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案15.docx
- 文档编号:12578448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7.12KB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案15.docx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案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案15.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案15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阅读,揣摩语言。
2.欣赏课文在景物描写上的高超的语言艺术,体味本散文情景交融的文学特色。
3.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是散文艺苑中的奇葩。
学习时应着重于揣摩语言上——学习的重点。
其目的是在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主旨较为深远,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蕴涵的感情较复杂——学习的难点。
学习中要把握语境来来辨析、品味,注意在诵读中,不断增强语感,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授课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熟读第4-6段,看作者如何处理情与景的关系。
2.揣摩关键语句,弄懂难句意思,把握句子的深层含义,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教学内容与步骤
[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包括对词语、句子的揣摩。
1.揣摩词语
(一)对词语的具体含义的理解
理解词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能确定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单一含义。
2能确定词语的本意及其在本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比喻义)。
3能确定词语(多音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义项。
4能确定运用典故或者其他原因而使词语产生的特定的含义。
5能确定因为修辞的需要而产生的临时意义。
6能确定词语的字面意义及其字外之意或者深层含义。
7能确定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
8能确定近义、同义词含义的细微差别。
9能确定虚词配合造句所表达的含义。
(二)对词语表达作用的领会:
学习词语不仅要注意准确理解,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特别应注意把词语放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去考查、辨析,揣摩、品味其蕴义。
词语的表达作用如下:
1.形象性棗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状物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具象性作用,还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
这些词语的运用,有助于读者获得直觉的形象感受,形成想象、联想,进入审美鉴赏的特定境界。
2.精确性棗主要指用词表达概念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达上起精确、严密的作用。
此类词语在运用是实事求是,反映了思维的缜密。
3.情感性棗主要指词语对表达作者或作品中人物鲜明的感情倾向所起的作用,包括褒贬,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反义词对举以及语气的变化等。
4.结构性棗主要指词语在全文(或者段落)中的地位,在照应、过渡等方面起结构上的作用。
领会词语的表达作用,必须以原文的意思为主,应以“词不离句”为原则,具体分析不能限于某一个角度。
应该以比较为方法,以综合为要著,以理解为关键,以培养能力为目的。
(三)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
结合语境选择词语,是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的方面很多,有语境的领会,有词语间关系的把握,有语法、修辞、逻辑的综合运用,是多种能力的应用。
语境有内外之别,既可根据内部语境去推求,也可联系外部语境去推求,譬如联系社会背景,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有关资料等。
2.揣摩句子
(一)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1)理解句子的含义,是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把握文章中心的前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文章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用最恰当的词语,组织最合适的句序。
为了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总是积极的调动多种语法手段,利用多种修辞功能。
当缀句成篇时,作者的思路就会贯穿其间,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就会流露其间,这时,句子已不是完全独立的语言单位,而是与篇章构成不能分离的整体结构。
所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要“句不离篇”。
因为,句子是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而存在的。
句子的特殊含义也只能在特定的语义环境才准确明白的显露。
(2)理解句子的含义借助语法知识。
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绝大多数句子的含义不难理解。
不过,有时会碰到一些难句:
有的句子用词精巧,含义深刻;有的句子委婉含蓄,意在言外;有的句子背景特殊,难以理解。
因而细细品位,是不可缺的。
如果理解复杂的单句,就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发分析;理解复句,就抓住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分析;理解复杂的特殊的次序的句式,就要看因句子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
(3)理解句子的含义借助修辞知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目的,不同的语境里的句子感情色彩、语意轻重等也不同,作者的思想状况和具体的背景不同,写在文章里的句子的含义也不同。
有时候,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来帮助理解。
修辞方法不同,表达的作用也不同。
(二)句间关系的分析
这里所说的句间关系,是指段落内的句间关系。
正确地分析理解段落内的句间关系,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就能深入的理解段意,进而理解文章的中心,从而做到整体阅读。
句间关系是作者的思维的自然反映,而不是读者强加的。
因而,应注意作者的思路。
段落内的句间关系,在发分析时应注意层次,它基本上与复句关系相同。
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各种,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说明关系,等等。
一般来说,句间关系的分析就是段落内的层次分析。
(三)对句子的表达作用的领会
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句子的表达作用,同样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现。
句子的内容可以是观点,可以是感情,也可以是知识句子的形式主要指句式,运用的修辞、语法、逻辑等构成。
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句式不同,或偏重于内容,或偏重于形式。
句子表达作用的领会是句意理解的重点,也是分析文章,把握中心的重要途径。
因而不可忽视。
3.揣摩语言的方法
(1)做记号、批注,寻语言揣摩点
预习课文时自己觉得有需要揣摩的地方,就标上记号,在课本空白的地方写上问题,一句话或几句话的心得,从一篇做起,坚持不懈,有备而学,就会在整体感知上有所提高。
(2)把握角度,反复推敲
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敲,因而关键句应该抓住,不放过难句,字面上的意思要了解,深层的含义也别忘却去找寻,还要注意其感情色彩。
(3)多做比较,深入揣摩
学会作比较,不同的文体里的相同的表达方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呢?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呢?
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使用上的差异在哪里?
就第一单元而言,四篇课文各有不同,做个学习有心人,在总体上把握,细心揣摩,会有的收获的。
(4)借助积累,提高能力
初中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的积累,过去老师教的方法也是一种借鉴,还加之我们平时的阅读,应当说我们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并非是特别困难的,只要有积累,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是可以做到的。
4.相关练习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日本侵华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疾病。
c.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D.篡改驱除溶解
解析窜改:
意思是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
意思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驱除:
赶走;除掉
祛除:
意思是除去(疾病、疑惑、迷信人所谓邪祟等)
融解:
喻指某种情绪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消解
溶解:
本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外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的再看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
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大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解析A句“再”表示动作的重复,应换成“又”虽也表示动作的重复,但却是已发生的。
B.句中的“尽管…但…”构成紧缩的转折复句。
C.句中的“得以”应当去掉,因为前面没有可借助的条件。
D.句中的“进而”表示地递进意思,不合语意应该改为“从而”表因果。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才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向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售价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可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A.中的“望其向背”愿意是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B.中的“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含贬义)
C.中的“火中取栗”本是寓言故事,猫被猴子欺骗为其取出火中的栗子,脚上的毛被烧了,离子却被猴子吃掉了,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D.中的“拭目以待”的意思是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的实现。
(D)
4.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1)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2)那儿的景色真美!
(3)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4)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
(5)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6)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
(2)(3)(6)B.
(1)(4)(5)C.
(2)(3)(5)D.
(1)(4)(6)
解析因为横线前的句子已点明了“去年”,“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就隐含了“我”在叙述此时已不在该疗养院了,因此,衔接的句子应以远指的“那儿”为好,横线后的句子以“江岸后”开头,故应与之相接的句子是(3)这样主语自然转换,再者与“江岸”相照应的是“江面”,故应选(6)。
本题的答案是(A)
5.在下面横线处填写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暖色;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
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史诗还在续写。
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解析这是一道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能在规定语境中,拟出一恰当的比喻来并且能与所给的句子组成排比句,还要前后呼应。
第二条横线上所写的内容是前后的扩展,第三条横线的内容又要与其相呼应。
参考答案:
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乐曲渐趋高潮。
[学生课前预习常规]
1.必备工具书:
《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或《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等),其目的是借助工具书帮助自己准确的把握汉字的音、形、义,可以对多音多义词进行辨析,了解成语的出处、意思,并且还可帮助自己了解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认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义养成做各类型的读书笔记。
(1)圈点批注:
边读书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写写画画,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方便的笔记形式。
凡是重要的字、词、句、段、篇,都可以划上各种符号。
例如:
棗直线表明比较重要的内容;~~波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
……着重号表明关键性的字词句;!
!
!
感叹号表明对精彩处的赞叹;
?
?
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的或材料的质疑;⊿三角号表示文中的观点,等等。
(2)摘抄。
读书时把重要的观点、精辟的句子、优美的文句摘录下来,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摘抄绝不是一项简单地机械地抄写工作,而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
每抄写一遍,就更加巩固你的记忆,加深你的理解,激发你的创造。
”(吴晗语)
(3)做卡片。
这是“活页式”的笔记。
是积累的好方法。
应注意:
①每段文字资料要有题目;②摘录的内容应有选择;③资料的来源要注明: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当卡片积累多了,就要归类整理,既可复习又可作分析研究。
(4)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
对于课文的阅读,一般要求做下列事项:
①段落意义提要;②文章中的观点概括;③中心意思的归纳;④写作特点列举;⑤其它。
也可就某一个方面去写。
作为学生应必备一个笔记本以便随时记录之用。
3.一般预习可根据老师布置或课文要求去进行,凡规定的自读课文或推荐的课外读物都应当自觉地阅读理解,从而达到辅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注意语境,其外部语境是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内部语境则指文章的中心上下语句间的关系。
应注意扩大知识面,发展智能,提高能力,培养个性。
4.朗读课文是预习的必要环节。
每篇课文应该多读几遍,并能够背诵或者熟记其中的名言佳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对于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用书面的或口头的形式提出来,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质疑的能力,一方面可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根据具体的情况做集体的或个别的解答。
预习是学习的准备阶段,只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a.笔记本一本作为预习和课堂笔记之用;
b.摘录本有可供自己学习之用的内容,或自己喜爱的健康向上的时文、或古诗词都可抄录;
c.练笔本可写周记或日记或作为写作练笔的。
一般一个月不少五篇,每篇字数不少于300字;
d.抄写本每学期所学的文言文或要求背诵的现代文及其段落应抄写一遍,古诗文要翻译。
另外,课文的“附录-词语表”要抄写、解释。
e.作文本根据高中语文大纲的要求每学期作文不少于6-8篇;
f.练习本作为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之用,有时可作为考查之用。
[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稳重精彩的段落,从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不宜做繁琐的分析,采取视听相结合的手段,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和领悟着作品的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口语叙述,把自己所感悟的描述出来。
1.朗读使用的标记符号
2.重音次重音。
中重音特重音⊙停顿小停顿|中顿||大停顿|||
力度强音fff(中)fff(特)弱音p(次)pp(中)ppp(特)
语调平调→升调↗降调↘降升调┘升降调┐
语气~~①波浪线在重音下用,为重音轻读(气音)②波浪线用在强音下,为强音弱读,或者加>,<表示语气渐强或渐弱③朗读语气也可用“坚定地”“命令地”“赞美地”等词语辅助说明。
其它顿音▲韵字△换气∨╭╮╭╮拖音(包括若即若离的声音)
2.《菏塘月色》的朗读基调
作品做到“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那种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和“难得偷来的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之情,是通过作者着力而细致地描写菏塘月色静谧的境界体现出来的。
可见,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景物被写入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生命,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这“景”也正是由“情”作为灵魂得以表现的。
否则“情”无依托就会成为干瘪的说教或无所附丽的空话。
散文中的“景”从什么角度写或选择什么侧面,景物之间的安排配合,也受主观感情的支配,而不是客观的景物的“自然翻印”和“实录”。
就此可见,朗读是应注意:
⑴文章的写作时间1927年;
⑵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思想是矛盾复杂的”;
⑶全文的中心思想情感是:
“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
本文的朗读基调:
偏低、偏平、偏缓,但又不可太冷太淡。
就全文看,第三段是反映作者思想的关键一段,第四、五段把自己的感情作了表白,写了
自己体会到了“独处的妙处”,“受用”这“荷香月色”。
因此,第四、五段是感情昂起、抒情味
最浓的两段,此后就渐趋平和。
朗读是按照“伏-起-伏”的语音语气顺序处理。
3.朗读举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了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指导
“曲曲折折”是说荷塘的总体形状是不规则的,读得慢些。
“上面”与本句的“底下”相对,而且是作者着力描写的部分,这两个词在朗读时可强调些。
以下的句子是按照叶子、花、水的顺序分写的。
由于文字的抒情很浓,所以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感情的节制。
读“叶子”句时,重在反映它高而美的特点,不要把感情处理得太浓。
读“花”时感情色彩开始加重,“羞涩”一词应极力反映出情态。
由于句子形式比较整齐,要读得灵活些,有适当的变化。
“微风过处”句起是景物的动态描写,是抒情味最浓的句子,读时应能使人似乎闻到花的清香,听到渺茫的歌声。
轻、柔、缓三者相结合,朗读才会有效果。
“闪电”的景致是短暂的,读时却不能急,接后读下去时,感情渐渐趋于平和。
[相关的常识]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
字佩弦,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人。
1903年随家庭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7年上北大改名为“字清”。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的写作。
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当过中学教员,也曾在清华、西南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毛泽东称之是“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旅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有些诗作和散文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二.通感及其它
通感其也叫移觉,是用某一种感觉内的事物来表现另一种感觉内的事物的修辞方法。
它可以表现作者多方面的感受,也可以使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
(简单的说,就是化一种感知为另一种感知)
通感有独立使用的也有和其他修辞方法套用的。
如,《绿》中有这样的句子:
“她滑滑的明亮着”,用触觉表现视觉;《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的句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句中既用了比喻又用了通感,用听觉来表现嗅觉。
把作用于嗅觉上的花香“错位”到听觉上,这种写法形象生动,荷花香气清新宜人,立于微风中的赏花人嗅那迷人个謦香,时有时无,这种体验是真实的,听那从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时断时续,同样是真实的体验。
这两个“真实”便把不同类的感官沟通了。
作者在感觉上的体验是细腻而丰富的。
这一句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
博喻是指三个或四个以上的比喻连用共同描述同一个事物的修辞方法,也是特殊的比喻。
其通过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某一方面的或几个方面的特征。
《荷塘月色》中,写点缀“层层的叶子”的荷花时,连续用“明珠”、“星星”、“美人”来比喻荷花,非常准确,非常生动。
三.关于“思路”
↗景(动态-静态)(幻想-现实)↘
“心里颇不宁静”→观赏荷塘月色淡淡的交融
(文眼)∣↘情(眼前-过去)(联想-向往)↗
↓
触景生情(惦着)
以上是用图示法表示的文章思路。
也可为:
心不宁静(欲游荷塘)-欣赏荷塘月色(排遣哀怨)-思古怀乡(超脱现实-排遣不尽)-由出而归家
还可以这样看:
不宁静--竭力抛开“不宁静”--“偷得”片刻欢娱--不宁静重袭心头
↓↑
离回
家观荷塘月色,思古怀乡家
门门
∟难以逃避的现实生活┘
[词语积累]
幽僻:
深远,僻静蓊蓊郁郁:
草木茂盛的样子。
蓊,wěng
袅娜(niǎonuó)形容草木柔软细长,也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羞涩: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凝碧:
凝,凝结;碧,绿色。
聚合着绿色。
风致:
美好的容貌或举止。
倩影:
美好的身影(多指女子)。
艳歌:
表现男女爱情的歌谣。
[《采莲赋》(南朝梁萧绎)翻译](原文见课本第5页,课文的第7段)
在这时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船儿慢慢地来回摇荡着,双方传递着酒杯;船桨将要划动,却被水草挂住,船儿将要移动,却把浮萍分开了。
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多情的样子,走走退退,不住的回视自己的动作;夏日刚来还有春的影子,叶儿嫩绿花儿初开,只恐怕弄湿了裙裳微微的笑,又害怕翻了船儿提了提衣裳。
(媛女:
yuànnǚ益鸟首:
yì濯zhào)
萧绎:
(508-555)即梁元帝。
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人(今江苏武进)。
梁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
曾任刺使等职。
及侯景陷建康台城,囚梁武帝,绎承制江陵。
后出兵平侯景,即帝位。
承圣三年,西魏伐之,陷江陵,绎被执害。
明人辑有《梁元帝》。
其有著作《金楼子》残本存世。
他是个很糟糕的政治家,但却是个不错的诗人,诗歌风格婉约、艳丽,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折杨柳》、《燕歌行》、等佳作。
[课前预习题]
1.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煤屑路⑵翁蓊郁郁⑶弥望⑷袅娜⑸脉脉⑹倩影⑺约略⑻霎时
2.结合以有的历史知识,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
3.全文写景状物的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4.全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5.阅读全文,看全文的段落结构。
(可参看课本的第7页)
6.朗读课文,背诵第4至第6段。
7.揣摩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8.什么叫“通感”?
找出课文中运用此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9.能否说出第四段的顺序?
10.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11.眼前景与古代的景、情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有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好吗?
[课外阅读]
清塘荷韵(节选)季羡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日塘中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依次、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的吸吮着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我觉得四周静得很。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倒影映在水中,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 新人 必修 荷塘 月色 教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