的研究项目,共同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促进原有课题在推广阶段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3)“子课题研究推广法”。
所谓“子课题研究推广法”。
是指将成果推广的范围、内容、特定的推广学校进行推广,将指定研究内容列为子课题研究。
使被推广学校解决共同的研究需求。
4)“多向推广法”。
所谓多向推广,就是发散型推广,即向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课题成果。
规模从小到大,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从少到多,研究任务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成果的深度、广度不断发展。
先扶植典型,再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并最终达到区域性推进。
由于多向推广成果过程中,被推广学校的多元化往往驱使课题的操作方法或实施模式也将逐步变得多元化,在保持成果基本思想不变的前提下,课题将变得“一纲多本”,异彩纷呈。
10、探索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
充分认识成果推广评价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引导、激励和促进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其次,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原则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公平性原则。
再次,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内容应依据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也可以略有不同。
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成果推广方案的评价。
从方案的科学性、方案的系统性、方案的针对性、方案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成果推广过程的评价。
主要从成果推广的步骤、成果推广的措施、成果推广的方法、成果推广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成果推广条件的评价。
主要从成果推广的管理、成果推广的制度、成果推广的内、外部条件等方面进行考察;
成果推广效果的评价。
主要从成果推广对教师的影响、成果推广对学生的影响、成果推广对学校的影响、成果推广的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整体完备性、切实可行性、项目层级性、指标独立性、权值合理性等不同角度、不同评价对象的特点,制订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评价表,明确一、二、三级评价指标,可供各级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管理部门考核评价成果推广工作参考。
第五,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多主体全面评价方法,多角度整体性评价方法。
并提出了具体的组织过程和操作办法。
(二)主要对策
1、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是一项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的复杂活动,任务相当艰巨,必须统一认识,引起重视
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成果只有为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和运用,才能减少和避免在教改中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课题研究成果尤其是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实践是检验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标准,成果的推广效益是衡量教育科研效益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不单是创造新知识,还要促进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利用新知识。
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
如果把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知识产品阶段,而不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这是不完整的科研活动。
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取得,都有时间的相对性、空间的相对性、思维的相对性,还有研究对象—客体的能动性。
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获得相比,成果的推广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推广内容、方法、途径研究,还涉及成果推广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研究,成果推广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保障研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和推广模式研究,还涉及参研人员的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研究以及成果推广评价标准研究等,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点多面广、关系复杂,任务艰巨。
重视课题成果推广,必将有助于推广活动的开展和推广研究成果的创造,从而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广大教师和干部的素质。
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涉及教育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和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成果推广的基本思路。
(1)“注重一个前提”——提高成果的可推广性。
提高成果的可推广性,应该从课题研究开始。
首先是课题立项要突出针对性。
其次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应用性。
第三是在成果的表现上,要注重技术和手段的共享性,简便、易懂、好使用。
提高成果的可推广性,还要注重成果的适应性。
不是所有的成果都可以推广的,而且即使可以推广的成果也是有限度的。
在选择成果时,应该尽量考虑符合该研究成果特质的条件,如教育层次相同,或教育类型相似,或教育水平相近等因素。
只有注重提高成果的可推广性,成果推广才有一个好的前提,也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坚持四个面向”——确定成果推广的服务领域。
一是面向教学。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还是教育科研的发源地、生存发展之地。
教学研究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也应该是成果推广的永恒重点。
二是面向管理。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如不面向这个领域推广,不仅推广的效果要大打折扣,而且教育科学研究也难有较好的发展。
三是面向决策。
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也是成果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该为各级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先进理念、科学保证和决策指引。
四是面向社会。
如何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学知识转化为人们易学易懂、喜闻乐见的内容向社会普及,以此转变社会的教育理念,提高人们的内在素质,也是成果推广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坚持成果推广的“四个面向”,成果推广就有了一个基本方向。
(3)“突出两个重点”——重点抓好成果推广的学校、教师两个重点的工作基础。
学校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也是面向社会推广成果的基地。
学校抓好了,社会及家长也会接受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教师是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学校服务”的生产销售者。
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校学科品牌的档次。
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中是双重主体:
既是成果的推广者,也是成果的接受运用者。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和别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成长。
同时,教师与学生紧密相依,教师的思想行为必然深刻影响学生。
教师抓好了,成果推广就会从教师扩展到学生,让学生成为成果推广的受益者,使成果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推广。
(4)“讲求多元方法”——选好成果推广的有效方式。
成果推广要讲求效益,就要选择有效的方式。
推广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传播的过程,要多形式宣讲成果,让大家了解成果。
如会议媒介,通过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现场观摩会、交流会,成果鉴定会、评奖会,专项成果推广会等宣讲成果;又如平面媒体,采取著作、论文、管理办法、评价方法、推广案例、行动方案等呈现形式宣传成果;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宣传与介绍。
成果推广选择的模式也应该是多样的。
如纵向推广法、横向推广法、非定向推广法等。
湖南近年来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推广实践中,把两个基本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总结了“五步双元”模式,在这“五步双元”中,教育科学规划管理部门和成果持有单位与有推广自觉的单位的行为融为一体,使成果推广既是工作要求,又是自觉行为,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质成果的推广。
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关键是抓落实,势必要建立健全成果推广的工作机制。
一要增强政府抓成果推广的责任意识。
教育作为战略性、基础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成果 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