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docx
- 文档编号:12572931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9.09KB
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docx
《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
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
摘要:
在西洋管乐器家族中,单簧管被冠为“全能歌唱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的美誉。
它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单簧管的称谓,源自其发音主要是依靠单个“簧片”的震动而得来。
18世纪,有一种单簧管的声音从远处听与小号的发音非常接近,因此,单簧管也曾被称为clarino(原译“小号”),在国际上统称clarinetto(音译为“克拉管”)。
又因其管体基本成黑色,也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黑管”。
单簧管自发明至今已有310多年的历史。
随着乐器构造的不断改进,它在管乐队中的地位也不断变化。
自从18世纪中期单簧管加入乐队直至今天已成为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原因是凭借其在音色上出色的表现力和灵活性强、音域宽广等特点。
本人作为艺术类的学生,长期接触单簧管并从事相关的演奏活动。
通过自己的一些实践总结出单簧管在演奏中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簧管的历史沿革和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单簧管的特点及演奏技巧,第三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
单簧管;单簧管历史;演奏;特点
Abstract:
Westernwindinstrumentsinthefamily,theclarinetwerethehighestforthe"allsingers"and"dramaticsopranowoodwindknowninthepast." Itisloudandclearbrighttreble,altodistrictexpressive,puretone,clearandbeautiful,thebassdeep,vigorousandfull,woodwindfamilyisthemostwidelyusedinstruments. Clarinettitle,fromthesoundmainlyreliesonasingle"reed"andvibrationscomefrom. The18thcentury,thereisavoiceoftheclarinetandtrumpetfromadistancetolistentopronunciationisverycloseto,therefore,Clarinethasalsobeenreferredtoasclarion(originaltranslationof"Trumpet" ),collectivelyreferredtointheinternationalclarinetto(transliteratedas"carattube"). Becauseofitsbasicasablacktube,itisoftenaptlyreferredtoas"clarinet."
Sincethe inventionof theclarinet hasbeen 310 yearsofhistory. With 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 musical structure,it'sposition inthe pipe band isalso changing. Sincethe mid-18thcentury clarinet tojointheband untiltoday hasbecome anindispensablememberof theband,thereason is,withits outstandingperformance on the soundpowerand flexibility, wide range andsoon.
Asan art students, andengagedin long-termexposure relatedto clarinet playinactivities. Summaryof someoftheirown practice through out theroleof playing theclarinet.
Thispaperintroduces thehistorical evolutionof theclarinet and thedevelopmentofrecentyearsinChina,thesecond partdescribes thecharacteristicsof theclarinet andperforming skills, thethird isasummary.
Keywords:
clarinet;clarinet history;play;characteristics
目录
浅谈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1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4
第二章单簧管的发展历史7
第三章单簧管的特点及演奏技巧9
3.1单簧管的特点9
3.2演奏技巧9
第四章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及分析12
4.1单簧管在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中的作用12
4.2单簧管在尼尔森作品中的作用13
4.3在管乐队中演奏单簧管应注意的问题14
第五章总结15
参考文献17
第一章绪论
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是从夏卢摩笛(一种古代的单簧低音乐器)发展而来的,形成于17世纪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国的长笛制造家丹纳所发明的。
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罗杰出版的曲集内。
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
现代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
单簧管的管身通常用非洲黑檀木制造,亦有由其他木料、塑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接驳筒,管体成圆筒形,并可装拆,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
在吹口处固定一块经修整而薄薄的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簧片尖会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单簧管拥有极阔的音域,差不多有四个八度。
单簧管几乎能涵盖人声的绝大部份范围,更难得是它无论在任何的音区吹奏,音量的大细都能控制自如。
相比长笛,双簧管在低音区往往都显得浮弱,单簧管更能处理大幅度的旋律变化。
此外,单簧管在不同音区都有独特的音色:
低音区深沉,中音区浑厚,高音区明亮。
音色又接近人声,所以适合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性格,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在常用于管弦乐队的单簧管有以下类别:
(1)降B调和A调单簧管;
(2)降E调高音单簧管;
(3)降B调低音单簧管。
单簧管是木管乐器中最先推行常规四管制,事实上当几款变种乐器-包括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及低音巴松管成为管弦乐团的常规乐器后,木管乐器便逐渐由双管制变成三管制。
十九世纪末期起,低音单簧管已经不再由单簧管手兼任,同时高音单簧管亦加入编制时,为免令原来单簧管声部被分薄,因此作曲家都会额多安排多一位单簧管手兼顾高音单簧管,慢慢变成了现今单簧管声部都比其他木管声部多一位乐手。
名称
属调
注释
音域
倍高音单簧管
♭A
很少使用,只应用以意大利军乐队及近代音乐合奏
高音单簧管
♭E
拥有独特和突出的音色,和单簧管非常配合。
乐队中常和长笛演奏旋律性的乐段。
高音单簧管
D
曾经出现,但因♭E调高音单簧管的出现,很快便被取代。
单簧管
C
声音比♭B调及A调明亮。
曾于古典时期流行过,现时已经很少使用
单簧管
♭B
现时最常用的制式。
独奏、室乐或管弦乐团皆能应用,古典时期则较常用于降调号乐曲。
巴塞管
♭A/B
由巴塞号演变出来的乐器,具备单簧管及巴塞号的特征。
它比A调单簧管有更阔的音域,和巴塞号一样能吹奏至C3。
古典时期经常应用的乐器。
[1]甚至莫扎特所写的《单簧管协奏曲》其实亦是用A调巴塞管,但现时已被A调单簧管所取代。
此外莫扎特晚期的歌剧《铁托的仁慈》也有一段咏叹调是用♭B。
巴塞号
F
于18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乐器,同样能伸延至C3。
由于过长,吹咀及喇叭口部份为弯曲。
莫扎特时期亦出现另一种款式,上半段管身向内弯曲45度。
但19世纪初便遭淘汰。
直至近代才开始有生产商重新制造,个别近代作曲家亦有为巴塞号创作乐曲。
中音单簧管
♭E
管乐团常用乐器,但在管弦乐团则属罕见。
低音单簧管
♭B
管弦乐团中最常用上的单簧管低音声部,亦出现于管乐团及爵士乐。
倍中音单簧管
♭EE
多用于单簧管合奏团。
倍低音单簧管
♭BB
多用于单簧管合奏团。
当演奏近代音乐时亦间中在管弦乐团使用。
在单簧管合奏团中亦有用上♭EEE 和♭BBB 加倍低音单簧管,但现时仍属试验阶段[2]。
第二章单簧管的发展历史
单簧管又名竖笛、黑管或洋萧,为圆柱形管体,上端是形状特殊的吹口,上附单簧片,底部则有喇叭口的扩音管。
一般以黑檀木、塑胶、金属为材质。
他也是唯一高低音域音色有明显不同的木管乐器,乐器的表现力突出,因此使单簧管又有“管弦乐团演说家”的称号。
根据德国巴伐利亚乐器工艺博物馆记载,近代的单簧管的前身为夏鲁摩。
这是一种无键的圆柱管乐器。
是由德国乐器制造家邓纳发明。
他在1689年将一种状似直笛的单簧管乐器加以改良,并于吹口下方加上了两个键,使乐器音域可超吹到第三泛音。
巴洛克时期,乐器大多以黄杨木或黑檀木制造。
外型有分两或三节,吹头的设计不一,但以邓纳的设计较宽大,约有40mm到50mm之间。
演奏方式也与今日习惯将簧片和上唇接触的方式不同,这种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音量,但是却无法控制声音的质感;所以这时期的单簧管只能算是乐团中,强奏时使用的效果乐器。
到1730至1740年之间,单簧管出现了第三键,为了奏出这个低音,于是出现了加上喇叭口的单簧管。
这项改良为使原来只能超吹降B的乐器,可以和新增的B音连接在一起,两种音域的单簧管结合成为一种乐器。
这时期的乐器形式上仍带有许多实验色彩,因为工艺水准的因素,使乐器的管径、吹口、簧片尺寸都较现代单簧管大,音质略嫌粗糙,一般常见D与C调两种乐器。
在1750年时出现了五键的单簧管,这第四、五键,分别为左手和右手音;这四个键已能让单簧管勉强的吹出半音阶。
在同一时期法国人罗特发明了低音单簧管,它具有浑厚的音质,及特殊的诙谐感。
较特别的是,这是首次出现运用右手大拇指的机械装置,来控制额外的最低音。
1770到7180年之间在英国出现吹嘴及乐器中间的调音管,同时演奏者已开始如今日的吹奏者一样,使用一个吹口来交替吹奏其他音调乐器的方式。
到1791年巴黎竖笛家雷菲佛为竖笛加上了第六键,其他的演奏者也开始效仿。
这个时期乐器的制作日趋精良,例如:
黄铜的按键、象牙的吹口、精确的音孔与内管的制造,已经可吹出令人满意的音色。
1806年德国人米勒开始构思,如何增加乐器运动性的问题。
将原有的半圆球形音孔垫,改良为皮革绷制圆饼状,这使音孔的气密度变得更好。
另外他还在乐器上加了右手拇指扣环,这是一项极具巧思的装置,自此以后演奏者不用再使用不牢靠的方式演奏,而米勒式单簧管也逐渐成为德式单簧管的原形。
而在这时期一些德国演奏者,已开始尝试用簧片与下唇接触的方法吹奏,并成为现代演奏者的标准方式。
1832年德国人波姆发明了长轴连杆并用在改良长笛上。
1837年法国人包菲发明乐器用的弹簧针。
之后法国竖笛家克劳斯与包菲运用上述发明,合力开发出“克劳斯·包菲单簧管”。
这款乐器有一项米勒单簧管所没有的环键装置,这项发明让手指运指按住音孔时,能同时借波姆长轴连杆去控制其他音孔这样一来使乐器在指法上变的更合乎逻辑了。
克劳斯·包菲竖笛用在机械构造上非常复杂,他们共使用了十七个按键与六个环键,而到了1870年这型乐器已成为法式乐器的标准型,并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大为风行。
紧接下来,西班牙人古梅兹在1885年伦敦发表全波姆式单簧管,他在“克劳斯·包菲”系统上加上第七个按键,改善右手的颤音外,又加上左手与上管的机械装置。
之后法式单簧管不论在转调、半音阶、颤音等方面,都已经符合各方面的要求了。
1860年德国著名单簧管家贝尔曼开始构思,如何改善米勒单簧管上诸多不合理的运指法。
于是和乐器制造家欧坦斯谭纳合作,将环键与长轴连杆的优点运用在乐器上。
之后这款单簧管就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初。
虽然他的运指法比起波姆式略显不便,但因在管身上的开孔数较少,也使得音质较为干净。
就浪漫后期以前的乐曲,米勒与波姆式单簧管的性能,是不分轩至的。
但浪漫后期的音乐,米勒单簧管的音量张力上与操作性方面,则略显不足。
在1900年欧德开始针对这两项缺点开始开发新的系统,他在尽量保持原德式传统的音色外,也希望解决操作性的不便,而在1920年研发出欧德式系统,一共有27个按键和5个环键。
这个款单簧管在音准上比起法式乐器更为优秀(法式单簧管通常有低音太低,高音太高的音准问题),在指法的便利性也与法式相当,但是有些音孔的距离较远,对于某些手掌太小的人则有演奏上的限制。
20世纪初,单簧管传入中国。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单簧管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52年,张梧先生创编的《苏北调变奏曲》成为我国单簧管界公认的第一首单簧管独奏曲。
20世纪50年代末,先锋派作曲家与单簧管演奏家共同摸索出演奏复音、四分音等新技法,并认为当时“只开发了乐器真正声源的一部分”[14],此后单簧管的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各式各样的新作品应运而生,成就了单簧管艺术史上一次新的飞跃。
那以后五十多年来,国人力求赋予单簧管独特的东方魅力,从未停止过探索。
到目前为止,不但有中国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我国单簧管作品也在国际比赛中夺冠。
1986年,陈其钢先生的《易》,荣获第二届法国国际单簧管节作曲比赛第一名,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单簧管作品。
2009年,何训田先生创作的单簧管独奏曲《香之舞》,得到德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嘉德·斯达克(GERDSTARKE)先生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现代单簧管作品的又一杰作。
第三章单簧管的特点及演奏技巧
3.1单簧管的特点
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
但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德国式”、“法国式”、“英国式”音色等。
(1)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
(2)低音深沉,中音浑厚,高音明亮,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无论在乐队演奏或独奏中都极富表现力;
(3)演奏性能十分灵活,在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等方面均相当出色;
(4)黑管家族有约十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方便切换;
(5)在西洋乐器中相对廉价,对学习者经济条件要求较低;
(6)孩子换门牙后的任何年龄都适合学习单簧管;
(7)首先学习黑管可以轻易转学萨克斯;
(8)黑管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在公园,湖边演奏;
(9)单簧管音色是木管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表现力丰富,有“演说家”之称;
(10)单簧管是木管中泛音发音最容易悦耳的一种,但初学时吹得并不好听。
3.2演奏技巧
单簧管在管乐队、交响乐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单簧管善于表现色彩鲜明的乐段、单簧管的低音浑厚优美,中音区略带鼻音音色。
高音区明亮,我们在学习和演奏单簧管的过程中音色是练习和演奏的重要条件之一。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单簧管的演奏技巧:
(1)口型练习口型是影响单簧管发音的重要因素。
初学者应特别注意这个问题,避免过于松弛或紧张。
正确的口型应呈“微笑”状,嘴角上翘,上下唇中间形成一扁平空洞,下巴下拉,两颊内表面紧贴牙床,以阻止空气进入这部分形成鼓腮的毛病。
怎样才能让初学者较容易地找到正确的口型呢?
首先,让学生微笑。
然后,在此基础上先后发“ei”和“yu”的音节,这样一来就比较接近正确口型了。
在演奏中,口腔内部要发“wu”的音节,这样是为了防止上下唇过度咬哨片,而改变音色。
含笛头的位置也经常困扰初学者。
含得太多声音会变粗,并容易失去控制:
含得太少,难以发音,声音也会变得单薄。
我们应在做好口型的前提下,以乐器和身体的夹角约为3O一45度的姿势将笛头放入口中,此时将笛头距顶端约15毫米的位置靠在唇,上牙放在位于笛头顶端约10毫米的位置,双唇自然收拢将笛头含住。
这便是口型控制发音的最佳点。
(2)呼吸练习
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除了在演奏断音方面不如长笛那样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则相当出色。
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
我们在演奏时要时刻注意气息.因为气息一直以来都是管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气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乐的音色。
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先把气吸满,然后叹气.我们叹气一般分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把气充分地沉下来,使气息在小腹(我们俗称“丹田”)。
第二个动作,全身放松下来,使之达到吸气之前的状态,我门在练习时做第一个动作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在叹气之后要保持住感觉然后再吸气。
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细细地体会全身的肌肉的运动我们把气息沉入小腹后.还要注意一定要把气息用活,小腹用力地不要过大.如果用力过大的话就会造成肌肉紧张从而导致全身抖动,这样不但达不到练习的作用,还会使音抖动造成音准的问题。
在练习的时候我们要把平时所练习的技术动作变威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在演奏中自然的运用。
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运指练习
要想在单簧管上流利地运指。
必须要做到整个手不能紧张。
因为手上住何部分的紧张都会引起手指的紧张。
阻碍手指的敏捷性。
运指过程中手指应该自然弯曲,放下时要像自然地落下来一样。
抬起手指时,不能抬得过高.伸直手指头或过分弯曲手指都会妨碍运指的流畅。
做到运指敏捷最主要的困难在于手指移动的准确性。
在各种不同音阶的上、下行练习中。
要锻炼每一个手指往下或上移动时的准确性,三度音程的进行中腰锻炼手指两落一起、一落两起的准确性,在各种不同琶音的上、下行练习中,要锻炼两个和三个手指的准确性。
(4)发音练习
发音是乐句的起音,其好坏将对整个乐句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和力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有正确的嘴型,还必须有空腔、气息和舌头、手指等的配合才能发出松弛、明亮、穿透力强、有色彩的声音。
嘴型是吹奏方法的关键所在,它牵连到声音共振和声音变化,甚至对呼吸、吐音和运指的灵活都有影响。
当笛头放在嘴里时,上牙放在笛头斜面一公分左右的地方(根据演奏者自身条件调整),下嘴唇薄薄地包住下牙齿(不可太多),自然的放在哨片与笛头风口的分开位置,嘴角呈微笑状,以便于吸气,面部肌肉要放松,嘴唇的位置摆好后舌头放在接近哨片的位置,在呼气的同时,舌尖轻点哨片尖瞬间发音。
至于笛头与哨片在嘴里多少为宜,要根据个人习惯,笛头风口大小来调整,可以先放很少的笛头在嘴里吹奏,一点一点增加,找到适中的,发音最通顺的位置就可以了。
(5)吐音练习
吐音是指舌尖不断反复地接触哨片,阻止哨片的振动,或者截断气流的注入而形成的,它是分句法和色彩变化的手段之一。
由于单簧管的哨片较宽厚,因此演奏吐音比其他的簧片乐器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舌尖离哨片一定要近,节省吐音的距离,才能演奏出灵活快速的断音。
第二,舌头要放松,气息要饱满,气流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带动舌尖自然的弹动,并发出颗粒性强的断音。
第三,舌尖接触哨片的位置应在哨片前端半公分处,这样舌头的状态最自然,有利于提高吐音速度。
第四,演奏断音时还要注意嘴的配合,面部肌肉要放松,笛头和哨片都不宜含得太多。
初学者吹吐音时舌头容易发僵,因此应该多练连吐音,在气息不断的前提下,舌头自然的接触哨片,阻止哨片振动,从而达到断音的效果。
久而久之,代舌头放松后,再练习断掉气流的强断音。
在演奏快速吐音时,手指和舌头的配合往往容易出现时间差的问题。
这时就要注意手指和舌头的平均和准确,手指按键的感觉,动作要小,离孔键距离要尽量短,手指越近,速度就会越快。
当演奏快速经过句时,气息、手指、舌头需要互相配合,将气息灌满每一个音,自然地带动舌头快速吐音。
并且在练习中注意倾听经过句中的每一个音是否准确。
吐音练习过程中要讲究自然性和科学性,人的舌头有长短,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的来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吐音时舌头的动作不要过重,哨片太薄太厚都会影响音质,要与指的动作完美结合,吐音时的口型不要太紧。
第四章单簧管在管乐队中的作用及分析
4.1单簧管在德彪西《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中的作用
作品一开始,使用了令人浮想联翩的8个小节作为引子。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节,但是他力度变化鲜明,音色朦胧悠远,和声色彩独具匠心等等,堪称此曲的点睛之笔,也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大师手笔。
这里,调性是模糊的。
音乐的起始,钢琴先以PP的音量从既是降G大调的导音又是平行小调降e小调的二级音,开始演奏出一个悠远的八度旋律,紧接着第二小节单簧管以自己独特的音区发出若有若无的却又极其引人入胜的三个音。
这时,仔细看钢琴伴奏部分便可以发现,作者在看似重复的前四小节当中,将3、4小节只改动了一个音,即把第二小节当中“C”改成了“降C”,就让音乐和声效果发生强烈的变化,从小小七和弦转变成了半减七和弦,让人仿佛在梦境里一般,更展示出德彪西和声色彩处理方面的独到见解,这种云雾缭绕的音乐感觉把印象派作品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演奏方面来看,虽然短短的8个小节,但是融入了许多单簧管演奏的技巧,因为单簧管在这个音区是很特别的,它对音色与音准的要求很高,这需要演奏者通过嘴型,气息以及指法的配合做出一些改变[4]。
单簧管演奏者在演奏这部分时,要演奏得非常柔和,依然以弱奏为主,可是就是这种弱奏,却要吹的深远,这是一种很抽象的理解,美国单簧管演奏家格莱泽说过:
“演奏这段主题时,要让音乐厅最后一排的观众听到,但不是用f,也不是mf,而是pp。
”在演奏这一部分时,要尽量使音色很干净,虽然是弱奏,但是也不能使音色失去控制,要把口腔内部打开一些,舌头和嘴唇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压力感,指法用配合指法,使之发音容易,音色纯净;吹奏时,要有一种立起来的感觉,仿佛气息吹出去之后变成立体的,既不是毫无控制的甩了出去,也不是畏畏缩缩的聚集在演奏者周围,乐器这时候变成了一种媒介,把声音传播到最远的地方。
4.2单簧管在尼尔森作品中的作用
音程是尼尔森的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学家雅克布森(E.Jacobsen)说“在尼尔森的音乐中,丰富复杂的和声占主导地位,存在一系列的和声进行。
”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像施特劳斯和瓦格纳他们都过分讲究极其浪费的情感流露。
但尼尔森并不像帕利斯特里那、巴赫和莫扎特那样不讲究织体。
他忽视旋律,而对简单的音程却非常感兴趣。
在一篇对瓦格纳的评论之中,尼尔森写道:
“对这人的音乐感觉的唯一补救方法是最基本的音程的培训,我们必须知道三度是上帝的礼物,四度是经验的,五度是最令人快乐的,粗心的饮食无度会逐渐损害人的健康,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当与原作品保持联系的重要性。
”在整个单簧管协奏曲中有许多完美极好的五度,尼尔森倾向于喜欢这个五度并且坚持在好多地方运用它,其他音程对他来说是不稳定的和分阶级的;例如增四度,就是非常充满憎恨的。
一个显著的尼尔森的旋律是盘旋在很多音符之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感。
这些旋律就好像迷宫,演奏者在其中寻找出路。
如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单簧管 管乐队 中的 作用