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12584453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55KB
思品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品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
思品教案-礼貌待人暖人心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依据《标准》“文明礼貌”德目认知第一条“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和第二条“知道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愿意做个有礼貌的人”设置的。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说明了礼貌待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第二部分讲了周恩来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事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礼貌待人,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第三部分是具体说明什么叫待人有礼,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本课。
2.课后练习“说一说”栏目共有两道题。
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两个事例,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向周恩来和宋庆龄学习。
第二题是让学生理解一句俗语,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礼貌待人的理解,激发学生愿意使用礼貌语言的愿望。
3.“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认识。
4.“演一演”栏目的目的是导行。
教法建议: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引用了培根的一句话,通过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为什么要礼貌待人,从而导入本课。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真的照一照镜子,进而引申到“照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表,而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则通过人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来。
”这时再出示培根的话,更有助于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2.“演一演”栏目中的人物的行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
教学中,最好不让学生表演错误的行为,对指导学生的行为不利。
教学重要坚持正面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感:
尊敬有礼貌的人,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不满。
行为:
待人接物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礼仪镜前,让学生照镜子。
(室外活动)
(2)提问:
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人的外貌)
(3)提问:
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吗?
怎么才能知道呢?
(回教室讨论)
(4)电脑演示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上面的问题。
(5)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小结,请学生齐读教材课文的第一段,用这种方式对以上活动进行小结。
二、明理
1.师:
你们知道周总理和宋庆龄吗?
他们是深受人们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国家重要的领导人。
他们在礼貌待人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请同学们听听他们礼貌待人的事例。
2.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
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学生看书)
3.电脑演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
(教材中的图)
4.提问:
周恩来和宋庆龄是怎样礼貌待人的?
他们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想他们学习?
5.小结:
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像他们这样就是礼貌待人。
他们尊重人、理解人,是礼貌待人的楷模。
板书:
态度热情文雅,说话文明和气,举止大方端庄
6.提问:
周总理和宋庆龄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7.小结:
别人会感到亲切、愉快,温暖,人们会尊重、信任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和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愿意按照他的要求办事。
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
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
尊重、友善 基本品质
8.提问:
在国际交往中,他们更加重视礼节,这是为什么呢?
9.小结:
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
他们以礼貌待人,为我国赢得了崇高声誉。
可见,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礼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10.提问: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礼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
不讲礼貌会有什么后果?
1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到的事情谈认识。
12.小结:
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对待自己有礼貌。
同样,我们也应对别人有礼貌。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与人友好交往的条件。
社会越发展,对我们每个人礼仪方面的要求越高。
尊重他人,以礼相待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板书:
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生活愉快的前提。
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礼貌,他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
”(电脑出示此句话)可见,礼貌待人确实很重要。
三、深入明理、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是怎样做的?
有什么体会?
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夸夸本班在对人有礼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学。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不礼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当时自己的感受。
(4)小结: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有礼貌的话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
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电脑演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做练习,导行
(1)电脑演示:
课后练习“议一议”
(2)提问:
请同学们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应当怎样做呢?
(3)小结的要点: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我们对谁都应该有礼貌,对后进的或有缺点的同学同样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还应帮助他们,使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②不能因为彼此很熟,就不讲礼貌,再熟的人相互之间也应该做到彬彬有礼,否则,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4)电脑演示课后练“演一演”中小林的做法。
(5)提问:
小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他应该怎样做?
(6)请同学表演应该怎样做到礼貌待人。
(7)小结:
待人有礼,举止文明,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办事更容易成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
2.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课。
3.师: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礼貌待人的好学生,让我们用礼貌花装扮我们的社会,那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
栽种礼貌花
活动要求:
任选以下一项活动试一试,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会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活动项目:
1.到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抱作业本。
2.到商场买东西。
3.到邮局寄信。
4.到图书馆借书。
第九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
2、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开国大典盛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1、课文第一幅图和开国大典的有关图片音像。
2、国旗、国徽、国歌的图片以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3、印制卡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代表决定1949.9北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①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中央人民政府.② 选举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③ 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幅图?
能说说这幅图画反映的情景吗?
学生回答后师述:
:
通过这幅图的观察,我们已经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值得中华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经历了漫长的奋斗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灾难深重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和开国大典的盛况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九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新中国的建立”1.出示思考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谁提议召开的?
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会议的时间、地点?
与会人员是哪些方面的代表?
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2.填写卡片3. 教师引导学生看67页插图
(1)第一幅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第一次全会的会场。
(2)第二幅图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的主席台上。
4、教师小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了首都国歌、国旗、国徽等。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国旗、国徽各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作为国歌三、师生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的意义1.出示国旗。
讨论国旗的象征意义
(1)国旗的旗面为红色,象征什么?
(2)五星为黄色,象征什么?
(3)在五星和右边环拱的四颗小五星又象征什么?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后小结:
同学们对国旗的象征意义理解不错。
五星红旗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2.出示国徽
(1)教师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以来的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新中国的诞生。
(2)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图案上见到过国徽。
(3)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国徽的象征意义。
3、播放国歌录音
(1)师述: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
谁能说说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2)教师启发学生从词曲所表达的意义上回答(3)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30年代初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进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还妄图把华北乃至全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当时,田汉同志写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影片的主题歌。
聂耳以巨大的热情创作了这首雄壮高昂,铿锵有力曲子。
随着电影的上映,这首歌很快传遍了全国,正是这首歌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现在我们高唱这首歌可以鼓舞人民永远以高昂、拼博、团结,奋进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自强不息,奋勇前进。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唱一遍国歌 。
四、学习第二部分“开国大典”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课文思考:
开国大典前夕,召开了什么会议?
会议决定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指名学生回答3、播放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亲手升起第一面国旗的录音,学生边听录音 边看音像片和课本上的7幅插图。
4、指名学生根据音像,以及从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开国大典的情况,说说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5、师启发提问:
开国大典的盛况反映了人民群众 什么样的心情?
6、学生齐读本单元序言,教师指名回答你学习了这课后有什么感想?
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这课的学习,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开国大典的盛况,还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同学们充满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板书设计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界政协决定) 首都 国歌国旗 国徽 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1949.10.1)(国庆节) 阅兵式 游行 狂欢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团结合作就是在大家合干一件事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懂得在做很多事情时都需要团结合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
愿意与人团结合作。
行为:
1.与人合作时,能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
2.与别人合作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认知目标第3条“懂得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团结合作”而设置的。
课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说明社会生活需要团结合作的意义及具体做法。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1.“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了引入新课观点,为导入新课服务。
2.“说一说”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实例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议一议”栏目,有两个小题。
第一小题中,三人要很好地合作,应该是:
画家画画,书法家写字,记者提供稿件。
第二小题中,三小队要搞好小队活动应该做到目标一致,相互配合,不互相埋怨。
4.“查一查”栏目,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自查,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5.“活动”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1.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团结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意义。
2.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多补充一些团结合作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团结合作
认知:
1.知道团结合作就是在大家合干一件事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懂得在做很多事情时都需要团结合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
愿意与人团结合作。
行为:
1.与人合作时,能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
2.与别人合作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思想。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龙舟比赛吗?
你们看,这就是龙舟比赛时的情景。
2.课件演示或播放录像,内容:
龙舟大赛的场面。
3.提问:
他们怎样划,才能使龙舟的前进速度更快?
4.小结:
龙舟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听从指挥,动作协调一致,大家团结合作,才能使龙舟的前进速度加快,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板书:
八团结合作
5.提问:
除了划龙舟需要团结合作外,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团结合作?
6.学生讨论后回答。
(此问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列举的事情属于合作项目即可肯定。
)
7.过渡语:
打排球也是一个团体项目,队员们是否团结合作结果完全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原国家队女排队员们的事迹,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
二、明理
1.播放录音故事:
教材P33—35课文1—3自然段。
2.提问:
原国家女排队是如何连续五次获得世界冠军的?
板书: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各尽其职密切合作彼此谅解互相帮助
3.小结:
女排姑娘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在队长的带领下密切配合,彼此谅解、互相帮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女排姑娘的事迹可以充分证明团结合作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证。
4.同样是这些队员,如果失去了团结合作精神,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5.继续听录音故事:
教材P35课文第4自然段。
6.小结:
在集体中大家共同干一件事时,只有团结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三、拓展
1.过渡语:
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团结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合作精神也显得更加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大多是团结合作的产物。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参加的单位达两万个。
下面,我们来看美国影片《阿波罗十三》中的一个片段,看一看当今科技社会中,人们是怎样团结合作的。
2.播放阿波罗登月当天情景的影片片断。
3.提问:
看完影片片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项目都需要每一位参加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合作可以创造奇迹,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与完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5.课件演示图片:
课后练习“说一说”的图片,教师请学生讨论教材P36看“说一说”中的问题:
说一说医生与护士做手术时是怎样团结合作的?
6.小结:
在做手术时,只有医生和护士团结合作,密切配合,才可能取得手术的成功,为病人解除病痛,甚至拯救病人的生命。
7.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团结合作的事例?
请说给大家听。
8.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9.提问:
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离得开团结合作。
现在我们就来亲自实践一下。
10.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活动项目:
跳长绳。
11.学生活动后谈体会。
12.小结:
集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同样需要团结合作。
四、联系实际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做到了团结合作?
让我们对照检查一下。
2.学生打开书P37看课后练习“查一查”
3.小结:
经过对照检查,同学们对自己在团结合作方面一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相信大家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
4.师:
有一所学校的同学在团结合作方面需要我们的建议,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5.电脑演示:
课后练习“议一议”的内容。
6.学生小组讨论后相互交流意见。
五、结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课后我们以小组单位或几个同学自愿组合,搞一次有分工、有合作的活动,如打球、拔河、出板报等,下次思想品德课上在班里交流经验。
板书设计:
八团结合作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各尽其职 密切配合 彼此谅解 互相帮助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
三人两足比赛
活动方法:
找两根长木板,三人同时站在两块木板上,每人的一只脚站在一块木板上并用绳子将脚捆上,行走时步调要统一,每次比赛时,可以三组同时进行,首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诚实表现在很多方面,本课着重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拾到钱物后不还给失主或不交公,占为己有。
有的拾到东西为了得到表扬,明知失主是谁,却不还给失主,而是交给学校;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受到表扬,而弄虚作假。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认真地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为什么要拾金不昧和怎样做到拾金不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本课选取了林积还珠的故事,林积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关于这一点,应着重让学生体会。
教法建议:
1、教学重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1、爱占小便宜,捡到东西占为己有的;2、为图表扬明知谁是失主,偏要交公。
3、为得表扬,弄虚作假的。
2、拾金不昧是一种好品质,对学生来说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做不到,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引导学生。
教学中不要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
3、有些学生的家长做得不好,老师不要当众点是哪位同学的家长。
让学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导行时,应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拾到东西要先交给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针对有些人冒领失物的情况,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也可在课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拾金不昧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重点:
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们谁曾经丢过东西?
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小结:
同学们丢了东西,特别是自己所喜欢的、急需的或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很着急,真希望马上有人捡到它并交还给自己。
2、你们捡到过别人丢失的东西吗?
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
同学们捡到别人丢失的钱或物品,自己没有要,有的交给了老师,有的交还给了失主(也就是丢失东西的人),这样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现。
板书:
拾金不昧
3、解题。
(1)“拾”就是“捡到”,“金”是指“钱或物品”,“昧”就是“隐藏”,“不昧”就是“不隐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书:
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2)小结:
拾金不昧就是捡到钱或物品,自己不要。
过渡:
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
古代有一个叫林积的人,他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
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
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文明理。
1看林积还珠的故事(开头……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提问:
(1)林积是怎样发现这袋珍珠的?
当时有人看见吗?
小结:
林积住在客店里。
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他躺在床上,总觉得裤子下面有什么东西硌着,他揭开褥垫,发现了这袋珍珠。
你们知道吗?
在古时候,珍珠都是从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只有深海中的贝壳里才有,是很难找到的。
因此一颗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钱。
林积捡到一袋珍珠,非常贵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如果他自己不说,隐藏起来自己要,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2)在这种情况下,林积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结:
面对这袋珍珠,林积想到的是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的珍珠该有多着急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3)林积捡到的珍珠那么贵重,当时又没有人看见,他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交还给失主呢?
小结:
林积捡到的珍珠是别人丢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这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再说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珍珠一定会非常着急。
林积一心替失主着想,急人所急,他要尽快地把珍珠交还给失主。
板书:
不是自己的 诚实 不贪便宜 急人所急
过渡:
由于这袋珍珠太贵重了,因此林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礼貌 待人 人心 小学 思想品德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