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259284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28.89KB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射洪县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统考实验小班加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②针对目前国产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的趋势。
有制片人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使电视剧如鱼得水,并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向市场的妥协。
③中国共产党历经95年的峥嵘岁月,逐步走向成热,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带领全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④南海仲裁案实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这种危言危行完全背离了《国际海洋公约》的宗旨,损害了《公约》的权威性。
⑤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⑥唐纳德•特朗普战胜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
对这一“屌丝”逆袭“精英”的选举结果,众人拍手称快。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火中取栗比喻:
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如鱼得水:
形容遇到的人跟自己很投合或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很适合。
望文生义,此处应为“锦上添花”。
峥嵘岁月:
比喻不平凡的岁月。
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感情色彩不当。
尸位素餐: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拍手称快:
快:
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的优美景观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等资源,开拓了会务休假、田园休闲、自然观景、农业生产情境体验等旅游系列,乡村正慢慢变成都市人的精神后花园。
B.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D.网络公众筹款是一种“圈圈转播”、“聚腋成裘”的公益筹款方式,具有筹款方便快捷、简单轻松的优点,不过如果运营不当或筹款过于频繁,就难免让公众产生“筹款疲惫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项,搭配不当,“开拓了……旅游系列”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打击”后面缺少宾语,应加“的行为”;C项,表意不明,“赞美昆曲”应该改为“赞美《牡丹亭》”。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如本题A项,搭配不当,“开拓了……旅游系列”搭配不当。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3.鲁迅说过:
“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眼睛的描写,依次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A.黛玉 惜春 探春B.宝玉 黛玉 探春
C.宝玉 黛玉 凤姐D.黛玉 惜春 凤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题干提示“人物眼睛的描写”,根据人物个性,推断对人物肖像描写的特点。
结合语句内容分析,③中的“丹凤三角眼”,比较简单,是王熙凤。
排除A项、B项。
②中的“罥烟眉”“含情目”,比较符合黛玉的风格。
①中的“风骚”“万种情思”,应该是宝玉。
综合C项正确。
建议使用排除法。
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寒衣处处催刀尺
A.画图省识春风面B.千载琵琶作胡语
C.艰难苦恨繁霜鬓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
例句为借代手法。
刀尺:
指代裁剪新衣。
A项,比喻,春风面:
比喻昭君貌美;B项,借代,胡语:
指代胡人的乐曲;C项,比喻,繁霜鬓,比喻愁苦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D项,比喻,猛虎、长蛇:
比喻叛乱的人。
5.《琵琶行并序》中有些环境描写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烘托出一种苍劲悲壮的气氛。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乐声动人、听者全神贯注的气氛。
C.“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烘托了孤独寂寞的气氛。
D.“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与朋友饯别的凄凉情景。
【答案】A
...............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暮去朝来颜色故
C.艰难苦恨繁霜鬓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钩连”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连在一起”的意思;A.明年:
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颜色:
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突出:
古义为冲出,今义为使超过一般。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和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
7.下列句式属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题干要求选出定语后置句,A项,“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定语后置句;B项,正常语序应该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句;C项,“为”表示被动,被动句;D项,“于”,状语后置句。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在前两句用桂花落地、春山空灵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8.A9.B
【解析】试题分析:
8.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思考时,可根据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及描写特点分析判断。
选项A不正确,“山空”不属于动态描写,是静态描写。
故选A。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例如本题就是考查景物描写的特点的鉴赏能力。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示,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选项的诗句是否符合这一特点。
读后可知,选项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通过对炉火、紫烟的描写来从侧面衬托冶炼工人劳作的热情。
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
故选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李白巡游秋浦所写,炉火映红了这片冶铜场,映红了半天夜幕。
那裹着火星升腾而上的浓烟也被映成了紫色,。
皎洁的月光下,那些冶铜工人的脸也被映得和火一样红,然而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齐声唱起的劳动号子,使远处的河水也激进浪花。
这两句是侧面衬托,而不是动静相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
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⑦。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
术,即方法、途径;引申为“科目”。
②没:
同“殁”,死亡。
③大分:
大的原则、界限。
④箸(zhù):
通“著”,明。
⑤蝡(rú):
同“蠕”,微动。
⑥傲:
浮躁。
⑦囋:
形容言语繁碎。
⑧向:
通“响”,回音。
⑨方:
通“仿”,仿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B.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C.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D.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1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B.士是西周贵族等级的最下层,后演变成既指文士又指武士,也指青壮年男子和有某种品质、才干的人,文中指读书人。
C.古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即指文中的《诗》、《书》、《礼》、《乐》、《春秋》。
D.古人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的说法,根据这一标准,文中的“四寸”相当于今天的10厘米多一点。
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答案】10.D11.C12.C
【解析】
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四川省 遂宁市 射洪县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