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 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docx
- 文档编号:12592601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50.75KB
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 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docx
《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 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 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20xx最新高中历史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人民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难点: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分散的文明
1.起源
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
2.表现
(1)古代五大文明区域:
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
(2)世界五大区域文明:
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3.特点
(1)各个区域的文明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2)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
4.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以及自然环境的阻隔.
(2)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1.时间:
14、15世纪.
2.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手工业
①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取代人力和畜力.
②手工工场出现,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③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①三圃制广泛流行,休耕轮作等先进耕作制度出现.
②农村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地方市场逐渐向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发展.
③出现专门生产手工业原料和食品的农业区.
3.推动因素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4.表现
(1)商人参与生产,商人与工匠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出现了面向市场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3)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三、文明的链接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发展,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2)直接原因:
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2.经过
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
3.影响
(1)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
①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上升.
②市场的扩大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英、法、荷等国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商业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②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4)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权威,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5)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思维点拨]
(1)“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拓展、商品种类的增多、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强国的崛起和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的内容之一.
(2)“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文明间的交往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
2.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合作探究·攻重难]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史料一] 500年来西班牙国王对哥伦布推崇备至,曾授予海军上将军衔,册封为“发现新土地的世袭总督”,称他为“发现新大陆的英雄”“给美洲带去福音和文明的救世主”等等.在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之际,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市为他举行纪念大会.与此同时,美洲的印第安人则举行抗议活动.美洲土著库拉族领袖赫罗尼莫表示,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杀害了9000万土著人,不能纪念这种大规模的灭绝种族的屠杀行为.
(1)根据史料一,分析在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问题上,欧洲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不同看法.
[史料解读] 抓住关键词“发现”“英雄”“抗议”“殖民者”.注意对比西班牙政府和美洲土著居民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所持的截然相反的态度.
【提示】 欧洲:
发现.美洲:
侵犯.
[史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史料解读] 根据关键信息“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可判断发生了“价格革命”,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提示】 主要因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影响:
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五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后,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多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①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②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
①促进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
②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使西、葡、荷、英、法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3)对亚非拉地区
①对美洲:
掠夺财富,屠杀印第安人,给美洲的传统社会带来灭顶之灾.
②对亚洲:
掠夺财富,大量白银流入,客观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对非洲:
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传统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当堂达标·固双基]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导学号:
97372061】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A [“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动力是“寻金热”,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是航海、天文技术的提高,故选A项.]
2.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最早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C [哥伦布最早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线,故选C项.]
3.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A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与“商业革命”无关,故选A项.]
4.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 )
A.商品种类的增加B.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贸易中心的转移D.贸易范围的扩大
B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所以B项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92年,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
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
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
“陆地!
”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解析】 第
(1)问,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从标题“偶然与必然”得出.然后阐述理由,偶然性主要是从美洲大陆是其偶然发现,不是主观故意角度考虑;必然性主要是从他发现新大陆的背景,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去考虑.第
(2)问,第一小问从欧洲人的角度出发分析;第二小问的设问主要是强调了两个文明或大陆的,这是从平等的角度来看待这两个文明或大陆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这是合理的.
【答案】
(1)①观点:
偶然的.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②观点:
必然的.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王权的强大和支持、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③应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能用史实论证观点,史实正确,逻辑清楚.
(2)以欧洲为中心.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因为美洲大陆和美洲的印第安人早已存在,而且已经创造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明;应当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案 人民版必修2精装版 专题 走向世界 资本主义 市场 开辟 文明 交往 航线 人民 必修 精装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